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攻關“5條路線”技術對比

科普 | 新冠疫苗攻關“5條路線”技術對比

  國家衛健委醫藥衛生科技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鄭忠偉透露,目前疫苗攻關工作正沿著5條技術路線推進。“技術路線”就是採用不同的研究方式研製不同類型的疫苗:滅活疫苗、重組亞單位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減毒流感病毒載體疫苗、核酸疫苗。既有傳統技術的應用如滅活疫苗和亞單位疫苗,也有新技術的應用如活載體疫苗和核酸疫苗,張開大網,快速研製安全有效疫苗。

  事實上,每種類型的疫苗各有其優缺點,在新疫苗的研發上也各具特點:

  滅活疫苗:由完整病毒組成,其致病性喪失仍然保持病毒的全部或部分免疫原性,接種後病毒抗原可以刺激機體產生免疫應答,達到保護作用。滅活疫苗需要經過以下幾個步驟:首先在合適的細胞上培養篩選毒株,獲得代表病毒抗原特徵、滴度較高並且穩定的病毒,用於建立作為以後大規模生產疫苗的種子庫。通過培養、滅活、提純等過程製備候選疫苗,工藝較為簡單,為傳統經典的疫苗製備方式。主要障礙在於兩點:對於新冠病毒的致病機理和免疫學機制的研究尚不深入,滅活全病毒有可能攜帶有害成分;二目前活病毒培養要求在P3級生物安全條件下進行,產能會受到限制。

  重組亞單位疫苗:由病毒能夠刺激機體產生保護性免疫力的有效抗原製成,安全有保障,但一般體積較小,免疫原性差,需要一些新的技術手段和佐劑增加其免疫原性。構建和設計以及有效性評價是關鍵,研發週期較長,應該是長期、規模化儲備的首選。

  腺病毒載體疫苗:在中國有一定基礎,之前研製的埃博拉疫苗用的就是腺病毒載體。

  減毒流感病毒載體疫苗:疫苗通過鼻腔滴注方式接種,如果研製成功對提高接種率有一定的效果。目前還沒有看到全球其他國家有關類似疫苗的報道。

  核酸疫苗:包括mRNA疫苗和DNA疫苗,最大的優點就是可以快速製備,安全性較好,但是目前全球沒有類似的人用疫苗上市,遞送過程防止降解是關鍵,能否在應急疫苗研發中實現彎道超車,拭目以待。

  減毒活疫苗:目前並沒有納入研發計劃,有待於對該病毒的深入瞭解,如致病機理、免疫學機制等。

  作者:曾明 研究員、國家藥典委員會疫苗專業委員會委員;

  複核:嶽秉飛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研究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