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被高校錄取後不去報到,會有什麼後果?

子不約929


根據教育部門的要求,不去按時報道被錄取的院校時,則說明學生失信,浪費有限的教育資源,會記入誠信檔案的。實際上,並沒有我們所想象的那麼嚴重。



我高三時的一個同桌,由於高考失利,只考上了河南省一個簡單的二本院校。本以為以後繼續考取研究生,不決定在復讀了。後來經過家長的勸導,自己也重新做出來選擇,決定復讀。可此時他的檔案已經被某高校提走,也就是他已經被某高校錄取了。過了一個星期,真的就收到了高校的錄取通知書。但是他依舊選擇復讀,通知書上有明確規定,九月九號之前到校報道,由於忙於復讀事宜,也就沒有在意。等到了截止報到的最後一天,該高校的招生負責任打電話給他詢問情況,他告訴高校招生辦老師自己要復讀,不能去報道了。然後高校退還了該生的檔案,並沒有造成任何影響。


對此,如果你被某個高校錄取,而自己又因為其他事情不去報道,並不能造成很嚴重的後果。正確的做法就是,根據錄取通知書上面的報名時間,去高校一次,找到他們的招生負責人說明自己的情況,還是很容易拿回自己檔案的。如果時間來不及,可以打電話說明情況。最好不要置之不理,等高校老師打電話過來。這樣是很不禮貌的。還有一個就是不能多次變化,比如今天你打電話說自己復讀不去報道了,過幾天你又打電話說,自己還是去報道吧,不去復讀了。切記,打電話需謹慎,你不去報道可以,你改變主意再想去就難了。


星期久看點


會被計入誠信檔案

個別省份會這麼做,比如河南省對於這種情況的處理方法就是計入到個人誠信檔案,所帶來的後果就是直接停止當年錄取,且減少下年高考填報志願數量,誠信記錄會聯網使用,可能會影響其他考試。



不會影響下一年參加高考,但有些專業不要復讀生,這點要注意。

當年不被其他高校錄取

教育部本來就有規定,一旦志願生成接著被錄取後,就不能以任何理由退檔,不然的話不能再填報其他志願,也不能被其他高校錄取,被錄取的高校因學生沒有報道,就按照自動退學處理。

有可能出現重複學籍

學生被錄取進入到高校後會註冊學籍,但有的學校未免出現疏忽大意,即使學生沒去報道,但學生的學籍給註冊上了,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就麻煩了,因為學生在下一年高考錄取入學後也會註冊學籍,就出現重複,註冊不上。所以建議考生如果不去報道,提前給高校招生辦通知不要註冊學籍。



總得來說,考生不去報道,影響不是特別大,選擇復讀也有壓力和風險,進入到高校後再去考研也是不錯的。


愛學自習室


目前國內也就河南省明確出臺了關於高考錄取之後不報道的懲處措施,河南省教育廳有關通知明確表示,對於高考錄取之後考生選擇復讀,導致高校招生資源的浪費,是屬於失信行為。如果是再次參加高考的話,將為收到比較嚴重的懲處。


對於這種浪費高校招生資源的行為,如果再次參加高考的話,首先將會限制其平行志願的數量,無論是何種批次的志願填報,數量都限制在兩個。其次是將錄取之後不報道定性為失信行為,將會記錄在誠信檔案中,作為高校招生中的道德評判依據,並且高校招生有權利拒絕失信考生。

單看河南省今年對考生錄取之後不報道的懲處力度還是比較大的,至於其他的省份並沒有出臺相關的規定。不過不少高校都表示,如果考生錄取之後不報道,導致招生資源浪費,倘若第二年再次報考該校,可能會優先選擇應屆生錄取的。



整體來說對於高考錄取之後不報道的這件事情來說,逐漸的招生辦、高校都在採取相應的措施以減少高校招生資源的浪費。因此我個人是不建議錄取之後不就讀的,當然具體還要看你自己的想法了,但是一定要慎重考慮再做決定。

您的關注、點贊就是對我最大的鼓勵和支持!


塵歸塵路歸路


  這要看你所在省份的政策。

  各省對被錄取後不入學的考生的罰處措施並不完全相同,有些省份是默許這樣的行為,沒有任何懲罰措施;有些省份會將考生列入失信名單,對考生復讀參加來年高考造成較大影響。

  以筆者的所在地廣西為例,現行政策是考生被錄取後不入學,對復讀參加來年高考沒有任何影響,只是考生身份由應屆變往屆,明年報考時只要規避不招往屆生的學校、專業即可。

  河南省2018年高考出臺新規,對於錄取後不入學的考生記入失信名單,考生復讀參加下一年度高考時將被限制填報志願的數量(限填2個),且高校要權拒絕錄取失信考生。這樣的措施是很嚴厲的,只是目前尚未知道實際執行的力度。如果是河南考生被錄取後想復讀,則需要慎重考慮。

  考生填報志願被錄取後又放棄入學,等於擠佔了一個名額,同時減少了一個人被錄取的機會,這樣的行為是不應鼓勵的。建議所有被錄取的考生儘量優先考慮入學,確實對錄取結果極不滿意想放棄入學的,須留意本省對復讀生參加明年高考的相關政策,以規避風險。

  


高考志願梁老師


全國大部分省份對於錄取的沒報道的不涉及學籍的,雖然佔用了招生計劃但是沒有什麼具體的懲罰措施。但是河南省率先改革,被錄取後不去報道,會被記入誠信檔案,再報考時志願學校數量會減到兩個,因為有失信記錄,所以你主要關注你所在省政策。


升學規劃劉老師


在回答之前,說兩句實在話。

筆者覺得有意願復讀的學生,真心不需要填報志願折騰,早點進入複習的狀態。

部分考生的志願填報失誤,最後掉入徵集志願,甚至落檔進入下個批次。在這個時候,錄取後不想去的人不少。對學生來說,放棄了一次大學的機會;對學校來說,今年少招一個學生,浪費一個指標。

高考錄取後的約束,僅少了區域發佈了約束規定,比如18年的河南省。在大部分區域,高考錄取僅僅是學校和學生間的簡單契約,缺少有效的約束。往年就發生過院校系統失誤,提檔學生檔案錄取後不給辦理入學的報道。反過來,學生錄取後選擇不去的也不少,都沒有什麼後果,只能說就這樣吧。

以18年河南省發佈的《關於做好2018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會將錄取後不去報到的學生納入失信名單,限制19年的志願填報院校數量,且高校可查閱失信檔案,提檔後有權拒絕錄取。這個後果就很嚴重啦~

如果題主是非河南籍學生,想復讀不管錄取與否,別多想安心的準備。珍惜這樣的機會,國內各個省市都會在2-3內將考生錄取報到情況納入個人誠信檔案的。另外,復讀後來年就別填這個院校,以防學校有黑名單類的檔案,提檔後選擇性的退檔。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方便的話給個關注,謝謝啦~


帥小西De


不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在填報高考志願時家庭成員意見不一,折衷地填了一個志願;有的對自己的考分把握不準,所填的志願較低,認為“吃虧”了;有的對所報考的學校

專業

性質、地理位置等情況不甚瞭解,錄取後覺得不理想;有的在錄取前規定的日期沒來得及撤銷不想要的志願,等等,因此造成有些考生被錄取後不想去報到的情況。

這裡應該強調,考生的高考志願表一經上交,它代表了考生的意願,這就形成了一個協議,如果考生被志願中的學校錄取了又不去報到,從協議的角度來說,是一種“毀約”行為。考生被錄取而不報到,將造成招生學校的招生數缺額,以至造成教育資源的浪費,同時又使成績排在他之後的另一位考生失去了進入該校學習的機會。這就是這位考生放棄報到所造成的後果。

雖然現在還沒有相關的法規“懲罰”被錄取而不去報到的考生,比如取消明年的高考資格等,但作為考生本人來說,對這個問題,還是要慎重對待。比如,如果有的錄取高校不能將考生的檔案及時退回其所在的街道,就勢必會影響考生第二年參加高考。特別是被外地院校錄取後而不去報到,辦理退檔案的手續可能更麻煩,時間更長。


爨時


高考被大學錄取後不報到將面臨一個選擇


高考大學錄取後不報到,對自己來說,就等同於主動放棄當年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並且沒有轉到其他高校的可能性。對高校來說,就是浪費了一個招生計劃名額。

考生填報了這所高校的志願,高校依據你的志願錄取了考生,這就相當於考生與高校之間存在一個契約關係。高校必須為考生保留這個入學位置,考生應當去報到入學。而考生沒有去報到就相當於違約。但是按照現行高招規定,對這樣的違約考生基本上沒有什麼懲罰性措施。因此也就不存在什麼後果一說。更不存在提問所述“二志願錄取更為嚴重”之說。

高考大學錄取後不報到的原因多種多樣。最常見的原因是由於考生分數原因,或者志願填報原因被自己並不喜歡的高校或者專業錄取了,或者是對高校的地理位置,氣候生活等不適應,家庭經濟等原因。無論是什麼原因,考生都將對自己的未來面臨一個選擇,對此考生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常見的選擇有:

1.選擇復讀來年再考,希望能被更心儀的學校錄取。有相當一部分考生作出此項選擇。復讀考生要有承受一定心理壓力的思想準備。同時復讀班費用也是一筆不可忽視的開支。

2.選擇出國出境讀書。需要對不同國家和地區不同層次高校的入學條件和相關政策有所瞭解。同時也要具備一定的經濟實力來負擔較高的學費和生活費用。另外多數考生(除了已經有出國準備的)可能已經來不及當年出國入學。根據所選學校區域的不同,一般最快也要到下一年,甚至再下一年才能入學。

3.放棄接受普通高等教育,走自學考試或者成人高考的道路。時間會比較漫長。對自己的毅力是一個考驗。

4.暫時放棄高等教育直接就業。這雖然也是一條出路,但是目前社會崗位除了體力勞動以外,大專學歷已經成為基本要求了。建議先學習某項技能。


晨霧


今天我來和大家分享一下當你收到大學錄取通知書後又不去報道會有什麼後果?

@、首先我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們學校是如何處理這件事的。如果新生開學兩個星期沒有報道,而且沒有置辦任何請假手續的話,教務處會以放棄入學來處理這位學生,後期再想來學校上學是不可能的了。


一、有些省份會把這位同學的行為記入誠信檔案

一旦記入誠信檔案會對你後期的發展造成很大的影響,來年也許會禁止高校對你的錄取或減少你的平行志願數量。

二、如果收到大學錄取通知書你沒有報道,在今年高考志願填報期間你是不可能被其它高校錄取的。因為你浪費了今年某高校的錄取名額,而且沒有做到誠實守信這一條。

三、你今年突然之間對自己的高考成績不滿意決定復讀一年,如果是這個原因沒有去高校報道的話,其實對你是沒有什麼影響的。

如果大家在高校報道期間有什麼事的話,一定要想辦法通知到自己輔導員辦理請假手續,如果無辜的超過一定的時間導致你無法上學的話,真的就得不償失了。


職業農民的故事


每年各高校都存在錄取學生,而學生未報到的情況,尤其是二志願錄取更為嚴重。如果是被大學錄取不報道,會有什麼後果呢?


各個省份對於高考被大學錄取後不報到是否處罰的態度並不一致,很多省份一般都會默許這樣的行為,並沒有制定相關的懲罰措施。目前只有河南省出臺了相關的高考錄取後不報到的懲處措施,高考錄取後不報到,浪費高考招生資源,屬於失信行為。


河南省的具體懲處措施如下,浪費高校招生資源的行為,再次參加高考,將會被限制其平行志願的數量,無論是何種批次的志願填報,數量都限制在兩個。所報志願錄取後不報到,浪費本省招生計劃,又浪費高校的教育資源,佔用他人升學名額,對於在普通高校招生錄取中不履行志願約定的失信考生,當批次的電子檔案停止運轉。考生失信事實將記入其個人誠信檔案,在普通高招錄取中向高校提供,高校作為對考生品德衡量的依據,可以拒絕錄取失信考生。


因此,高考考生高考失利後選擇復讀,還要以當地的招生政策為主。有限制政策的地方考生,要權衡利弊做出慎重的選擇,沒有限制的,當然是最好的了,選擇復讀也就沒有政策上的後顧之憂了。


如果有幫助到您,麻煩點擊右上角關注一下我吧,曙光瑞翼教育,數據中國“百校工程”建設運營方,與你分享更多校企合作高校“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的教育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