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毛錢身板,千元級聲音!小巧得過分MQA音頻便攜解碼Hilidac Atom

這次帶來的是Hilidac(就是之前的Audirect)新推出的、當下市場上獲得MQA認證且支持MQA完整展開的最小手機外置便攜音頻解碼/耳放一體機——Atom。

真的就是最小的!

能有多小?

1毛錢身板,千元級聲音!小巧得過分MQA音頻便攜解碼Hilidac Atom

一個1毛錢硬幣那麼小,想不到吧?!

今年9月份廣州耳機展,跟Audirect的老闆“木頭”閒聊時,得知會推出一款“1元硬幣大小”的新品,我當時的表情是……

1毛錢身板,千元級聲音!小巧得過分MQA音頻便攜解碼Hilidac Atom

前幾天終於在新品首發後入手了這款傳說中的“1元硬幣”,也就是Hilidac Atom Pro(以下還是簡稱Atom吧)。

你以為可以入正題了? ……

1毛錢身板,千元級聲音!小巧得過分MQA音頻便攜解碼Hilidac Atom

這是因為Atom能被稱為最小外置音頻解碼/耳放一體機,是還有一個前提條件的,所以小編不要說我違反廣告法啊!

那就是Atom是拿到了MQA認證、並且支持MQA完全展開的、最小的,外置音頻解碼/耳放一體機!(有夠繞口的)

因此我們先要搞懂什麼是MQA,以及MQA完全展開又是個什麼概念才行。


什麼是MQA

其實有留意HiFi圈消息的大概也會知道,2019年3月,牆外的知名音樂流媒體服務供應商——TIDAL宣佈,iPhone及其他iOS產品也已正式支持MQA編碼音樂播放。

1毛錢身板,千元級聲音!小巧得過分MQA音頻便攜解碼Hilidac Atom

MQA 全稱 Master Quality Authenticated,是 2014 年由英國音響品牌 Meridian Audio 所開發的一種音頻文件編碼格式。雖然是有損壓縮,但MQA的最大優勢是可以用常規44.1kHz/16bit採樣率音樂文件的大小,保存44.1kHz~384kHz的全部信息。

1毛錢身板,千元級聲音!小巧得過分MQA音頻便攜解碼Hilidac Atom

就像MQA官方製作的這個動畫一樣,MQA是通過把44.1kHz以上的信號截取並作為背景噪聲的方式插入到0±44.1kHz信號當中,而當你所使用的設備獲得MQA認證的情況下,就可以在播放時重新展開被摺疊的部分。

1毛錢身板,千元級聲音!小巧得過分MQA音頻便攜解碼Hilidac Atom

這樣做的好處是有效控制了音樂文件的大小,使得更適合通過在線流媒體的方式使用。因此MQA從誕生之初,就獲得TIDAL的全力支持,之後Sony Select索尼精選也提供部分Hi-res的MQA編碼曲目。

不過真正讓MQA被更多路人所知道的,還是2019年中時,蝦米音樂上線MQA曲目庫,只需要購買SVIP會員,就可以用很低廉的價格暢聽MQA編碼的高清音樂。

1毛錢身板,千元級聲音!小巧得過分MQA音頻便攜解碼Hilidac Atom

MQA編碼提供三個層級的回放:

【1 unfold】如果用戶使用的設備軟件及硬件都沒有MQA認證,那麼相關音樂就只會按照44.1kHz/16bit來展開;

【2 unfold】通過Audirvana或其他獲得MQA認證的軟件進行播放時,MQA編碼就會按照第一層展開,即88.2kHz/96.0kHz來展開;

【3 unfold】在使用硬件獲得MQA認證的設備上回放MQA編碼文件時,才是最完整的展開,這時對應的採樣率352.8kHz/384kHz。

海貝應該是國內第一家獲得MQA硬件認證的音樂播放器品牌,而Audirect則是目前還只是少數獲得MQA硬件認證的國內品牌之一。

我手頭上或蹭聽過的獲得MQA硬件認證的產品其實也不算少,除了海貝R3、凱音N52之外,還有iFi nano iDSD BL、艾利和CT10、audiolab 8300CDQ。

這些產品裡,大多數都是便攜或臺式播放器,同屬便攜解碼/耳放一體機的只有iFi nano iDSD BL,不過拿一個充電寶大小的去跟Atom比,後者實在是小巧太多太多了。


小而強大的Atom

1毛錢身板,千元級聲音!小巧得過分MQA音頻便攜解碼Hilidac Atom

在Atom的包裝盒正面,除了大大個的Hi-Res AUDIO“大金標”外,還列舉了Atom的一些基本特性。384kHz/32bit這個沒啥好說的,基本上稍微新一點的DAC都能支持這個級別的採樣率。

DSD方面,Atom只支持到DSD128,也就是5.6MHz/1bit。其實對於手機來說,更高的DSD256及DSD512並沒什麼用,動不動一首歌都幾個到十幾個G,就算頂配版的手機都未必能扛得住。何況DSD256及DSD512的資源鳳毛麟角,加上iOS系統本身限定最高只能到DSD128,因此Atom也基本能勝任了。

至於MQA的認證,倒是之前whistle和Beam都沒有的新特性,對於“牆內”的用戶來說,TIDAL是不太現實的,Sony Select信仰收費很貴,不過隨著蝦米的進入,應該會有其他雲音樂平臺會跟進的。但很可惜的是iOS生態下,除了極個別的APP外,99%的音樂播放器類APP都不支持MQA編碼,因此想要享受Atom的MQA硬件認證效果,恐怕只能再等等,或者連接到電腦端或其他支持MQA的播放器上才行。

1毛錢身板,千元級聲音!小巧得過分MQA音頻便攜解碼Hilidac Atom

Atom本身提供Type-C USB以及Lightning兩種接口版本,我突然覺得自己有點失算,不應該入手Lightning版本,畢竟Type-C版本可以連接到電腦或海貝R3上用,而Lightning就只能給iPhone用了(親愛的iPod Touch因為電池鼓包問題還沒拿去修理……淚~!)。

至於顏色方面,Atom一共有5種顏色可選,而我當然就是選了最騷氣的紅色啦,當初whistle我選的也是紅色,並且非常嫌棄Beam那種灰不灰、綠不綠的顏色!

1毛錢身板,千元級聲音!小巧得過分MQA音頻便攜解碼Hilidac Atom

三代同堂合影照。

如果說whistle是口哨,Beam像片口香糖(我不覺得它像U盤,因為沒有那個U盤像它那麼苗條那麼薄),而Atom就很像個手機吊飾了。

跟前面兩代不一樣,Atom採用固定數據連接線,不再像之前那樣“買轉接線套裝送機器”了。不過這個倒是能理解,畢竟Atom身板實在是太小了,如果還有增加一個MicroUSB或者Type-C USB,體積增大不說,還容易撞壞接口或丟失。

1毛錢身板,千元級聲音!小巧得過分MQA音頻便攜解碼Hilidac Atom

跟我當前的主力入耳——NFaudio NA1放一起,Atom並不顯得會更大,由此可見它到底有多小巧了。

1毛錢身板,千元級聲音!小巧得過分MQA音頻便攜解碼Hilidac Atom

厚度方面也控制得不錯,比5個1毛錢硬幣疊起來要薄一點——要知道光3.5mm音頻接口就有將近3個硬幣那麼厚了,而且Atom還是採用金屬外殼,實際留給線路的空間可以想象有多少了。

不過Atom小小身板下的硬件配置,相比起很多人用的音頻轉換線要高出不少。

作為其靈魂核心,Atom採用的ESS最新的ES9281C PRO這顆SoC。特意去找了官方的相關資料,如下:

1毛錢身板,千元級聲音!小巧得過分MQA音頻便攜解碼Hilidac Atom

The ES9281PRO is the flagship of the new line and can provide best-in-class audio performance at 124 dB DNR and -112 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 plus Noise (THD+N).

The ES9281PRO is the first USB product to offer an integrated hardware MQA (Master Quality Authenticated) renderer that makes MQA playback easy and cost-efficient. MQA technology is becoming widely accepted as the standard for distributing ultra-high-quality music across a variety of platforms. The encoding process folds extra information into the signal that can be recovered later. The subsequent “unfolding” process takes place in two steps: the first unfold, called Core Decoding, can be done on most DSP systems, including software included in smartphone applications. The final step in the unfolding, called rendering, needs to be done in tight cooperation with the DAC. The ES9281PRO will automatically detect the MQA stream and engage the rendering; the entire process requires no additional design work.

我就懶得逐一翻譯了,粗略瞄了一下,ES9281C PRO本身不僅集成了DAC和運放模塊,還把USB控制界面也整合了,是名副其實的“全家桶”SoC。124dB信噪比和-112總諧波失真,這個指標雖然要低於自家經典的ES90x8K2M系列,但面對像艾巴索DC02解碼耳放線用的AKM 4493EQ並不慫,算各有優勢,而如果對手是魅族解碼耳放線用的CS43131,除了低功耗方面Cirrus Logic確實很妖孽外,無論從指標還是聲音,Atom用的ES9281C PRO都是佔優的。

當然,我時常強調不要“唯DAC論”,芯片指標再高,也得看廠家能還原出多少來。Atom官方給出的信噪比是≥118dB,相比ES9281C PRO原始的124dB,指標方面並沒有縮水太多。

1毛錢身板,千元級聲音!小巧得過分MQA音頻便攜解碼Hilidac Atom

ES9281C PRO本身還是第一款(可能也是唯一一款)內嵌MQA硬件解碼功能的DAC,國外最早用這顆SoC的貌似是安卓之父Essential Phone擴展模塊Audio Adapter HD。

1毛錢身板,千元級聲音!小巧得過分MQA音頻便攜解碼Hilidac Atom

1毛錢身板,千元級聲音!小巧得過分MQA音頻便攜解碼Hilidac Atom

通過上面的截圖就可以更清晰地看到MQA編碼的播放流程,軟件APP主要負責MQA文件的編譯及第一層的展開,然後數字信號就會傳輸給Atom,並由內嵌的ES9281C PRO完成第二層的展開,並按照352.8kHz輸出。

除了DAC很給力外,Atom還具備很多音頻轉換線所沒有的晶振時鐘,負責提供數字時鐘。

有些新手可能不清楚數字時鐘的重要性,下面我引用一段別人的介紹吧:

數字音頻聲音存儲為二進制數據(1和0)。 數據中的一個單位稱為採樣(Sample),它的本質是音頻信號幅度的“快照”。 採樣率(Sample Rate)是指:用於表徵數字音頻信號的,一秒鐘內的採樣數量。 商業光盤的採樣率為44.1kHz(即每秒44,100個採樣)。

一些專業音頻設備提供高於44.1kHz的採樣率,試圖通過在單位時間內用更多數量的採樣來表徵音頻信號,以獲得更好的效果。 雖然高採樣率帶來的效果受到了很多人的稱讚和認可,但數字時鐘(Digital Clocking)可以說是一個更重要,但往往被忽視的關鍵變量。

如果要讓音頻設備以設定的採樣率工作,那麼該採樣率實際上是以數字時鐘提供的時序為基礎的。 時鐘以所選採樣率提供脈衝,這些脈衝決定了每個採樣的在時間軸上的精確位置。

當然,受限於體積的限制,Atom僅配置了1顆晶振負責全局的數字時鐘,並通過算法模擬出44.1kHz和48.0kHz的時鐘信號,以便DAC能準確還原每一個Sample。雖然沒有高端播放器3顆飛秒級溫補晶振那麼精準,但肯定會比連晶振時鐘都沒有的音頻轉換線好啊……反正後面也會進行橫向對比的。

1毛錢身板,千元級聲音!小巧得過分MQA音頻便攜解碼Hilidac Atom

在信號線方面,Atom的線材也是非常考究的,其中負責電源+/-極的是全單晶銅線基,而信號傳輸就是由單晶銅和鍍銀線混編而成,而且線束外面使用耐折彎的編制外皮,雖然顏值一般般,但確實是很用心考究的。

1毛錢身板,千元級聲音!小巧得過分MQA音頻便攜解碼Hilidac Atom

此外,Audirect的一貫傳統,它家的便攜解碼/耳放全部都是按照蘋果MFI標準來設計。因此就算是whistle和Beam都可以直接用普通線材就可以在iOS設備上使用,而不需要再用Apple CameraKit線或者帶相關芯片的線材。當然Atom是原生就是Lightning口的,不過MFI認證還是保證了不會出現iOS“不支持當前設備”的情況。

1毛錢身板,千元級聲音!小巧得過分MQA音頻便攜解碼Hilidac Atom

紫燈……不對,應該叫“洋紅”燈參上~!

Atom正面的logo標下面隱藏了狀態指示燈,其中紅色標識44.1/48kHz PCM音頻,而藍色則代表高清PCM音頻及DSD格式,只有在紅/藍兩色燈同時電量時,才是MQA解碼模式。

實測蝦米音樂可以輸出MQA信號給到Atom,不過這幾天才看到有燒油吐槽蝦米各種瞎整的MQA“升頻”,所以想真正享受MQA高清音頻效果的,我建議還是去某寶入手一個TIDAL賬號吧(不然你得有國外信用卡才能註冊開戶)。


最重要的——聲音如何?

1毛錢身板,千元級聲音!小巧得過分MQA音頻便攜解碼Hilidac Atom

Atom的正確“食用”方式就是上圖這樣,足夠小的體積讓它直接藏身手機背面是毫無壓力。不過我是強烈吐槽廠家居然不配個黏膠或磁吸,看來得自己動手改造才行了。

1毛錢身板,千元級聲音!小巧得過分MQA音頻便攜解碼Hilidac Atom

推大耳是不要太指望了,Atom在32歐阻抗下輸出功率是60mW,用來應對一般的入耳式耳塞也是足夠的。反正我是用它來推兩條動圈入耳,分別是NFaudio的NA1,以及自然聲的NS3R,另外配了動鐵結構的HEM1。

1毛錢身板,千元級聲音!小巧得過分MQA音頻便攜解碼Hilidac Atom

試聽Atom的同時,也順帶比較了它的前輩whistle和Beam,還有Cyrus Soundkey以及Clarity Feather。Soundkey跟Clarity Feather都需要配Apple CameraKit線才可以在iOS設備上使用,但除了Atom外,其他幾個都可以在電腦及其他安卓設備上使用。

解碼能力方面,Atom比whistle和Beam都有所降低,基本跟Clarity Feather齊平,強於偏重PCM解碼的Soundkey。

而在推力方面,最強的是Soundkey跟whistle,Beam稍次之,Atom則比Beam還要再小一些,僅僅比Clarity Feather強。

1毛錢身板,千元級聲音!小巧得過分MQA音頻便攜解碼Hilidac Atom

Atom的調音基本延續了Beam的風格,在保持了ESS系列DAC直白、明快、強調動態瞬態的基礎上,還做了一定的音染,使得整體聽感不會顯得太乾冷。

乍聽之下,Atom會顯得比Beam還要細膩,人聲的距離稍遠。不過仔細AB對比之後發現Atom其實在口型上要比Beam含糊一些,有一定的塗抹感,這個多少跟Beam採用3顆晶振、對於聲音的還原更精準有關。而Atom稍小的推力,在推純動圈的NA1時會有點吃力,不過也因此聲音收得比較緊,因此反而會有種細膩的錯覺。相比之下,Atom推Hem1的效果會更理想一些,層次會分得更開,明顯一耳朵就能將iPhone標配的音頻轉換線、以及Clarity Feather給比下去了。

跟一些音頻轉換線包括iPhone標配的,以及之前曬過的一萊Type-C音頻轉換線相比,Atom在高頻方面的優勢會比較明顯,前者在極高頻部分的截斷感比較明顯,而且會有點故意將頻響曲線上翹而導致高頻顯得明亮,形成“素質高”的假象。而Atom雖然極高頻的延展也談不上很出色,但最少泛音的伸展平滑連貫,不顯生硬,而且對於次高頻的控制也基本延續了Beam的作風,除非很差的音源,否則基本不會出現刺耳的不適。

1毛錢身板,千元級聲音!小巧得過分MQA音頻便攜解碼Hilidac Atom

至於中頻人聲方面,Atom總體非常剋制,顯然不是女毒的類型,但總體算比較健康,不會出現人聲貼臉的問題。相比之下,我認為Atom在器樂方面的效果會更勝於人聲,雖然這樣的調音可能對於新手來說不太合適,但對於想入HiFi這道門的話,我覺得Atom應該是個不錯的引導。人聲方面其實味道最好的是Soundkey,雖然它幾乎沒有什麼DSD解碼能力,更不要說Atom的MQA硬解了,但它的調音反而是最有特色的。Atom的主要不足是過於中庸,從whistle到Beam再到Atom,會感覺廠家的調音越來越向中性、求穩、雜食百搭的方向靠攏,反而少了whistle那麼鮮明的個性。

最後是低頻部分,Atom的低頻量感不多,但精細和下潛明顯受推力制約比較明顯,因此表現會遜色於Beam。這方面表現最佳的反而是最老的whistle和Soundkey,畢竟這倆都是暴大力洪的類型。但Atom總體還是給人一種均衡協調的感覺,這個是廠家努力調教的結果,相比之下,音頻轉換線則普遍都是量大卻質更低的類型,非常的不健康。


總結

1毛錢身板,千元級聲音!小巧得過分MQA音頻便攜解碼Hilidac Atom

優點方面其實前面說得足夠多了,體積小巧、線材用心、MQA硬解、晶振時鐘、MFI認證,這些都是Atom顯而易見的優點。

Atom也有它的一些不足,尤其是推力方面確實嫌弱了一些,在iOS設備上,當系統音量大於3/4時,此時的聲壓其實依然不算大,但已經能感覺到有可聞的失真出現了。因此我還是強烈建議Atom用來推一些低阻高敏的入耳式耳機會比較合適。

此外一大遺憾是Lightning和Type-C USB接口之間並不能相互轉換,雖然某寶上有C2L或者L2C的轉換頭,帶實際轉換之後並不能正常激活OTG模式,所以Atom並不工作。

PS;礙於iOS OTG通道的限制,Lightning接口版本Atom是不支持耳機上帶的麥克風,至於Type-C版本就需要因應實際手機型號測試後才能確定是否兼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