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防治 5G能為抗“疫”做點啥?

  遠程會診、隔離探視系統、智能醫護機器人……在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中,5G技術大顯身手,成為疫情防控中的“神兵利器”。

01

5G+遠程會診

  在4G網絡出現之前的遠程會診,主要是通過電子郵件、網站、電話、傳真等方式傳遞信息,實現遠程診斷。4G網絡狀態下,醫患雙方可通過1080p高清視頻進行交流,但網絡狀態不太穩定,與之前的信息技術條件下的遠程會診相比沒有根本性的變化。

  5G網絡狀態下,傳輸質量大幅度提高,可支持4K高清音視頻和AR/VR等新技術的應用。而建立在5G基礎之上的遠程超聲、傳感以及機器人技術,則使遠程醫療上了一個大的臺階,在增加了可視度的同時,還減少了延遲風險,大大提高了遠程診斷的準確性。

科學防治  5G能為抗“疫”做點啥?

  2月10日,秭歸縣人民醫院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通過遠程連線,對該縣屈原鎮衛生院的一個疑似新冠肺炎發熱病例進行會診指導。新華社發 王家滿 攝

02

5G+VR隔離探視系統

  由於新型冠狀病毒傳染性很強,為有效降低一線醫護人員、患者家屬在治療和探視期間的交叉感染風險,昆醫大附一院“5G+VR”隔離探視系統正式啟用。該系統可在5G網絡下,實現語音和視頻雙向、實時傳輸,還可360°視野全景觀測,隨意轉化視線範圍。同時,還有雙向隱私保護功能,在雙方不便時可隨意關閉系統。

  該系統還支持多終端探視。除了患者家屬可以在手機端隨時探視,醫生在院內可以戴上VR眼鏡,與患者進行“雲見面”。如果有多位專家需要會診,也可每人戴上1個VR眼鏡,與患者同時交流。

科學防治  5G能為抗“疫”做點啥?

03

5G+智能醫護機器人

  會領舞、會跳健康操的5G醫療服務機器人在武昌方艙醫院一上崗,就受到患者們的喜愛,紛紛與之共舞。跳舞只是5G醫療服務機器人的才藝之一,它最主要的職責是導診分診,監控病房,與醫護人員、患者交流互動,並與醫生合作,對隔離病房、方艙病人進行遠程視頻輔助診斷。5G消毒清潔機器人則根據人群活動規律,日間夜間採取不同工作模式,24小時服務。

  機器人不會感染病毒,在汙染區和隔離區工作,機器人無需防護設備,可以極大節約十分緊缺的防護服、口罩等物資。雖然不能取代醫護人員,但會幫助醫護人員,讓他們的工作更加高效、更加安全。

科學防治  5G能為抗“疫”做點啥?

04

5G+醫用紅外線熱像儀

  近日,由福建聯通等多個廠商供應的熱成像體溫篩查服務信息化平臺在福州火車站正式投入使用。

  “遇到溫度異常的乘客,紅外體溫測量儀會自動報警。”據客運值班員介紹,基於5G技術的低延時特性,它能通過熱像儀一次性對人群的人體表面溫度進行初步檢測,並瞬間在後臺監視器中顯示紅外熱像圖。發現局部異常後,工作人員就可以馬上進行人工逐一監測,紅外線熱像儀和紅外手持測溫槍高效互補,確保防疫測溫一個不漏。據統計,平臺投入使用後,旅客體溫檢測和通行效率提高了10倍以上。

科學防治  5G能為抗“疫”做點啥?

  福州火車站紅外線熱成像監視器實時顯示旅客體溫。韓毅攝

05

5G+無人機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廣東交通運輸部門增加了5G和無人機技術應用試點,對入粵車輛進行有效的疏導。伴隨著“嗡嗡嗡”的轟鳴聲,數架無人機分別盤旋於廣東省多條重要入省通道,並把拍攝數據利用5G網絡實時接入後臺監控系統。同時,無人機彌補了固定視頻監控無法覆蓋的監控盲區,一旦出現突發事件能有針對性地啟動相應的應急預案,減少因事故造成的人員聚集,降低疫情傳播風險。

  同時,裝載著消毒液的無人機在平興高速平遠服務區進行消毒作業。相比傳統人工地面噴灑消毒,無人機的消毒面積達10萬平方米,噴灑面積更廣、效率更高。

科學防治  5G能為抗“疫”做點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