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家的大使遞交的國書到底是什麼,寫的通常是什麼內容?

半空兒


我上學的時候,因為學校的性質(直屬於某部),還真接觸過相關的內容。

咱們在新聞裡聽到的“國書”,指的是派遣國給對方“調令”性質的文件,類似“介紹信”,一般用於新任大使履職之時,如果是兩國新建交的或者“復交”,通常儀式會更隆重一點。

其實,除了新大使履職的“派遣國書”,國書還包括“召回國書”,指的是大使商人的正式通知。按說,應該是在大使的職務終止之時,由他本人親自遞交駐在國元首。

而實際操作上,多是在接班的那位新大使遞交自己派遣國書的同時,一併交了,並不會再為了召回的行為特意單獨走回手續。像下圖,咱們國家的版本,就是召回與派遣併為一體了。

當然,如果兩國已經“感情破裂”,宣佈斷交,並互相召回使節的話,那就另說了。

先看遞交時間。通常,一國外交代表到達駐在國首都,第一件“公務”就是呈遞國書。在這之前,外國代表是不允許進行任講演、會談及談判等政府性質的外交行為的。

再說說雙方的代表。主方自然是一國元首,客方為派遣國大使。然而,國家元首這邊,有時會是國家主席、總統,沙特國王這樣的“實位元首”,國家元首本身就是其所在國權力相對最大的那位;也有君主立憲制國家的君主,比如國王、女王,天皇、大公等等,或者議會制總統(總理才是有實權的那位)的“虛位”元首,他們不代表任何爭當立場,平時不怎麼參與政務,只是起到象徵性作用。比如接受國書、任命首相/總理、授勳嘉獎功勳人員,或者某些特殊的慶典、儀式上向廣大人民群眾微笑揮手等等。

下圖,2019年8月28日,中國駐印度大使孫衛東向印度總統科溫德遞交國書。

一提到印度最高領導人,大家印象中的肯定都是那個喜好穿的“花紅柳綠”的莫迪總理,而科溫德這個名字,想必大多數人聽都沒聽說過。然而,在印度,作為議會制國家,莫迪總理雖然有實權,但並非國家元首;科溫德總統的角色,就是那位類似於英國女王的虛位元首,有象徵性的地位,但卻沒有實權。

這類“總統”,雖然也是選票選出來的(議會議員選的,非普選),但通常是不會出現那種政黨互鬥,激烈競爭拉選票的場面,一般都傾向於那種為國家做出過特殊貢獻,德高望重的專業技術人員,而非政客。

像這位印度總統科溫德,他老人家曾是一名恪盡職守的法律工作者,威望非常高。再往前,印度的“原子彈之父”和“導彈之父”,核物理學家、空氣動力學家阿卜杜·卡拉姆就擔任過2002—2007年間的印度總統。下圖是這位老科學家就任總統時,檢閱儀仗隊的情形。

還有服裝上面,雙方參禮人員多穿著正式禮服或民族服裝。比如圖2裡面的中印雙方,穿的都是自己的民族性服裝——咱們的大使身著中山裝,印度總統的制服非常形似中山裝,實際上那是印度特色的制服,叫Sherwanis舍瓦尼。當然,咱們也不一定非要穿中山裝或者旗袍,女大使穿制服套裙,男大使穿西裝的場合也很多,只要是正裝,都說得過去。

此外,國書有正本、副本之分,正本加封,副本不封口。正本由派遣國元首簽署,外交部長副署,由使節親自向駐在國元首遞交;副本則印上國家元首、外交部長的手印簽名,不用本人簽署。

根據所在國的不同風格,遞交國書的儀式各國有繁有簡,但氣氛都是莊嚴隆重的。大使乘坐接受國提供的禮賓車前往;使節向接受國元首遞交國書後,會應邀進入客廳,雙方禮儀性的共敘兩國間的友好關係,再簡短的展望一下未來。當然,會談內容都是禮節性的套話,這大使表現怎麼樣,還得長遠著看。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國書指的是兩國建立正式的大使級外交關係後,派遣國國家元首遞交給建立外交關係的國家的元首的正式文書,實際作用就是向派遣國表示任命某人為駐該國大使。經常在新聞中看到遞交國書的新聞,但實際上國書分為派遣國書和召回國書,只不過我們一般比較關注新任大使履新,所以派遣國書更受關注。


國書上寫得內容很簡單,無外乎就是任命誰為大使而已,並不神秘。

(國書的樣板)

遞交國書都會有一個遞交國書儀式。一般情況下,大使抵達駐在國後,駐在國會安排遞交國書儀式。全世界有193個國家,正常情況下的國家都會有很多外國大使來來去去,所以多數國家會將某幾個國家的遞交儀式集中安排在某一段時間(國家元首很忙)。如果國家元首在休假或者出訪,會先遞交一個國書副本;信仰伊斯蘭教的穆斯林國家不會在齋月安排遞交儀式。

當今世界國家主要分為君主制國家和共和制國家。君主制國家的國家元首是國王(注意不是政府首腦),共和制國家的元首一般是總統。有的君主制國家遞交國書還保留著傳統風格,例如馬車、宮廷騎士衛隊、武士等,國王會穿傳統禮服來接受國書;共和制國家的遞交儀式相對簡單一點。美國就是在禮賓官員陪同下,乘坐懸掛兩國國旗的白宮禮車,由摩托車護衛前往白宮,再由禮賓司長和分管副國務卿迎接和陪同下直接前往總統橢圓形辦公室,然後就是禮貌性寒暄,照相之類的。


國家駐某國的大使被召回有兩種可能,一種是正常的人事安排。例如,美國新任總統上任後一般會重新任命新的駐外大使(也有可能留任原來的大使)。另一種可能就是兩國斷絕了外交關係,大使被召回,那就意味著兩國關係出現了嚴重的外交衝突。有時國家也會部分召回外交人員(不是大使),在外交上表示對當事國的抗議。


安睿


我們通常會在電視新聞中看到向國家元首遞交國書的畫面。那麼什麼是國書?簡單來說,就是給派遣國任命大使的介紹信,當然這是國與國之間的正式文書,相比一般的介紹信,在形式上要隆重很多。

國書一般分為派遣國書和召回國書,其實際作用是一樣的。一個是就任,一個是辭任。

就任就是派遣國向接受國派駐大使的信任狀,辭任就是說明調任舊使節情況的文書。兩者都需國家元首署名,外交部長副署。


派遣的大使到達接受國後,首先應該向該國外交部遞交國書的副本,通知自己已經到達。

在正式遞交國書時,通常都有比較隆重的儀式。但是信仰伊斯蘭教的穆斯林國家不會在齋月安排遞交儀式。

具體程序大致如下:

(1)使節夫人通常不參加儀式;(2)雙方參禮人員應著禮服或民族服裝;

(3)禮車一般由接受國提供,車上懸掛接受國國旗;

(4)舉行儀式的場所門前一般有武裝士兵或儀仗隊向大使致敬或接受大使檢閱;

(5)大使抵離時奏樂曲或國歌;(6)使節向接受國元首遞交國書後應邀進入客廳,雙方共敘兩國間的友好關係。


派遣大使正式履行職務的時間是從遞交國書副本開始,還是正式遞交國書開始,這個根據接受國的慣例而定。

很多人都好奇國書上究竟寫什麼內容?

其實這個並不神秘。國書一般都有固定的公文形式。

1.表示兩國能保持友好關係。

2.通知任命某人為全權大使。

3.對任命大使的一些基本情況介紹。

4.希望接受國對使節能給予優厚待遇。

5.對於派遣國所通知的事項給予信任。

基本就是以上內容。


需要說明的是,召回國書可能有兩種情況。一就是正常的人事調動安排。還有一種情況大使被召回,有可能是兩國外交關係出現了重大沖突,甚至是兩國斷絕了外交關係。


說史聽濤


誠邀,如題。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外交關係究竟是何時產生的已經不可考證,不過小編以為,世界上有了國家之後,外交就應該誕生了。畢竟戰爭解決兩國分歧的代價太大,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事沒幾個人願意幹的,於是通過外交途徑解決問題便成為了各國常用的方式,那麼現在外交關係的起點,大使遞交的國書裡面有什麼內容呢?


國書是一國派遣或召回大使、公使時,由國家元首致接受國元首的正式文書。分為派遣國書和召回國書,召回國書一般在新任大使或公使遞交派遣國書時一併遞交。外交使節一般在遞交國書後方能正式履行職務。 國書有正本、副本之分,正本加封,副本不封口。

國書其實是一個非常嚴肅的信物,所以一般來說,國書的內容也是固定的。

以新中國國書為例,一般抬頭寫“某某國某某總統/總理/國王閣下”,內容就是對新任外交官的任命,外交官的等級,希望貴國支持外交官的工作,感謝貴國對上任外交官的幫助等等套話,最後再加上主席和外交部長的簽名,時間以及編號。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國書:是派遣或召回大使、公使時,由派遣國元首向接受國或駐在國元首送交的仼命或召回文書,它由國家元首簽署、外交部長副署。

派遣國書由大使或公使到任時向接受國元首親自送交,召回國書一般在新任大使或公使遞交派遣國書時一併遞交。

目前,我國已將派遣國書和召回國書合併為種國書,由新仼大便遞交。按照國際慣例,外交使節在遞交國書後,才被確認履行職務。

國書的寫法與正式函件一樣,要用第一人稱去寫,先寫接受國元首的姓名,稱呼(對國王稱‘’陛下‘’,對總統稱‘’閣下‘’),然後寫正文,說明因何理由、派遣誰擔任大使,並提出希望,同時,說明召回原任大使,對原任大使在執行使命期間,駐在國元首所給予的合作和支持表示感謝。最後由派遣國元首親自簽署和外交部長親自副署,並具簽署日期。日期下方要標明文號。副本則在右上角註明‘’副本‘’字樣。


袁聰


我們經常從電視畫面上看到外國的大使向國家元首遞交國書的畫面。那什麼是國書呢?


國書是指兩國建立正式的大使級外交關係後,派遣國的國家元首通過大使遞交給建立外交關係的國家的元首的正式文書。分為派遣國書和召回國書,召回國書一般在新任大使或公使遞交派遣國書時一併遞交。外交使節一般在遞交國書後方能正式履行職務。 國書有正本、副本之分,正本加封,副本不封口。說直白一些,相當於介紹信和任命狀之類的文書。

國書上到底寫什麼東西呢?國書內容其實非常的簡單,就是任命某某為大使、某某大使卸任而已。


一般情況下,大使抵達駐在國後,駐在國會安排遞交國書儀式。一般會集中安排在某一段時間。如果國家元首在休假或出訪,應事先遞交一個國書副本,讓其心中有數。駐某國的大使被召回有兩種可能:一種是正常的人事安排。另一種就是兩國斷絕了外交關係。


小甜嘟爸爸


國書是派遣國向別國派遣大使時,向別國元首遞交的正式文件。現代的國書有點類似介紹信的作用,只有在外交使節遞交國書之後,外交使節才能夠履行職責。古代的國書古代國書除了在派遣使節的時候會使用國書外,也常常用於對方陳述某項立場、交涉重大問題。


現代國書

現代各國國書的格式各不相同,但是國書上面所陳述事項大致相同,國書上主要陳述外交使節代表國家或元首執行職責,希望貴國寄予配合和幫助等,同時也會說明外交使節的級別。下圖是我國的國書格式(來自維基百科)

外交使節到達別國時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別國元首遞交國書,在遞交國書之前,外交使節不能進行任何與外交有關的演講,會談和談判的活動,拜會別國的政府官員的行為也是被禁止的。


古代國書

古代國書和現代國書有所差別,古代國書除了在派遣使節的時候會使用國書外,也常常用於對方陳述某項立場、交涉重大問題。

在漢文帝時期,儘管對匈奴實行和親政策,匈奴侵犯大漢邊境的行為有所收斂,但是違背合約的情況也是有發生,因此漢文帝在給匈奴單于的國書中,希望匈奴告誡各級官吏嚴格遵守和約。

“皇帝敬問匈奴大單于無恙。使系滹淺遺朕書,雲‘願寢兵休士,除前事,復故約,以安民,世世平樂’,朕甚嘉之。此古賢王之志。漢與匈奴約為兄弟,所以遺單于甚厚。背約離兄弟之親者,常在匈奴……單于若稱書意,明告諸吏,使無負約,有信,敬如單于書。”

隋煬帝時期,當時的倭國(現日本)派遣小野妹子(這是個男人的名字)拜訪隋朝,小野妹子致隋煬帝的國書中,以“日出處天子致書日沒處天子無恙”開頭,在古代東亞的朝貢體系中,只有中國的皇帝才能稱之為“天子”,因此小野妹子所致的國書令隋煬帝不悅,儘管如此,因為當時隋朝正在和高句麗打仗,為了避免增加樹敵,第二年隋煬帝還是讓當時的鴻臚卿寺掌客裴世清攜帶大隋國書回訪日本。

古代國書對君主的稱謂隨著國與國之間實力的變化也會發生相應的改變,以宋金之間的國書為例。

大宋和金朝實力對等期間,宋金之間的國書都是以“大宋皇帝致大金皇帝”或者“大金皇帝致大宋皇帝”為抬頭。宋欽宗時期,金宋之間變成了伯侄關係,宋朝的國書中出現了“侄大宋皇帝桓謹致書於伯大金皇帝”。在欽宗向金國投降後,給金國的降表中則出現了“臣桓言”,以臣來自稱了。


小龍談歷史


大使上任後,就要向他工作駐地的那個國家遞交國書,國書上寫的一般是表明來意,即某某先生(女士)擔任該國駐某某國大使了,起介紹信的作用,有時也寫兩個國家商議的事情。


跪射俑


國家開的介紹信。


易南平


據說就像”介紹信”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