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隱瞞一城不安:防控境外輸入仍要堵漏洞

國內疫情高峰剛過,國外疫情“倒灌”風險又至。河南鄭州市日前通報一起“一人害一城”案例令人警醒:患者郭某鵬於3月11日被確診為該市首例境外輸入性病例,其隱瞞境外旅居史,涉嫌妨害傳染病防治罪,已被立案偵查。截至3月11日12時,經初步判定,郭某鵬密切接觸者24人,均已採取集中隔離醫學觀察措施。此前鄭州市已連續10多天沒有新增確診病例、疑似病例,

一個人的無知與任性,打亂了一座城市的防控節奏,害己又害人。

一人隱瞞一城不安:防控境外輸入仍要堵漏洞

當前,全球已報告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超過10萬例,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現疫情,世衛組織宣佈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雖然我國本輪疫情流行高峰已經過去,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但令人擔憂的是境外疫情輸入性風險不斷增加。連日來,浙江、廣東、甘肅、寧夏和北京等地接連出現境外輸入性確診病例。截至3月11日24時,全國累計報告境外輸入確診病例85例。嚴防境外疫情輸入已成為我國疫情防控工作面臨的重大挑戰。

梳理多地的輸入性確診病例可見,目前阻擋境外疫情輸入的“防控網”還不夠細密,比如有些人通過瞞報就能躲過防控措施。浙江的王某某、葉某等6人,北京的廖某君等8人,其實在國外都已有咳嗽、頭痛、發熱等症狀,入境時故意隱瞞健康狀況,就矇混過了關。入境人員的旅居史及個人健康狀況,是進行針對性防控的前提與基礎,這些信息不能僅僅任由個人填報。消除個人信息瞞報風險,必須打通核實渠道。

在鄭州的這起案例中,郭某鵬先從國外飛到北京落地,返回鄭州後隱瞞了境外旅居史,3天后才被當地發現去過國外。但這3天中,郭某鵬沒有隔離,多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下班,密切接觸者多達24人。有很多入境人員像郭某鵬這樣跨地域流動,一旦本人說謊瞞報,容易導致防控鏈條斷裂,出現失控風險。因此,多地之間建立聯防協同機制尤為必要,

要做到全程跟蹤,形成完整的防控閉環。

針對個人入境帶來的疫情輸入風險,一方面要加強宣傳教育,使入境人員主動如實申報健康登記,自覺配合落實居家或集中隔離措施。另一方面對故意隱瞞旅居史、病情以及違反隔離規定的,必須依法嚴肅懲處,以儆效尤。

嚴控境外疫情輸入,關鍵要在防控機制上綜合施策。首先依法嚴格開展出入境檢疫,做好健康檢測,無差別地實行醫學觀察措施,做到早發現、早處置。其次推進入境疫情防控“數據共享、人員處置、防控合作”機制,構建起多層次、全鏈條、立體化的防控體系,決不讓瞞報得逞。此外,還要推動防控關口前移,督促機關、企事業單位加強管理,掌握員工出入境動態,看好自己的門、管好自己的人。

國外疫情蔓延帶來新的不確定性,疫情防控任務依然艱鉅繁重,我們必須再接再厲、善作善成,堅決防止疫情反彈,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