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將“五難”變為“無難”記河北省邯鄲四院呼吸二科主任曹小惠

【直擊“疫”線,有你最美】她將“五難”變為“無難”——記河北省邯鄲市第四醫院呼吸二科主任曹小惠


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在庚子鼠年從武漢拉開帷幕,“新冠病毒”快速蔓延,全國各地定點醫院的隔離區速速建立,一雙60後的手,在請戰書上毫不猶豫地按下紅紅的手印,主動要求加入第一梯隊投入臨床工作。她說:“無論從哪方面說,我都應該義不容辭地向前衝。”

這一衝就是21個日日夜夜。21個日夜她像一隻陀螺,不停地旋轉於河北省邯鄲市第四醫院“診療應急梯隊”。

邯鄲市第四醫院作為邯鄲市“新冠肺炎”的定點救治醫院,有“診療應急梯隊”和“感染性疾病”科兩個隔離區,她負責“診療應急梯隊”隔離區。該區有三層樓:一樓是分診來院就診的流調史陰性輕症發熱患者,去衛生院隔離觀察,去之前要登記詳細的信息和咽拭子及核酸檢測化驗。二樓是汙染區(被隔離人居住區,可收住20人),三樓是清潔區(醫護人員休息的地方)和半汙染區(醫護人員做醫囑、配藥、寫病歷及換工作服、洗澡的地方)。因為防護物品不到位,每層樓只有兩名工作人員:一名醫生,一名護士。而她就是這三層樓的指揮者、協調者,這三層樓就是她旋轉的舞臺,必要時她穿著厚厚的手術衣、隔離服、防護服、戴著雙層口罩,上下穿梭,穿越一道道難關。

一、打電話難

剛開始,她不停地打電話,對上接受指示,請示領導;對下指揮安排。打電話,在平時算不了什麼,口乾舌燥而已,可在隔離區,在戴著雙層口罩呼吸不暢,且不能喝水的情況下,幾個小時下來,焦渴難耐,汗流滿面。而下邊的人在隔離區又不能攜帶手機,她就提前交代,走得稍遠的要豎起耳朵聽辦公室電話,可耳朵被幾層防護用品捂著,多數時候聽不到。這些平時都不是問題的問題,在隔離區都成了問題。她這個指揮者,只好從三樓旋轉到二樓、一樓,上上下下。即使在平日,年過五旬的人也得氣喘吁吁,汗溼衣衫,何況現在穿的是密不透氣的防護服、隔離服。擰在身上的內衣與防護服、隔離服彆扭在一起。她告誡自己:無論衣服怎麼彆扭,她不能彆扭,因為她是自願的,她是農工黨員,特殊時刻才能彰顯黨員的本色。

二、住院難

每名入住者到院後,首先要登記有關信息:姓名、身份證號、電話號,如果是工作人員還要填寫所在單位、科室、職務名稱;如果是農村人員,還要填寫哪個鄉鎮,哪個村,哪一戶,這一系列信息都需要她製成不同的表格上報不同的部門。為了安全起見,入住人員一律不允許家人陪護,必須獨處,進屋後不能外出。不能出來,想買自己需要的用品怎麼辦?之前沒有遇到的難題又擺在面前。她眼珠一轉,智慧頓生:加微信好友!可手機不能與入住者接觸,就用包裝手套和頭套的塑料袋將手機密封,因為雙層密封手機,掃碼很困難,與隔離者近距離接觸時間自然要長,風險不言而喻。可總得有人負責這裡的工作,她不能多想。如果她有畏懼情緒,隔離者會更加不安,更不容易配合工作。她總是笑著進去笑著出來,給隔離者帶來一絲溫暖,一絲安全感。然後她將微信紅包轉交給一樓值班人員,幾經週轉。可有些老人不會使用微信,只能付現金,隔離者的現金沒人敢收,她就先把現金用塑料袋密封好,暫時壓到汙染區,再從汙染區送到半汙染區,進行正面消毒半個小時,反面消毒半個小時後,再送到清潔區,最後請醫護人員送到一樓工作人員處。為了安全起見,通常都是工作人員用自己的微信紅包替隔離者購買想要的物品。

期間,發熱患者有時一來好幾個。有天晚上幾個發熱患者到四院時將近凌晨一點,她把患者安頓好,之後給患者抽血進行核酸檢測,結果需要入住她所負責的“診療應急梯隊”。一系列問題處理完,這時已經是凌晨四點半,五六點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工作。這一天她僅休息了半個多小時。

她將“五難”變為“無難”記河北省邯鄲四院呼吸二科主任曹小惠

陀螺註定是轉起來就不容易停歇,非常時期非常旋轉。她告誡自己——自己是峰峰礦區的人大代表,代表全礦區的父老鄉親期盼早日平安、自由,只有不停地協調指揮,才能和病毒搶時間,人們才能早日平安。

……(未完待續)


冬陽,原名王書芝,中學教師,河北省散文協會會員,邯鄲市作家協會會員,峰峰礦區作家協會理事。散文分別刊發於《散文百家》《西部散文選刊》等雜誌及各級網絡平臺。

作者 冬陽 圖文 邯鄲文聯 發佈 小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