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古今中外大都以下跪為最大禮節/懇求/贖罪?

先周2070


下跪這個姿勢,並不是有了禮儀之後才出現的東西,而是作為人這種生物的本能動作存在的。

大家都知道,動物基本上都會使用特定的姿勢來向同類表示友好或屈服,人作為一種動物,自然也會這個。

而人表達屈服的動作,就是跪。比如人恐懼和害怕的時候腿會發抖會發軟,就是這種生物本能。

你如果仔細想想就會發現,所有人類共通的行為,動作,語言,背後幾乎都是生物本能在驅動。


麥斯威爾大爺


下跪是中國古人發明的一種禮儀,外國以前是沒有下跪禮儀的,後來也學會了。\r

單從情感上來說有不同意義。\r

第一是褒義的,膜拜、感激、尊重;\r

第二是貶義的,乞求、謝罪、懺悔。\r

還有一種中性的,屈辱、哀悼。\r

下跪其實也叫叩首,是舊時的禮節,與磕頭等同,例:三跪九叩首。\r

《周禮·春官·大祝》辨九拜曰:一曰稽首,二曰頓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動,五曰吉拜,六曰兇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肅拜。\r

賈公彥疏:一曰稽首,其稽,稽留之字;頭至地多時,則為稽首也。此三者(指稽首,頓首,空首),正拜也。稽首,拜中最重,臣拜君之拜。\r

我們可能很難想象,早期的下跪不過是一種禮節,不存在尊卑的高低秩序。\r

古代在桌椅出現以前,人們是席地而坐的,地上鋪著墊子,吃飯、會客、議事等等,都在上面進行。\r

那時的“坐”就是雙膝跪下臀部坐在腳上,其實就是現在的跪的姿勢。接待朋友的時候,為了表達對客人的尊敬,要伸直上身,坐姿就變成了跪姿,然後躬身向下,這樣就慢慢形成了生活中的跪拜禮。\r

漢代以後開始出現桌椅,人們的生活習慣開始改變,“席地而坐”的習慣慢慢改變,而跪拜禮仍保留了下來。古人認為,不跪不叫拜,拜,就是行敬禮的意思。





臥雪堂觀守山


這樣的說法並不完全準確,可以說在中國,下跪是人們認為的比較嚴重和意義深刻的一種行為方式,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古代的君父觀的影響

我們常在電視劇中聽到:上跪天,下跪地,中間跪父母。其實,跪天跪地可以理解,那是對自然力量的一種崇拜,對未知的信仰,對美好生活的一種祈禱,就這一點來說古今中外都是相同的。但是跪君跪父就不同了,封建社會提倡君權神授,那君就是神在人家的代表,因此要跪君;而父母給了一個人生命,即使是跪這樣的行為也可以理解。

男兒膝下有黃金

古人提倡的是不屈不撓,堅韌不拔,寧折不完……這樣一些品質,這是一個高尚的人,或者說受人尊敬的人應該有的品質。而下跪一般代表的就是屈服,因為跪的動作就是代表你認可了對方的地位和思想,你服從了對方的意志。一旦你向父母,天地和神靈以外的人下跪,這必然會引起人們的猜測和鄙視。

但是,這也主要是中國的情況,其他國家的情況就不完全是這樣了

  • 日本,我們知道,日本人居家常用的姿勢就是跪姿,但這僅僅是一種他們認為舒服的生活姿勢,和人格等一些意義無關
  • 韓國,從小就培養下跪思想,韓國小學生犯錯了,老師會罰跪,跪在桌子上,跪在角落裡,跪在辦公室……家長也認可。而進入職場後,前輩也可以要求犯錯的後輩下跪,在他們看來,下跪就好像我們日常的道歉一樣,沒那麼沉重的意義。

題浮羅


下跪,字面的意思是屈膝跪下。

下跪,是一種禮儀,源於中國古代,究竟是誰發明,已無法考證。

據史料記載,中國古代,最早是沒有椅子、桌子、凳子,人們席地而坐,面前擺放著“幾”(類似於現代的茶几,低矮,長條狀,四條腿),人們的坐姿是跪坐,雙腳背朝下,屈膝臀部壓在後腳跟上,據說“正襟危坐”,就是這個坐法,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跪坐。這種跪坐方式在當時只是一種生活習慣,並非今天所指的跪禮。

自從人們發明了椅子、凳子、桌子,古人的跪坐可慣從此有了改變,人們坐高了,於是產生了高度的不平等,一方居高在上,一方卑微屈膝,跪,不再是一種生活習慣,而是作為一種禮儀,被廣泛留傳和保存下來。

自從孔子儒家文化興起以後,跪文化得以發揚光大,跪作為一種禮儀盛行,又分為一跪三叩,二跪六叩,三跪九叩,其中三跪九叩為最高規格,常用於臣民對君之間,封建社會的統治者,巧妙地利用儒家思想,維持著對天下的統治。

中國人發明了“跪”禮,又贖於不同的含義,第一是褒義的意思:表示尊重、感激。第二是貶義:表示謝罪、悔過。中國人流行跪拜禮不是隨隨便便的,而是在一定的場合,面向特殊的人。

“跪”禮始於先秦前,唐明時傳入今天的日本、韓國等國家,但那些國家對跪禮的認知只是停留在粗淺的形式上,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所賦於的深層內涵,他們沒有悟透。

“跪”禮流傳至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它的盛行隨著封建社會的消亡而唱衰,如今的中國人,已告別了奴顏卑膝的一跪,挺起了堅韌的脊樑,人們的意識觀念,發生了質的飛躍,人們相信:男兒膝下有黃金。跪禮在一個新的時代,作為傳統文化,只能在一些特殊的場合還在使用。


開開心心每一天2195


可能是人體構造所決定的。當人下跪時,對方不管是站著還是坐著都要比跪著高,以俯視的角度會給跪者以壓力,威懾力。跪著的時候,站起和揮動雙臂都會失去一些身體靈活性和協調性,不容易做到,亦即跪者處於弱勢的地位,所以下跪可以視為示弱的姿態表現。不論敬拜、懇求和贖罪等等場合,通過下跪表現示弱、屈尊則為恰當的,這些場合身份、立場均需要高低分差,不適合平等相對。古今中外默契地選擇了下跪表達示弱和屈尊還是和人類的身體構造有關。你看泰國覲見泰王時身體匍匐在地比下跪的姿態放得更低,也是要表現更加恭敬謙卑的意思。


精衛填


下跪是中國人發明的一種禮儀,也算是一大發明。據說外國以前無下跪,後來也學會了。它的意義深刻,單從感情色彩上理解有不同意義。第一是褒義的,膜拜、感激、尊重;第二是貶義的,乞求、謝罪、懺悔。還有一種中性的,就是屈辱、哀悼。下跪也叫叩首,《現代漢語詞典》則解釋為:舊時的禮節,磕頭,例:三跪九叩首。


Xiaogu籽玉


我認識的下跪,在不同的場合,他所代表的意思完全不一樣。有的人一跪,欺辱的一生;有的人一跪,跪下一個朗朗乾坤。

我們用示例來說話,男孩向女孩單膝一跪,找到一個人人羨慕的妻子,組建一個幸福美滿的家,這一跪是最大的禮儀。這也像拜師學藝,這一跪是禮儀。

就拿德國總理勃蘭特在華沙猶太隔離區起義紀念碑前一跪,那是對猶太人的懇求,懇求原諒。

欺辱的下跪,那就是不尊重你的人格,做出違背自己的心願的的事,這樣的事比比皆是,例如公司規定沒完成任務就下跪之類的。

我希望下跪只代表禮儀與懇求,而不含欺辱,那我們就必須自己強大。




戀上打開的窗


男兒膝下有黃金,跪天跪地跪親人,


志願平庸


男人膝下有黃金,能對某人下丶跪,有求於你,或表示尊重,謝罪。最最隆重的禮節。


寇米根


我的理解,起源於某種性動作,臣服,經過逐漸的演變。當然這是我的臆測,沒任何依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