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讀三國,也未必知道的三國冷知識,一起來看

熟讀三國,也未必知道的三國冷知識,一起來看

很多小夥伴都很喜歡三國這段風起雲湧,英雄輩出的歷史,小編也一樣,從小時候看的連環畫,到央視版《三國演義》電視劇,再到羅貫中先生的小說原著,以及後來各類三國題材的動畫和遊戲,三國幾乎是小編最熱愛的一個IP。但是後來漸漸讀些嚴肅一點的史料如《三國志》、《後漢書》、裴注、《資治通鑑》等,又發現原來史書中的三國和我們所喜愛的三國文藝作品又不太一樣,尤其是一些正史裡的冷知識,更是讓人覺得有趣。小編這裡簡單整理一下,分享給大家。

一、曹操罵孫策是瘋狗

演義中曹操在得知孫策已經平定江東之後,不無嫉妒的說到“獅兒難與爭鋒”,表達了對後起之秀孫策的讚歎。但實際上這句話是羅貫中寫小說時修改的,根據裴注三國志中《吳歷》的記載,曹公的原話是“猘兒難與爭鋒也”。猘(zhì)的意思是狂犬、瘋狗,這句話擱現在就是“小瘋狗不好跟他鬥”。當然曹公也未必真的就是罵孫策是條狗,其口吻雖然有點矜己貶人的意味,但多數還是感嘆孫策這個年輕後輩驍勇果決,難與爭鋒。

熟讀三國,也未必知道的三國冷知識,一起來看

孫策與周瑜

二、袁術恭維呂布,鄙視劉備

袁術這個人很有意思,作為一個根正苗紅的官二代,本來在眾諸侯中政治資本是最優越的。袁氏四世公輔,門生故吏遍天下,但袁術卻在群雄逐鹿中早早地退了場,究其原因還是野心太大,能力不足。

熟讀三國,也未必知道的三國冷知識,一起來看

袁術

我們說的這個事情,發生在呂布被曹操趕出兗州,初入徐州之時。當時劉備與袁術對陣,袁術想與呂布聯合,給呂布寫了封信。恭維呂布對自己有大功三件:一是殺了董卓(董卓誅殺了袁氏);二是襲擊了不服自己的金尚;三是借呂布的天威擊破了劉備。其實就是想跟他結盟,還給他送了二十萬斛軍糧。

在這封恭維呂布的信中,袁術罵劉備罵得特別有意思,叫做“術生年以來,不聞天下有劉備,備乃舉兵與術對戰”。意思是我袁術混了半輩子東漢社會,從來沒聽過世上有什麼劉備,這小東西居然敢跟我叫板。

這段記載出自《後漢書 呂布列傳》,小編第一次讀的時候真的被袁術這種目中無人的驕橫之氣震驚了。其實袁術搞笑的事情還有很多,比如得知很多賢才投靠袁紹時,大罵“群豎不從吾,而從吾家奴邪?”罵袁紹是自己家的家奴;聽說“代漢者當塗高也”的讖語之後大喜,以為自己字公路,塗高就是自己;僭越後自稱“仲家”;甚至到臨死的時候,術先生還坐在床上幽怨地嘆息“袁術乃至此乎?”(我袁術淪落到這地步了嗎?好氣)。

這樣看來,袁術其實就是個養尊處優,眼高於頂的逗比公子哥兒,讓他做一方諸侯與天下爭雄實在難為他了。

三、諸葛亮稱孤道寡

我們一般理解只有帝王才能自稱“孤”或者“寡人”,諸葛亮作為忠誠於季漢政權的臣子,千百年來被人們歌頌為忠臣良相的典範,肯定是不能這樣自稱的。但是按照《三國志 蜀書》中的記載,諸葛丞相不止一次的自稱“孤”。例如譙周傳裡,譙周第一次見諸葛亮時表現得很緊張,左右都忍不住笑,會見結束後,有人勸諸葛亮追責笑的人,諸葛亮稱“孤尚不能忍,況左右乎!”;在與孫福的對話中,“孤知君還意……”

熟讀三國,也未必知道的三國冷知識,一起來看

諸葛亮

那麼是不是說明諸葛亮有不臣之心呢?當然不是的。實際上“孤”這個字並不是帝王專稱,一般到了一定年紀和地位(比如封侯或者作為統帥)都可自稱孤,並不像現在通俗以為的只有皇帝才可以使用。

四、最忠烈卻不得善終的父子將軍

我相信很多小夥伴在三國中都比較傾向於喜歡蜀漢,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蜀漢雖然最早滅亡,但卻最能體現忠臣良將的氣節。比如我們所熟知的關羽、關平父子;張飛及孫子張遵,諸葛亮、諸葛瞻父子;霍弋、霍峻父子(盡忠但沒戰死)。相比之下,曹魏被司馬氏篡權,皇帝都被臣子捅死了;東吳江表十二虎臣之一韓當的兒子韓綜,功臣之後,父親剛死就投了曹魏,並且屢次率軍殺害東吳平民……

我們今天說的也是季漢忠烈節義的父子:傅彤、傅僉。

熟讀三國,也未必知道的三國冷知識,一起來看

傅彤

他們的事蹟記載於蜀書楊戲傳中和姜維傳的展開,原文是:

時又有義陽傅彤,先主退軍,斷後拒戰,兵人盡死,吳將語彤令降,彤罵曰‘吳狗!何有漢將軍降者!’遂戰死,拜子僉為左中郎,後為關中都督,景耀六年,又臨危授命。

鍾會攻圍漢、樂二城,遣別將進攻關口,蔣舒開城出降,傅僉格鬥而死。

說的是傅彤在劉備兵敗夷陵之後拒降東吳,奮戰至死;傅僉在鍾會、鄧艾伐蜀時拒絕降魏,奮戰至死。

熟讀三國,也未必知道的三國冷知識,一起來看

傅僉

可悲的是,歷史不如童話,忠烈節義並不一定有好結局,父子二人連一篇簡短的傳記都沒有,事蹟都是出於他人列傳的展開(也跟季漢不置史官有關係),沒有獲得應有的尊崇和榮譽。令人感嘆的是他們的後人更是悽慘:蜀記中記載,蜀漢投降之後“僉息著、募,後沒入奚官,免為庶人”。意思是傅僉的子嗣傅著、傅募被晉收錄為(犯人家屬充當的)內侍官,後來才被釋放為平民。

小編當初讀到這裡頗為感慨,寫了一小段淺薄的讀書筆記:“傅彤、傅僉兩世效漢,父子忠烈,臨難不懼,繼之以死,而聲名不著,無傳記傳世,後嗣為奴為庶。何天待忠義之不厚若此邪?”補充在這裡當作對這對大漢將軍、忠烈父子的紀念。

以上就是小編簡單整理的三國正史中的一些冷僻的小知識,您都知道嗎?歡迎留言評論。

你喜歡魏蜀吳三國中哪一個? (單選)
0人
0%
曹魏
0人
0%
季漢
0人
0%
東吳
<button>投票/<butto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