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活水”流进我们的“半亩方塘”

今天的心情像天气一样,明媚温暖,初春的身影已渐浓于雪化,渐显于树梢的嫩芽,渐表于每个人的笑脸。

让“活水”流进我们的“半亩方塘”

四十天的修行,你是否已经修整好心情和身体去迎接未来不可预知的挑战。或许有人会问为什么是四十天的修行,其实对于很多人来说在居家的四十天里,认识了很多人和事,以及认识了这个世界,而认识的过程就是修行。这些认识有些是通过各类的信息,就如我之前的文章所讲的。另一些是通过读书,这种读书的乐趣就像古人为我们所比喻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朱熹为我们留下的诗句。其实我们的人生就如那“半亩方塘”,而“源头活水”的注入就好比我们通过看书学习所获得的知识、心境以及为人处事的态度。

让“活水”流进我们的“半亩方塘”


经常刷朋友圈的我们,会看到太多的同质化的信息,这些信息很难提升我们,搜索引擎是现成的信息,看这些信息也就是浅层的阅读而已。浅阅读是让我们靠近信息,它少了很多的趣味和塑造个人的过程。而读书则不然,它可以让我们接近智慧,因为它是人类在历史的一个个沙丘中淘出来的珍宝,这些珍宝,远远高于我们的认知,因此才能够提升我们的修养,塑造我们气质。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


读书可以提高提升我们的修养,塑造我们的品德

我们的先贤在《大学》中提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这里的大学无非是读书学习。正是读书让我们在正心,修身的过程中不再那么无章可循。也正是读书让我们认识圣贤,去效仿圣贤们的品行。

让“活水”流进我们的“半亩方塘”


读书可以让我们的灵魂出走

有人说读书是一种回归,让我们的内心回到最私密的地方认清真实的自己。还有一种理解:读书应该是灵魂的出走,当我们在现实世界里觉得无所适从的时候,可以通过阅读去接触到不同的世界,体会到不同的情感,具有一种不同的人生。我们会暂时逃离生活的周遭,会从他人身上汲取一些智慧和力量。这与现实中的旅行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有人说:“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

让“活水”流进我们的“半亩方塘”


读书多了可以保障你更好的对待命运

在这样一个光怪陆离,风雨莫测的人生长路,我们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喜剧悲剧,读书不能保障命运可以好好对待你,但是书读多了可以保障你更好的对待命运,正是这些读过的好书,让我们很多人有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境。直视生活的坎坷,勇敢面对命运多舛。年少时觉得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而立之年才明白如果没有经历是读不懂很多书的。所以会有“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这样的感慨。

让“活水”流进我们的“半亩方塘”


读书让我们有可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今天在这样一个娱乐至上,手机游戏至上的时代,读书更应该成为一部分人自发的选择,将来能让你更有自信更有实力在这个世界上打拼并且变得更优秀的东西,取决于智慧而不是知识,智慧来源于读书而知识来源于现成。我们知道樊登老师从一个央视主持人,成为坐拥十几亿市值公司的创始人,成就他的正是读书的习惯。太多的现实例子告诉我们读书让我们有可能遇见更优秀的自己,成就不一样的人生。

让“活水”流进我们的“半亩方塘”


读书让我们变得不那么孤单,可以在书中找到自己的身影

很多时候爱读书的人是孤独的,因为只有独处,才能静下心去读书。可是读书人又不是孤独的,因为他们在书里可以找到自己的身影,对书中的内容有所共鸣。也可以用手中的书纸表达我们对事物的看法,表达此时的心情和填补生活的缺憾。

让“活水”流进我们的“半亩方塘”

读书的意义就好比我们从饭食中获取营养是一样的,也许读过的内容我们会渐渐淡忘,但是它赋予我们的智慧与心境已经渗入骨和肉与我们浑然一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