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指數基金之巔”所看到的市場現象

這篇文章,我們來聊點有意思的統計數據:誰是規模最大的指數基金,誰是交易最活躍的指數基金,它們又分別有什麼特徵?具體情況,我們慢慢道來:

01.跟蹤基金總規模最大

從“指數基金之巔”所看到的市場現象

跟蹤基金總規模最大的3只指數:滬深300、中證500上證50,它們也是對A股市場代表性最強的3只指數,分別代表A股市場的中大盤、中小盤和大盤股。

同時,這三隻指數也是被跟蹤基金數量最多的3只指數。另外,這三隻指數也是A股市場中僅有的3只有股指期貨跟蹤的標的指數。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滬深300、中證500和上證50都是目前A股市場最重要、最核心的三隻指數,而其中,滬深300又是重中之重。

從指數類別看,跟蹤基金總規模前十的指數中,規模類指數是絕對的大類,是最受投資者歡迎的類別,其次是央企創新驅動、央企結構調整等主題定製類指數,但這類指數規模很大的原因並是市場化的結果,而且因為少數幾個超大機構申購的份額很多。

02規模最大

從“指數基金之巔”所看到的市場現象

這個排名和上述跟蹤基金總規模的排名類似,只是更集中在規模類指數,特別是滬深300,規模排名前五的基金中,有3只跟蹤的是滬深300。

另外,我們注意到一個現象,規模排名前10的基金中,有8只是ETF,說明從規模看,最受投資者喜愛的還是可在交易所場內靈活交易的ETF,而非場外指數基金。

和場外指數基金相比,ETF確實格外有不少優點,比如:買賣更靈活,在交易時間可隨時買賣,同時交易成本也低得多,對目標指數的跟蹤效率也更高。

03交易最活躍

從“指數基金之巔”所看到的市場現象

場內交易最活躍的3只基金:50ETF、500ETF、300ETF,恰好跟蹤的也是全市場最核心的三隻指數,也只有這三隻指數日均交易額可以達到10億級別,明顯高於其他場內基金。

10億的日均交易額代表了什麼意義呢?

1天交易4個小時,平均每個小時的交易額2.5億,每分鐘的交易額為416.7萬,每秒鐘的交易額為6.9萬。如果不拆單,也僅僅可以滿足10萬級別金額的買賣,金額再大的話,所付出的流動性成本就得增加了。

如果拿去和所有個股相比,10億的日均交易額大致可以排在50~100名。

從這點看,A股市場的場內指數基金交易市場並不算活躍,還有待發展。對於50萬級別的資金,目前適合單ETF交易的,大概也就20只左右,可選標的並不豐富。

目前指數基金市場的情況是,發行的基金數量很多,近1000只,但真正規模足夠的(10億以上),特別是場內交易活躍的,佔比很少。

因此,我們在這裡也建議一下各基金公司,要重量,更要重質,沒有規模和交易量,發行數量再多也沒有意義。

04規模最大的增強型

從“指數基金之巔”所看到的市場現象

從基金規模看,增強型指數基金也很有市場,受到一批投資者的喜愛,其中規模大的,比如易方達上證50指數C、富國滬深300增強等,也是百億級別。

與普通指數基金不同,增強型指數基金期望通過某種量化增強模型來獲得超越基準指數的超額收益,並無統一模式,而普通指數基金,也被稱為被動型指數基金,只是被動的跟蹤某一具體的股票指數,期望跟蹤誤差儘可能的小,不追求超額收益。

作為追求超額收益的代價,增強型指數基金的管理費用要貴一些,一般是每年1%,而普通指數基金一般只要0.5%。

增強型指數基金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基本都在場外,場內交易量極少。

=========================

注:需要數據庫【指數基金大全】【指數大全】的,可以私信我,這兩個數據庫中分別有所有指數基金股票指數信息數據;

注:本文數據更新時間:2019-12-10;日均交易額取自前3個月。


從“指數基金之巔”所看到的市場現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