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疫情過後,糧食會漲價麼?

白斬雞隊領隊


疫情過後,糧食會不會漲價?應該會漲的,不過漲的不太多!

糧食是國家戰略物資,如果漲的太多,關係到國泰民安,從今年的情況看,印度的蝗蟲,美國的流感,中國的新型冠狀病毒,間接或直接影響糧食的價格。

中國人均地少,糧食通過化肥,農藥增收,現在的田地貧瘠越來越瘦!增產也上不去了,所以糧食價格會漲一點!



鄉之味土特產


這場疫情持續了一個多月,真不知道還有多久度過這次瘟疫。過幾天地裡的麥子該澆水了,去年的玉米還在院子裡堆著。

我家在山東西部的農村,經濟相對比較落後,主要農作物就是麥子和玉米。年前玉米的價格不太理想,就打算年後能賣個好價錢,可是看現在的局勢,別說賣玉米了,短時間內人都不能出門。其實最近幾年糧食價格一直都很低,農民基本賺不到錢。去年一畝地的麥子除去買肥料,種子,農藥,澆水的電費,收割麥子的費用,真的賺不到什麼錢,這還沒算上人工。

前段時間看了一個帖子,上面這樣寫的“最近幾年,物價和房價都在飛漲,肉類,蔬菜,水果都貴得離譜。只有工人的工資和農民糧食的價格比較穩定”。

有人說,既然農民種地賺不到錢為什麼還要種呢?我想說的是,你根本不能理解農民對土地的感情。別說不賺錢,就算是賠錢,我想也有很多人種,因為他們割捨不下。沒有了土地,他們心裡不踏實。

說真的,現在沒辦法出門,也不能出門。地裡得麥子也該澆水了,挺發愁的,可是能怎麼辦呢?也許只能祈禱能來一場及時雨,這樣的話今年的麥子也能有個好點的收成。

今年的第一願望就是期盼疫情早點平息,儘快的恢復正常。第二願望就是農民的糧食價格能上漲一點,畢竟辛苦了一年,都想賣個好價錢。



孟中建生活記


受疫情的影響,各地的蔬菜、水果、糧食等等多少都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上漲。就以我自己為例,我們家平時的米麵糧油菜都是我去買的,和大部分的男人一樣,我買這些東西一般也都不看價錢,反正需要啥就拿啥,最後一起給老闆結賬,因此現目前哪種菜或者哪種糧食具體漲了多少我還不是太清楚,但我能明顯的感覺到確實是漲價了,疫情之前我每次買那麼多東西,大概要四五十塊錢,現在同樣多的東西要六七十塊錢。



我想和我有一樣感受的人肯定不在少數,這種情況從而也引起了許多人的思考,那就是,疫情過後糧食會不會漲價呢?我個人認為不會,主要原因如下。

1、此次疫情對農業的影響較小

首先疫情不是乾旱、冰雹等氣象災害,也不是蝗蟲、蚜蟲等蟲災,對於糧食作物,沒有直接的威脅,它主要威脅的是人類健康。其次此次疫情發生在春節期間,這個時間屬於農閒季節,秋收早已完成,糧食已經入庫,春耕又未開始,因此總體來說,此次疫情對農業的影響較小,糧食作物未受災,產量也沒有減小,市場供給相對平衡,從這一方面來說,疫情過後糧食漲價的概率就不大。

至於現目前的漲價主要是因為交通管制原因引起的,交通實行管制以後,一來,農民種的糧食蔬菜不容易運出來,市面供應的糧食蔬菜較少,物以稀為貴,漲價是必然的。二來為了防止疫情的傳播,許多糧油店關門未營業,市場上賣米麵糧油的太少,這也是漲價的一大原因。然而隨著疫情的有效控制,交通管制會逐漸的放開,諸如糧食、蔬菜的物質也會正常運行開來,這麼一來,已經漲價的糧食蔬菜也會逐漸降價。



2、我國的糧食生產現狀

根據相關專家的解讀,我國的糧食早已基本上實現了自給自足,因此我國的糧價一直以來都特別的穩定。以小麥和玉米為例,我小的時候每斤的售價就在一塊錢左右,如今將近20年過去了,他們的價格還是在一塊錢左右,浮動也基本上保持在一兩毛錢以內,從這一方面來說,疫情過後,糧食漲價的可能性也不大。

可能有的朋友會說,從國際上來講,巴基斯坦等地遭遇了蝗災,澳大利亞遭遇的火災,糧食作物的受損都比較嚴重,從全球來說,糧食的總體產量是降低的,因此擔心糧食價格會大幅度上漲。但還是上面說的,我國的糧食已經基本上實現了自給自足,只要我國自己的糧食沒有受災,那麼全國人民吃飯的問題就不是很大,糧價繼續上漲的可能也非常小。



總結下來就是,我國的糧食基本上已經實現了自給自足,況且此次疫情對於糧食作物的影響不是特別大,因此經過後,糧食價格上漲的可能性不大。


搬磚的農村娃


疫情過後,糧食也不會有太大漲價空間,不是我有意打擊大家,這都種了多少年地了,從幾十年前玉米小麥就都是這個價格,都這麼多年過去了,經歷過旱澇災害和其他自然災害,也有許多別的突發情況,但是糧食價格依舊很穩定,漲跌幅沒有超過5毛錢,所以大家也不要奢望疫情過後糧食會漲價。



我們家鄉這裡種玉米、小麥和花生比較多,去年收了玉米之後,很多人都不捨得賣,指望著年後賣玉米糧食會稍微漲點價,確實也是如此,每年如果將糧食囤到年後賣的話,多多少少會漲點,賣到一塊一二不成問題,利潤能高一些,而且今年從1月末開始,玉米的收購價格一直在持續上漲。可是今年疫情在即,到現在已經將近一個月的時間了,大家都窩在家裡不出門,收糧的出不來,賣糧的也出不去,漲也白漲,恐怕一時半會兒還不能買賣糧食。


我們家可能屬於那種沒有打算的,再加上自己家裡種的地少,本來種點玉米只是為了自己吃,吃不了才賣了些,在去年剛收了玉米之後,曬的還不太乾的時候就賣給養豬場了,當時的價格是一塊錢一斤。雖然說這個價格不是很高,但是完全沒有佔家裡的地方,而且也沒有費人力物力每天去曬去收,所以說賣這個價錢我們還是挺滿足的,那些想著過年之後再賣好價錢的人,現在還沒有將糧食變成錢。


不過現在這個時期,家裡有糧,心中不慌,即使糧食沒有賣出去,也可以留著自己吃。況且家裡養羊養豬的,人家現在連買飼料都很困難,家裡囤著糧也可以當飼料。其實現在農民們種地都知道不賺錢,也沒指望糧食會有好的賣價,而且也沒辦法靠種地來養活家,只是有的上了歲數的老人,他們在家裡沒有別的事情可以做,只能上山去幹點農活,種種地種種菜,這樣等著收了糧食可以推成麵粉,或者做成其他的給子女一些,吃著自己家種的糧食蔬菜還是比較安心的。


疫情期間為了保障居民的正常生活,糧食蔬菜都是正常價格,沒有漲價,有的人未雨綢繆,在想疫情過後糧食會不會漲價,房子會不會跌價,我覺得基本上不會有太大變化。而且就糧食來說,很多人年前沒賣,等著封村結束後都會趕緊賣,別等著儲存時間過久發黴,說不定還會有小幅跌價。


一品小十六


今年疫情過後, 我覺得糧食不會漲價,因為糧食與現在疫情沒有什麼關聯,等稻穀播種了,疫情已經過去了,所以疫情與糧食是沒有什麼影響的。再分析一下前面幾年糧食情況,有些地方受到天災,直接影響到稻穀收成,糧食就是不漲價。對於糧食不漲價,苦的還是我們農民。


農夫小林


這場疫情持續了一個多月,真不知道還有多久度過這次瘟疫。過幾天地裡的麥子該澆水了,去年的玉米還在院子裡堆著。

滿院子的玉米

我家在山東西部的農村,經濟相對比較落後,主要農作物就是麥子和玉米。年前玉米的價格不太理想,就打算年後能賣個好價錢,可是看現在的局勢,別說賣玉米了,短時間內人都不能出門。其實最近幾年糧食價格一直都很低,農民基本賺不到錢。去年一畝地的麥子除去買肥料,種子,農藥,澆水的電費,收割麥子的費用,真的賺不到什麼錢,這還沒算上人工。

這個過道是為了通風

前段時間看了一個帖子,上面這樣寫的“最近幾年,物價和房價都在飛漲,肉類,蔬菜,水果都貴得離譜。只有工人的工資和農民糧食的價格比較穩定”。

有人說,既然農民種地賺不到錢為什麼還要種呢?我想說的是,你根本不能理解農民對土地的感情。別說不賺錢,就算是賠錢,我想也有很多人種,因為他們割捨不下。沒有了土地,他們心裡不踏實。

說真的,現在沒辦法出門,也不能出門。地裡得麥子也該澆水了,挺發愁的,可是能怎麼辦呢?也許只能祈禱能來一場及時雨,這樣的話今年的麥子也能有個好點的收成。

今年的第一願望就是期盼疫情早點平息,儘快的恢復正常。第二願望就是農民的糧食價格能上漲一點,畢竟辛苦了一年,都想賣個好價錢。


影視外鄉人


不用過後,如今就已漲了,2月10日我去超市買面,年前50斤的74.5元,現在最賤的己經88元了(50斤)。5升金龍魚大豆油年前29.9元,現在賣38元了。我感覺,單位售價漲個十元八元的,以後就不容易下來了。


無所畏155988211


你好很高興能來回答你這問題

糧食肯定是會漲價的![特殊時期]

會有一個小幅度的增長!

從下面兩個方面:可以來分析一下糧食會不會漲價?

第一點:主要這次全國受這次疫情的影響,尤其湖北省作為一個重災區,現在全國的很多物資都運往湖北省,包括蔬菜,大米,玉米,小麥水果等之類的東西!

這些東西運往湖北省基本都是儲存,主要適用於全國蔬菜水果小麥沒有成熟期間的銷售!

第二點:[舉個例子]受全國疫情的影響,減少人員車輛流動,農民玉米無法脫離,流通停止。春節剛過,溫度依舊偏低但是進入二月份,隨著東北那邊溫度生溫,如果玉米繼續無法脫粒,就會造成黴變受損,玉米變質的危險!農民玉米銷售困難,經濟損失嚴重。加上道路運輸困難,需要更多的資金來在這段時間支持所以說在疫情過後,玉米或許會有一定幅度的增長!

第三點:全國人民無法復工反業對每個行業行業造成了一定的經濟損失,由於現在的空窗期,加上物流不通。肯定是在這段時間要消耗更多的資金來去管理和保管!

但是大家也不必慌張,我相信國家的儲備糧食不會讓這次疫情過後,糧食價格會大幅度的增長,當然會是出現一小波的浮動這是必然的!

第四點:大家可以去回顧一下2019下半年糧食的儲備和產量!

我在網上大概搜到了這樣一組數據。

小麥:據相關統計2019年冬小麥總產量是一萬兩千四百八十九萬噸,同比增長43萬噸。

玉米:2019年春,玉米和夏播玉米的整體面積和和往年相比出現了一定的下調,此外,2019年玉米受氣候影響出現了比較嚴重的蟲病,產量也因此受到了影響,總產量或將去年的基礎上下降!

在2020年剛開年,受這次全國疫情的影響,不管是玉米還是小麥都有一定的小幅度增長大家也不必的去恐慌!畢竟這段時間各個行業全國都在處於一個空窗期,我相信大家都可以挺過來,加油(ง•̀_•́)ง!


國外搞笑翻譯君


我覺得我國主要糧食不會有太大的價格浮動。

疫情對糧價的影響首先是運輸受阻後,企業庫存消耗加快,庫存水平降低。國內大部分地區實施道路交通管制,各地封村封路現象開始出現,村屯基層糧源外運受阻,售糧進度停滯,物流不暢導致新糧流通性降低,企業收購難以上量,而原料玉米隨著春節期間的消耗,企業庫存逐步降低,特別是華北地區出現了階段性供應緊張局面顯現,導致一部分企業復產延後。但隨著隨著疫情的控制,交通會逐漸通暢,農民開始賣糧就能解決這個問題 ,價格會有小幅度波動 但是不會太大。因為糧食的總需求量是沒有太大變化的。受疫情影響,我國的飼料生產仍在低谷,只有用於消毒的酒精生產略有回升,生豬及能繁母豬存欄環比開始回升,但基礎存欄仍在低位,其他消費端的增長狀態也不理想。因此,消費端對玉米價格反彈的支持,也不足以成為支持價格反彈的主要力量。

所以說,疫情過後 糧價不會大幅度的上漲。


農夫有話說


疫情過後,人認為糧食總體上保持穩定,大部分地區不會漲價,而一些被封的城市可能會出現暫時性價格上漲。所以,疫情過後也不必擔心糧食漲價對我們生活產生影響。那麼,得出這樣的結果,也是有一些個人的理由。



◆疫情並沒有導致糧食減量

疫情期間,地裡是沒有莊稼的,水稻、玉米等糧食作物已經收割完畢,沒有因為疫情的到來導致減產問題。也就是說疫情有沒有發生,糧食的產量定了,而國內糧食的產量是非常充足的,足夠供應市場。此外,由於封城,糧食生產大省暫時沒能夠及時把糧食運輸出來,但是儲存起來也不會變壞。等到疫情結束之後,道理暢通了,糧食從北運到南,從東運到西,也就是幾天的事兒。



◆村民家裡都有儲存糧食的習慣

再說說農村,在疫情期間是不用擔心糧食缺乏的,因為農民就是種植這個的,家裡或多或少都有糧食儲存,而且都還是2019年生產的最新糧食,吃上一年不成問題。就拿我老家農村來說,以種植玉米為主,吃的主食也就是玉米,玉米粥。每年7~8月份收穫第一季度的玉米,曬乾就入倉密封起來。第二季玉米,則是在11~12月份收穫,曬乾之後不密封而是直接留著吃。如此一來,兩季度的玉米收穫,足夠一家人吃一年了,何懼這1~2個月疫情。



◆小麥即將收割,糧食又可收穫

現在是2月中旬,在過2~3個月就可以收穫小麥了,想必那個時候疫情已經被消滅了。這裡就分享一下各地小麥收穫的時間:四川,4月下旬到5月下旬收割;陝西,5月下旬到6月中旬收割;安徽,5月中下旬到6月中旬收割;江蘇,5月底至6月中下旬收割,等等。由此可見,下一次的糧食大豐收不遠了,就可以進入市場,也就沒有什麼漲價的事情了。



好了,以上是我個人看法,歡迎評論指正。另外,大家有關於三農方面的問題,可以一起探討。同時,希望大家多多關注【有點意思的事兒】,多多給予點贊,化成我繼續分享三農知識的動力,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