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不要去勸別人原諒父母

01


如果你想讓一個人恨你,就對他說:他們也不容易,原諒他們吧!

並不是這句話有什麼錯,某種程度說,每個人都值得被原諒。


這句話之所以招人恨,是因為它不合時宜,或者說,它不該出自他人之口。

勸慰他人時這樣說,心裡是這麼想:


“不要讓恨佔據自己,多想些正面的東西,這樣對你有好處,換位思考一下,你大概就能理解你父母。”

而這句話讓人深惡痛絕,因為你根本不知道別人已經換位思考了多少次。


如果沒有換位思考的能力,他根本活不到今天。

生活中常說的換位思考,換做心理學術語,叫做——投射


所謂投射,是指將自己內心所想,看成是別人所想。


然而,換個位置就能思考嗎?換到哪裡?靈魂互換?


所謂換位思考,不過是在投射。


投射到讓自己信了,叫合理化。

只投射好,叫分裂。


內攝別人的投射,叫投射性認同。

不投射?叫壓抑。


永遠不要去勸別人原諒父母


02


早在找你傾訴前,別人就已經將“換位思考”這玩意兒,玩得爐火純青。


怎麼玩的?

相信父母對自己不好,是因為有他們自己的理由——這叫合理化;


將並不算合格的父母看做全然的好,長大後配偶全然壞——這叫分裂;


相信自己正如父母指責的那般糟糕,而不是父母自己糟糕——這叫投射性認同;


父母愛自己,所以自己不該有恨——這叫壓抑。

他為什麼要這麼玩?


如果不經過這一系列的心理加工,他無法面對現實——這隨機分配的父母,質量也太隨意了。

內心一番潤飾,父母的形象頓時親切不少。


但這有代價——壓抑、扭曲自己的真實感受。

這些被壓抑、扭曲的感受,後來去了哪裡?


永遠不要去勸別人原諒父母


03


這樣說吧,由於小時候無法承受,所以小小的你找了塊地方,把它埋了,上面還種朵花,那個傷痛在土裡,聞上去甚至還香。

時間長了不見天日,傷痛開始腐爛,和牙痛一樣鈍,不至於要命,又不舒坦。你也忘記了曾經埋了個東西在那,只記得那裡痛,過去一瞧,又很香。

整個人就整蒙圈了。

這感覺其實很熟悉:


我記得父母對我不好的地方,但由於小時候找了太多理由,作繭自縛,現在一想吐槽,這些理由就先出來,告訴我不該埋怨父母。

越長大,衝突越厲害。


小時候為啥老老實實,長大翻舊賬?


成長階段不同,面臨的任務不同。


童年時期主要靠壓抑。


因為需要老實依靠父母生存,再去學習技能。如果有太多內心衝突,第一容易失去父母的愛,第二不利於學習技能。

長大了,簡單說,翅膀硬了,翻舊賬也翻得理直氣壯起來。再加上青春期面臨人格整合,老的新的一起來,堆了多少東西全給你翻出來。

所以青春期開始,各式心理問題開始高頻率出現

,程度激烈,衝突厲害。

這時候,棺材板就有點壓不住,小時候築的那些防禦,和傷痛上開出的花,都不那麼管用。


終於有一天這個被壓抑了近二十年的人,很想找父母問個明白:小時候,你為什麼要這麼對我?


永遠不要去勸別人原諒父母


04


大多數人還是不會,因為孝順。

他們還是不敢理直氣壯去埋怨父母:


都是因為你,我經常情緒失控;

都是因為你,我總感覺自己不好;

都是因為你,我覺得生活沒有意義;

都是因為你,我婚姻失敗;

......

每當他們想去埋怨,就有個聲音出來說:


父母不容易,他們有自己的創傷,他們盡力了,他們愛你。

那恨就是槍口,才準備突突,就有人上來堵,一突突就堵,一突突就堵。

終於有一天你受不了了,你找到個朋友,把你內心所有的委屈憤怒傾倒出來,他微微一笑,用他的身軀再次堵住了槍口。

眼看就要射出去的子彈在槍膛裡爆了,把你炸得七葷八素。這位同學站起來拍拍身上說:你沒事吧?

你一邊吐血一邊對他說:請不要冒充烈士,好嗎?

冒充烈士的這位同學,其實也不容易。他不是不能共情你,只是同是天涯淪落人。


他凝視著你黑乎乎的槍口,他潛意識的棺材板也在凝視他。

你的子彈千萬不能射出來,不然打著我父母怎麼辦?這也許就是他的邏輯。

所以,當有人告訴你,一定要原諒父母。你先別惱,當然惱避免不了。


你要知道這世間有很多人,和你痛點相同,你端起槍的同時,就會逼著別人去面對已經腐爛的傷痛。

你的傷痛上有花,有很多人的傷裸露了很多年,連個象徵物都沒有,更無處祭拜。

永遠不要去勸別人原諒父母


05

原諒不原諒的,不受主觀控制。


我現在砸得你鼻血橫流,我讓你原諒我,你能原諒嗎?


想要原諒一個人,必定要出自真情實意,任何為了原諒而原諒,都相貌可疑。

童年與父母的恩怨,需要被看到,但不一定需要拿到檯面上,一樁樁數。


既然你在潛意識做了些包裝,我們也可以在潛意識層面去拆。

這個工作甚至不需要讓父母知道,不需要非去找他擁抱、表達、原諒。那防禦如此之厚,我看到了它曾經多艱辛工作,才使你活著。

你可以與你的諮詢師,利用你們的關係去工作,該射出去的子彈出去,該流的眼淚流了,這些東西總得有個去向。


如果這些工作都做了,你仍然無法原諒父母,我看到的不是不孝,而是曾經有多愛,失望有多深。

不論是傷痛,還是傷痛之上開出的塑料花,它們總是一起生活了那麼多年。


你不需要連根拔起什麼,允許它存在就好。


永遠不要去勸別人原諒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