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化學角度說一說病毒為什麼怕熱不怕冷?

低溫凍死病毒、蒸桑拿熱死病毒、氣溫回暖病毒漸漸消失......種種關於病毒和溫度的說法大相徑庭,卻都被廣泛傳播。

其實,所有的病毒都是喜寒怕熱的。但是,病毒為什麼喜寒怕熱,卻很少有人說到。本文就從化學的角度來解釋一下,而這要從病毒的結構說起。

从化学角度说一说病毒为什么怕热不怕冷?

病毒的結構是什麼?病毒的中間是一個遺傳物質即一個核酸分子——DNA或RNA,外面是一些蛋白質分子。病毒只有找到了宿主,在宿主細胞內才可以複製自己;離開了宿主,病毒根本不能進行自我複製,因為病毒沒有自己的代謝機構,沒有酶系統。或者說,離開了宿主的病毒不是完整的生命形態,而只是一些化學意義上的分子。

說到這裡,在化學家看來就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了:溫度升高不利於分子的穩定性。

眾所周知,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原子之所以能夠構成分子,是因為原子之間有相互作用。有些相互作用比較強,能夠在原子之間形成共價鍵。比如,氫分子是由兩個氫原子組成的體系,兩個氫原子核(質子帶正電)相互排斥,兩個電子(帶負電)也相互排斥,但質子與電子卻相互吸引。根據量子力學,可以計算得到這個體系的能量與兩個原子核之間距離(核間距)有下圖所示的關係。

从化学角度说一说病毒为什么怕热不怕冷?

我們把兩個原子核相距很遠時(即獨立的兩個原子)體系的相對能量設為能量的零點,從圖中可見,當兩個原子核靠近時,體系能量降低;但當兩個原子核靠得很近時,體系的能量又迅速增高。在圖中所示的“平衡核間距”處,體系的能量最低。

从化学角度说一说病毒为什么怕热不怕冷?

核間距大於或小於平衡核間距都將使體系的能量升高,從而處於不穩定狀態。這就像在窪處的小球,只有在窪底才能夠平衡,離開窪底就不會平衡,會自動滾回底部。

氫分子的平衡核間距約為0.074納米,此時氫分子的能量最低,分子體系最穩定。圖中虛線的長度表示氫分子與兩個獨立的氫原子的能量差,就是兩個氫原子形成共價鍵的鍵能。這也就是氫分子的穩定化能。正是因為氫分子比兩個單獨的氫原子能量低,氫分子才能夠穩定存在。

但是,原子本身有動能,它要自由行動,要離開這個平衡核間距。穩定化能的存在,就會把離開平衡核間距的氫原子拉回到平衡核間距。所以,通常情況下,氫原子就在平衡核間距附近做振動。就像落到坑中的小球,在坑底做振動一樣。如果坑比較淺,而小球的動能比較大,小球就有可能跑到坑外去。同樣,如果分子的穩定化能比較小,而原子的動能比較大,原子就可能掙脫穩定化能的束縛,離開分子,導致分子被解離了。

顯然,分子的穩定化能越大,這個分子越穩定。而原子的動能越大,就越能破壞分子的穩定。這是矛盾的兩個方面。

从化学角度说一说病毒为什么怕热不怕冷?

原子的動能大是什麼意思?

從宏觀上看,就是由這些原子組成的體系的溫度高。溫度所表示的就是組成體系的原子的平均動能。上面說過,原子的動能越大,就越能破壞分子的穩定,也就是說,體系的溫度越高,分子的穩定性越差。在較高的溫度下,分子容易解離。

从化学角度说一说病毒为什么怕热不怕冷?

問1

既然溫度越高分子的穩定性越差,那我們怎麼沒有感覺到因為溫度升高,氧氣、水、石頭等常見的物質分解掉或者變質了呢?

答1

這是因為組成這些物質的分子都是非常穩定的分子,即組成這些分子的原子之間形成的共價鍵非常牢固。

就拿上面所說的氫分子來說,它的鍵能(也就是把鍵拉斷所需要的能量)是217千焦/摩爾。上圖中的“坑”簡直是一口非常深的“井”,需要非常大的動能才能夠跳出這口“井”。

也就是說,用加熱升高溫度的辦法解離氫分子是非常困難的。在2000K的高溫下,只有大約1‰的氫分子會解離,3000K的高溫下也只有不到10%發生解離。我們身邊常見的水、氧氣、石頭等都是經由類似的共價鍵結合的,所以都是很穩定的分子。

可是,像蛋白質這樣的分子就不同了。蛋白質分子是由千百個氨基酸分子組成的,每一個氨基酸分子有十幾個到幾十個原子,這數以千計的原子也都是以共價鍵結合起來的。氨基酸分子排列次序不同,蛋白質分子也不同,這是蛋白質分子的一級結構。這一長串原子並不是排成一條長長的直線。由於各個原子吸引電子的能力有大有小,所以在這些原子外圍所帶有的正負電荷也不同。這些正負電荷之間存在著靜電相互作用,這些靜電相互作用比共價鍵的作用要弱許多,其中有些較大的相互作用被稱為“氫鍵”。

在這些靜電相互作用,特別是氫鍵的作用下,組成蛋白質的原子排列而成的“線”便捲曲、摺疊起來,形成了蛋白質的二級結構。而二級結構之間還有更弱的靜電相互作用,組成了蛋白質的三級甚至四級結構。蛋白質就具有這些非常精細、非常巧妙的高級結構。由於形成這些高級結構的作用力是很弱的靜電相互作用,它們的穩定化能,也就是上圖的“坑”非常淺。溫度略高,這些高級結構就被破壞了,蛋白質也就“變質”了。蛋白質變質了,病毒也就失活了。所以,病毒都是喜寒怕熱的。

从化学角度说一说病毒为什么怕热不怕冷?

問2

既然蛋白質這樣不穩定,那我們人還有其他生物為什麼能夠穩定存在?

答2

這是因為生物體中的蛋白質都存在於活的細胞中,它們受到細胞環境的保護,增加了它們的穩定性。更重要的是,它們是處在新陳代謝的過程中。

也就是說,蛋白質在不斷地分解,同時也在不斷地生成,保持總體上的平衡狀態。而包容這些蛋白質的細胞也在不斷地新陳代謝。一旦生物死亡,它們體內的蛋白質就會迅速變質。

沿著這個思路,我們也能夠解釋為什麼細菌並不像病毒那樣喜寒怕熱,反而是喜歡比較溫暖的環境。原因在於細菌是活的細胞。溫度低了,雖然蛋白質較為穩定,但是細胞的生長、繁殖會變得很慢,甚至會休眠。在溫暖的環境下,雖然蛋白質穩定性差了,容易分解,但是它的生成也快,細胞的生長、繁殖更是大大加快了,細菌的數量仍然會急劇增加。

侵入我們生物體內的病毒,是依賴於生物細胞而生存、繁殖的。雖然溫度的升高使它們不穩定,但是,由於它們能夠在生物細胞內迅速複製自己,致使這些病毒在體內迅速地大量氾濫,弄得不好,甚至會危及生物體的生命。

从化学角度说一说病毒为什么怕热不怕冷?

由於病毒是喜寒怕熱的,而細菌在相對溫暖環境下能夠快速生長繁殖,所以我們看到,在冬春季比較寒冷的天氣條件下,由流感病毒、SARS病毒、新型冠狀病毒等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容易流行;而在夏日溫暖的環境中,痢疾、腹瀉等由細菌引起的消化道疾病容易高發。

要注意的是,冠狀病毒對熱較為敏感,-60℃可保存數年,病毒在4℃合適維持液中為中等穩定,但隨著溫度的升高,病毒的抵抗力下降,但必須達到一定溫度且超過相應的時間才能滅活病毒。

當達到56℃的溫度30分鐘可有效滅活病毒。但平時用空調製熱升高環境溫度不可能達到滅活病毒的效果,暖氣溫度也達不到殺滅病毒的效果。另外,太陽的照射溫度不能達到56℃,日照紫外線的強度也達不到紫外燈的強度。

農信傳媒法律顧問:李德均(德衡律師集團律師)

END

價值百萬元,攜手抗擊疫情,增援農藥企業!

28種633個草地貪夜蛾應急防治劑中,7種為獨家供應!

特急·明電!農資運輸車輛不停車、不檢查、不收費,優先通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