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谷縣:戰“疫”線上最美“兄妹團”


太谷縣:戰“疫”線上最美“兄妹團”

這個世界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關鍵時刻挺身而出的凡人。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國上下萬眾一心,齊心協力直面困難,眾志成城抗擊疫情。在太谷縣千千萬萬抗疫工作者中,有這樣兄妹三人,他們忠於職守、勇於擔當,攜手奮戰在抗擊疫情的最前線,成為抗疫戰場上的最美“兄妹團”。

太谷縣:戰“疫”線上最美“兄妹團”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杜七侯夫妻的心就糾到了一起,他們的三個孩子都是鄉、村、社區幹部,都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哪個的工作負擔也不輕,哪個也不省心。老大杜燕斌是胡村鎮人大主席,胡村鎮是武漢返鄉人員最多的鄉鎮;老二杜燕剛是小白鄉大白村村委主任,大白村是平遙確診患者密切接觸者最多的村;老三杜燕芬是白塔區晉谷社區黨支部書記,晉谷社區是城區管理難度最大、人口最密集的社區。三個孩子都是第一時間就到崗就位,開始了各自的疫情防控工作。

老太太擔心孩子,成天盼著和孩子們視頻聊天,尤其是擔心老二杜燕剛,他年前感覺心臟不太舒服,打算年後去北京看病,防控工作一啟動,他就住到了村口的臨時指揮部,每天帶著村裡的防控隊伍,堅守一線。老太太想回村和老二住,起碼能給兒子做口熱飯吃,兒子婉言拒絕了:“媽,你和爸保重好就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鄉里解決了我們的吃飯問題,每天都準時按點送來熱飯,媳婦也給我帶夠了藥,按時提醒我吃,你就放心吧。”老二沒有告訴媽媽的是,他夜夜在村裡大街小巷巡邏,天天去隔離戶家瞭解情況及時處理,想方設法解決村裡的防疫用品,還自費給村裡值守的村民買了大衣口罩……

太谷縣:戰“疫”線上最美“兄妹團”

女兒杜豔芬最小,是老太太的心頭肉,和媽媽的話也最多,工作不太忙的時候,她就和媽媽聊聊天,媽媽絮絮叨叨地囑咐又囑咐,女兒逗她:“媽,我有時候可覺得累了,想歇歇”。媽媽就安慰她:“俺娃是黨員,關鍵時候就得多做一點。”其實媽媽不知道的是:女兒管著一個有43個小區、17000人的社區,武漢返鄉和平遙回來的近60戶,社區只有十八個工作人員,從臘月二十八起,他們就一直沒有休息,和社區黨員、志願者排查武漢、平遙返鄉人員、貼通知、告居民、排查娛樂場所、封戶、控路、聯繫小區管控。對排查出的人戶全部實行一盯一,每天監測體溫,進行樓道消毒,幫助倒垃圾。有些居家隔離人員情緒不穩,經常半夜給杜豔芬打電話要這要那,她都耐心記下,盡力滿足。杜豔芬是個愛美的女人,二十多天的緊張工作,她的面容變得很憔悴,走路都顯得駝背了,但從沒一句抱怨的話,幹起工作還是風風火火的。

老大杜燕斌不僅是朝陽、沙溝村的包村幹部,還是胡村鎮疫情防控應急工作組的組長,除了正常的防控工作任務外,還得及時處理各種突發情況,對各個路口進行巡迴檢查,協調各種車輛、物資的進出,防止企業偷偷開工等等,從早到晚電話不斷、事情不斷。

三個孩子得操三份心,老杜夫婦每天手機不離身,生怕錯過哪個孩子的電話、信息,只有他們一天的工作都安排妥當後,一家人才能在微信群裡見一面,互報平安,互相鼓勵。

太谷縣:戰“疫”線上最美“兄妹團”

其實,老杜也是一名黨員、基層幹部,他知道在國家需要的時候,黨員幹部要挺身而出、衝鋒在前,只有人人起而行之,心手相連,才能築起一道牢固的疫情防控堤壩,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在太谷縣,像杜家兄妹一樣,越來越多的社區黨員和群眾投身這場抗擊疫情的“全民之戰”,或許他們的平凡不足以“名垂青史”;或許因事蹟的瑣細轉瞬成“過眼雲煙”。但誰又能否認,正是來自平凡人的感動,註定將成為歲月裡慰藉你我心靈的一絲溫馨!(記者 杜利勇 通訊員 陰 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