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以後有了小孩,是教他善良,還是告訴他現實?

用戶65146089


我一直認為孩子一出生,就像一張純潔的白紙,家長就像一個畫師,家長作出怎樣啊畫,就會有一個怎樣的孩子。無論現實如何,一定要教會孩子有一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非常重要。孩子青春期以前,大部分都會非常聽話,到了青春期,隨著孩子的生理和心裡的發育,他們會感覺自己長大了,父母的好多話他們認為是錯的,他們要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事情,這個時候就特別需要他有一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樣他們的方向不會變,路不會走偏。至於以後社會怎麼樣,他們會在逐步融入社會的過程中,慢慢體驗,有自己對社會的認知和應對辦法。所以,家長們一定要從小給孩子灌輸正確的三觀。


孩子的二三事


每個孩子,出生的時候就像是一張白紙,你在上面畫什麼他就成為什麼。那麼,到底是教他善良還是告訴他現實呢?您指的現實可能是生活中陰暗的抑或比較殘酷的方面。

作為過來人,我想說幾句:

當初我是這樣教育孩子的:在兒子上小學三年級的時候,由於工作調動的關係,我們一家從農村遷到了城市,來到了市區的一所小學。兒子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中,我當初的教育理念是人要善良,要跟同學和睦相處。每當兒子在學校受了同學欺負(可能當時孩子們年齡小,初來乍到容易欺生),我就常常批評他,“為什麼人家獨獨欺負你,肯定是你自己先不好”,這樣的事情發生幾次以後,直到有一次孩子褲子上沾滿鮮血回家來,他姑姑出聲音了,說這樣下去肯定不行,嫂子,你不能老是怪自己孩子不乖,你要去找老師說明情況,孩子也不能老是受欺負,同學做得不對,不應該讓自己的孩子承擔責任。我想想也是的,後來找了老師,最終平息了被欺負的這一狀況。

後來,我就教育孩子:“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當遇到事情的時候,我就與孩子分析,這件事情的利與弊。我孩子小時候特善良,每當看見路上乞討的人,總會慷慨地掏出他所有的零用錢去接濟他們,這本來是一個很好的行為,直到有一次,他在機場附近親眼不堵了那個乞丐“大變身”以後,他的世界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一直問我,為什麼那個人明明能走路,偏要假裝殘疾騙大家的錢。我只能告訴他,這就是社會,在這個社會上,所有的人都是形形色色的,不光光有好人,也有部分是壞人,所以,我們要明辨是非,當心上壞人的當。我這樣做,可能就是您說的告訴他現實吧。

生活就是這樣的,好多事情你是不能去預設的,所以,正確的方法我想應該是當孩子遇上問題時,作為成人,我們去進行正確的引導,我想,這樣對孩子的成長應該是有利的。

我是佳期有遇 歡迎互動留言


佳期有遇


對兒子,對孫子.都是告訴他社會實際,沒有什麼打不還手,罵不還口的老實人,打的要有理,打不贏就跑,光棍不吃眼前虧,還是祖宗傳下來老理,小兒媳是老師,在家裡講話,還是那套對小孩的訓話,淨說不現實的大道現。

三個兒子處世都很好,不找事,不怕事,小兒從農村剛進城,城裡孩子白胖,有次對面樓婦女,領.看孩孑上門告狀,我從窗口看一眼,比小兒高大白胖,叫老伴趕快去安慰一下,找上們,肯定人家吃虧了,高大,不是欺負弱小,說幾句好話,老伴不聽我的,還是和大人吵起來,不歡而散,後問明情況,小兒拖地,不讓他走,他高胖,推小兒,小學二年級,小孩打架正常,也未批評。

我的原則,你自已的事,自已去擺平。不要把我你扯進去,被老師訓。家長上門告狀,你缺理,打不贏的,充好漢,不逃,被打了,叫你老孃去找人說理。免了。還再重複一次自已事,自已解決。不管教育對錯,省心多了。五個孩子都要操心,那還不要命。



如果能重新再來,我既要教子女善良,也要教育子女有點鋒芒。一味的善良,會讓小人鑽了空子,讓自己吃虧。

子女善良是好事,但要有分寸,要懂得如何保護自己。如果善良到忘了自己,忘了家人,這種善良不要也罷。

我曾教育小孩善良,教他們懂得分享。他們小時候有什麼好吃的,毫無保留的分給別人的孩子。我家經常像幼兒園,因為都跟我兒子同樣的待遇。村子裡的小孩一天到晚在我家玩,現在想想我就是一個失敗的母親。

只知道教育他們善良,卻沒教養他們如何保護自己,什麼時候該善良,什麼時候該有鋒芒。因為他們太善良,賺多少錢都過不好自己的日子。

身邊雖然好朋友很多,但身邊愛佔便宜的小人也不少。他們明明知道別人來佔便宜,礙於面子不得不吃虧的事時有發生。他們自己也很苦惱,卻不知道怎麼去拒絕。

我大兒子大學剛畢業出去工作時,身邊很多同學朋友。他們不做飯,也不買菜,天天跑我兒子那裡吃飯。長期六七個人來吃,就開始有個人拿二百塊錢。

吃了幾個月,經常自己都揭不開鍋。打電話騙我沒找到工作,給點錢他找工作。我寄了幾次就沒寄錢了,然後實在沒錢買米買菜,別人才不得不走,其中也有臉皮厚的夫妻倆懶到他那吃了幾個月。

這是幾年後我兒媳婦告訴我這事,才知道的。要是我早知道,一分錢也不會給他養那麼多愛佔便宜的小人。

我小兒子剛出來工作時,跟其他兩個男同事住在一起,我兒媳婦也在,自己做飯吃。三個男人都抽菸,買菸就我兒子一個人,所有的日常用品都是我兒子買。他們都跟用自己的一樣,我兒子一點都不在意,他們也經常賴在他那裡吃飯,不花一分錢。

有次他同事的老婆帶著兩個孩子來住了半個月,他們在家裡做飯,我兒子兒媳婦到外面吃飯,把廚房讓給他們一家人。他同事把我兒子的米、油、面、菜等所有的東西都吃光了。我兒子雖然心裡有點不樂意,但也不啃聲。

我聽我兒媳婦跟我說,我都氣死了。我知道這是我教育的失敗,氣也沒有用。雖然沒有傷害別人,但傷害了自己和家人。他們不知道如何保護自己,讓自己受了不少苦。

這樣的事,經常在他們兄弟倆的身上發生。現在我很後悔,只教育他們善良,卻沒有好好教育他們如何保護自己。如果不是這樣,他們的生活一定比現在過得好很多。


彩霞


我是一名二胎媽媽,我喜歡教我的孩子做一個善良的孩子,但是等她大點,我會告訴他社會的現實,因為現在太小,你說了她也不懂啊。

善良不是懦弱,善良是做人的基本常識,如果一個人連最起碼的常識都做不好,那麼長大了也未必對社會做出貢獻。


因為我的外婆,媽媽都是特別善良的人,外婆一輩子對誰都好,門外面來個乞丐,她都要進去給人家煮碗麵。外婆除了養大我媽她們姊妹5個,小時候我,我大姨家我哥,我小姨家我弟,我姨奶奶家兒子,我媽的姑媽家兒子,都在我外婆家住過1-5年,有的是小時候家裡孩子多,帶不過來放在外婆家,有的是上高中,高中學校剛好離外婆家近,就住外婆家了。正因為外婆有一顆善良的心,她今年已經80多歲了,比起30年代出生的人來說,也算長壽吧,我想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善有善報”吧,希望外婆身體健康,長命百歲。


受外婆的影響,我的媽媽也是特別善良的人。我爸弟兄3個,我三爸長期定居廣東,我二爸是隔斷時間去廣東他兒子那裡,過段時間有在老家。我媽說:我奶老了,到時候動不了了,就讓來我們家吧,我們管。我奶1937年人,身體也好,也很精神,也希望我奶奶健康長壽哦。


我呢,從小就心軟吧,我也不知道是善良還是心軟。我婆婆在我結婚前查出來肺癌,我結婚當天我爸給我老公1萬紅包,我讓他留給婆婆看病。婆婆去世後,婆婆生前蓋房子借親戚的2萬,還有給婆婆看病借別人的3萬,我沒有經過我老公同意,就說:“我們還”。並且婆婆去世後,收的別人禮錢3000多,雖然不多,我也留給了小叔子。每年過年,我都會提醒老公給他爸轉點錢,我覺得老人都不容易。


上學時候,同學說我“老實”,進入社會,朋友說我“熱情”,我的那幫小夥伴們,不管男的女的都叫我“老大”(年齡大,大姐大,哈哈)。我的一個朋友買房過戶的時候,問我借錢,我當時手頭只有1萬,我就借給她一萬。所以,我的朋友覺得我講義氣,重情義,我覺得這就夠了。


有一次在北京開往西安的火車上,我把排到手的臥鋪,讓給了一位生病的河南婦女,他老公說:“他媳婦到北京來看病,做完手術時間不長,沒有買到臥鋪”。我也是沒有買到,一上車就去補票哪裡,排隊登記的。列車員問了我幾遍,你確定不要了,名額讓給他們,我很堅定的說:“確定”,完了看到他兩拿到臥鋪票了,我也拿著行李去了餐車。


我相信好人有好報,好人有好運。當我在西安買完房子後3個月,西安房價漲價了,翻了一倍。當我生二胎的時候,我同病房的一個女的告訴我老公,她這是三胎,說:“他們那裡,生不了兒子,回家都抬不起頭”。而我家兒女雙全(我老公還希望生2個女兒)。當我家兩孩子都上了北京戶口後,老公單位改制了,估計以後同事家孩子上戶口,就沒那麼簡單了。


去年有一天,我去菜市場買菜,回來路上有一個女司機開車直接從臺階下衝到小區門面房的臺階上才停了下來,索性沒有傷到人,壓壞了一輛小黃車。而我們每次走路都是從門面房門口走,因為嫌主路車多。我到哪裡的時候,車剛剛撞上去,司機正打開車門下車。我很慶幸那天我從菜市場回來的路上,剛好有人給我旺旺發消息,我停下回復了一下,要不然倒黴的就是我了。


所以,我覺得我特別幸運,我始終相信好人有好報,善良的人運氣不會差,我也會教我孩子做一名善良的人。等她稍微大點了,我會告訴她社會的現實,沒有人會永遠謙讓你,別人對你好,我們要學會感恩;別人對你不好,我們也不要責怪。


嘟寶媽


我家祖孫三代人,心都很善良,尤其是我父母親,他們都是上個世紀(1913年)出生的人,他們都很善良,父親在十六七歲時被馮玉祥的部隊抓了壯丁,後來又參加了抗日戰爭,還負過傷,抗戰勝利後回家務農,為了生存他和母親東奔西跑,忍飢挨餓,千辛萬苦,勞累一輩子與世無爭,從山東流落到河南,解放了才安了家有了穩定的生活。

我這一代姐弟七人(媳婦,女婿,孩子們在內)在我們父母的言行教育下也都繼承了他們的品質,心底善良,不做坑害別人的事情,遵紀守法,一大家人幾十口人沒有違法的。

下一代人(四世同堂)現在合計近九十人為人行事都是心存善良,無一人做傷天害理的事,都是守法守紀的,遇事得過且過不與他人爭高低,只要(在經濟在性命上)不傷害我們,我們不去計較。

在現實中我(近七旬)教子女們(侄子外甥,孫子外孫),都要心存善良與人為善,做事情公平公正,不要慕富嫌貧,不傍強欺弱,交友交朋不以貧富為界以德線。

現實中做好自己各樣事,心存善良是為人之道。


九天牧馬


沒有善良的人生不值得一過。

即使讓孩子現實一點兒,也不可能丟掉善良。

如果因為現實而丟掉了善良,那麼所謂的現實就是隻注重利益的攫取,不講究人與人之間的情誼,人與人之間變成純粹的利用與被利用的關係。這種人生就悲催了。

如果是我,我不希望有這樣的父母,也不希望父母教給我這種生存理念。

當然,人活著離不開金錢。但是金錢卻不是唯一。如果是我,我絕對不願意我的生活,窮得只剩下錢富得只剩下錢。

據說乾隆下江南的時候問老和尚。

江上上這麼多船隻來來往往,忙忙碌碌都是為了什麼?

老和尚說只為了兩個字。名和利。

這個故事流傳千古。

但這也只是老和尚眼中的世人。其實這些來來往往的船隻,急急忙忙趕路的人們, 有何嘗不是不惜千金萬里會友,俞伯牙摔琴謝知音;又何嘗不是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欣賞大自然的山水風月,讓宇宙天地的浩然之氣充盈胸臆,從而心意瀟灑;又何嘗不是在這來來往往之中有同舟共濟之情,有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的豪情?

人生在世絕不僅僅限於名利二字,切不可用極現實的思想來教育孩子。否則如果教育得成功了,他或許會變得六親不認,只認的錢,一是可能失去很多人生的美好,再一個你自己到老年用人之時也可能成為被他算計的對象。那可就叫天天不應啦!

家長應該讓孩子更優雅地活,有更高的目標。

海德格爾說:充滿勞績,人詩意地棲居在此星球上。

康德說,人是目的而不是工具。人際不應該把自己作為謀生的工具和奴隸,失去人生的趣味,更不應該把別人作為自己謀生的工具。自己和別人都應該是人生的目的。要尊重和愛護自己的生命,同時也要尊重和愛護別人的生命。這樣的生活才值得一過。

他說人世間有兩樣東西,他思考得越深入,就越增加敬畏之情,那就是頭頂上燦爛的星空和心中崇高的道德律。

愛別人愛自己都是道德律的一部分。

老子也曾經論述身與貨的關係。身體只有一個,世界上的貨物卻有很多。為了獲取更多的身外之物而傷身喪身是實在不值得的。

一個很現實的人,特別注重物質利益,就會失去人生中很多美好的東西。

有一年到濟南博物館去參觀。在看到一種場景之後頗有感觸。一邊是黑色的鷹隼,兇惡的眼神,而尖利的爪子,粗陋的羽毛,好像隨時準備著向世界進攻與攫取,充滿了敵視與貪婪。

而另一邊,是一隻優雅而美麗的鳥。柔軟細膩的錦色頸羽,纖細紛披的長羽,實在是美麗極了。讓人想到當這種鳥兒在綠色的森林裡飛過。天空一定要響起美麗的音樂,不然就與的這種美麗不匹配。

當時就想同樣是活著,何必如鷹隼一般。要為何不像這優雅的鳥兒一樣,活出一份優雅淡然美麗。

後來這種知道這種鳥叫天堂鳥極樂鳥。

老祖宗孔子也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我們在追求財物的時候,也完全可以考慮到人世中其他很美好的東西。

尤其是對別人的寬容體諒,尊重,成就,即在達到自己目的的同時成就別人。實現雙贏。


佳思佑玩語文


其實我認為善良和現實並不衝突。


題主話裡的現實,可能是專指現實的黑暗面,然而黑暗與光明是共存的,不能只看一面。同樣的,善良和邪惡亦如是。沒有惡的存在,也就沒有善的概念了。善永遠是以惡為標尺來衡量的。


那麼假如是我的孩子,我會教他在認清現實的情況下,儘可能的善良。我會告訴他,善良是需要智慧的,不能無腦的善良,否則就可能要面對殘酷的現實。

我會告訴他,這個世界上有一些老人,他們摔倒了,有人把他們扶起來,這些老人或他們的子女會誣陷和訛詐這些幫助他們的好人。但是還有更多的人,他們明知道有這樣的風險,但是他們看到老人摔倒時,他們依然會去幫忙,只是他們可能會用手機拍下視頻作為證據,他們可能會找路人作為旁證,他們可能不會動手,用手機錄下聲音,詢問老人情況,然後視情況而定,是否撥打急救電話或者報警。總之,他們選擇幫助別人的同時,也保護了自己,這是有智慧的善良。

有的人在路邊乞討,他們用口罩,頭髮遮住臉面,用粉筆或者紙條在前面表達他們的“不幸”,他們有的是三天沒有吃飯,希望有十元,吃頓飽飯;有的錢包被偷,需要十元坐車回家;有的上學,需要十元買課本等。等你把十元給了他們,他們有的把錢收起來後繼續坐那裡乞討,有的換一個地方繼續“埋頭苦幹",總之他們要的,不僅僅是十元。那麼為什麼他們會繼續乞討呢?因為有人會給他們十元,所以,遇到他們,你一分錢都不能給,這才是善良,否則他們未來會以行騙為生,因為你,給了他們十元。

有的人利用小孩假扮失蹤兒童,利用孕婦假扮迷路求助,將“善良”的好心人騙到某個地方實施罪惡。而真正有智慧的善良,只需要一個報警電話或者交接給每個路口的交通警察。那麼善行依然是善行,罪惡卻無從施展。

我會告訴孩子,如果你以後開車,一定要安裝清晰的全方位的行車記錄儀,如果有一天你開車出門在外,有人飛撲到你車前面摔倒,並攔住你的車子痛苦哀嚎,那麼記得把所有的車門鎖緊。然後報警吧,視頻會還原真相,不用和他廢話,他比你更希望發生肢體衝突,但是他絕對不敢損傷你的車體,因為碰瓷的人目的就是訛錢,弄壞了車子可是要賠錢的。你也許不知道,你這麼做其實不是冷酷,而是一種善良,也許經過這次的真相打臉,他以後就不會在急速行駛的車前面表演了,因為也許有一天演出失誤他可能會丟了性命。

通過這些事例,我想讓孩子知道,表達善良的方式多種多樣,有時候好心可能會造成惡果,有時候看似冷漠卻是真正的善良。不要從事物的表面去判斷善惡,要學會思考,用智慧去詮釋善。善良並不代表軟弱,消滅罪惡,也是善的一種表現形式。


學海壹葉帆


我會先教孩子善良,然後到一定年紀,會告訴他社會的現實,讓他學者怎麼去應對的。

善良和社會的現實是不同的概念。

善良並不代表懦弱,善良並不代表吃虧,

善良只是指人的心地純潔,純真溫厚,沒有惡意,和善,是指和善而不懷惡意的心態。哪怕社會的現實裡有多麼醜惡的部分,多麼虛偽的部分,多麼欺詐的部分,

也不能代表要讓自己的孩子也要去同流合汙的。

你可以教孩子怎樣去防範社會醜惡,虛偽,欺詐的部分,

但跟讓孩子自身保持善良的心靈是不起衝突的事情。防範和參與是截然不同的事情。


CKJU


教孩子善良是肯定的,但是我不會教他太善良,告訴孩子社會的現實也是孩子保護自己的必要條件。

小時候的課本,告訴我們要見義勇為,隨著社會的發展,現在的課本讓我們遇到路見不平的時候要量力而行,尋找能夠解決危險的人,比如看到有人落水,我們的社會不再提倡奮不顧身下水救人,而是鼓勵小朋友大聲呼喊,尋找足夠強大的人來施救,這是社會的進步,也是讓大家對無謂的犧牲迴歸理智。

《素媛》這部根據韓國真實事件改變的電影很好的說明了孩子不應該太善良。善良的素媛只是在下雨天給了壞人一把傘,就賠上了一輩子,而她的善良,在人們眼裡卻成了錯,孩子是無辜的,可是壞人不知道什麼叫無辜。

還記得前兩年的大學生護士送孕婦回家,結果被孕婦的丈夫迷暈後強姦殺害的新聞,她原來不過是孕婦跟她的丈夫利用她的善良合謀尋找的“獵物”。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我們還怎麼可以一味的教孩子善良呢?

善良的尺度應該是在可以自保的前提下進行。比如《素媛》案裡的小女孩如果不接受陌生人的搭訕,如果她可以很快的跑開,對附近的大人講這裡有個沒有傘的人需要幫助……如果女大學生也不送孕婦進樓道,而是撥打110,或者120,再或者直接擺擺手走開,……如果他們都有危險意識,不相信社會很友好,內心不那麼善良,悲劇也許就不會發生。可是沒有如果……

這個社會好人很多,可不代表沒有壞人,孩子太弱小,而女孩子即便長成了大人,也還是很弱小,所以我不會讓孩子親自去做一些“善良”的事情,我會告訴她,她的善良必須在確保自己安全的前提下才可以進行,否則在她遇到需要幫助的人得時候,二話不說,直接幫他撥打“11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