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有些人欠你一百塊錢,但是非得等他有了五百塊錢才還,這是什麼心態呢?

是你有哥啊


有人欠了你一百塊錢,但是他非要等到有五百塊的時候,才還給你的一百塊!這樣的人我覺得肯定是遇到困難了!

或許他可以還欠你的一百塊,但是,給了你之後,他或許還要去朝別人借錢,那莫不如就先欠著你的吧!等手頭寬裕了,再還給你!

所以,我不覺得這樣的情況,欠錢的那個人有什麼奇葩的心裡!因為人在缺錢的時候,真的拿幾百塊錢都很吃力!

既然都借了,對方也不是不還錢,而是等手頭不是那麼緊張時再還,這也不算什麼人品的問題!更何況僅僅是一百塊錢而已,這點錢犯不著逼債,也沒必要非得上升到道德問題上!


炎焙焙


人生百態,塵世萬象。錢這個東西就是個試金石,真假朋友一試便知,但還是不要輕易去試,不然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

借錢不還這個要分兩種人來談。

有一種是真心也想還你,覺得很慚愧,無奈確實也手頭緊張。就拿你打的比方來說,欠你一百,手上也只有一百,一次都還你了,遇到突發情況,還是要再去借錢,不如手頭稍微寬裕了一點再來還你,他這樣做也是為了應急。

還有一種人就是壓根不想還你,告訴你有了五百再還你,也只是一時的託詞,我身邊就有這樣的朋友。有個朋友問我來借2000元,說好的一個月就還。時間到了,打電話去問,說馬上還。又過了一個月,再問,還是說馬上還。畢竟都是從小玩到大的,沒有催的那麼急。就這樣來來回回,用了一年才還我。這個朋友條件也不差,做點小生意,借給他的錢,他就喜歡握在自己手裡,問他要錢真難,更別提問他借錢了,更難。

救急不救窮,遇到做事懶散,不思上進這種人來借錢,就不要借了,估計很難收回來。畢竟現在欠錢的都是大爺。人心隔肚皮,好心借給人家,結果把自己的生活品質搭進去了,還落成了仇人。


落葉隨流水


“百年已過半,秋至轉飢寒。為問彭州牧,何時救急難”。(《因崔五侍御寄高彭州一絕》杜甫)

晚年的杜甫生活過得貧困潦倒,家中孩子嗷嗷待哺,十分艱難。這年秋天,一家人飢寒交迫,於是寫詩給朋友的朋友,問這個彭州的官員,可否救這個急。杜甫寫得懇切,也寫得直接,將自己的目的明明白白。

古代的文人氣節是很高的,“詩聖”杜甫開口向人借錢,可見是被逼到無法生活的地步了。歷史沒有記載這位彭州牧是否借錢給了杜甫,但我們從他的詩中得知杜甫晚年很是落魄。

現如今一文錢難倒英雄漢,這樣的例子也比比皆是。每個人人生中,也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坎,有時不求人幫助,自己真的很難度過。張口向人借錢,自己無形中就低人一等,不是到了無路可走的地步,很多人不會提出來。

借錢時會有兩種結果,借或者不借。借錢是情分,不借是本分。被借者也會思忖該不該借,借了能不能還的問題。

作者年輕時也有過借錢的經歷,雖然金額不大,但還是會告知對方用途,何時歸還等事宜,及時歸還並道謝。自然,下次再借時對方也明顯爽快了,正所謂好借好還,再借不難。

後來,就很少向別人借錢了,一是經濟條件轉好,再就是不想欠別人的人情,人情債不好還。

再後來,遇到向自己借錢的人越來越多,能收回來的寥寥無幾。我也開始反思,究竟哪裡做錯了,我明明想幫助別人,結果卻被對方拖累。於是,開始研究借錢人的心理。我注意到,有的人收入不高,消費能力卻很高,應該是虛榮心在作祟。即使他手裡有了錢,也不會想著先還賬,老賬未還還會繼續張嘴向你借,這種人簡直就是無底洞,永遠也填不滿。

父親在1989年左右,曾經借出一千元,那時的一千元相當於父親的半個身家。借錢人還算老實人,那人家庭很是貧窮。他有多個兒女,又趕上計劃生育,都成了生活的拖累,借錢後一家跑到了新疆。山高皇帝遠,幾年後那人回家探親,勉強要回三百。要賬時才知曉,那人已經借了幾十戶人家,可謂是債務累累,那人在家呆了幾天就又跑回新疆去了。多年後趁對方回家又要回幾百,至到2003年左右,父親才把借這個人的一千元債務討完,前後經歷十幾年。由於貨幣貶值,89年一千元的購買力,跟2003年已經不可同日而語,怎麼算都是虧了。

喜歡借錢的人,他欠的賬也很多。你不跟對方索要,甭想著對方會主動歸還,你低三下四向其討要,反倒把交情抵消了。若是這種朋友,儘早劃清界線,離他們遠點,不要跟對方有金錢上的往來。

也有的不是故意為之,他不是不想還錢,而是實在沒錢。他借你的錢,已經花完,本就指望著新米下鍋,你卻要他還舊賬,無疑是難為對方。沒有還款能力的借錢,跟贈予沒多大區別。

還有一種人,以借錢度日,這種人的認知裡只有借沒有還,還不懂感恩,人家憑本事借的錢,即使不歸還,也不會同情你一分。

掙錢是一件辛苦的差事,如何守好自己的財富,保障家人的基本生活,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學會拒絕,是一個人成熟的標誌。

借錢,借出的是情誼和交情,換回的也許是失望,和對要不回債務的懊悔。把別人遇到的問題,轉嫁到自己的身上,他人卻置身事外,是很多討債人無法言說的痛。

如果一定要借錢給別人,人品不好的不借,沒有還款能力的不借,借急不借窮,吃喝嫖賭有惡習的不借,對方用途不靠譜的不借,不誠信的不借,拉自己做生意入股的不借,久不聯繫的不借。即使借也不要礙於面子,空口白牙的說借就借,要寫正規的借條,先小人後君子,免得以後扯皮。

關係有遠近,遇到兄弟姐妹,或者很鐵的交情,可不必拘泥於此,畢竟有的人脈價值千金。也許對方在試探你,或者只有你能幫他,太有原則失掉了人心,人家以後也不會拿你當回事。

借錢是一門學問,當你打算借錢給別人時,要量力而行,不要打腫臉充胖子,最好跟家人商量好。借錢給對方時,要有要不回來的打算,要有贈於對方的心態。不要因為這一次借錢,而嚴重影響到以後的生活,否則還是不借為好。總之,大額的借錢,還是三思而後行比較好。

人人都為借錢累,好借好還不後悔。為保交情不枯萎,勿當他人口中誰。


LaoHuang188


題主觀察的很細緻,這其實是人類正常的心理反應。

心理學研究發現,相比較收穫所獲得的幸福感,人類對喪失所造成的痛苦更加敏感。這兩者之間的比例,大約為1:5。也就是說,一個人喪失一個東西所感受到的痛苦,需要用五個同樣東西才能夠彌補。

在沒有道德法律約束的情況下,一個人借了5塊錢,在歸還時他只願歸還1塊錢,這樣他在情緒上才能夠感到平衡。但是,因為這樣做道德法律是不允許的,所以,許多人必須在掙了更多的錢之後,才願意歸還之前欠下的錢,這樣他才不會因為還錢,而感受到強烈的痛苦。


姜丁粽子


不想還你的人,既使有一千也不會考慮還的。有一句極精典的話叫,“臉壯,吃的胖,耍了心事,吃不上"。如果講臉面也不會等到攢到五百才還你,耍臉皮的人就是有一千也不會還你,有一種人就是,"把臉一抹,賽如鐵殼,給個耳光,面不改色”,利益,便益,耍賴,大於一切。



一輩子焊工


對於這樣的人,我個人覺得不是一個賴帳的人,這樣的人人生路走的不平坦,歷經了很多的風風雨雨,膽小怕事,他存了五百元才還一百元,留下四百元應付意想不到的事情,並不是他想賴帳,這樣的人一般來說並不壞,只是為自己想的多一點而己。


肖昌洪0304


只要是不想還你錢,等他有了五百元只不過是藉口而已,而且一百元你又不好意思找他還,說白了他想不了了之。





吳智勇905


我問過他了,他說現在老賴遍地都是,他不過是慢幾天還給你,已經很不錯,他就是想還掉後能留下四百元錢防患於難。他還說了,現在欠錢又不犯法,屬於民事案件,問你還想咋的,借到今天的錢,第一次碰到你這樣的人,如果你動真的,他立馬就給你。好像口氣蠻大的。


user2967448950190


想還你的人,即使他身上只有一百,他也會馬上還給你。不想還給你的,即使他身上有五萬,也見不得會還你。所以借錢要看人,也少借給別人為好,除非你家裡有礦或者那個人遇到急事,比如家人突然生病之類的。。


零度動漫醬


哈哈,從理財的角度,這人優秀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