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男孩怎麼教育?難管,無數個理由反駁你?

一樂226579180


青春期,是每一個少男少女的成人禮!有許多孩子正是在走向青春的路口,迷路了!成為多少家庭的困擾!也成為多少孩子的無法挽回的夢靨!

作為男孩子,青春期的到來,意味著他開始有了自己的世界!一個新的時代到來!

作為家長,我們還怎麼陪伴孩子這一重要的人生時刻呢?

一是,重視青春期。有些家長不重視孩子的青春期,不瞭解孩子青春期特點,對孩子的一些變化簡單粗暴,就會讓孩子有很大逆反心理!你的力量有多強大,孩子的反抗就會有父母暴力!

二是,學習青春期孩子的知識。多去了解一下青春期孩子心理特點,及時給予孩子幫助,在他成人道路上扶一把!

三是,尊重孩子。從在你身邊如影隨形,到漸漸離開,是孩子獨立的開始!作為家長,應該多支持,多關注,多鼓勵!孩子不是變得不聽話了,是他開始走自己的路了!我們應該高興,而不是打擊!

四是,鼓勵孩子。孩子逐步離開你的大手,在自己的世界裡踉踉蹌蹌,可能有許多不盡人意地方。我們應該多鼓勵!

五是,多交流溝通。有許多家長總說,孩子不願意和自己交流。那是因為你沒有走進孩子心裡!孩子不願意讓你看到他的失敗!你沒有和他共風雨,他怎麼喜歡和你一起看彩虹!


紫藤


01

第一個陽光教育:冒險教育。

我發小劉宇是搞地質勘測的,他最喜歡帶兒子去探險。比如,上週他就帶兒子小劉野營去了。奶奶本不想上孫子去:“那個山太陡了,摔了咋辦?”“還有野豬,危險得很。”但劉宇偷偷對媽媽說:“其實就是一個普通旅遊景區,我告訴他可能有野豬出沒,是想練練他的膽。”

那晚,父子倆在帳篷裡,似乎聽到了野豬的叫聲。劉宇把一根木棒遞給兒子,

自己也抄起一根,假裝守衛起來。這樣的“冒險教育”,讓他家小兒子的膽子比一般小孩大,十足的男子漢氣息。

現在總有很多家長這樣教育兒子:“那裡不能去,這個地方不能待,太危險了!”教育家理查德說得好:“缺乏冒險精神的孩子,往往習慣於墨守成規,既性格孱弱,又不善創新。”一個男孩子,應該要具有冒險精神的。

02

第二個陽光教育:規則教育。

作家林曦講過一個教育故事:孩子與同學打架,回家後大哭。

我問他:“你很委屈,很生氣嗎?”

孩子說:“嗯,我要報仇。”

我問他:“那你打算怎麼做呢?”

“找根棍子,不行,我要像電視裡一樣,用劍刺他。”

“好,這樣很解氣,爸爸幫你準備一下。”

過了一會,我抱著衣服和被子下樓。孩子一臉驚訝:“你怎麼拿這麼多衣服?”

我回答:“如果用棍子呢,你會被帶到少管所,至少要住上1個月,所以要給你帶換洗衣服;如果用劍的話,就要呆很長時間,肯定得準備被子啊!”

孩子紅著臉說:“真的會這樣嗎?”

我回答:“嗯,法律規定是這樣。”

“那我們算了吧。”

“可是,你不是很生氣嗎?”

“其實我也有錯,我不生氣了,我去跟他道歉。”

“好,爸爸支持你。”

在“冒險教育”的基礎上,必須得增加一個“規則教育”,用規則來平衡冒險。

我特別喜歡這位父親對兒子說的一句話:“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往最壞的結果想一想,這個最壞的結果如果能接受,就可以試一試。如果承受不了,就不要去做。”

03

第三個陽光教育:挫折教育。

西安交大博士研究生楊寶德,因為不堪導師騷擾而自殺;中興程序員歐建新,因為不堪被公司辭退而自殺。從某種程度上說,他們之所以選擇自殺,就是因為缺少了挫折教育。

前段時間,在央視看到一故事。一長途車司機,因為常年不在家,就利用寒假帶著兒子一起出車。那路陡峭崎嶇,行車步步驚險。在翻越一座大山時,車子壞了。父親趴在雪地上修車,一趴兩小時。

車修好,衝上山頂那一刻,他告訴兒子:“你記住,人生就是這樣。關鍵時候就得咬著牙往前衝,衝上去就能看到萬丈霞光。”

這位父親只有小學文化,但他給了孩子很多這樣的挫折教育,後來,他兒子考上了博士。

在畢業典禮上,兒子說:“我之所以能跳出農門考上博士,是因為父親從小就告訴我:生活中打倒我們的絕對不是挫折,而是面對挫折時的消極逃避態度。”

04

第四個陽光教育:獨立教育。

一位我尊敬的公務員朋友,講過他父親教他做人的故事:他爸在他暗戀一個姑娘時說:“一個姑娘不會因為你專一痴情而喜歡你,只會因為你優秀而喜歡你。”

朋友感嘆:真是醍醐灌頂。

初中一年級,他爸問他:“怎麼才能讓別人尊重你?”

“我尊重別人,別人就會尊重我。”

“錯了。是實力。”

朋友感嘆:太他媽深刻了。

他父親也是一個不大不小的官,但說話從來輕聲細語,只對他說過一句狠話:“不要妄想我會給你報銷發票。”

朋友感嘆:這句話,成了我的做事準則。

後來,他身邊很多同事都犯事入了獄,但他卻一直清清白白、平安無事。他感嘆:“所以我一直很感謝我父親。”

楊絳的父親楊蔭杭說過一句話:“教育孩子獨立,勝過當第一。”

希望大家看完這篇文章後,能懂得如何教育好兒子,做一個負責任合格的父母,你的行為將一直影響著孩子



課堂追夢


青春期的孩子,是個叛逆的時期,有些特別的嚴重。想要教導這個時期孩子必須注重下面幾點。第一,陪伴是最重要的,不管是上學或者在家陪伴是最重要的,不能你玩你的手機,孩子玩孩子的。比如他愛好上網,你可以陪他一塊上上網,在上網的過程中,別人針對裡邊的遊戲滲透入你的觀點。觀點一次不能滲透太多,一次一個方面。第二,利用節日或者假期時間和他一塊去外地旅旅遊,爬爬山,做做遊戲,吃吃美食,這些活動當中,讓他開看看外邊的人們的生活,外邊人的生活觀點和人生的道路是怎麼樣形成的。我對他自己的人生有所規劃,有所啟發。第三,現在孩子一直是在富裕的家庭生活環境中長大,不理解人生的艱難,生活的苦楚,父母的艱辛。可以和他一塊去參加一些野外拖拓展訓練,或者參加農村的勞動技能實踐活動,讓他接受挫折教育和吃苦教育。

第四,帶他去感受一下許多名牌大學校園的環境和氛圍,察看大學生的生活,走進白領工作場所看看優越的待遇和舒適生活,同時也和他一塊去車站看看搬運工的生活,勞動就業市場的擁擠和無奈,漁民和建築民工的生活場景的困苦和苦難,兩廂對比讓她感受兩種不同境界和待遇間的巨大落差。這種最好的方式是,讓他不經意間的進入你設置一定的場面,收效是最大的。第五,列舉身邊的人和事,正反面都要,說教放在最後 也是教育的一種策略,無奈之舉,因為這時期的學生最不喜歡說教了。由於時間所限我就說這麼幾句,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雪駿蟠龍


青春期是孩子獨立自主時期的開始。我們家長首先要去掉一個管字。

孩子終歸要獨立,要自己去承擔責任,尤其是男孩子,青春期是男孩子獨立自主的一個開始。我們要把他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去尊重,而不是凡事聽家長的。

尊重的首要表現就是把他作為平等的個體,凡事徵詢孩子的建議,問他怎麼辦?如果合適,接受他的建議,並按照他的建議去行。不合適,提出你的想法,再讓他去給出他的建議。

尊重的第二要做的就是給與孩子隱私權,孩子在家時,不私自進入孩子房間,進入要徵求孩子的同意。初二開始,我甚至不問孩子的每次考試成績,當然從側面我還是知道的,不論考好考壞,我都當成不知道的樣子,完全把她當做是一個小小獨立的人,後來她回來會主動說哪科考好考壞了。

尊重的第三個是把孩子當成要好的同事和朋友,你會凡事要求朋友都聽你的嗎?不會,當你不把孩子當成你的私有財產加以管教,而以朋友身份出現時,他的態度也會改變。

總之青春期,家長要小事放手,大事觀察,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更不能用管字,否則會適得其反。

具體的做法:閉嘴,少說話;放手暗中觀察。大事引導,小事不管。相信孩子,他能處理問題了,最終他會給你一個滿意的答案。


行走的光陰


關於青春期的孩子怎麼教育,個人覺得有以下幾條建議…

首先青春期的孩子一般會出現那些讓家長頭疼的問題

第一…叛逆不聽話,很多孩子對父母說話就是說一句頂一句,不聽父母的按照自己的選擇去做

第二…愛玩不愛學習,這個在青春期也有,孩子開始玩手機,玩遊戲,而且換著法子避免父母查看,學會撒謊

第三…就是早戀,這個時候有異性的懵懂,可能開始談戀愛了,對什麼都不上心,學習也心不在焉…

青春期的孩子教育怎麼辦…

第一種個人覺得和他談,問他為什麼會有這種行為,並且認識到這種頂撞父母是不尊重父母的表現,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第二種建議家裡開一個家庭會議,很多家庭都有開家庭會議的習慣,這種一般是讓孩子參與家裡事情的決斷,傾聽孩子的想法,這個時候父母就應該嚴肅認真的說明這個問題,自己不配備手機,要手機每天規定多少時間,學習達到什麼層次後可以適當給予放鬆!一般是孩子比如目前考班級21名,要求考25名,小目標進行…

第三種青春期早戀,說明孩子對異性產生了好感或者懵懂,這個正常現象…家長要在正常的軌道上疏導,這時要疏不要堵,你越堵越不讓他越想談戀愛,所以這個時候可以母親和他談談他喜歡的對象,家庭啊,學習,然後給他定目標,分短時和長時間的,最好定到大學,讓他們有彼此的目標並努力,這個時候你家長應該成為她的朋友而不是教育者,成為他的傾聽對象……






風的承諾


青春期男孩是從相信一切變成懷疑一切的心理成長過程,這個時期的男孩個性心理發展進入了快速成長通道,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對於家長和老師的教育持懷疑態度,總是要從相反的方面去探索真理,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叛逆期。這個時期的孩子最主要的特徵就是,不管你說什麼,他都會有各種理由來反駁你,的確給家長和老師的教育帶來很大的難度。

但是處於青春期的男孩還有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偶像崇拜。他們會崇拜他們認為比他能力強的人,比如球星,英雄,影星,黑社會老大,混混等,他們會比較聽偶像的話,也會模仿偶像的一些動作和形象。

所以家長和老師可以有意在青春期男孩面前施展一些自己的強項,比如球類,音樂,繪畫,歷史,地理,人文,手工,電腦等等。讓男孩佩服你,崇拜你。這樣你再說什麼的時候,孩子就會比較好的聽你的了。



阿明老師說教育


身心的成長、

思想的奔放、思維的活躍、

情感的放置、家庭的影響、興趣喜好、

親人的期望等糾結矛盾、焦慮會形成對親人的叛逆感!

叛逆處理不好會造成問題或後遺症。

如果能有辦法聽到孩子的真是內心,找到原因對抗狀態慢慢會解除,具體還要根據具體家庭情況和孩子的情況來找出原因






未來助理


青春期的男孩會碰到兩個問題:

1,成癮:比如吸菸,喝酒,打遊戲。成癮性和父親有關,最好是父親親自和自己的兒子溝通,溝通的方式有,聊天和書信。

2,叛逆:叛逆多半和母親有關。因為母親非常嘮叨,母親越嘮叨兒子越不聽。叛逆期的本質是無助,沒有人理解兒子的痛苦。作為母親,一定要嘗試理解兒子的痛苦,一定要站在兒子這一邊一起面對這段叛逆期。


楊湘桂


孩子的叛逆就其個人內心的訴求而言,他只是想向成人宣誓其作為“成人”的基本權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這種訴求本身是正常的。
在孩子的眼裡,成人讓其往東,他偏要往西,本身並不牽涉道德問題,而只是一種內心正當訴求的表達。但成人卻將這樣一種正常的心理訴求,評價為“越長大越不聽話”,這樣的評價,實際上是給孩子正常的心理發展貼上了一個莫須有的負面道德標籤。
孩子不聽話是很常見的問題,不要當成道德問題,不然容易激發衝突
這樣的情況下,孩子會認為成人實在不可理喻,而且內心會很不服氣。與此同時,面對孩子要長大成人的健康心理需求,成人非但沒有給予積極、正面的回應,反而將其誤判,進而去譴責或者“教育”,這必然會激化雙方的矛盾。

對於孩子來說,雖然他們想主張要求作為成人應該有的基本權利,但是他們對於成人的理解還是相對浮淺、片面的。

所以,家長和孩子之間的矛盾就發生了。家長以過來人的經驗認為孩子的做法是錯誤的,但是許多家長卻只是一味地管教,而不傾聽孩子的想法,也不表明自己反對的原因,這在孩子看來就是家長對他的無理要求,有了自主想法的他當然會反駁家長。

青春期的孩子該怎麼教育呢?

第一點:學會傾聽。當我們見到孩子做出某些我們不能理解的事情的時候,其實孩子“不正常”的背後一定有一個正當的原因。我們就需要想辦法傾聽孩子,傾聽他們的心聲,傾聽他們所要表達的內容,從他們的行動中知曉他們的需求,從而給予他們照顧,幫助他們成長。

第二點:父母要學會解釋。很少有家長能夠做到和孩子平等對話,總是高孩子一等(或許我們自己都沒有發現),認為孩子懂什麼,我怎麼說他就怎麼做就好了,難道我還能害他不成?

這看似是一個很合理的理由,但是我們卻忽略了一點——孩子也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他也有喜歡和不喜歡的東西,當我們不做任何解釋就要求孩子放棄他所喜歡的東西,他怎能不反抗。

最後我想說的是,父母與孩子之間最大的矛盾就是溝通。如果子女之間能夠表達自己的想法,做到互相傾聽、互相理解,哪裡會出現叛逆的孩子。


育兒良策


不要以教育者的身份自居,以為你是老師、家長,就居高臨下的批評、指責,這樣孩子會很反感。

孩子沒有同盟者,老師、家長都是教育他的,同學可能也並不知心。所以,他可能把自己包得很嚴。或者,他覺得家長落後,跟不上社會發展,不理解他。

孩子需要朋友,家長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抓住他一點好地方,肯定、鼓勵,再站在家長的高度引導,慢慢就會好起來的。既要做知心朋友,又要有家長的嚴格要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