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有人說河北邯鄲是成語之都?

李松


河北省南部的邯鄲市,位於太行山以東,黃河以北,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邯鄲之所以名氣大和戰國七雄之一的趙國以邯鄲為都有很大關係。實際上,邯鄲除了是趙國之都,還有一個“都城”的身份——邯鄲還是成語之都。

如果以城市為單位來計算所產成語的話,邯鄲無疑是名列前茅的。先說十幾個與邯鄲有關的特別著名的成語吧,如圍魏救趙、胡服騎射、負荊請罪、紙上談兵、利令智昏、梅開二度、邯鄲學步、毛遂自薦、一字千金、驚弓之鳥、價值連城、完璧歸趙、曠日持久、奇貨可居(呂不韋看中秦國在趙國的人質異人,即秦始皇之父)、三人成虎,還有太多太多。

咱們不可能在一篇文章講完這些成語,那就挑幾個與地理有關的講講吧。

圍魏救趙。戰國時七雄並立,趙國西有秦國,南有魏國,北有燕國,東有齊國。在戰國初期,魏國實力橫行天下,由名將吳起打造的魏武卒,打了七十二仗,大勝六十四仗,剩下八仗打平。魏國野心勃勃,想要吞併趙國。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派大將龐涓攻趙。龐涓率魏兵從國都大梁(河南開封)北上,越過黃河後,直逼趙都邯鄲。邯鄲位於華北平原上,北、東、南三面皆無險可守,被魏兵包圍。

趙國急忙派人向鄰近的齊國求救,趙國知道趙齊是唇齒關係,齊國不會見死不救。齊威王以田忌為將,龐涓的同學孫臏為軍師,謀救趙。按田忌的謀劃,他準備率齊兵直撲邯鄲,在邯鄲城下與魏兵痛快廝殺一場。軍師孫臏是個殘疾人,他的腿就是同學龐涓弄壞的,他對龐涓太熟悉了。孫臏說:“不然,魏兵主力都在邯鄲城下,即使我們贏了,也是慘勝。既然魏兵不在大梁,大梁空虛,我們何不乘虛直搗魏國的根本大梁?大梁有失,魏兵進退無依,必敗。”

孫臏果然是戰略大師,趙國此時已撐不住,投降魏國。龐涓想不到同學孫臏居然會來一手圍魏救趙,魏國不能失去大梁,魏兵只好連夜南下回救大梁。魏兵疲憊之時,在桂陵(兩種說法,河南長垣與山東菏澤)被以逸待勞的齊兵揍得鼻青臉腫,孫臏擒獲龐涓,一雪前恥。

趙國“居諸國之中”的地理位置,再加上秦國日益強大,這就決定了趙國與同時受秦威脅的魏國,還是有共同利益的。趙國在魏國以北,如果秦滅趙,則秦可以輕易割斷魏國與燕、齊之間的聯繫。到時,秦國就可“甕中捉鱉”,魏國連個救兵都沒有。

公元前257年,秦國派大將王齕出兵進攻邯鄲,又形成了當年魏兵攻邯鄲的局面。只不過,當年救趙的齊國,換成了當年攻趙的魏國。秦昭襄王已算定魏必救趙,派人恐嚇魏安僖王:敢救趙,下一個滅的就是你!魏王懼,雖然派大將晉鄙出兵十萬救趙,但實際上變成了吃瓜群眾,圍觀秦國攻趙而不救。

趙國非常著急。四大公子之一的趙國平原君趙勝幾次派人求魏出兵,魏就是不動。平原君沒辦法,只好派人指責自己的小舅子、四大公子之一的魏國信陵郡魏無忌。魏無忌當然是想救趙的,趙亡,魏不能獨存。可魏王膽小怕事,指望不上他。魏無忌聽從隱士侯嬴的建議,說動了魏王最寵愛的如姬,竊取兵符。魏無忌假魏王之令,讓晉鄙出兵。沒想到,晉鄙對上了兵符,依然懷疑魏無忌在搞鬼。在說不動的情況下,魏無忌只好讓人砸死了晉鄙,指揮魏兵北上,嚇跑秦兵,解趙之圍。這個典故,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竊符救趙”。

完璧歸趙。故事很簡單:趙惠文王得到了楚國著名的和氏璧,秦昭襄王聽說這個寶貝被趙王佔有,很不爽。秦王寫信給趙王,希望趙國把玉璧送給秦國,趙國將獲得十五城。秦國是出了名的虎狼之國,一塊璧換十五城,秦國根本捨不得。趙國認定秦國這是在詐騙,但又不敢得罪秦國,再說也沒人敢去秦國交涉。舍人藺相如被推薦上來,藺相如讓趙王放心,說臣一定會完璧歸趙。

到了秦國國都(陝西咸陽)之後,秦昭襄王捧著玉璧直流哈喇子,卻絕口不提送趙十五城之事。藺相如看穿秦王的小算盤,說璧上有微瑕,讓臣指給大王看。藺相如騙得秦王信任,舉璧要摔碎,把秦王罵得狗血淋頭。秦王說一定送十五城,藺相如根本信不過他,連夜讓人把和氏璧送回了邯鄲。

還有一個與地理有關的成語,叫邯鄲學步。這個故事很有意思,說趙國北方的燕國,有一位少年,他始終覺得自己的走路姿勢不太美觀。他聽說趙國國都邯鄲的人們走起路來姿勢很好看,他就動了心。從燕國國都薊(今北京西南)到趙國國都邯鄲,有一段距離,少年不顧山高水遠,跋涉來到邯鄲學步。結果呢,邯鄲人走路的姿勢雖美,可他一點也沒學到。更要命的是,他連自己之前的燕步也忘得一乾二淨。怎麼回家呢,少年靈機一動,爬著回家了……

這個故事告訴人們:學習新鮮事物不要生搬硬套,要根據具體情況,有針對性的學習,不然連老本都賠進去了。

更多歷史地理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圖帝


地圖帝


成語是中華文化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因“眾人皆說,成之於語”,故成語。河北邯鄲素有“成語典故之都”、中國散文之城、太極之鄉之美譽,是中國成語資源最為豐富的地方。

根據統計,在萬餘條漢語成語中,與邯鄲有關的竟有1584條,而且這些成語大都屬於有歷史典故的部分,如圍魏救趙、胡服騎射、完壁歸趙、邯鄲學步、黃粱美夢、負荊請罪、毛遂自薦、紙上談兵、一言九鼎、背水一戰等等,這一歷史文化現象,映襯出邯鄲文化底蘊的厚重。

2005年10月,中國文聯和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正式授予邯鄲市“中國成語典故之都”稱號。邯鄲是具有3000多年曆史的文化古城,在長期的歷史積澱中產生了許多成語典故。

根據歷史文獻記載,商早期遷都邢(今邢臺),晚期遷都殷(今安陽)。可見,邯鄲自先商時期起,就長期處於商文化的範圍內,屬商都的京畿之地。另外,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專家在邯鄲文物考古中發現了一批重要的商文化遺存,這些分佈廣泛而密集的商文化遺存,也充分印證了邯鄲在商代的發展。因此,在商代中晚期,邯鄲有形成城邑的歷史必然性。

目前已知文獻記載中,邯鄲最早的出現時間,正是商末的紂王時期。

在出土的戰國中期魏國史官所著史書《竹書紀年》中曾這樣記載:“自盤庚徙殷至紂之滅二百五十三年,更不徙都。紂時稍大其邑,南據朝歌,北據邯鄲及沙丘,皆為離宮別館。”“這段話的大意是說,自商王的祖先盤庚遷都至殷,再到殷紂王時商王朝滅亡,在長達253年的時間內再未遷都。紂王時期又逐漸擴大了都城,南至朝歌(今河南淇縣),北至邯鄲及沙丘(今河北平鄉),都建立有商王的離宮別館。這是目前所知邯鄲地名出現最早的一條資料。”郝良真說,古籍中提到的離宮別館,證明了殷商晚期的邯鄲已經不是普通的鄉村,開始形成城市的雛形。

2000年春,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組織國內一批專家學者,對邯鄲城市興起的年代進行了學術論證,經討論認為,邯鄲城市的興起距今至少已有3100年,甚至可能上溯到3250年前。

關於邯鄲地名的由來,過去最流行的說法是顏師古《漢書注》中引用張晏的解釋:“邯”字來自山名,即古時的邯山;“單”是山脈盡頭的意思,因作城郭名,所以加“邑”(阝)為“鄲”。意思是說,邯山到此而盡,故名邯鄲。

長期以來,該說法一直被奉為圭臬,從未有人提出異議,直到1965年在山西省侯馬市出土了侯馬盟書。

“侯馬盟書是春秋晚期趙簡子與各卿大夫之間舉行盟誓的約信文書,上面多次出現關於邯鄲的記載,寫法卻是‘邯丹’。此外,出土的春秋戰國時期的其他文物也顯示,春秋戰國時期邯鄲的寫法有多種,或作‘邯公式’,或作‘甘丹’,或作‘邯單’。因此,張晏《漢書注》所解釋的‘單’是山脈盡頭的意思,不足以說明‘邯公式’二字的初始含義。”直到秦代,邯鄲兩字的寫法才出現並基本定型。邯鄲這一漢字裡的專用地名,延續了2000多年,從未更改。


方言講史


因為古代成語典故邯鄲最多,有1584條成語出自邯鄲,象邯鄲學步、黃樑美夢、毛隨自茬、完璧歸趙、圍魏救趙、胡服射騎、紙上談兵、刎頸之交、背水一戰、破釜沉舟、負荊請罪、價值連城、梅開二度、一頁障目、一言九鼎等典故膾炙人口,其他地方都沒有邯鄲的成語產生的早,沒有邯鄲產生的成語多,所以說,邯鄲是成語之都。邯鄲成語在全國首曲一指,2005年10月27日被中國文聯和中國文藝家協會在河北省邯鄲市舉行命名頒牌儀式,授予邯鄲市“中國成語典故之都”。


張吉保643


在我小時候,對一個成語的故事記得特別清楚,這個故事就是邯鄲學步。想想就覺得搞笑,一個人連走路都不會,還跑到邯鄲去學步,學到最後,竟然不會走道了!

正是這個成語,讓我知道有個邯鄲,也就對邯鄲有了一些興趣。

邯鄲是我國古代五大名都之ー,不僅在歷史上更是佔據著輝煌的一頁。河北邯鄲市,在文化方面,可謂璀璨奪目,其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其中,在人們日常所用的成語當中,竟然有相當一部分都產生於邯鄲。

2005年10月26日,中國文聯和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在河北省邯鄲市舉行命名頒牌儀式,正式授予邯鄲市"中國成語典故之都"稱號。

我們查詢相關資料,發現與邯鄲有關的成語典故共有 1584條。 漫步在邯鄲的街頭巷尾,隨處都能見到成語 典故,其中我記憶猶深的邯鄲學步,就有個邯鄲學步的雕塑(學步橋)樹立在城市之中。

再回頭展望,什麼胡服騎射鵰塑、荀子雕塑、羅敷雕塑、武靈叢臺、七賢 祠、回車巷、插箭嶺等等,無不讓人們感到邯鄲這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經久魅力。

據說,2013年,省投資規模最大的文化產業類項目-中華目錄-語文化園又正式落戶邯郭市。

邯鄲是一個讓人學步的魅力之地,在這所“成語之都”,學文化,傳播成語文化成為每個邯鄲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熱情,或許,文化遺產的繼承,在邯鄲人看來,成語就是活的文化項目,擁有成語之都的美稱名號,我相信,邯鄲存有的成語典故一定是孺婦皆知,家喻戶曉。

邯鄲是一個有品位文化的城市,希望其走向世界,為傳播中華文化做出傑出的奉獻!


太極禪門


2005年10月26日,中國文聯和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在河北省邯鄲市舉行命名頒牌儀式,授予邯鄲市“中國成語典故之都”稱號。據專家統計,與邯鄲有關的成語典故共有1584條。

漫步在邯鄲的街頭巷尾,隨處都能見到成語典故,邯鄲學步雕塑(學步橋)、胡服騎射鵰塑、荀子雕塑、羅敷雕塑、武靈叢臺、七賢祠、回車巷、插箭嶺等等,無不讓你感到這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魅力。2013年,河北省投資規模最大的文化產業類項目——中華成語文化園正式落戶邯鄲市。

邯鄲地區一位專門研究成語典故的學者,在對漢語成語進行了一番細緻的考證之後,得出結論:與邯鄲有關的成語典故共有一千五百八十多條。例如:負荊請罪,價值連城,圍魏救趙,竊符救趙,邯鄲學步,頂天立地,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奉公守法,曠日持久,完璧歸趙,盛氣凌人,貧賤之交,利令智昏,不遺餘力,紙上談兵,毛遂自薦,奇貨可居,一字千金,南轅北轍,鷸蚌相爭,驚弓之鳥,捨本逐末,破釜沉舟,背水一戰,不翼而飛,狗尾續貂,瓜田李下,鹿死誰手,黃粱美夢,路不拾遺,等等。

這些成語典故,涉及的歷史故事大多發生在戰國和秦漢時期。其來源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著名歷史典籍關於邯鄲事件的記載;二是古代趙國曆史名人的記載;三是歷代文人墨客整理、撰寫的關於邯鄲的神話、寓言、民間故事、小說、傳奇、筆記、戲曲、辭賦等等;四是古代趙國帝王將相文治武功的業績和叱吒風雲的故事。據這位專家分析,邯鄲之所以成為“中國成語典故之都”,戰國七雄之一的趙國長期(近160年)在邯鄲定都,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因人成事 三寸之舌 傷弓之鳥

梅開二度 竊符救趙 胡服騎射

價值連城 完璧歸趙 負荊請罪

紙上談兵 奇貨可居 邯鄲學步

鷸蚌相爭 黃粱美夢 一枕黃粱

奉公守法 曠日持久 利令智昏

不遺餘力 南轅北轍 破釜沉舟

毛遂自薦 背水一戰 圍魏救趙

智者千慮 捨本逐末 攻難守易

猶豫不決 一狐之腋 三人成虎

頂天立地 前倨後卑 管窺錐指

以卵擊石 賞罰分明 瓜田李下

路不拾遺 鹿死誰手 市道之交

難至節見 步履蹣跚 坐懷不亂

補天浴日 河伯娶婦 退避三舍

言猶在耳 董狐之筆 天奪之魄

欺世盜名 一日千里 中飽私囊

天經地義 以人為鏡 按兵不動

當局者迷 掩耳盜鈴 大儒縱盜

爭先恐後 坐享其成 剖腹藏珠

羽毛未豐 徙宅忘妻 始終不渝

載舟覆舟 無功受祿 犯顏直諫

因勢利導 食不甘味 唱籌量沙

樂極生悲 居心叵測 安然無恙

燕雀處堂 天下無雙 輕慮淺謀

志在四方 一葉障目 舉措失當

徐市求仙 綱舉目張 取而代之

聲名狼藉 死有餘辜 人人自危

左提右挈 無出其右 身無可擊

袖藏金椎 箭在弦上 巧奪天工

山雞舞鏡 未可厚非 疾風勁草

烏合之眾 推心置腹 狗尾續貂

生靈塗炭 怙惡不悛 堅壁清野

白雲親舍 不學無術 孤注一擲

拒諫飾非 罰不當罪 葉公好龍

傷弓之鳥 步履蹣跚 路不拾遺

管窺錐指 一狐之腋 利令智昏

紙上談兵 曠日持久 破釜沉舟

智者千慮 猶豫不決 前倨後卑

瓜田李下 難至節見 竊符救趙


永子


這是因為根據中國文聯的統計,與邯鄲有關的成語典故高達1584條。從成語的數量、發生地和流傳程度上講,邯鄲都是首屈一指的。

首先要界定一下邯鄲成語典故的兩個內涵。

從空間上講,發生在邯鄲城的成語典故就是邯鄲成語如“邯鄲學步”。同時,邯鄲是趙國的都城,趙與邯鄲可以互相指代,因此,超出邯鄲範圍的發生在趙國的典故,或者與趙國有關的典故,也可以算作邯鄲成語。如“圍魏救趙”。

從內涵上講,成語典故既包括了歷史事件當事人的原話,如“兩鼠鬥穴,四戰之國”等。同時也包括後人對於歷史事件的概括如“負荊請罪,白馬非馬”等等。

而邯鄲之所以具備成語典故生成的文化條件則是因為邯鄲是戰國到西漢時期北方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具備豐厚的文化和歷史底蘊。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百家爭鳴為學術和思想的自由交流提供了寬鬆的發展氛圍。這種大的社會文化背景造就了大批成語,也為後世總結,提煉成語提供了豐厚的文化資料。

二、荀子、公孫龍等大批趙國學術思想理論大家的相繼出現,使得邯鄲成為稷下學宮後又一學術交流中心。他們的思想與活動,為一大批成語典故的出現提供了豐厚的條件,同時也提升了這些成語典故的時代影響力。

三、先秦兩漢時期,邯鄲全民皆商的特有風俗,不僅為成語典故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也使得其傳播更加的廣泛。也因此邯鄲成語具備了頑強的生命力,經久不衰。






清新


由我這個衡水人來回答這個關於邯鄲的問題吧。邯鄲是戰國時期趙國的首都,同時集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責任於一身,自趙武靈王時期起,趙國銳意進取,國力強盛,加上當時中原戰亂頻繁,趙國首都邯鄲成了很多文人、士大夫投奔、避難的地方。再加上邯鄲本身就是一個軍事重鎮,戰國後期的戰爭以秦趙之戰為主,留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成語故事。


簡單的列舉幾個發生在邯鄲又婦孺皆知的成語吧。

完璧歸趙

這個成語源於秦王貪圖趙王手中的和氏璧,提出了要用十五城換和氏璧的方案,但是秦王是出了名的不講信用,趙國既不想把和氏璧給秦國,又害怕秦國派軍隊來征討。正在趙王左右為難的時候,有人向他推薦了藺相如。趙王派藺相如帶著和氏璧去秦國,見到秦王后,藺相如見到秦王根本沒有拿十五城換和氏璧的意思,於是藉口和氏璧上有缺點,要為秦王指出來,將和氏璧拿回了自己手中。秦王準備硬搶,藺相如舉著和氏璧說:如果秦王敢威脅他,他就用和氏璧和自己的腦袋撞碎在秦宮殿的柱子上。秦王無奈只能答應用十五城來換和氏璧,藺相如怕秦王使詐,要求秦王必須齋戒三日之後再進行交換,而在這三天之中,藺相如已經秘密派人將和氏璧送回趙國了。


到了交換的日子,秦王見不到和氏璧要拿藺相如問罪,藺相如說:人們都知道秦王不講信用,而趙王講信用,只要秦王先將十五城給我,我立馬派人將和氏璧從趙國取來的。秦王無奈,只能送藺相如回國。這就是藺相如完璧歸趙的故事。

負荊請罪

這個成語出自中國古代廣為流傳的故事——將相和。講的是藺相如經過完璧歸趙和在澠池之會上保全了趙王的威嚴,被趙王封為上卿,官職在老將廉頗之上。這讓廉頗很不滿意,他認為澠池之會上秦王不是害怕藺相如,而是因為自己率領的十五萬趙軍在邊境上虎視眈眈,讓秦王不敢為所欲為。更讓他氣憤的是自己戎馬一生所取得的成就,居然比不上藺相如這個書生動動嘴皮子。廉頗心裡極度不平衡,決定公開侮辱一下藺相如。

可每當廉頗準備侮辱、挑釁藺相如的時候,藺相如總是主動退讓,因此沒有爆發任何衝突。藺相如的門客看不下去了,他們認為自己的主人明明比廉頗級別高,為什麼要懼怕他呢?藺相如說:“我連秦王都不怕,怎麼會怕廉頗將軍呢?我只是不想和他起衝突,秦王害怕趙國是因為趙國文有藺相如,武有廉頗。要是我和廉頗將軍將相不和,那麼一定會削弱趙國的實力,讓秦國有機可乘了。”藺相如這一番肺腑之言傳到廉頗耳朵裡,讓老將軍廉頗羞愧難當,於是他脫光了上衣,揹著荊棘藤條到藺相如府上去請罪。藺相如趕快衝出來扶起了老將軍,從此兩人冰釋前嫌,一起為趙國盡忠效力。


紙上談兵

這個故事發生在秦趙長平之戰。秦國利用反間計讓趙國換下了尚且能夠“日食鬥米,肉十斤”的老將廉頗。與此同時,趙王決定派出馬服君趙奢的兒子趙括代替廉頗為趙軍統帥。趙括這個人自幼熟讀兵書,談論起兵法來頭頭是道,連他的父親趙奢也經常辯論不過他。但他的父親很瞭解他,說他只能在紙上談論兵法,一旦到了戰場上他就無計可施了。長平之戰時,英明神武的趙惠文王剛剛去世,年輕繼位的趙王早就聽說過趙括的本領,所以才派他去當統帥。朝野上下一片反對,連趙括的母親也反對派趙括去當統帥。可趙括有十足的把握能夠統帥千軍萬馬,他在朝堂之上把其他人辯論的啞口無言,因此最終被趙王封為三軍統帥。


到了戰場上,趙括自認為看破了秦軍的防守弱點,率領四十萬趙軍主動出擊,結果陷入了秦軍的包圍,他拼命突圍,但仍然無法突破秦國名將白起佈置的包圍圈。彈盡糧絕之時趙括向秦軍投降,四十萬趙軍被白起活埋,從此趙國一蹶不振,再也沒有和秦國抗衡的力量了。紙上談兵的趙括斷送了趙國的前途。

當然,起源於邯鄲的成語還有很多。例如:邯鄲學步、毛遂自薦、胡服騎射、一葉障目、圍魏救趙等等。總共有一千多個成語在邯鄲城中產生,邯鄲因此稱的起是成語之都啊。


趙公


因為邯鄲是一個神奇的地方。咱的成語你們可以想一想,是從什麼時候出現的成語典故呢?是不是就是在春秋戰國諸子百家?

而在這個世界有一個最牛掰的人物。就是秦始皇嬴政,他就是出生在邯鄲的。而呂不韋也是在邯鄲混了半天吶。

還有趙國的首都,那就是邯鄲,而在春秋戰國時期,趙國改良軍事上的騎射。等等吧,好多名人都來自於邯鄲。畢竟邯鄲也處於呢,從地理上較較平原地帶而在古時呢,平原地帶那肯定人口眾多呀,人口基數大那出名人的概率就高,那出典故的幾率那就更高,而且呢還得有北京呀,西安啊這些定都的地方非常的近吶。所以就會趕上好多歷史事件。

你也可以來邯鄲感受一下子邯鄲美麗的風景。我們的富美麗風景到處都洋溢的成語。

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歷史的傳承。好多城市呢,其實在古時候呢也是非常非常有名。但是呢,可能隨著時代的變遷,一些歷史上的重大改革造成了這個地方呢,他的文化產生了斷交。而邯鄲呢,是唯一一個多少年都沒有換過名字城市。,也沒有出現過什麼歷史斷片兒的事情。所以呢,它的文化底蘊流傳很流暢很豐富啊,所以造成我們邯鄲人民出口成章。哈哈哈!


跟陳老師學物理


不要因為字少就不給顯示,字多就給顯示不折疊。邯鄲為啥被稱為成語之鄉,可以去百度有關於邯鄲的成語故事,邯鄲學步,燕國的。圍魏救趙,齊國的。完璧歸趙,秦國的。負荊請罪,趙國自己的。毛遂自薦,又是趙國的。還有好多關於趙國的。你說為啥邯鄲被國家稱為成語之鄉


W77578223


邯鄲為什麼會被稱為“中國成語典故之都”?

邯鄲市河北省一個地級市,也是全國唯一一個幾千年都沒有更換過名字的城市。為什麼說邯鄲是中國的成語典故之都,這是因為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上有一千多個成語都出自邯鄲,放眼中華大地,無人能出其右。下邊是部分出自邯鄲的成語,你們來感受下(這還不是全部)

因人成事 三寸之舌 驚弓之鳥 梅開二度

竊符救趙 胡服騎射 價值連城 完璧歸趙

負荊請罪 紙上談兵 奇貨可居 邯鄲學步

鷸蚌相爭 黃粱美夢 一枕黃粱 奉公守法

曠日持久 利令智昏 不遺餘力 南轅北轍

破釜沉舟 毛遂自薦 背水一戰 圍魏救趙

智者千慮 捨本逐末 攻難守易 猶豫不決

一狐之腋 三人成虎 頂天立地 前倨後卑

管窺錐指 以卵擊石 賞罰分明 瓜田李下

路不拾遺 鹿死誰手 市道之交 難至節見

步履蹣跚 坐懷不亂 補天浴日 河伯娶婦

言猶在耳 董狐之筆 天奪之魄 瓜田李下

欺世盜名 一日千里 中飽私囊 天經地義

以人為鏡 按兵不動 當局者迷 掩耳盜鈴

大儒縱盜 爭先恐後 坐享其成 剖腹藏珠

羽毛未豐 徙宅忘妻 始終不渝 載舟覆舟

無功受祿 犯顏直諫 因勢利導 食不甘味

唱籌量沙 樂極生悲 居心叵測 安然無恙

燕雀處堂 天下無雙 輕慮淺謀 志在四方

一葉障目 舉措失當 徐市求仙 綱舉目張

取而代之 聲名狼藉 死有餘辜 人人自危

左提右挈 無出其右 身無可擊 袖藏金椎

箭在弦上 巧奪天工 山雞舞鏡 未可厚非

疾風勁草 烏合之眾 推心置腹 狗尾續貂

生靈塗炭 怙惡不悛 堅壁清野 白雲親舍

不學無術 孤注一擲 拒諫飾非 罰不當罪

葉公好龍 一字千金 步履蹣跚 路不拾遺

管窺錐指 利令智昏 曠日持久 不翼而飛

有這麼多的成語都出自邯鄲,說邯鄲市中國成語之都,一點也不為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