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正的武士刀,是什麼刀,這和現在影視劇裡大相徑庭

作為影視動漫之中經常出現的日本武士,乃是日本文化輸出的代表人物,而武士刀作為這些武士的象徵,為人們所熟知。而這些所謂的武士刀,真正的名字叫做打刀,這種刀是幕府末年才出現的,但他卻成為了大眾眼裡日本武士的代名詞。

歷史上真正的武士刀,是什麼刀,這和現在影視劇裡大相徑庭

電影座頭市

幕府末年所出現的這些刀劍,其實是武士階級衰敗的證明,但卻在現在的動漫及影視作品中爆發出和當時不相符的光彩。就算是在幕府末年那麼動亂的時代,日本所成立的新軍使用的武器也是以近代的槍炮為主,而打刀則行使著暗殺的職責。

歷史上真正的武士刀,是什麼刀,這和現在影視劇裡大相徑庭

電影最後的武士裡的日本新軍

1878年5月14日,日本明治維新三傑之一的大久保利通,在清水谷被手持打刀的武士氏族所暗殺。馬車的馬被砍斷腿,而馬伕也死於非命。大久保本人也身中16刀而死,傷口多集中在頭部,當時的情形是經過10多次的劈砍後,大久保血肉橫飛,顱骨碎裂,這場暗殺足以體現出當時日本刀的性能。

但是這些窮的只剩一把刀的,幕府末年的底層武士。可不是曾經戰場上的日本武士的標準形象,當年武士全勝的時候刀僅僅只是備用武器。

古代日本的平安時期,那時的武士形象是騎著馬射著箭,手持長柄的騎兵武器也就薙刀。遠距離用弓箭,近距離則用薙刀,如果失去了弓箭和薙刀又或者需要斬首的時候,武士們才會使用隨身的太刀或者大太刀(野太刀),而非現代影視劇中常出現的打刀。

歷史上真正的武士刀,是什麼刀,這和現在影視劇裡大相徑庭

老照片

這一時期日本武士在戰場上所用的刀是長柄雙手使用的薙刀。古代很多文明都講究個人的勇武,對這種善於握持、劈砍和穿刺的武器更受人們的歡迎,在中國也有這種類型的武器,宋朝《武經總要》把刀分為刀八色,其中便有眉尖刀(刀身狹長,單刀,刀尖銳利,其後斜闊,木柄,後有鐵樽)。

歷史上真正的武士刀,是什麼刀,這和現在影視劇裡大相徑庭

薙刀的刀刃通常一尺至兩尺(30~60cm),但為了炫耀和個性,也有刃長三尺(90cm)的長的薙刀。刀刃通常是冠落造或者菖蒲造的劍身結構。薙刀的柄長約3尺6左右(0.9~1.8米)。

歷史上真正的武士刀,是什麼刀,這和現在影視劇裡大相徑庭

老照片

相對於普通的佩刀,薙刀則是更加長的長柄武器,因此在當時被日本人稱為長刀。而這種武器的由來或許是因為加長刀的刀柄又或者是加長了槍的槍頭,還有一說是由中國留學的僧侶從中國帶回去的。刀身寬並且彎曲,弧度很大則為巴型,刀身窄而弧度小,稱之為靜形,還有在上面加裝橫枝的付薙刀,還有把刀身放在下面的筑紫薙刀這些分支。

歷史上真正的武士刀,是什麼刀,這和現在影視劇裡大相徑庭

老照片

平安時期的末期,長刀和長槍在日本並沒有被分開,所以在《後三年合戰繪詞》之中薙刀依舊被稱為“鉾、桙”,而“鉾、桙”在日本後世就是槍的稱呼,但在《後三年合戰會詞》中,依舊和“長刀”一起被稱呼為“長柄刀”。

在當時日本武士階層主要為底層貴族。軍事貴族之間們的戰爭規模並不大,但是交戰雙方都既然都是貴族,那麼自然買得起盔甲防身,所以就迫切的需要一款適合自己的破甲武器,能砍能刺,而且適合當時日本人的身高體格的長柄武器。而且身為貴族要是使用大批量生產的普通的長槍,那就就很沒有排面了,所以制刀受到了當時日本貴族的歡迎。

日本武士手持長刀作戰,也被同時期的朝鮮人民所記載“宗石見守國古持長劍一柄同來”,“倭奴只用鐵九長劍”等。這裡所說的長劍就是日本的薙刀,而不是後世所認為的打刀。而薙刀風光的時間,也從平安時代一直到了室町時代的末期。隨著戰爭的規模逐漸的加大,由於不適合密集型戰鬥薙刀逐漸的被長槍所取代,同時還有火器的出現,個人的武功在戰場上所起到的作用也越來越小。那些中高級的武士,已經不需要衝鋒陷陣了變成了各個階層的指揮官退居到二線,開始逐漸退出一線戰場。

歷史上真正的武士刀,是什麼刀,這和現在影視劇裡大相徑庭

日本古代槍

而到了江戶時代與民間刀劍的管理更加的嚴格,同時也禁止武士攜帶大薙刀,當然這裡只禁止攜帶大薙刀,所以輕量版的武家女性所用的薙刀,被保留了下來,就這樣薙刀隨著武士階層逐漸走向沒落,但日本女性專用的“女子薙刀武術”,則被流傳了下來,直到現在其比賽項目依然很興盛。

歷史上真正的武士刀,是什麼刀,這和現在影視劇裡大相徑庭

漫改電影​薙刀社青春日記

當日本武士在影視、文學、動漫作品中再度興起的時候,陪伴他們的卻只有當年的備用的武器而主戰兵器的薙刀已經不再是日本武士的必需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