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有的大學重拾上課禮?

付宇慧


我認為可以。當老師走上講臺,同學們齊聲老飾好,老師則回以同字們好,立即顯得氛圍壯重,等於給這節課先演了個開始的前奏,也顯示了師生友好、團結。也順應了我們是禮儀之邦。沒什麼負面影響,可以恢復。


未雨綢繆180973058


大學重拾上課禮,是對老師的尊重,是對教育的重視。文明禮貌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只抓教學,不問品德的教育再也不能繼續下去了。名牌大學的學生,國家花費這麼大的精力財力,把他們培養出來,卻出國為外國人創造財富,這就是品德課題沒有上好,這也是教育的悲哀。



四季淡然


尊師重道從古代一直延續至今,尊重自己的老師是做為學生最基本的道德規範。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現在的學生都被家長慣壞了打不得,罵不得的,更有甚者打罵自己的教師。所以重拾上課禮非常有必要,如果連自己的授業恩師都不懂的尊重的人走入社會也不會懂得尊重別人。


唐糖辰


禮是內心深處對他人的尊敬。內心的尊重和敬意,他人如何能知道?這就需要通過言行舉止來表達。而表達需要得體合宜的形式,這就是“儀”。尊師重道是中國人延續幾千年的傳統美德,而“上課禮”就是表達這一美德的形式。“上課禮”表達了學生對老師辛苦工作的感激之情,可以使同學們更好地體味到教師職業的光榮與神聖,更好地培養學生們尊師重道的優良品德;學生說“老師好”,老師肯定會回以“同學們好”,這樣還可以營造出相互尊重的和諧氣氛,促進教師與同學們的交流溝通。



樂天瑪特伽


“上課!”“起立!”“同學們好!”“老師好!”“同學們請坐!”在中小學,上課前學生起立向老師問好幾乎是一種條件反射的動作。在20世紀70年代,這樣的“上課禮”在大學課堂裡也是很普遍的。但在如今的大學課堂裡,這一情景已很難看到了。所以,當一些高校重拾“上課禮”時,引發了各界的熱議。

傳統課堂文明禮儀規範是否有繼續存在的必要呢?我認為,答案是肯定的。

禮是內心深處對他人的尊敬。內心的尊重和敬意,他人如何能知道?這就需要通過言行舉止來表達。而表達需要得體合宜的形式,這就是“儀”。尊師重道是中國人延續幾千年的傳統美德,而“上課禮”就是表達這一美德的形式。“上課禮”表達了學生對老師辛苦工作的感激之情,可以使同學們更好地體味到教師職業的光榮與神聖,更好地培養學生們尊師重道的優良品德;學生說“老師好”,老師肯定會回以“同學們好”,這樣還可以營造出相互尊重的和諧氣氛,促進教師與同學們的交流溝通。

而比重拾“上課禮”更為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師生間如何以禮相待。學校猶水也,師生猶魚也,其行動猶游泳也。大魚前導,小魚尾隨,是從遊也。從遊既久,其濡染觀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為而成。 “從遊之義”的師生關係,一度就是大學的常態。

然而在當今的大學,師生之間曾經的朝夕相處、融洽無間的情誼,似乎漸行漸遠。師生之間已顯隔膜,相當一部分老師叫不出幾個學生的名字,而學生有時也叫不出老師的名字。教學是教師與學生的雙向活動,但是教師畢竟是整個溝通中的主導角色,和諧的師生交往,離不開教師良好的個人品德和禮儀修養。因此,教師必須首先做到尊重與愛護學生,與他們平等地溝通與交流,這樣才有可能真正重建自然而親密的師生關係,拾回那些已然飄逝的關於大學的美好記憶。


夢迴蘭若寺


很好啊!

尊師重教!

雖說人人平等,雖說“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在現代社會有些被遺忘!但是給予“傳道受業解惑”的老師尊重還是必須的!無論是在學校還是社會上!

注:注意人品!


老張講數學


尊師重道,僅靠大學上課恢復上課禮是遠遠不夠的,這種傳統從小抓起。


10000評論


應該恢復!現在的社會就是太缺少尊師重道了!儀式感很重要!


威哥聊教育


為了懷念吧[呲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