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兜裡有錢,卻不捨得吃不捨得買的人什麼心理?

高立欽


小的時候我的家裡很窮,我媽給我買衣服從來都是去那種大市場,因為那種地方是可以跟賣家講價的,有的時候為了5塊錢都得跟賣家講價1小時,還得跟賣家玩套路,說再去別家看看,心中以為賣家能夠給叫回來[捂臉],其實這招有時候好使,有時候就不管用了,結果就是東西沒買到,價也沒講下來,從小就沒穿過那些專賣店裡賣的服裝,鞋啥的,那會特別羨慕那些穿名牌的同學,直到我高二那年,我媽給我買了一雙鴻星爾克,花了260元,那是我從長那麼大穿的最貴的一雙鞋,買到家都不捨得穿,實在太喜歡了,就拿出來看看,聞聞味道[我想靜靜],這雙鞋穿了7年,直到我結婚了,我愛人還問我,這鞋咋還留著呢[笑哭],等到自己過日子的時候就不捨得花錢,不捨得吃,不捨得穿,但是對老婆孩子我就捨得,不想讓她們過我小時候的生活,也有可能是窮怕了[我想靜靜]


這個春天已到來


本人今年五十多了,還在打工,工資一月三壬,去掉零花剩二幹多,全部存上。我也想多花點,去旅旅遊,吃點好的。但不敢花呀!人吃五穀雜糧,有病怎辦呀!農民只有一月一百元養老錢,自己不存點錢,老了靠誰呀!所以能幹就幹一天,能少花點就少花點。君子無能怨自休。


4452769861493445


明明兜裡有錢,卻捨不得吃、捨不得買的人是什麼心理?這一部分應該是50-70年代出身的人比較多吧,當然,也不是說其他年代出生的人就沒有。只不過,50-70年代出生的人受的苦、窮日子比較多,會比較節儉,若是把其他年代出生的人也放到一起來討論,不外乎幾種情況:

1.節儉。這個以從小家境困難,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的人為主。由於小時候家境貧困,知道生活來之不易,因而不輕易買東西,覺得東西還可以使用,就不要換新的了。雖然對於一般而言,覺得東西舊了就要換新的,但是對他們而言,只要東西沒壞,就是可以用的,舊了就換新的,在他們眼裡有點浪費。

食物方面其實也差不多。東西可以吃,夠吃,幹嘛還是去買,是他們的內心活動。一頓飯吃飽就行,不用講究那麼多菜式。

這類人通常也會比較勤儉持家,責任心比較重。

2.安全感缺失導致的吝嗇心理。因為小時候窮怕了,內心會不自覺的把錢拽得緊緊的,捂住自己的錢袋子,覺得這些錢就用來彌補從小過的苦日子的,生怕錢花了,自己的好日子就沒了。

與勤儉持家的人不一樣的是,他們對舊的東西不僅僅是還可以使用就留著繼續用,甚至有點修修補補,請個工人都不情不願。任何時候把錢看得比命還重要,即使生病了,也捨不得花錢,而是一個勁的抗,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一毛不拔的“鐵公雞”。最後,用趙本山的話就是,“人生最大的悲哀莫過於,人死了,錢沒花掉。”(更大的悲哀是,人活著,錢沒了。)

3.安全感缺失導致的控制慾。有那麼一部分人,他們也是安全感缺失導致捨不得花錢,但是,不一樣的是,他們並不是吝嗇,而是想通過控制錢來控制對方,牢牢抓住自己的安全感。和他們一起生活的家人能明顯感覺到他們對錢的控制,可能會覺得他們只是嗜錢如命,吝嗇而已,其實不然。因為直接在言行操控別人容易招致反感,因而他們選擇性的認為,操控錢比較容易。


裡外雅堂


誰也不比誰傻!

靠譜的人總得給自已留條路!

錢越來越不好賺。

社會風險得自己擔!

吃光用盡的人總有一天會走投無路!



半畝塘主402


沒啥心裡,人家就是喜歡攢錢,喜歡看存摺上的數字不挺的增長,一個女人很漂亮,學習好,就是數理化好的那種,過去9年義務制上學的時候大家都不學習瘋了一樣的各種玩兒!她就是看書學習,因為家裡窮從來不買本,用樹棍子在地上算題,放學就去大地挖菜餵雞,撿柴火。穿姐姐們剩下的衣服,後來考上了公務員做了警察,但是家務這一塊不行,從來不收拾房間,生了個女兒她親自補習功課,連跳了2次級,高考成績超好,畢業後她女兒自己去了日本發展,她呢退休後整了一塊地種菜果樹啥的,也沒有朋友,依然不買化妝品也不買衣服,就連內衣都不買!說的更準確些就是她從來沒買過衣服包括內衣!人麼性格特別好不發脾氣,但是不能提錢!一毛錢也不行!我倆出去都是我花錢,因為她從來就帶錢出去!舉個例子我買10塊錢的瓜子,她說她也買10塊錢的,然後說她沒帶錢,我就付了20塊錢,第二天又一起溜達她說忘給我帶錢了,我說不要了。連著說好幾天後來問我真不要了,她說太好了。我是窮大方那夥的,哈哈,有誰一生沒買過衣服的?


沉淪的流星


車間一大姐,五十歲了,在農村來說家庭條件也算不錯了,辛辛苦苦賺錢再縣城有買了兩棟樓,一個兒子在縣城有正式工作,一家三口都挺勤勞的,能吃苦,也能賺錢。

大姐是個很會過日子的女人,一年四季不買菜,夏天自己種菜,冬天除了白菜就是鹹菜,從不在外面吃飯,從來不亂花錢,很少買衣服,今年中秋假期回來上班,和我們聊起終於知道螃蟹怎麼區分長臍和圓臍(公母)了,活到五十歲了,沒有吃買過螃蟹吃,著實讓我們吃了一驚,經常說‘寧買不值,不買吃食‘’’。

大姐也是個受過大苦大累的人,年輕時自己一個女人開著手扶拖拉機下地幹活,像個男人一張樣,撐起家的半邊天。

大姐不缺錢,只是賺的都是血汗錢,年輕時受苦受累不容易,所以不捨得花錢。




夕顏1979


窮慣了窮怕了,還有一種想法是怕病了沒錢醫治,身體好的時候有錢的時候不知道保養身體不知道鍛鍊身體因為捨不得花錢,真不知道這些人死了後錢還沒花完能不能閉上眼睛,說白了這些人就是一個字,賤,我們班裡就有幾個這樣的人,真的是不捨得吃不捨穿不捨得花錢岀去遊玩,拿個破手機沒不捨得換,我們去徒個步吧在路上大把大把吃藥,吃糖吃小餅乾之類的食品,滿身是病,退休了退休金有近七千多元,還在外面找打更工作,我真的瞧不起這樣窮命的男人,每個月老婆只給他二百元零花錢,花超了必須說明原因,活的真她媽的窩囊,尤其是五十年代以前岀生的一批人,日子讓他們過的真是不捨得吃不捨得穿不捨得遊玩,而在騙子理財方面大膽的投入,所以像這樣上當受騙人被騙了真的是活該倒黴沒有人同情,我是個快樂的人,退休了買了臺上萬元的自行車鍛鍊身體,領著老伴歐洲遊亞洲遊,該吃吃該喝喝,夠吃夠用就行了,這個年齡了還這麼節省幹什麼,真不知道他(她)們是怎麼想的,真的白活這一生?


xsj快樂


聽說很多年輕人都是月光族。他們收入高,花錢衝,怎麼地。個人儲蓄我們不須求同,但是他們年輕人甚至不懂為什麼有錢不花。這與經歷有關。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人,可以說在物質極度貧乏的情況下都存錢,捨不得花錢。這就是艱苦奮鬥,精打細算,勒緊褲腰帶,發奮圖強。現在這些人都老了,但是,這艱苦樸素的習慣已經定格,變不了!


哈哈95128931


對於說兜裡有錢啥不得花的人是什麼心態這個話題,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生活的方式,每個人的幸福感不同。

有些人自己生活很節約,都為了兒女和老人,有的人生活很節約,但是捨得花錢出去旅遊,有的人不捨得吃,捨得買衣服,還有的人因為生活壓力大,承擔的責任太多,一輩子都在為生活忙碌。

我就是一個生活很節約的人,很自律吧,不該買的我從來不會去買,不該花的堅決不花,因為承擔的責任太多了,生活壓力太大了,上有父母下有孩子,真的生活很辛苦。

比如我晚上散步回來看見水果攤西瓜,想吃,我會忍住,回家喝開水,第一鍛鍊回來不能馬上吃涼的,喝溫開水比較好。第二買衣服,我一般都是比較喜歡逛逛街淘,淘反季節打折的衣服。

肯定有人會說,那這麼節約生活有意思麼?我覺得存錢很幸福,因為在我最親的人需要的時候最起碼我可以幫助他度過難關,感覺能幫到我最親的人而幸福!

生活真的太不容易了,尤其是遇到事借錢,真的很難借到錢,所以口袋有錢不要亂花!該節約還是要節約為好!以上是個人觀點,因為我農村出來,感覺生活不容易!


玲姐生活日常


我也是一個能吃苦不能亂花錢的人,說來說去還不是缺乏安全感,自己每花的一分錢都必須自己去掙,怕這樣,怕那樣苦了自己。我70後,沒有讀過太多的書,98年結婚後就做點小生意,哪個時候覺得挺幸福的,在縣城有房子,還有小生意每天都能進幾十或者幾百,哪個時候物價便宜幾乎想吃什麼,想穿什麼都能滿足。兒子99年出生,想著一直對他好,拼命賺錢,為了他拼命存錢,自己捨不得花這個期間又買了兩個房子都是按揭的一個月還款六千,自己住的原來70平,後來換了一個120平,這些年就這樣維持基本生活,一個車的費用,兩個人交社保,交大病醫療,兒子今年也讀大二了,回想這些年的過往真的酸甜苦辣什麼味都有,今年自己46感覺做什麼都不帶勁了,錢是賺了不少,花在自己身上的真的不多,我是不是白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