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中考,提升孩子數學思維和知識深度,請這樣做

數學是一門鍛鍊孩子思維的學科,也是一門基礎自然學科。它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很多孩子在學習數學的過程當中,總會遇到一些問題困擾著自己啊,有些家長對此也一籌莫展,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

臨近中考,提升孩子數學思維和知識深度,請這樣做


我們先來看一下孩子在學習數學的過程當中,一般會出現哪些問題?


第一、在老師的引導之下,孩子能夠較好地完成作業。沒有老師的引導則顯得比較吃力。
每一個孩子可能都遇到過這樣的問題,當老師在課堂上講解的時候,孩子都能聽懂,並且在老師的指導下面能夠輕鬆,大差不差的完成老師佈置的課堂作業,但是當脫離課堂以後,讓孩子自己完成家庭作業時就會發現,有些看似聽懂會做的題,自己獨立完成時根本不會做或者說不知道該如何下手,總是似懂非懂的感覺。
第二、對於相同類型的題目,做不到輕車熟路,每次總要思考好久才能解決。

有的孩子不善於歸納總結,做一道題目之後,在遇到相同類型的變式題,還要思考很久,不會活用方法。無法真正理解解題的過程和思路,在解題的時候抓不住要點。

第三、淺嘗輒止,對於難題都有一種畏難心理!


很多孩子看到較難的題目就失去了鑽研的興趣。很多孩子在完成家庭作業的時候,對於最後的一兩道題目或是題目較長的題目都會主動放棄,看都不看一眼。還有一部分孩子對於這些題目都是略做嘗試,寫一些簡單易得的步驟,然後就草草了事。

臨近中考,提升孩子數學思維和知識深度,請這樣做


孩子出現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在哪裡呢?

第一、各個知識點之間沒有建立起聯繫。


孩子對於數學知識的學習沒有形成一個連貫的知識系統。每一個知識點之間都處於斷層現象,並沒有用一根線將它串起來形成有效的思維鏈。
第二、對於知識點的理解浮於表面不夠深入。


正因如此,老師在課堂上講解的時候,孩子都能順利完成練習,可是當自己獨立去完成的時候,就有各種問題了。根本原因還是孩子對當堂知識的學習不夠深入,理解不夠透徹。
第三、數學思維存在盲點,不易發現。
舉個例子來說明這個問題,有些題目孩子在做的做的過程當中可以寫出他的解題過程,但是讓孩子自身再去講解一遍的時候,就會發現把它順利講下來並不容易,總會在某個地方卡頓,那麼這個位置一般就是孩子的思維盲點,這個點也是孩子不熟練掌握不透徹的地方。一般也是孩子思維的一個拐點。


第四、沒有發散性思維,就做不到舉一反三。
數學的每一個知識點都是具有連貫性的,每個知識點之間的關聯性都很強。也就說知識點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發散性,孩子在減輕的時候沒有發散性的思維,那麼對於題目的解決就不容易找到正確的解決方法,就很難做到舉一反三。

臨近中考,提升孩子數學思維和知識深度,請這樣做


那麼針對以上問題該如何來解決呢?

第一、勤于歸納,勤於反思。
每次上完數學課以後,可以對本節課的數學知識進行回顧總結。不僅要回顧老師所講的知識內容,如講了什麼定理什麼公式,自己是否記得,另外將自己在利用公式利用定理的心得再寫一寫。拿一張紙將這些都記錄下來,就用自己的語言。只要寫上一遍,你就會發現,對於公式定理會記得更好理解的更深,掌握的更加透徹。
第二、善於聯想,進行逆推。
數學題型,重在推理,推理就是數學思維的體現。當孩子拿到題型的時候,可以從已知和未知兩個條件出發去分析。從每一個條件出發,看能衍生出什麼結論,然後從新的結論再去衍生看,又能得出什麼結論?層層激進,慢慢的就會接近最終的目標。

臨近中考,提升孩子數學思維和知識深度,請這樣做


第三、善於歸納,總結模型。
其實每一種題型都有套路。將常見的題型進行歸納總結,在解題的時候不僅節省時間,關鍵能夠找到快捷準確的方法。
尤其在幾何圖形題當中,記住一些常見的圖形,以及與其相對應的角度長度,模型公式,在做題的時候往往能舉一反三,快速解決!
第四、以講促思,尋找盲點。
如果孩子能夠順利地將一道題目講解完成,那麼這道題目孩子肯定能夠順利解決,反之則不然!孩子能夠將一道題目寫出過程,但是卻不一定能夠順利講解出來。
只有在講解的過程當中,孩子的思維才會更加連貫,每一個盲點,每一個知識點都會體現在思維講解過程當中,稍有不順,那麼就會出現卡頓,在思維上就無法連貫。多次講解後,孩子會對同一道題目,理解非常透徹,掌握非常徹底。

臨近中考,提升孩子數學思維和知識深度,請這樣做


結語:
很多人都強調數學方法,但方法其實是一個很模糊的概念,貴在孩子自行摸索。不同的孩子會有不同的思維方式。關鍵在於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按照以上建議認真學習,努力嘗試,相信你一定會有所提升,並愛上數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