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援襄醫療隊離家一月,看襄陽攝影師鏡頭下的他們

簾外雨潺潺,沈城春意漸濃。3月9日一早,一張張照片映入記者眼簾:緊握的拳頭,溫柔的比心,勝利的手勢,那是一種戰鬥的姿態,也是對家鄉人的無聲回應:一切安好!

今年春節,他們中的很多人沒來得及吃上一口熱乎的餃子,便以遼寧醫療隊隊員的身份馳援湖北。3月5日起,中共襄陽市委宣傳部、市文聯組織市攝影家協會成立“抗疫情”攝影志願者小分隊,分成11個組奔赴遼寧、寧夏、福建援襄22個醫療隊駐地,為這些逆行衛士拍攝肖像。

遼寧援襄醫療隊離家一月,看襄陽攝影師鏡頭下的他們

希望他們一個不少地回家

“我們一共有28位攝影師,其中有23位拍了遼寧醫療隊。”襄陽市攝影家協會主席趙興沛說,遼寧醫療隊一共434人,這樣的力量讓襄陽抗疫信心滿滿。

趙興沛一共去了3個駐地,接觸較多的是來自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的醫護人員。“在錦江之星駐地,一共有46名隊員。”為了不打擾大家工作,他和另一位攝影師分兩天完成了這裡的拍攝任務。本想讓醫護人員摘下口罩,露出美麗的笑容,但被婉拒。“我知道,他們不允許有任何閃失,只希望一個不少地回家。” 這一句,也引發了記者的共鳴:“這是我們最大的期盼,我們一直在等他們回家。”

遼寧援襄醫療隊離家一月,看襄陽攝影師鏡頭下的他們

眼前的“小夥”竟是“小妹”

面對戴著口罩的醫護人員,趙興沛只能看到一雙雙眼睛。拍完第一個肖像照時,一句“小妹”讓他出乎意料。“那位醫護人員個子挺高,還穿著隊衣,我一直以為是個小夥子,沒想到竟是姑娘。”錯愕的同時,背後的緣由讓他感動到淚湧眼眶。“為了支援襄陽,方便救治病患,她們毅然剪掉了長髮。這裡飽含著對襄陽人的深情與抗疫的決心,特別感謝!”趙興沛一再表達著內心的感激。他說,整個拍攝過程,始終懷著一顆敬畏之心。

趙興沛看到了疲憊的身影,也感受到了大家的思鄉之情。“拍攝時,一位醫護人員說了句‘快回家了’,身邊的幾位不約而同地笑了起來。” 他說,目前襄陽已連續多日無新增病例,真希望一切儘快結束,醫療隊能早日返鄉。

遼寧援襄醫療隊離家一月,看襄陽攝影師鏡頭下的他們

看到勒痕他扭過身強忍淚水

張廣建是南漳縣攝影家協會主席,此次拍攝醫療隊是他第一次走進南漳縣人民醫院城北院區隔離病房的清潔區,拍攝的對象是來自遼寧省人民醫院及鞍山各醫院的醫護人員。

“他們的防護服整整三層,密不透風,常人真的受不了。”拍攝都是在醫護人員交接班時進行,當張廣建看到醫護人員脫下防護服,汗水浸透衣褲,臉上浮現出一道道勒痕,甚至有些水腫時,他扭過身強忍淚水。“太不容易了,真的特別心疼!”每一次按下快門,張廣建的淚水就在眼眶裡打轉。他說,即便如此辛苦,大家的內心依然充滿陽光。他記得有位醫護人員說:“等回家了,先帶兒子去擼串。”還有一位年輕的小夥子笑呵呵地說:“等疫情結束,希望分配自己一個女朋友。”

遼寧援襄醫療隊離家一月,看襄陽攝影師鏡頭下的他們

在襄陽,遼寧醫療隊留下了太多的故事——姐妹花綦美豔和綦美玲為支援襄陽將婚期延後,倆人一起剪去長髮,始終奮戰在一線;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急診科副主任趙宏宇,只要他在,病人就安心,團隊成員也有了主心骨……在遼寧援襄醫療隊的全力救治下,更多患者即將走出醫院。據統計,截至2月28日17時,遼寧援襄醫療隊管理病區16個,床位474張,累計收治患者320人,累計臨床治癒患者114人,累計治療重症、危重症98例,成功緩解病情38例……

3月9日,襄陽和瀋陽都下起小雨。俗話說,好雨知春,潤物無聲。期待被疫情籠罩的陰霾儘快散去,等待奔赴第一線的逆行者們早日凱旋。


瀋陽晚報、沈報全媒體高級記者 劉宏偉

瀋陽日報社新媒體中心(瀋陽網)編輯 王沛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