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美國在聯合國有三個席位?為什麼另外兩個一直沒有公佈?

北玄武


建立聯合國的初始,蘇聯心想蔣介石,法國都站在美國一方,自己要吃虧,說蘇聯是聯幫國多要兩席位,一席給與鳥克蘭,一席給與伯我羅斯,美國同意了,也多要兩席位。實是狼狽為奸。所以美國在聯合國有三席位。為何另外兩席位一直未用,想想看、美國作為自身利益著想,肯用嗎?若要用的話只能在美國五十個州當中選兩個,選兩個州的話不就是自己承認這兩個州的獨立嗎?這就是根本原因。


光伏魚家


美國是目前在聯合國唯一擁有三個席位的國家,其中一個席位代表美國,另外兩個席位暫時空缺,且美國也並未使用。

當然,現在的美國也不敢使用三個席位的權力了,因為另外兩個曾經擁有三個席位的國家,都已經走向了分崩離析,美國如果也胡亂使用三個席位的權力,說不定美國也會隨之出事。

世界上第一個要求在聯合國擁有三個席位的國家是蘇聯,因為蘇聯的龐大,以及蘇聯在二戰中的損失和貢獻,蘇聯為加盟共和國烏克蘭和白俄羅斯也各爭取到一個席位。因此,在聯合國內,蘇聯是“一國三票”的國家,蘇聯也實際使用了這種權力。諷刺的是,導致蘇聯最終解體的主力,恰恰就有這兩個擁有席位的共和國。蘇聯解體以後,所謂的三個席位也成為了歷史。

蘇聯擁有聯合國三個席位的做法,得到了英國的支持。英國支持蘇聯的目的,同樣是為了擁有更多的權力。因為英國在世界上擁有眾多的殖民地,這些殖民地也就成為了英國索要席位的藉口。不過,英國比較悲催,在聯合國建立不久,印度以及其他殖民地就先後脫離英國了。因此,英國的另外兩個席位再也沒有了用武之地,連藉口都找不到了。所以,印度獨立以後,英國迴歸到了只擁有一個席位的正常國家之中。

當蘇聯、英國都要擁有聯合國三個席位的時候,美國也不甘心落後,要獲得同英蘇對等的權力。於是美國利用美國也是一個聯邦,以及美國擁有菲律賓殖民地為藉口,也索要了三個席位的權力。不過,遺憾的是,美國還沒有使用這個權利,菲律賓就獨立了。此後,美國為了避免各州權力過大,擁有更大的權力而脫離於美國的情況,於是開始擱置擁有三個席位的權力。因此,美國從始至終也沒有使用這三個席位的權力,也不打算把這個權力分享給美國的任一一個州。


蘇綻


這是一個有意思的歷史問題。

如果你現在看美國官方網站介紹聯合國當年創建時候的詞條時,會發現有這麼一段——美國保留在適當時候增加兩個聯合國代表席位的權利。

這其實就是1945年聯合國成立前美蘇英博弈的一個歷史遺存。

當年之所以美國可以在聯合國有三個席位,並不是美國的特權,而是蘇聯和英國都同意的。換句話說,是大國在戰勝法西斯之後對國際社會未來安排中的一個特殊安排。

因為美蘇英對反法西斯做出了特殊貢獻,再加上聯合國就是他們倡導的,所以聯合國成立後也沒人敢對此有什麼怨言。

其實事情的起因還是從蘇聯說起——

1944年8月美蘇英代表在華盛頓開會,討論未來的聯合國組成的問題。蘇聯人提到了15個加盟共和國在法律上都是獨立國家,都可以獨立行使外交權力,所以聯合國創始成員裡,應該把它們都包括在內。

這個提議會讓蘇聯未來在聯合國一下子就有15票之多,顯然不利於美國。

所以羅斯福拒絕了。

隨後蘇聯人讓步,說至少還要給蘇聯2-3個席位,因為蘇聯貢獻巨大,不能和一般的創始國票數一樣,這不公平。

再加上英國人也希望能多獲得幾個席位,提到印度、南非、新西蘭等,也都為反法西斯做了貢獻,所以支持他們也成為聯合國創始成員。這等於傾向蘇聯立場。

在此背景下,美國人表示,自己也要多獲得2-3個席位。

除了美國支持當時還是美國殖民地沒有獨立的菲律賓之外,還要在國內的48個州中間選兩個,加入聯合國。

英國和蘇聯表示贊同。這樣美英蘇三國達成了妥協。

雖然印度、南非、新西蘭當時都不是獨立國家,但都加入聯合國成為創始國。而蘇聯方面提出了白俄羅斯和烏克蘭加入聯合國。

只有美國支持的菲律賓按照成長程序,成為聯合國創始國,另外美國的兩票至今還沒結果。

原因就是在48個州中間沒能選擇出來哪兩個合適。於是一直耽擱至今。

以至於當年的蘇聯都已經不存在了,美國人還沒有利用這多餘兩票的權利呢!

至於為啥當初沒能做決定,美國媒體曾透露,美國本土畢竟沒有遭遇襲擊,48個州其實都沒有以州為單位和法西斯作戰。這和印度、烏克蘭等和法西斯浴血奮戰的情況是完全不同的。

據說當時加州呼聲很高,但最終也沒成為現實。

夏威夷雖然一度成為戰區,但是1945年的時候夏威夷還不是美國的一個州,上個世紀50年代艾森豪威爾當總統時。夏威夷才成為美國正式的州。

所以這就意味著48個州在競爭聯合國席位上,是平等的。

理論上他們都有資格進入聯合國。所以選擇誰而不選擇誰,就是一個難題。如果給某一州這個特權,別的州肯定不滿意,反而會讓美國內部矛盾激化,甚至可能影響到美國相關法律的更改。

因為美國法律是不允許州有類似國家這樣的外交權力的。

此後羅斯福病逝,杜魯門似乎對此並不特別感興趣,再加上繼任後美蘇冷戰很快開始,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


木春山談天下


誰說的?我還是第一次聽到(美國🇺🇸在聯合國有三個席位)這個說法呢。

在聯合國的席位分配上,曾經有一個國家卻擁有三個席位的特殊情況,而這個國家就是已經解體了二十八年的蘇聯,一個曾經僅次於美國的世界二號流氓惡霸國家。

(蘇聯國旗圖案。)

(蘇聯時期的白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國旗圖案。)

(1995年至今的白羅斯共和國國旗圖案。)

(1991-1995年時的白羅斯共和國國旗圖案。)

(蘇聯時期的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國旗圖案。)

(現在的烏克蘭共和國國旗圖案。)

這話還得從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說起。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還沒有結束時,反法西斯陣營中的美國🇺🇸、蘇聯、英國🇬🇧、中國🇨🇳等國就商議,在戰爭結束後成立一個國際性的國家間組織——聯合國,以協調處理戰後世界各國國家間的利益糾紛和衝突。而作為同盟國的美國、蘇聯、英國和中國這四大盟國,將會成為即將成立的聯合國的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上述四國在安理會召開會議時,擁有對安理會討論處理的重大的國際問題一票否決的權利。在這裡我要說一段題外之話,法國本來是被排除出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的席位之外的,但是由於一者法國🇫🇷的死皮賴臉,二者是由於冷戰開始後,冷戰的對手們都不約而同的需要把法國拉進聯合國的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位置上來,用它來掣肘在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內的冷戰對手。於是,法國這個在二戰初期表現得連波蘭都不如的斷了脊樑骨的國家,就此成為了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

當美國、英國和蘇聯在討論有關聯合國的成員國的代表權事宜時,斯大林對羅斯福二世和丘吉爾說:“由於資本主義國家佔據了聯合國席位的絕對多數,在有關國際問題的投票時明顯的對蘇聯不公正。因此,我在這裡認為我的國家應該在聯合國擁有三個席位,擁有三張投票權。”斯大林說完這番話之後,美國總統羅斯福二世和英國首相丘吉爾都沒有表示反對。於是,在聯合國成立後,蘇聯這個國家就擁有了在聯合國的三個席位——蘇聯中央政府、烏克蘭加盟共和國、白羅斯加盟共和國;三張投票權——蘇聯中央政府、烏克蘭加盟共和國、白羅斯加盟共和國。

可是後來,天意弄人。隨著蘇聯的解體,烏克蘭和白羅斯成為了獨立的主權國家,自由的從此在聯合國發出自己的聲音。而蘇聯在聯合國及其他的國際組織中的席位,則是由它的繼承者羅剎(就是俄羅斯🇷🇺)行使繼承。聯合國中一個國家擁有三個席位、擁有三張投票權的奇特現象,也劃上了句號。

(沙皇時期和現在的羅剎國旗圖案。)

(蘇聯時期的羅剎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國旗圖案,圖片來源於網絡。)


孤獨的人712


聯合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國際合作組織,其規定必須只有主權國家才能加入,目前美國在聯合國只有一個席位,但是卻保留著增加兩個席位的權力(如今已經沒人承認了)。(目前在聯合國大會中都是一個國家一個席位,美國也是如此)

聯合國是美國牽頭建立的,當初參與制定聯合國架構的國家只有三個:美國、蘇聯、英國,因為這仨個國家是反法西斯同盟中實力最強大的三個國家,所以聯合國的一切規則都是由這三家制定的。(二戰後的世界格局就是由這三人決定的)

不過在討論聯合國運行的具體細節時,美英蘇也是發生的激烈的爭執,尤其是在安理會的權力分配上,美國和蘇聯是矛盾重重。

根據美國和英國的安排,聯合國安理會有5個常任理事國,除了美英蘇以外還有中國和法國。然而斯大林對這個規劃並不滿意,斯大林最初只同意有三個常任理事國,就是美英蘇三國。如今又拉上中法,這會大大擠壓蘇聯的權力。而且當時中國明面上還是個資本主義國家,如此一來就會讓蘇聯在安理會十分孤立。

其實英國也不想讓中國加入,但礙於美國的堅持,英國和蘇聯都勉強同意了美國的想法,不過出於權力制衡的考慮,英國最後又把法國給拉了進來。

原本美國還想把巴西給拖進來,羅斯福認為拉美地區應該有一個自己的代表,但在英國對此是堅決不同意,一百個不同意,丘吉爾明確表態這是安理會,不是菜市場,你拉這麼多人進來啥事都討論不出來。

而且這時候斯大林表示想讓自己的15個加盟共和國都加入聯合國,其中烏克蘭和白俄羅斯進入安理會。這個要求直接遭到了英美的否定,美國表示自己也是聯邦制國家,那麼美國旗下的48個州(當時阿拉斯加和夏威夷還沒有正式加入美國)是不是都可以加入聯合國?

經過一番討論,斯大林放棄了讓自己加盟共和國進安理會的想法,但為了保障自己的權力,蘇聯人發明了一票否決權,即任何一項議案,五大國中只要有一個國家不同意,那麼這項議案就不得通過,通過這項權力可以保證蘇聯不至於受到圍攻。(今天的五大常任理事國)

對於蘇聯提出的一票否決,美英兩國都感覺不錯,於是愉快的答應了蘇聯的要求。

不過在聯合國大會中,美英還是對蘇聯作出了讓步,同意了蘇聯的白俄羅斯和烏克蘭加入聯大,這樣一來蘇聯在聯合國就擁有了三個席位。

當然蘇聯既然有三個席位,美國和英國也擁有同等權利。隨後美國將自己的殖民地菲律賓拉入了聯合國。而英國則把當時還沒有完全獨立的澳大利亞、新西蘭和印度都拉入了聯合國。總之美英蘇三國都是拖家帶口,儘量把自己的小弟塞進聯合國。

不過雖然菲律賓的獨立,美國理論上還有2個聯大席位,但是這兩個席位給誰是個大問題。在1959年之後美國共有50個州,這2個席位分給誰都不合適。並且隨著聯合國成員國的日益增多,這2個聯大席位也變得無足輕重,因此美國一直沒有使用這兩個席位。

但是今天美國國務院網站在介紹聯合國的創建過程時,依然明確寫道:“美國至今仍保留在適當時候增加兩個聯合國代表席位的權利”。但是現在這項權力估計已經沒人承認了。


千佛山車神


美國在聯合國擁有三個席位,但一直都不知道其他兩個席位是誰?

眾所周知,聯合國是在1945年由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國所創立的,是為了確立戰後的國際新秩序所建立。當然,聯合國是由五大創始國美國,蘇聯,英國,法國,中國共同創立的,也就形成了後來的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在聯合國議題上都有一票否決權。



然而,即便如此,而二戰中出力最大,犧牲最多的兩個國家美國和蘇聯,一直都認為自己在聯合國只有一個席位,不能顯示出其超級大國的重要位置,都想更多的佔有席位,從而實現擴大在聯合國的影響力。1945年2月,美英蘇三國在雅爾塔召開會議,討論聯合國創始會員國的數量問題,三國對此爭議很大,此前蘇聯曾經以自己擁有15個加盟國為由,想在聯合國中戰佔有5席位,但遭到了美國和英國的反對。

後來,蘇聯領導人斯大林做出了相應的妥協,但是,要求蘇聯在聯合國擁至少要有三個席位,一個席位自然是蘇聯政府代表,另外兩個就是在二戰中付出重大犧牲和貢獻的蘇聯加盟國烏克蘭和白俄羅斯,這時,英國首相丘吉爾也和斯大林有同樣的想法,想要把英國的印度和南非等殖民地也加入到聯合國佔有席位,所以丘吉爾就支持了斯大林的建議。



而這時的美國總統羅斯福看到英國和蘇聯達成一致,加上自己又想要儘快結束與日本的太平洋戰爭,所以只好同意斯大林的主張,當然,美國也要求擁有三個聯合國的席位,作為對等交換條件。不過可惜的是,美國雖然宣稱一直擁有三個聯合國席位,但在聯合國只有一個代表,代表著美利堅合眾國政府。

另外兩個聯合國席位由於在美國眾多州之中無法選出平衡利益的兩個席位,所以一直就擱置了下來,直到現在,美國的三個聯合國席位也是有名無實,沒有真正的代表,也就無法行使相應的權利。當然,蘇聯的15個聯合國席位也實現了,那就是以蘇聯解體為代價,1991年蘇聯15個加盟國紛紛獨立,全部加入聯合國後,自然有15個席位,可惜這可不是當初蘇聯想要的結果。



以上就是“大正”對該問題的看法


大正看世界


美國現階段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在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科技等方面全部一騎絕塵,想做的事很少有辦不成的,實在辦不了的也不缺那兩票。

作為超級大國,所有的發達國家都是美國的小弟,剩餘的國家多數不敢也不願忤逆美國的意願,那兩票對美國來說九牛一毛。

大家熟知的一國三票的就是蘇聯了,1971年在中國獲得一票否決權的那次投票上,蘇聯怕中國通不過,首次使用了三票的權利。

再說說美國三票的問題,如果美國行使這個權利,最有可能的是德克薩斯州和加利福尼亞州獲得,畢竟這是美國影響最大經濟也最發達的兩個州。

大家是不是很熟悉?畢竟美國鬧獨立我們是喜聞樂見的,下。

如果你是美國人,你會把投票權給這兩個州嗎,顯然是不可能的,畢竟西方發達國家要求獨立的地方此起彼伏。

把投票權給這兩個州不是鼓勵他們獨立嗎,這兩個州可是美國的文化輸出中心和科技中心,少了這兩個州,美國還能算超級大國嗎。

如果美國把投票權給這兩個州,相信其他國家是喜聞樂見的,至於其它的州,有哪個能競爭的過這兩個州嗎?



晴空聞雷


大家知道,聯合國成立於1945年,是主權國家才可以加入的政治組織。

但是,在聯合國歷史上,美國、前蘇聯和英國卻各自擁有三個席位,也就是俗稱的“一國三票”。

這是什麼原因呢?這要從聯合國的成立說起。

當時,美英蘇商討成立聯合國,建立戰後新秩序,確立中美英法蘇五個常任理事國。蘇聯一看,十分的不爽,因為五個國家中西方國家佔了三個,剩下的中國,也是親美的國民黨政權。

於是,蘇聯人腦子一轉,提出自己共有16個加盟共和國,也理應獲得聯合國門票。

蘇聯的要求並非全無道理。因為根據蘇聯憲法,其加盟共和國在事實上擁有主權國家的地位,有自己的憲法、國籍、國旗,有權與外國締結條約,有權退出加盟等等。既然聯合國是主權國家的組織,那麼這些加盟共和國也當然有權加入。

美國人當然不會同意,蘇聯人也根本沒指望美國同意,只是拿出來作為討價還價的資本。

沒想到的是,英國人倒是對蘇聯的方案表現出了濃厚興趣。因為,英國在世界各地殖民地眾多。既然蘇聯可以這麼做,那麼英國也可以讓它的殖民地加入聯合國,藉此維繫自己老牌帝國的影響力。

這下美國人頭大了,連忙召集英、蘇兩國坐下來再談。談到最後的結果是,大家都別爭了,每家三個名額,公平合理。

所以,一國三票是美、英、蘇妥協的結果。最終,蘇聯將另外二個名額給了烏克蘭和白俄羅斯。隨著蘇聯的解體,它的“一國三票”也成了歷史。

而英國,隨著它屬下的自治領相繼對立,最終也沒把另外二個名額分配出去。

美國則是在開始階段就沒想好將名額給哪兩個洲,一直拖了下來。

時至今日,美國依舊沒有使用“一國三票”的權利。箇中原因,本人猜想有二個:

第一,當前的美國實力獨一無二,尚無必要使用“一國三票”。蘇聯解體後,美國成為唯一超級大國獨霸全球,至今還沒能有其他國家挑戰它的地位。

第二,“一國三票”影響力有限。另外二個席位並非常任理事國,就美國角度來看,有如雞肋,沒什麼大的用處。

第三,“一國三票”可能助長分離主義。美國是個聯邦制國家,洲的權力很大。一旦允許其登上國際舞臺,和中央政府平起平坐,可能會對美國整個國家的統一和穩定造成微妙影響。尤其是蘇聯解體的前車之鑑放在那裡,使美國不得不有所警惕。

以上就是本人對美國不使用“一國三票”權利的粗淺看法,不當之處,敬請指正!


鄣南煮史


原因很簡單,美國從未真正動用過在聯合國的另外兩個席位。“一國三席”問題,源自聯合國創始時蘇聯對於聯合國席位分配的異議。二戰結束後,蘇聯作為四大盟國之一理所當然成為了聯合國創始成員國,但在聯合國的席位分配問題上蘇聯與西方國家分歧嚴重。

原來,西方國家在二戰前曾普遍不承認蘇聯作為主權國家的地位、只認為蘇聯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組成的聯合體,這種情況在二戰期間發生了改變,不料卻被蘇聯在聯合國席位分配問題上鑽了空子。

蘇聯堅稱作為自身二戰期間反法西斯陣營的主要國家,在對德作戰中各加盟共和國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因此其15個加盟國都應該具有聯合國會員席位——當然了,傻瓜都明白這只不過是蘇聯為了防止美國在聯合國一家獨大而開出的價碼。對此,美國當然予以反對,而英國卻基於與蘇聯相同的目的對蘇聯表示支持。經過一番討價還價,最終蘇聯為烏克蘭和白俄羅斯這兩個加盟國爭取到了兩個席位,而作為對等措施美國也獲得了三個席位(美國的理由是作為一個聯邦制國家,美國擁有菲律賓這個殖民地,然而1946年7月4日菲律賓就脫離美國統治成為獨立國家了)。

按照美國憲法規定,美國各州州權一律平等,因此美國無法將另外兩個聯合國席位分配給任何一個州。而除各州以外,美國還擁有關島、北马里亞納群島邦、波多黎各自治邦、美屬維爾京群島和東薩摩亞這五個海外領地,其中波多黎各在領土範圍和人口規模上相當於一個小型國家,而關島作為美國最東端的領土地位較為特殊,理論上美國為這兩個海外領地分配聯合國席位沒什麼問題,只不過這同樣會牽扯出一堆麻煩事——對於美國國內來說,如何解釋海外領地的席位分配、特別是說服國會通過相關法案是個讓人傷腦筋的問題;對於國際社會,美國謀求增加聯合國席位,勢必會遭到很多國家的反對和顧慮,這難免令美國陷入外交被動。因此,美國根本不會自討沒趣地動用另外兩個聯合國席位,也就無從談起“公佈”另外兩個席位的所有者了。


軍機圖


是夜,燈火通明,丘吉爾將杯中之物一飲而盡,決絕地說道:“我大英帝國必須佔有多個席位,印度、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必須在聯合國佔有席位!不然這個聯合國我大英就不摻和了!”

丘吉爾說完,將高腳杯Duang的一下重重地放在桌子上,插著腰不再說話。冬夜中,周邊的隨從感覺更加寒冷,這讓輪椅上的羅斯福竟無言以對,望著壁櫥裡的冷冷的爐火,將自己的大衣往上拽了拽。

斯大林輕輕摸了下自己的鬍子,示意侍者再開一瓶威士忌。砰地一聲,整個屋子裡都是酒香,丘吉爾也不由得吸了幾口。斯大林微微一笑,從侍者手中接過酒瓶,端起剛剛被Duang在桌上的酒杯,走向丘吉爾,隨手將斟滿酒的杯子回遞給丘吉爾:“來,喝完了我帶的伏特加,再來一杯威士忌。”丘吉爾也覺得自己有所失態,端過酒杯狠狠地喝了一口,面色也緩和了下來,屋內的爐火似乎也不再那麼冰冷,映在羅斯福眼裡,不斷地跳躍。

趁著這空檔兒,斯大林也給自己倒了一杯,抿了一口,說道:“這事兒我不反對,我也正有此意,烏克蘭和白俄羅斯也在打擊德國過程中付出巨大犧牲,完全可以以獨立身份加入聯合國。“

斯大林說完,朝羅斯福望了過去,而丘吉爾此時也將目光投向了曾經的小弟,現在的老大哥美國的那位小兒麻痺症總統羅斯福。羅斯福這個時候再也不能沉默,本來,他是堅持一國一票的,而且必須是主權獨立國家。現在,英國非要好幾票,也沒跟他提前商量,這可正中了蘇聯的下懷,這可怎麼辦呢?...

羅斯福微微一笑:“好啊,我不表示反對,既然你們提了,那我們美利堅合眾國也可以再增加兩個席位。”

丘吉爾被壁爐照的滿面紅光,高興地一飲而盡,並沒有留意到斯大林也是微微一笑。而羅斯福卻沒有那麼高興,他心裡在琢磨,這倆席位給誰呢?萬一真鬧獨立咋辦?就這樣,羅斯福望著愈來愈旺的爐火陷入思考之中,這一思考就是一生,而這一思考也跨越了千禧年,直到現在,美國也沒想好到底給誰。

而在這思考之中,大英帝國也變成了

英聯邦,印度、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這些真的變成了獨立國,蘇聯也是轟然崩塌,烏克蘭、白俄羅斯都在蘇聯的塵埃中站了起來,成了獨立國家,而蘇聯本身也摔成了碎片,成了十五個國家。使得美國更加不敢真的真要使用它三個席位的權力,不然...英國和蘇聯就是前車之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