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服裝實體店如此慘淡?

我豆0607


自己也是開實體店多年,感覺到這幾年經營實體店是越來越困難,不僅進店客流人少,房租成本又高,每個月掙的收入大部分都給房東打工了。尤其是看到自己店旁邊街面上一排排的服裝店,客戶進店更少,服裝店老闆每天無所事事獨守店鋪,生意也是好不到哪裡去。

造成實體服裝店生意不好的原因有哪些?據我觀察分析有以下六點

1、電商的衝擊

電商的出現確實方便了我們的生活,讓我們足不出戶,在家只需通過電腦、手機下單就直接可以買到我們心儀的物品。線上服裝店眾多,我們只需在網上挑選好自己喜歡的衣服、尺寸,一鍵下單就直接輕鬆搞定,比去實體店買衣服要方便多了。

2、網上買衣服性價比高

這是大部分人選擇到網上買衣服的原因之一。在網上買同樣的一件衣服,款式類別不僅多,另外價格要比線下便宜不少,同時網上買衣服售後也是非常方便,可以隨時退換貨,而在實體買衣服退換貨卻非常麻煩,你還要把衣服帶到店裡才能有得換

3、線下做的人多,競爭太大

服裝生意的門檻較低,只要找到貨源,誰都可以做。一條不大的街道上,可以看到有七八家賣服裝的店鋪,各家為了宣傳自己的店鋪,售賣出更多的產品,想盡各種方法搞大促銷、打價格戰、虧本大甩賣,惡意競爭的最後結果就是兩敗俱傷,商家吃虧。

4、高房價高房租

高的房價及房租使得服裝店老闆不得不在服裝商品價格上做文章,正所謂羊毛出在羊身上,消費者看到線下服裝過高的價格,在對比網上實惠的價格,自然而然購買方式從線上轉移到線上購物了。

5、大品牌服裝店壓制

現在有很多服裝品牌在線下開設大型旗艦店, 再加上消費者對品牌的追求,使得其他實力規模小的服裝店生存空間被擠壓,入不敷出。

6、人們消費水平的下降

這幾年伴隨著經濟大環境不景氣,讓消費者不得不捂緊自己的腰包,儘量少消費,更多的時候最多也只是進店看看,打磨下時光,很少購買,也造成線下服裝店生意不景氣的原因之一。

既然線下服裝店生意這麼不景氣,是否就代表未來線下實體店就沒希望呢?我倒不這樣認為。


首先,人們茶餘飯後的逛街習慣是不會被替代的,尤其是針對女性消費者,逛街購物是她們的天生愛好,這就決定了線下服裝店存在的價值。


其次,線上服裝店看似便宜,但也充斥著不少的假貨,真照應了便宜無好貨,好貨不便宜的道理,同時線上服裝店沒有試穿的環節,也不知道自己買的衣服是否合身。伴隨著消費者觀念逐漸迴歸理性,會越來越認可線下服裝店的價值。


最後,服裝店老闆自己需要思考,結合到消費者的購物習慣,線上線下相結合,未來,實體服裝店的春天肯定不會太遲。

另外,開店老闆專屬社群已建立,歡迎入群,我的《開店好生意》電子版已完成,12.5萬字,點擊“開店好生意”頭像點關注-私信回覆“書”


開店好生意


我是實體店經營者,雖然生意還過得去,但跟去年同期相比,營業額下降得利害,什麼原因呢?

一、人流下降 我所處的廣州新市外來人員一年比一年少。以前一到節假日,到處人山人海,公交車擠爆,天橋限流,這兩年再也見不到那種景象了。我附近的沃爾瑪去年也倒閉了,經過我門店的人流驟降,當然顧客就少了。



二 、消費下降 現在各行各業都不景氣,導致每個人的荷包都嚴重縮水,都不敢消費,能省則省。今天晚上還有幾個靚仔問我有沒有十元的鞋子賣,我都不知道他出於何種考慮,要買十元的鞋子。



三、競爭激烈 本來這條街只有我一家老北京布鞋,去年有人掛羊頭賣狗肉,打著老北京的旗號,賣的都是廉價的五花八門的劣質清貨鞋,欺騙消費者。不僅嚴重影響老北京布鞋聲譽,也嚴重影響我的生意。



這三點是我最親身體會得到的,是導致生意下降的主要原因。各位朋友可以給我支支招,萬分感謝!


開店一點通


去年秋天準備買兩件雅戈爾襯衣,去了市內雅戈爾專賣店,一問價格1200多一件,全棉這樣價格買不起。

後來雙11光棍節,兒子在網上給我買了兩件杉杉襯衣,一件110多塊錢,當然不是全棉的,但是價格相差十多倍。

雅戈爾專家店約200平米,而且是繁華地段,幾個營業員,那房租一個月肯定要好幾萬。這些成本都算在襯衣裡面,不貴嗎?

當然我承認兩者質量不一樣,但價格有點離譜,以前我也買過500元左右。


王老歪49681976


和朋友聊天,最能引起共鳴的話題就是:今年的生意可真差啊!呵呵!也許他們還不知道,更差的還在明年、後年,一年不如一年...實體經濟,正一步步走向滅亡,但請相信,它必定重生!只是,時間待定。城市,有樓才叫城,有店才叫街,有人才有市。現在大家都窩在家裡,一部手機解決了生活所需,購物某寶,吃飯某團。以前一家人去逛街,本來是想給自己買一樣東西,但是逛著逛著,孩子看中了買,父母看中了買,逛累了找個餐廳一起吃頓飯,然後再去看場電影!這才是生活的樂趣所在,也無形中帶動了多重消費!店家掙了錢呢,同樣會出去消費!共拉內需,經濟才會更繁榮!一座城市,如果少了這樣的煙火氣,那麼城市這張名片,基本上也就壽終正寢了。試想一下,以後的人都是窩在床上,抱著手機活著。那跟一百多年前,躺在煙館裡抽鴉片的大煙鬼,有什麼區別?還有每天產生的快遞、外賣包裝垃圾,你有想過它的汙染嗎?出差廣州,當年步行街一間五十平左右的門面房,月租就五六十萬,而且一鋪難求!現如今,整條步行街空了三分之一店面!剩下的冷冷清清,賣的也都是些野生殺馬特的LOW貨!各大商場也同樣,賣東西的比買東西的還多,店鋪平均半年就淘汰一波!以前商場那有店面租給餐廳。可現在,各地商場,感覺跟大學食堂一樣,全是賣吃的!關鍵是,現在最不好乾的就是餐飲!投資大,門檻低,只要有錢,誰都能做,過度飽和!拿一個小小的洛陽來說,火鍋店,一天吃一家,兩年也吃不重樣。現在人吃東西,都講究習慣!走順腿了,去吃的也就那幾家,不敢輕易嘗試!有人說,害死實體的,是馬雲!也有人說,是越來越高的房價!其實某寶大部分也都是賠本賺吆喝,做生意的都知道,沒有合理的利潤,一味的打價格戰,結局就是你賺不到我的錢,我也賺不到你的錢!然後高房價、高房租,就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辛辛苦苦,全是跟房東打工!高房價,才是所有人的痛!太多人以為開個店,就可以開開心心當老闆,大把大把的掙票子。開了店才知道,不過就是花錢買教訓,讓你徹底死心所謂的老闆夢!真的,做生意,天賦跟毅力,地利和人和,缺二不可!只憑腦門子一熱,一拍屁股蛋子,幹!一準完蛋!說回互聯網,發達國家的互聯網比我們領先的多少年?為什麼他們不大肆的推廣電商?因為他們知道虛擬經濟的結局,必然是一堆泡沫。只有網絡和實體制約平衡,經濟發展才不會畸形!一將功成萬骨枯,馬雲是成功者,也是毀滅者!我有一種預感,這個人的結局,一定不會太好。在天朝,鋒芒畢露,不是好事!所以,他可能也有預感,把如日中天的阿里巴巴交給了張勇。實體未來的發展,個人拙劣的見解,除了線上線下的結合,線上付款,線下體驗。還有就是服務的提升,而且是質的提升!就像日本,把服務做成一流,實體經濟,必定無堅不摧!嗯,如果不相信上面說的,我繼續分析給你們聽!如果相信的話,就當我沒說。。。


阿司匹林V


做了七年童裝,主要是做網上,也就是淘寶。也做過幾年的阿里巴巴批發,所以對於服裝行業還是比較熟悉的,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網購的便利和高性價比,對服裝實體店打擊極大。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同樣的品牌和款式,實體店800元,網上可能400元就能買到。

兩者的差異不過是一個直接掏錢就能穿走,另一個需要耐心等三五天而已。

等幾天,就能省一半左右的錢,換了你,你會怎麼選呢?

網購的售後,要比實體店更完善。

現在網店的售後服務越來越完善,七天無條件退貨,有問題還能就事說事,店鋪一般都會做出合理的補償。

並且現在很多商品都是包郵的,如果收到貨不喜歡或者不合適,簡單溝通就能退貨,無非是自己承擔一下退貨的運費,一般十幾塊錢足夠了。

如果店家投放了賣家版運費險的話,或者自己一開始花一塊多買了運費險,那麼退貨的成本就更低了,最多花上三五元就行了。

放到實體店試試,換貨還有可能,退貨就沒那麼簡單了。

買之前說的好好的,真要去退,往往會百般刁難,臉能跟驢臉媲美。

房價上漲推高了實體店的租金成本,導致服裝實體店商品售價失去了競爭力。

房價漲,房租自然也會漲。三四線城市隨隨便便一個小商鋪,一年租金五六萬極為常見。

租金有了,水電費,保護費,各種稅費,人工費用,裝修的費用。

再算上服裝的成本,一件衣服要加多少錢才能保證利潤?

一天又要賣多少件衣服才能收回全部成本並有盈利?

很多店鋪,忙活一年下來一算,賺了一堆庫存,現金盈利寥寥無幾。

房價上漲,提升了生活成本,多數人開始節衣縮食,中低收入者普遍選擇網購。

現在還逛實體店的,往往是兩種人。

一種是土豪。

一種是不會網購又不信任網購的。

只要買了房,成了房奴,手裡的錢緊張,自然就不敢盲目消費了。

網購,毫無疑問成為降低生活成本的最佳選擇。

最後附上本人總結的網購原則:

1、首選有上百銷量和評價的,否則必須店鋪評分很好,比如第一項4.9,或者三項全部4.8箭頭向上;

2、店鋪評分第一項低於4.8的,除非商品評分4.8以上,60個追加評價普遍很好,只有很少幾個負面評價,否則不考慮;

3、淘寶商品重點看中差評,天貓商品重點看追加評價,20個評價裡面如果有四五個說不好,有問題的,就要慎選或不選。

4、網購不要著急確認收貨,一確認運費險也就失效了,有問題及時與店鋪溝通,不用輕易給中差評。


財智成功


2019很多實體店很悲觀,2020將更嚴重。就拿賣服裝開店來說,不好賣了,就連銷售員都頻繁跳槽,流動性極大。你們這些商家也沒有靜心思考:消費者為什麼買單?是單純的一件衣服?我覺得這才是你思考的方向,而不是假設一個競爭對手,去把人家搞掉。說白了,就算搞掉人家,你也不可能生意會好!

再跟你談談服裝這個行當。

現在服裝已經過了遮衣蔽體的功能屬性,不再是工具,而是增加個人社交魅力,凸現自己身份地位的個人形象視覺名片。

根據騰訊發佈的一份社交報告,社交活躍度逐漸呈現低齡化特點,這說明未來越來越多的人更注重社交。山東的ITM模式近期倍受關注的原因就是這個,其模式下的SOFIA(索妃雅)品牌衣品店推出一系列專業的衣品管控服務後,其老會員顧客接受率能達80%以上,且去普通服裝店消費意願降低了50%,會員滿意度達100%,復購率95%以上,退貨率為零,為實體店利潤率提高了80%,你可以多瞭解,去借鑑一下[奮鬥]

2020年及未來十年,如果傳統服裝店(含線上線下)還只停留在賣貨銷售,靠賣量來賺取貨品利潤,只有關店和關店前的垂死掙扎



千萬裡芝外


大家好,我是中國風服飾專營店主,專營原創四季刺繡女裝,歡迎大家關注、交流。

作為一個從事服裝行業五年的人,從這幾年的經驗來談談我的看法。



說起服裝實體店越來越難做了,相信絕大部分從事服裝行業的人都能認同,今年我們跑遍了某省的所有區縣,90%以上的店主都在說今年生意慘淡,大不如去年,感覺是一年難於一年。但是這個問題是服裝行業才有的嗎?並不是的,幾乎各行各業的實體都不太好做,這個裡面其實有一個宏觀經濟的問題,這個問題太大,我們暫不討論。



那麼具體來看服裝行業,我認為實體店越來越不好做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高房租的侵蝕,這一點可能是所有行業都能明顯感覺到的,對於服裝行業更甚,因為服裝實體店一般對位置要求還是比較高的,好位置的房租必然是更高的。



二是網購的分流,這一點可能是大家都認為的主因,但是我覺得未必。目前網上平臺的競爭也非常激烈,網上渠道的流量成本也越來越高,現在網上有很多中小賣家也是賠錢的,只能說網購對客戶有一定的分流。

何況,據我所知,真正的品牌線上線下是兩條生產線,或者是兩個牌子,有的甚至是網店只是作為一個尾貨處理渠道,對線下實體衝擊很小。



那麼作為低價氾濫的網上服裝,線下其實也有的。

三是服裝行業門檻較低,從事服裝創業者太多,整個行業完全充分競爭,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也就有越來越多的人被淘汰出局,這是自然的,因為市場份額是相對固定的。



最後,我想說的是實體店仍然有做的非常不錯的,時代是在發展的,人們的消費行為和消費習慣也是在改變的,傳統的實體店主們如果感受不到這一點,不能夠適應時代發展而調整經營策略,越來越難做也是正常的。


莊主說搭配


服裝和實體店,這兩個都是慘淡的代名詞。尤其是服裝實體店。為什麼?

因為目前社會的房價成本集中地體現到門店店租成本,而社會成本的持續上升,也在推翻服裝實體店存在的基本邏輯。從時間角度去看,未來的90和00後,必然是“網購”和“宅男經濟”的趨勢,這兩點從大方向上已經徹底封殺了服裝和實體店的未來發展趨勢。

以上海南京路為例,日本八佰伴都無法承受每月120萬的店租而退出上海市場。作為高端和國際跨國巨頭,尚且承受不了店租壓力,而相對於其他城市來說,同比例的下調租金成本和收益,去對比,結果想當然可以想象。

從國內服裝企業上市公司來看,集體出現業績長期和持續下跌,出現門店關閉浪潮。這背後,不僅僅是一個公司的選擇,而是一個行業共同面對的選擇。

從社會人群角度來看,目前只有60歲以上的人群,才會在實體服裝店選擇購物,而40-50歲的人群,更多的是選擇固定品牌服裝,最多在電商網絡上選擇好價格和樣式,到實體店試穿後回到電商平臺下單的模式。而對於40歲以下的人群來說,目前是典型的房價壓力下的“房奴”生活模式——節衣縮食!而對於大學生群體(以及大學畢業後的幾年內來說,缺乏消費能力和追求時尚,這對矛盾構成了他們在拼多多和一些知名品牌網站上以打折商品作為主要選擇的現實。

因此說,服裝實體店,目前除了一些低端和麵對老人嬰兒的服裝和內衣以外,基本上徹底淪為“試穿”的現場。除了節假日和打折活動以外,基本上人流還不如工作人員多。


屠龍刀fei0598


實體服裝店生意越來越差,到底什麼原因吶?

我感覺大多數人會把這個責任完全推給電商,其實這是一種發展的自然規律,這是一個隨著信息大爆炸而產生的必然過程,既然是過程,遲早都會過去的。


那麼怎麼能使這個艱難的過程變得好過一些吶?未來誰也說不清會發展出哪種新模式,哪怕明天激將發生的事我們今天都不敢說的太絕對,因為現在科技的發展太快了。

我們既然掌握不了大的方向,我們就順著方向走吧,比如電商不斷推出新平臺,我們跟住腳步,慢慢嘗試,總能找出適合自己的方式。舉例說,你也可以開一家網店,淘寶不好乾可以試試其它平臺其它方式,比如直播、自媒體等等。

如果確實找不到方法,那就夾縫中求生存,找出電商空隙,比如現在電商離不開智能手機,而中老年人很難適應,又用不好淘寶,老年人又不喜歡看不到摸不著的購物習慣,那麼這部分群體就是電商夾縫中的機會。

隨著二胎的放開,兒童服裝銷量必然猛增,而給兒童購買服裝的人往往以即時購買精品禮物的形式去挑選,而電商比拼價格,從質量到包裝都打了折扣,主要還不及時,送禮物大多都是臨時想法,不會再去等好多天,所以這就是你的方向。


想使服裝店火起來,還需找對方法。

有問題加我關注,必全力解答,記得點贊喲!


遇我得福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近兩年大街上,十家店鋪八家在打折,還有兩家寫著“合同到期”/“門店轉讓”。

這就是當下實體店的真實寫照:實體店生意不好做!

目前實體店正處於一個整體大洗牌的階段,有危機但也有機遇。

拿服裝業來說,在電商、新零售到來的衝擊下,導致服裝零售店面臨的問題越來越多:

1.獲客困難,即使進店也只是溜達一圈;

2.產品同質化嚴重;

3.行業競爭激烈;

4.復購率低。

馬雲曾推測:“如果國內服裝零售店目前有150萬家店,在未來四五年內將會有100萬家店倒閉”。

實體店求新、求變的出路究竟在哪裡?

開店以後,世界在變,你必須改變:

1. 門店拓客難?

對於這個問題,大多數商家都會使用一個手段——打折,每逢各種節假日必用。本以為是萬全法,實則不然,為下下策,輕易不要使用。

經常打折不僅會使你的品牌價值大打折扣,同時更會帶來一個更嚴重的問題:你會發現打折期間雖然銷售額會有明顯提升,但打折一旦結束,就會恢復之前的狀態。

這是因為長此以往,消費者會產生一種強大的潛意識:等到打折的時候再買!

那如何做促銷活動才能有吸引力的同時又能避免發生類似情況呢?

你不妨做一場創意促銷活動。

我們經常看到,大街上的許多門店都有“購物滿x元,轉盤送好禮”的活動,這個轉盤的意義在於,您給已購買的顧客一個額外的福利。

而我們大多數門店營業額下滑的主要原因在於進店人數不足。那麼,我們能不能讓消費者免費過來轉呢?

接下來跟大家分享一個案例:我曾經為一個女裝店制定了一個特殊的方案,在她的店鋪門口放兩了個轉盤。第一個轉盤是免費的,可以在店門口做截流工作,利用轉盤免費中大獎來吸引客流量,抵用券可以在這個時候送出去一部分;

另一個轉盤就是進店消費滿多少元后,可以參與轉盤抽獎,只是這個轉盤的獎品更加豐富一些,獎品與贈品做區分即可。最後這個方案的效果還是非常不錯的。

這個案例滿足了創意促銷的5個要素,即實惠、消費者參與、刺激、新穎、讓消費者去傳播。

關於引流,僅僅做促銷活動就夠了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大多數經營者往往只做了“方圓5米”的生意。那我們如何把生意做到”方圓500米、50km,甚至5000km...“才是重中之重的問題。在早已這件事情或許會很棘手。但在當下,乘著信息時代之風,下一個摶扶搖直上九萬里的也許就是你。

如今我國互聯網普及率近60%,中國網民規模達8.29億。任何信息都可以通過互聯網的快速傳播,或被動或主動的被人們接收。

那我們如何合理的運用這些資源,做線上新媒體引流,找到源源不斷的精準客戶呢?

通過什麼樣的介質傳播信息?

1)社會化媒體/自媒體流量

2)社交媒體流量

3)其他垂直網站/社區/論壇

如何通過這些介質做線上引流?

關於線上引流的問題,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清楚的,如果有一些對新媒體引流裂變用戶、把微信變成新客戶流量池等問題感興趣的朋友,又或者對於線上引流有什麼想要了解的朋友,可以單獨私信我。

2.產品同質化

許多商家跟風追求爆品,而消費差異化導致消費者難以愛上一家服裝店。

3.行業競爭激烈

市場上可供選擇的品牌眾多,再加上運動健身及其他新興文化的興起加劇了行業競爭。

4.復購率低

傳統商家將門店打造成一個“服裝百貨店”,以為產品種類多,價格優美就能“守株待兔”。

其實2、3、4這三個問題,有一個主要的共同點:消費者記不住你的店鋪,對你的店鋪黏性不強。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1)與消費者建立共同的信念和價值觀

最初黑珍珠並不好賣,很多人認為它們色澤不好,又灰又暗。後來,商人將黑珍珠放在第五大道櫥窗裡,標上難以置信的高價;同時連續刊登廣告,將黑珍珠置於鑽石、寶石的映襯之中。就這樣,原來不知價值幾何東西,一夜之間被捧為稀世珍寶。

隨著消費者需求的多樣化,產品除了本身使用價值之外,還需要有支撐更多的情感價值、社交價值、時尚價值等功能,以更多樣化的形式、更強的黏性,鏈接觸達消費人群。

2)為你的店鋪下一個定義

一間成功的服裝店,不僅僅只是個服裝店,更是個多功能複合型生活館。

關於提供服務體驗這一點,可以由新的場景裝修去實行,在櫥窗處不僅僅是陳列產品,可以改為生活的場景化佈置,簡單粗暴地令店外消費者看到門店的複合業態。而且,新的門店場景,也可以令服裝店自帶流量,打造獨有IP。

3)店鋪的陳列也是一門學問

例如:對店內某些區域產品貼上二維碼,給產品一個身份,如“精緻女孩的最愛”、“性冷淡風必入”、“旅行出門必備款”、“做個時髦白領人”、“穿上秒變大長腿”等標籤,迎合當下主流的同時,可以讓消費者可以輕鬆地根據標籤指示找到諸多新鮮有趣的產品。

又比如,我們需要在店裡找出一類商品:它不是價值最高的,但卻是最吸引人的。這類商品我們可以將它們陳列在店鋪最顯眼的位置,來做為引流商品。這類商品可以薄利甚至無利,目的是來創造極高性價比及吸引度引導消費者進店,從而帶動其他商品的銷售。

以上是我對於實體店現狀的簡單解讀以及一些解決實體店難點的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