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死”還是“無敵”?6億人都在用的拼多多,繼續狂奔

摘要:

虧損70億換得1萬億GMV。


本文轉自:派代網


三年上市,四年在用戶體量上趕超京東,拼多多一直被視為電商江湖裡的一匹“黑馬”。


美國東部時間3月11日盤前,拼多多公佈2019年四季度財報和全年財報,交出了自己的成績單——

2019年,拼多多總成交額(GMV)達10066億元,突破萬億,較上一年的4716億元增長113%;


全年營收301.4億元,較上一年增長130%,但仍虧損70億


同時,拼多多的活躍買家規模和客單價都增長亮眼


截至2019年底,拼多多年活躍買家數達5.852億,平均月活用戶達到4.81億,單季度淨增4890萬,較上一年同期淨增1.67億。


阿里不久前的財報顯示,年活躍用戶達8.24億,Q4比Q3增長了1800萬京東年活躍用戶為3.62億,Q4用戶增長數字則為2760萬


這表明,從單季度活躍買家的增速看,拼多多衝在了首位。


另一個亮點是,2019年,拼多多活躍買家年平均消費額增長至1720元,同比增長了53%,公司淨虧損也縮小到17.51億。


2019年,虧損70億換來GMV過萬億,成為“6億人都在用的拼多多”。


財報發佈後,金融分析師們又開始了新一輪的爭論:拼多多“必死”還是“無敵”?“看空”還是“看多”?


在投資界外,消費市場、製造業內內拼多多也一直存在爭議:商家入駐拼多多是不是一個好生意?


爭議無法阻擋拼多多前進的腳步,從商家的角度來看,拼多多正成為必須要認真考慮的選擇。


“必死”還是“無敵”?6億人都在用的拼多多,繼續狂奔

正反方針鋒相對

拼多多的爭論從未停止


空方:歷史級泡沫

股價仍有62%下行空間


“拼多多當前是中國互聯網歷史上最大的泡沫。”


繼去年給出“拼多多或火不過三年”的結論後,3月11日晚間,國盛證券再度看空拼多多。


“必死”還是“無敵”?6億人都在用的拼多多,繼續狂奔


為何如此堅定看空立場?


在國盛證券分析師吳凡看來,核心在於拼多多的模式成本遠遠高於阿里、京東等同行,居高不下的商品流通全鏈路,加上商品毛利又難以匹配成本,未來很難盈利。


通過將各品類商品佔銷售額GMV的權重×此類商品通常的毛利率,吳凡測算拼多多全平臺商品毛利率24.9%,只略高於其全鏈路渠道成本率23.8%。


相比之下,阿里為12.8%,京東為15.2%,拼多多要高出10%左右,甚至接近或略高於20%-25%的線下零售。


“必死”還是“無敵”?6億人都在用的拼多多,繼續狂奔


“拼多多宣傳的C2M相較於其千萬級體量的商品來說影響力非常有限,拼多多的成本與競爭平臺差距甚遠,創造的價值存疑。”吳凡如是說。


此外吳凡計算,拼多多上市近兩年,其全鏈路成本始終在23%-26%浮動,成本率並沒有因“規模效應”而分攤降低。


吳凡進一步分析指出,如果可以賺錢的高價值商品加入拼多多,拼多多用以吸引客戶的低價商品的曝光度就將隨之下降。“拼多多無法在低價引客與商品盈利上‘雨露均霑’,最終要回到全價值鏈上與同行競爭。”


結合電商行業未來競爭,研報認為,電商收費變現比率沒有較大向上的空間。因此拼多多應當適當做“減法”,將推升規模擴張的資源抽回來,投入到降低全鏈路成本的工作中,並深入供應鏈。


多方:“沒有什麼力量

能阻止拼多多繼續前進”


同樣是在3月11日晚間,國金證券傳媒與互聯網行業分析師裴培的觀點卻截然相反:“從現在直至2021年底,應該沒有什麼力量能阻止拼多多繼續前進了。”


裴培在個人公眾號文章內詳細闡述了自己的分析:對於拼多多,其上市以來最重要的指標只有兩個——GMV和用戶(MAU和年度活躍買家)。


通過拼多多披露的財務報表看,2019年全年GMV同比增長113%,可以推算出2019四季度拼多多GMV同比增長60%-70%;MAU(月活用戶)達到4.82億,同比增長77%;年度活躍買家5.85億,同比增長40%;年度活躍買家平均消費1720元,同比增長53%。


裴培認為,無論從MAU還是活躍買家人數看,拼多多已經是中國第二大的電商平臺;拼多多的ARPU(用戶平均消費)增長速度超過了活躍買家的增長速度,其很可能已經成為大城市中產階級的第二選擇(第一選擇要麼是淘寶,要麼是京東)。


“從財報可以得出一個初步結論——沒有什麼能阻止拼多多的年化GMV向1.5萬億、2萬億乃至更高水平衝擊;沒有什麼能阻止拼多多的‘主流化’和‘全用戶覆蓋’;也沒有什麼能阻止拼多多在2021年之前通過規模效應實現盈利(這也要看管理層的意志)。”裴培如是說。


對於空方提出的百億級補貼難持續問題,裴培經調查指出,在“雙11”期間,在拼多多上購買過百億補貼iPhone手機的用戶,此後一個月內出現復購行為的比例很可能達到了40%-50%。


復購率也成為拼多多取得上述成就的首要因素。


“復購率的提高一直是拼多多致力解決的事情,且拼多多擁有任何其他平臺都不具備的優勢——能為一個第三方的白牌爆款輸出幾乎無限的流量,也就是創造儘可能高的GMV。”裴培指出。


“必死”還是“無敵”?6億人都在用的拼多多,繼續狂奔

對電商人來說

入局拼多多逐漸成為必選題


在金融投資界,拼多多備受爭議。在電商屆也一直如此。


拼多多2019年Q4和全年財報發佈後,有電商媒體也表示:“拼多多用戶和收入增長雙雙放緩,‘百億補貼’穿幫了?”


隨後,有媒體指出:拼多多財報發佈後,股價下跌4.66%,市值蒸發20億美金。拼多多下跌不能怪大環境,而是自身業績顯著不及市場預期。


對於這種論調,瓜妹並不贊同!


因為僅從股價表現來看,受近期全球爆發的疫情影響,海外股市震盪,中概股普遍下跌,拼多多當然也不例外,僅看一日的交易數據可能並不準確。


而且,拼多多在2019年的股市表現都是可圈可點的,全年漲幅達68.5%。


截至發稿時為止,同樣在美上市的阿里、京東、拼多多的各項數據如下:


2020年初至今的漲跌幅度

總市值(人民幣)

營收增速

淨利增速

市贏(TTM)

阿里

-6.22%

3.71萬億

35.69%

49.56%

21.59

京東

+17.88%

4240.32億

30.72%

-

34.79

拼多多

-7.30%

2845.73億

290.84%

187.90%

虧損


可以看到,除了京東受物流的正向影響增長較大外,拼多多和阿里的跌幅接近;雖然在盈利能力和規模上與兩位電商大哥仍有差距,但“小弟”拼多多的營收增速、淨利增速已在大幅度提升。


對於電商這種前期靠燒錢換用戶、換規模的市場來說,用低價拼團、“百億補貼”搶到了近6億用戶的拼多多,絕沒有唱衰的理由。


“百億補貼”後期,獲客效率的降低,根本原因是電商用戶增量不足,大盤子裡已經沒有多少新增用戶了,對比阿里8.24億和京東3.62億的用戶規模,拼多多利用“百億補貼”取得了非常棒的成績。


只要拼多多可以用有效的手段、打法,持續提高復購率和用戶消費金額,作為一個年輕的電商平臺,它值得擁有未來。


因此,對於商家來說,拼多多會漸漸成為一個主流的、不可忽視的選擇。畢竟,哪裡有用戶,哪裡就有市場,哪裡就可能有成交、增長和利潤。


“必死”還是“無敵”?6億人都在用的拼多多,繼續狂奔

做不好拼多多

還是做不好電商?


之前,瓜妹也寫過一些跟拼多多相關的文章,曾有讀者和用戶反映:拼多多不好做,從發貨規則、價格設定、物流、賬期、商品流量曝光情況等各個方面,總有這樣那樣的問題。


對此,瓜妹要說幾點自己的觀點和思考。


第一,每個平臺都有自己的規則,熟悉規則、遵守規則、在規則範圍內利用好規則,是做生意的必修課。不能一有問題就覺得是平臺的問題,不管在哪個平臺都有做的好的人,當然,也有做的不好的人。


事實上,拼多多在吸引商家入駐方面的門檻是很低的,所以,有很多從來沒有接觸過電商的人入駐了拼多多,隨後對電商的一系列玩法、規則不熟悉、不適應。


以開淘寶店、入駐天貓來比較,拼多多不論是入駐條件、啟動資金規模、還是運營規則都要簡單很多,當然,也可能有還不完善的地方。但想在早期抓住機遇,意味著要和平臺一起奔跑、一起成長。


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隨隨便便成功的,輕而易舉的成功需要非凡的運氣,非凡的運氣也需要絕對的實力作為支撐。


第二,目前,拼多多的產品客單價不高,利潤可能也微薄,但是近6億用戶的流量,能有效獲取自己的用戶群體,還怕沒有錢賺嗎?


在渠道利潤、運營成本被壓縮的情況下,拼多多平臺上,更考驗“貨”的價值,這個價值可以理解為性價比。


目前,拼多多最有優勢的產品是借力“精準扶貧”戰略推出的農副產品。


此外,拼多多也已出現了很多白牌爆款。未來,C2M可能是拼多多長期差異化發展的主要看點。


C2M 的核心是通過大數據匹配供給和需求,平臺一方面收集用戶需求,一方面尋找能力匹配的工廠,實現定製化生產。


2018年 12 月,拼多多正式推出“新品牌計劃”。


截至 2019 年 9 月,拼多多新品牌計劃成員已達 85 家,超過 800 家包括知名品牌在內的企業參與了 C2M定製化生產,累計推出超過 1800 款定製化產品,訂單量超過 7000 萬單。

擁有供應鏈能力的中小商家,如果想借勢平臺一起長跑,那麼找到自己有優勢的品類、產品,打磨供應鏈效率,一定是有機會的。


第三,用戶、流量見頂,未來的電商平臺也會不斷尋找新的方向,商業形式的迭代已經開始。


最近,阿里頻頻動作,加碼本地生活消費市場,電商平臺將逐漸變為消費的基礎設施之一,與支付寶、菜鳥、餓了麼等金融、物流、外賣平臺進行資源整合,改變商業的形態。


目前,在淘系平臺內,貨品豐富、用戶穩定,競爭中的“馬太效應”凸顯。


京東則是在物流領域發力,打磨供應鏈能力,實現真正的下沉,在3C產品等高價格高利潤的品類建立了護城河。


拼多多,在拼命做大規模的同時,也在多管齊下,多多直播、拼小圈、線下團購工具“快團團”已經上線,還有在醞釀中的新物流計劃……


未來,拼多多大概率會走出有別於淘寶、京東的差異化道路。這條路,可能是C2M,也可能是其他,值得商家一起探索。


“必死”還是“無敵”?6億人都在用的拼多多,繼續狂奔

能否補齊物流短板

拼多多面臨的最大挑戰


以低價突襲崛起的電商平臺拼多多,流量是其優勢,但如果物流服務無法提供支持,這些流量很可能會流失。


疫情之下,業界、商家、用戶都對此表達了諸多擔心。


有拼多多商家表示:

做拼多多本就是薄利多銷,這樣一來我們都是虧本在發貨。此外,快遞是慢慢在恢復,但不少地方的快遞都發不了,訂單一直顯示攬收中,很多客戶等得不耐煩了,直接申請退款,但快遞費還要給物流公司,我們真的是有苦說不出。


物流時間延長、用戶體驗不佳,成為了疫情期間電商行業的普遍現象。


這也進一步暴露了拼多多在物流佈局上的短板——京東有自建物流,阿里有菜鳥聯盟,而當前拼多多的包裹全部由第三方快遞公司寄送,主要合作的是阿里投資的通達系。


從資源、資本,到產業整合方面,拼多多在物流上下游領域涉足都十分有限,這也跟拼多多的成長速度有關,成立不過五年時間,拼多多高速成長的代價是,在物流領域還沒來得及佈局。


據國家郵政總局1月14公佈的數據,2019年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635.2億件。而這裡面,拼多多2019年一共貢獻了197億個訂單包裹,佔比超三成。


擺在拼多多面前的兩條路是:一是跟二級市場的一些快遞公司進行股權合作;二是與其他有資源優勢的企業結成聯盟行動。


拼多多的新物流計劃已經計劃半年多時間了,快遞物流專家趙小敏在接受《中國企業家》雜誌採訪時曾透露,在2020年6、7月份之前,拼多多的物流方案大概會塵埃落定。


2020年拉開序幕,擁有近6億用戶的拼多多不會停止奔跑。


如今,拼多多和其他電商平臺一樣,用戶獲客難度、成本都在加大。這意味著,拼多多以往採用的、用戶擴張拉動增長的野蠻生長會逐漸告一段落,未來,是平臺供應鏈、精細化運營的較量。


對商家來說,多多直播、拼小圈、快團團等工具要研究並重視起來。巨頭在上,拼多多的戰役才剛剛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