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那人,那狗》:在那朴素的大山里,别样的父子情

80年代的大山里,信件和包裹是靠邮寄人寄送的,那时候没有先进的科技,也没有便利的交通工具,邮寄人只能靠着自己的双脚走出自己的邮路。邮寄的路途虽充满了艰辛与坎坷,但是再度回头看时,发现比起困难,这条路承载了更多的爱与回忆。《那山,那人,那狗》通过一对邮寄父子送信的故事,讲述了父子间的关系由生疏到互相体谅的转变,展现了一位平凡的邮寄人身上厚重的责任感和人间的真情。


《那山,那人,那狗》:在那朴素的大山里,别样的父子情

有一种沉默的爱,是父子之间的爱

相较于母亲与子女,父子之间的感情总显得十分克制和含蓄。在茫茫大山中,父亲任劳任怨的在湘西大山里送了大半辈子的信,由于常年跋山涉水,落下了老寒腿的毛病,不得不停止他的邮寄道路。由刘烨所饰演的儿子没有考上大学,选择回村接替父亲的位置,成为了一名邮寄人。第一天工作时,父亲不放心儿子一个人走这么远,便决定陪着儿子走一遍自己最为熟悉的邮路,一个雾气朦胧的清晨,两个人带着一条名为老二的狼狗,穿过小巷踏着露水浸湿的青石板,一前一后地出发了。起初父子两人的交流并不多,儿子也不称呼父亲,都是用“你”来代替,因为父亲常年不在家,长这么大的儿子甚至连喊一声爸的机会都没有,在儿子的心中,父亲既熟悉又陌生,两个人之间有很大的代购,但是从很多小细节中还是可以看出,两个人心里都互相惦记着对方。

《那山,那人,那狗》:在那朴素的大山里,别样的父子情


《那山,那人,那狗》:在那朴素的大山里,别样的父子情

路途中,儿子习惯性的回头看父亲有没有跟上自己,走了一段路后,儿子再一次转身,却不见父亲的踪影,心里一下慌了起来,虽然多次提过让父亲回去,自己一个人可以,但终究还是放心不下。放下邮包在原地等了一会后,还是不见父亲回来,于是赶快跑回去寻找父亲。看到停在路途中的老二,儿子开始胡思乱想起来,父亲与老二关系最好,几乎是寸步不离,怎么偏偏现在只有老二站在这里,病急乱投医的儿子对着老二询问道:“老二,我爸呢?他去哪了?”话音刚落,那个熟悉又陌生的身影从山坡上走了下来,儿子这才长舒一口气。父亲守旧执着,儿子喜欢流行崇尚简单,父子之间的摩擦,就像两个时代的碰撞。有些话张不开嘴,有些动作伸不出手,有些关系不用刻意表达,却早已在心里深深刻下了印记,生活中其实随处可见这种沉默的爱,没有刻意维护,没有刻意表示,普普通通的日常就是内心深处的真情流露,无论怎样,爱从未离开。

《那山,那人,那狗》:在那朴素的大山里,别样的父子情

踏着流水桥行在绿山间,很快来到一处小河边,父亲说从河中过去可以节省时间,考虑到父亲的老寒腿,儿子让父亲等在原地等他,父亲却笑笑说:“我走惯了,也不在乎这一次两次的。”“你啊,就享受一回吧。”听到这话,父亲心里一怔,看着蹚过河的儿子,情不自禁对着老二说:“我这辈子啊,独往独来,还没享受过。”从那上扬的嘴角就可以看出父亲心中的喜悦。很快,儿子便折返回来背起父亲,父亲趴在儿子的背脊上,想到了儿子小时候骑在自己脖子上赶集的情景,村里人说:“背得动爹,儿子就长成了。”不知不觉间,自己的儿子也长大成人了。父亲的眼眶不禁湿润了,下意识地用下巴蹭蹭儿子的头发,又在儿子回头时悄悄擦掉了眼泪。在河边稍作休息后,儿子整理好邮包对父亲说:“爸我们走吧。”一路上这是儿子第一次叫自己“爸”,父亲严肃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湍急的溪流之中,父子之间的距离也逐渐拉近,他们同时感觉到对方对自己的意义,这条行程三天的邮路,是这对父子的和解之路,看似平淡无奇,却包含了无限浓情,在这条路上,他们渐渐理解和包容了对方。

《那山,那人,那狗》:在那朴素的大山里,别样的父子情

漫长邮路上的布设,是情感与责任

儿子刚接任邮寄的工作时,以为是名声很响的干部,但是渐渐就发现,即便做着艰难的工作,领导并未重视,口头上说着要给父亲记大功,却只是让自己适应,让父亲退休,心里难免为父亲的幸苦付出打抱不平,父亲却只是笑笑说道:“表扬信是给写了,但哪有自己给自己送表扬信的。你也要记住,不要自己先喊苦。”在居委会拿到信件后两个人来到五婆的住所,将汇款拿给五婆,五婆收好钱后,很自然的把包在钱外的纸递给父亲,让父亲来念,“奶奶,您好……”原来是孙子寄来的信,儿子默默想。念了一半的时候,父亲却把信交给自己来念,接过信,儿子惊住了,这分明就是一张白纸,哪是什么信,也是在这一刻,儿子幡然醒悟,五婆是个盲人,父亲一直用这种方式守护着这个孤单守在大山里等待孙子回来的老人。出门在外的人,总是有很多原因顾不上想家,倒是家里的人更加牵挂他们,再多的钱财,也比不过给等待的人一次温暖的重聚。儿子虽不解父亲这做的意义何在,却还是答应了父亲,隔上十天半个月就来五婆这里念上几句,这时的他慢慢感受到了父亲在这条邮路上寄托的情感。

《那山,那人,那狗》:在那朴素的大山里,别样的父子情

来到一段陡峭的路,老二不停地冲着山上叫,这时山上抛下来绳子,父子俩借着绳子爬了上去,看见了车娃。聊天中,儿子得知父亲曾从这里滚落下去,心里异常难受,便询问父亲事情的经过,父亲轻描淡写地说风太大,路又滑,一不小心滚到山脚下,让乡亲们找了一整夜,怪不好意思的。回想之前,儿子在寻找父亲时,父亲第一句话问的是邮包哪去了;过溪时,父亲让儿子把邮包顶在头上,说“这不是自家的米袋”;走过没人家的山路时,儿子看到新修的路上有车开过提议搭车,却被父亲反驳“投机取巧”“这还是邮路吗?”在父亲的世界里,邮包就是他的一切,甚至比他自己的生命还要重要,没有人强制他怎么做,也没有人为他提供额外的奖励,是父亲强大的责任心,驱使着他脚踏实地的完成邮寄。

《那山,那人,那狗》:在那朴素的大山里,别样的父子情

父亲的责任心,更是在回廊桥上充分体现。两人在回廊桥上休息时,儿子正在整理信件,突然被风吹走了几封,父亲不顾旧伤奋力的追赶着,却一下没站稳狠狠地摔到了地上。看到父亲摔倒了,儿子心里紧张极了,一边压着其他信件一边喊道:“爸,让我来吧!”这时老二窜了出去,跃向空中,叼住了最后一封信,父亲将信件从老二口里取出,仔细地擦拭着。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表现了父亲的责任与爱。父亲对于那条艰难而又漫长的邮路的布设,其实是对山里乡亲们的情感与责任。对于儿子而言,这是他第一次走邮路,可是对于父亲而言,却是他最后一次的邮路之行。他陪儿子走这一趟,不光是放心不下儿子,其实更放心不下的,是山里的乡亲们吧。

《那山,那人,那狗》:在那朴素的大山里,别样的父子情


《那山,那人,那狗》:在那朴素的大山里,别样的父子情

人生就像一条邮路,艰辛与乐趣同在

整部影片从家出发再到家的循环,其实也预示着人生就宛如这蜿蜒曲折的邮路,有些痛苦必须去经历,有些探险必须去尝试,没有捷径可寻。有时或许想在半途搭个顺风车,寻求一些便利,但你无法预料到车是否会准点到达,途中会不会发生什么意外状况,不如脚踏实地的向前走,将决定权保留在自己手中,心里总是踏实的。前进途中,也会遇到意想不到的风景,就像儿子遇见那个美丽的侗族姑娘一样,当父亲询问儿子是否喜欢那个姑娘时,儿子却说不会娶一个山里的女人,不是因为觉得她们没文化,而是不想她们像母亲一样,在等待和思念中度过太多的时光。这些美好的风景,无论在何时想起都是一段美好的回忆,可是不要停留在一个地方,也不要过分在意路途中的得失,就像父亲一样,遵循自己的内心,觉得为五婆念白信是值得的,那就不要顾及别人的看法,不要计较有无利益可循,坚持去做就好了,只要自己心中不留遗憾,就是有意义的。

整洁碧绿的乡村风光,古典风格的湘西民居,奠定了整部影片唯美清新、温情脉脉的基调,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美;车娃在寒风中的等待和守候,是人与人之间的人性之美;狼狗老二对父亲不离不弃的陪伴和细致入微的关怀,是人与动物间战友般的忠诚情谊;跟随父子俩一起走上邮路,在欣赏湘西美景的同时,也领略着大山里诚挚温暖的真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