多爾袞為什麼要下令剃髮易服來給清王朝治理天下添堵呢?

逍遙散人422


1當時是漢族大臣孫之邂建議的,他代表的是,先投靠的漢族大臣,將領,兵,士。

而這部分漢族大臣,將領,兵,士,對清政權非常重要。

多爾袞急於推廣主要也是,照顧先行剃髮的漢族。

2驗證後歸降漢人的誠意,也一定程度杜絕降而復叛這種事。


清史詞典


剃髮令並不是給清朝添堵,多爾袞當時作為大清的實際當家人,有他長遠的政治考量。

首先,當時大清已經入關,崇禎自殺,南邊的南明小朝廷只是苟延殘喘。李自成、張獻忠的殘餘基本被肅清,長江以南忠於明朝的就只剩幾座孤城,根本掀不起什麼大浪了。多而袞明知剃髮令會引起激烈反抗,他絕不是一時興起,而是瞧準了才走的這一步,他想一舉摧毀漢人的最後一塊遮羞布,徹底臣服於大清。

眾所周知,漢人作為華夏最早的衣冠之族,最重禮儀。自古就有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可輕剃之說。頭可斷,血可流,頭髮不能剃。這似乎是漢人的底線,當時也有很多降清的漢族大臣規勸多爾袞,讓他冒天下之大不韙,可以徐圖漸進,否則必是一場腥風血雨。第一次反抗激烈,多爾袞聽了他們的。第二次多爾袞決心異常堅決,所有人必須剃髮易服,留髮不留頭,流頭不留髮。天下百姓,不剃髮者,殺無赦,沒有半點商量餘地。

各位,你們以為清朝的剃髮令是像你在清宮劇裡看到的那樣。只把前邊剃了,後面讓你拖一條又粗又長的辮子。大錯特錯了,這是現代人美化的結果。清朝的剃髮,有個說道,叫做"金錢鼠尾"。顧名思義就是後腦勺讓你留銅錢大的一片頭髮,編成辮子就像老鼠尾巴一樣。奇醜無比,當時就有人寫詩嘲諷,說"南華夏遍地僧"。確實比禿子多不幾根頭髮。

漢人看來這是奇恥大辱,好多人寧死不屈,但大多數人還是硬不過刀把子,選擇了臣服。多爾袞的目的達到了。他不僅要你在表面上臣服他,還要踐踏你的尊嚴,骨子裡也要屈服,裡裡外外都要你做大清的奴隸,這樣大清政權才會長治久安。後世之君,即便被譽為千古一帝的康熙、乾隆,在奴役漢人思想上面也是毫不鬆懈,防微杜漸,實行嚴酷的文字獄,編纂《四庫全書》的目的就是搜刮民間藏書,銷燬不利於大清統治書籍,以愚黔首,大批唐宋經典文獻在清朝被毀。




恨無常


第一次宣佈剃髮在1644年5月,是驕傲了,決定打下北京了,天下都在自己手中。宣佈剃髮之後引發了大騷亂,不得不宣佈暫緩。

第二次是1645年6月,那時候確實天下有了一半多,可以剃髮了。當然隨後有姜瓖、李成棟、金聲桓的反正,反清局勢一時大好。

至於為什麼要剃髮,一般的觀點是少數民族的民族性,或者藉由民族性來清除排己者。我認為可以有更深的一重含義,那就是建州的自卑心理,可以參考洪承疇的心路歷程,自己是混臭了,一輩子都洗不掉,那麼就努力讓全中國都當建州人的奴才,大家誰也不笑話誰了。


甲申十七年


封建帝王對於臣民的管制經常用,愚民,辱民,窮民這幾種手段,尤其是新的王超建立初期,人民百姓飽經戰火,生靈塗炭,百姓苦不堪然,心理對新王超牴觸頗多!多爾袞進關,要求漢人必須剃髮,易服飾就是實施這一辱民手段,進一步打擊漢人牴觸心裡,宣誓政權,你已是亡國奴,你必須屈服。雖然給當時社會帶來麻煩是暫時的,長期的心理順從還是長遠的。


超重的小狐狸


推行剃髮令一是為了區別哪些人是真心歸降,當時清朝僅佔據了北京,山西,河北及河南一部,大部分地區還都在漢人手裡,所以立足未穩的清對能否長期穩定佔領中原沒有信心,剃髮就是區分敵我的重要標識,對滿族人來說這樣能明確知道哪裡是安全的。

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當時滿族人有明顯的文明自卑感,自己是銅錢頭,鼠尾辮,從語言文化到生活習慣,跟漢人一比土的掉渣,但是他們也不願意放棄自己的民族性,所以就強行推行剃髮令,希望同化漢人。


旭奕


剃髮易服令,是由一個漢奸提出來的。這個人是大明王朝的投降的官員,叫孫之獬。由於滿清八旗過於順利的得到了大明王朝的江山社稷,所以,多爾袞要以鐵血手段來鎮壓同時也是對於南方的各種不服從和反抗加以震懾,孫之獬的奏章一上去,就很快得到了批准。


愛看愛思考


攻城以下,攻心為上。

易容易服,是滿清統治者的文化同化漢族的行為之一,因為初入關的時候。滿清人口稀少。

面對浩浩蕩蕩的漢族人。

滿清採取了這項政策。目的就是為了同化漢族人。


老常雜談


作為一個合格的政客,一個勢力領袖,一定要在合適的時機完成一件事,那就是把自己的勢力和大多數人放到一起,成為“自己人”。如果不能把自己放到大多數人裡,那麼在能力足夠的情況下,就把大多數人放到自己這裡來,強行成為自己人。

多爾袞就是在幹這件事情。

一群博冠峨帶中間參雜著幾個奇奇怪怪的金錢老鼠尾巴能統治得好才怪了。所以就所以人都奇奇怪怪吧。不奇奇怪怪的就幹掉。

那,這就是這麼幹的目的。


星空之下


個人覺得剃髮令正是多爾袞犀利政治手段的體現。

當代漢人儒道自古認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可損傷”,這正是滿族新興的信奉與當時儒學信仰的一次嘗試碰撞,誅人先誅心。尤其在少數民族要長久統治當時滿天下漢人的時代背景下。

滿族統治者希望通過剃髮易服來打擊、摧垮廣大漢族人民尤其是上層人士的民族精神;保持滿族的統治地位,保持滿族不被漢族同化。後來的歷史表明,滿族統治者的這一措施基本達到了預期效果。漢人逐漸淡忘本民族服飾,習慣了滿族的髮式和服裝。

甚至到辛亥革命推翻清帝國,號召民眾剪去辮子時,仍然有許多人不願意剪,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害怕剪去辮子後被官府殺頭,可見“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剃髮易服”政策對漢族影響極深。





打了八年鐵掄不起小錘


竟然沒有一個人能給出一個令我信服的答案,剛剛看了博通的視頻才弄明白多爾袞為什麼要實行剃髮易服,他不是皇帝。難怪順治這麼恨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