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茶歐標抹茶前傳:全世界最愛的一抹綠

1980年,一塊距今100萬年的茶籽化石,在貴州普安、晴隆兩縣交界處被發現。貴州,中國茶的發源地之一,今日貴州茶,飽飲山川日月。除六大茶類外,還孕育出了高標準的歐標抹茶。

貴州種茶、製茶的歷史

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自古以來,茶就是我們生活中極為重要的東西。貴州在茶葉的利用、生產加工、商品流通等方面都是世界上最早的茶區之一。

貴茶歐標抹茶前傳:全世界最愛的一抹綠

據《華陽國志·巴志》記載,早在公元前十一世紀,就有來自巴國(包括今四川南川以西,貴州桐梓以北地區)的茶葉“荼”成為周武王的貢品。

公元前135年,漢武帝遣唐蒙通南夷,發現夜郎國市場上有茶葉售賣;唐代陸羽所著的《茶經》中便有記載:“(茶)黔中生思州、播州、費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極佳。”這個記載表明,黔地不但產茶的地方很多,而且品質極好。宋朝時,沿河姚溪茶也被列為貢茶,流傳至今。

此外,古黔先民,辛勤勞作,特有的民族風情代代相傳,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髮展創新,鑄就出神秘莫測、豐富多樣的具有地方民族風格的貴州茶文化,如黔北仡佬族的“幹勁湯”、苗族的“擂麵茶”、侗族的“打油茶”、彝族“罐罐茶”以及坡柳“孃孃茶”等。

貴州在發展抹茶方面有啥優勢?

都說“好山好水出好茶”,貴州作為世界茶源地之一,必有其得天獨厚的地方。事實正是如此,貴州高海拔、低緯度、寡日照的氣候特徵,非常適合茶樹生長。

此外,貴州省境內多以喀斯特地貌的山區為主,土壤透氣性好,富含各種有益健康的礦物質,因此,誕生了我國唯一以省級為單位的地理標誌保護農產品——貴州綠茶。

貴州綠茶的茶水浸出物含量40%以上,比國標高6個百分點;氨基酸含量4%,比國標高1個百分點。湄潭、鳳岡、普安等9個縣成為“國家級出口茶葉質量安全示範區”,佔全國示範區總數的1/4。貴州向世界捧出的,是一杯健康的“乾淨茶”。

貴茶歐標抹茶前傳:全世界最愛的一抹綠

最後,從種植面積來看,貴州茶園面積全國第一。到2018年底,貴州茶園面積752萬畝,連續6年全國排名第一,佔全國種植面積的17.11%,形成了黔東北、黔西北、黔東南、黔中、黔西南五大產業帶。

抹茶未來在中國,中國抹茶看貴州

坐擁如此得天獨厚的條件,貴茶集團從源頭按照歐盟標準嚴格控制茶葉質量,按照茶園機械化生產技術指導原則進行管護,規範茶園種植模式,為高標準的歐標抹茶奠定了基礎。

好抹茶,是種出來的。為了確保鮮葉原料的高品質,貴茶集團對國內品種進行適制性研究,精選出適制高檔抹茶的無性系茶樹優良品種。

貴茶歐標抹茶前傳:全世界最愛的一抹綠

每年4-5月,歐標抹茶種植基地進入了覆蓋遮陰期,一般在採摘前的20天左右,茶園裡就會搭起棚子用遮陰網覆蓋在茶樹上方,最大限度減少紫外線的照射。這個看似簡單的做法,可以讓茶葉中葉綠素和氨基酸含量升高,形成獨有的抹茶香。

貴茶歐標抹茶前傳:全世界最愛的一抹綠

穀雨前後,貴茶集團的抹茶園就開始了大規模的採摘工作。傳統手工採摘勞動強度高、人工耗費巨大。上世紀70年代起推廣機採茶,並開發出適用各種地形的採茶機械。目前,貴茶集團的歐標抹茶茶青採摘是通過機械完成的,常用的主要有手持式採茶機和乘用式採茶機兩種。

貴茶歐標抹茶前傳:全世界最愛的一抹綠

目前,“中國抹茶之都”、“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抹茶文化研究中心”、“中國高品質抹茶基地”等牌匾均落戶貴州銅仁。抹茶的未來在中國,中國抹茶看貴州。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歐標抹茶將會是貴州又一張名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