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收割完,玉米隔幾天種最好?

農業技術員楊帆


科學興農為您解答。

關於小麥收穫完成之後多少天種植玉米其實沒有一個一成不變的答案,在農業生產中更多的農民還是結合自己的農時來安排耕種。這也是因為在麥收之際,農民確實比較忙碌,畢竟此時剛剛收穫回家的小麥還要急著晾曬,否則的話一旦黴變,可能一年辛苦勞動付出也將付諸東流。

那麼如果拋開農忙這個時間,後茬種植玉米的話,什麼時候種植最為合適呢?科學興農認為提前比後推遲要好。以黃淮海一帶來說,小麥收穫大概是在每年的六月初到六月中旬。而夏玉米的生育期大致在110-140天樣子,而春玉米的話生育期則相對更長一些。準確的生育期同播種時間以及品種,環境都有著密切的關係。

在提前播種的情況下,玉米的生育時間一般能夠得到更加充分的生長,能夠充分發揮玉米的後熟作用,籽粒更加飽滿。而播種推遲的話,則可能由於後茬作物急於播種,而搶收玉米,甚至玉米沒能夠完全成熟就趕著收穫,這樣的情況下是無法得到高產的。甚至極端情況下,玉米都沒能成熟就已經下霜,遭受凍害!這種情況在東北地區尤其常見。

綜上來說,在收穫完小麥之後,如果家中能夠騰出手的話,沒有必要說趕著間隔三天再去播種玉米,儘快播種其實是更好的選擇,另外小麥剛剛收穫之後田間墒情會比較好,但是不好的是當前機收穫普及之後,雖說加快了田間小麥的收穫進度,但是田間大量的小麥秸稈卻短期是一個問題,當然也影響到了玉米播種。但是無論如何,在小麥收穫之後,及時整田,儘快夏播這是實現秋糧高產的前提。


科學興農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我是臨清小欒。我家是山東聊城的,我們這裡都是大面積的種小麥和玉米。我們這邊都說“麥茬莊稼不讓晌”,小麥收割完,玉米要越早越好,種上玉米地太乾的話還要馬上澆水。玉米長到一米多高的時候施肥。不只是玉米其他的麥茬莊稼也是種越越早越好,早種三天的玉米,和晚種三天的會差好大一截呢。





鄉村小欒


在目前糧食價格不被看好的大背景下,糧食作物播種往往是“速戰速決”,這樣才能保證農戶不被農業拖累,有更多時間去打工掙錢!另外,目前是農業機械化使得,與過去傳統農業生產過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能再以過去老農民心態看到今天的種地問題!而說到今年小麥收割完後,啥時種植玉米,下面就以我們這邊農村的實際情況簡單聊一下,以供參考:



去年我們家第一塊麥田收割時間為2018年6月7日上午,即芒種節氣第二天,記得那天天氣說可能有雨,但上午卻陽光明媚,麥子也是剛剛成熟,在麥田路邊停了兩輛小麥收割機和一臺玉米播種機,一般農戶收割完小麥後,農戶就會用農用三輪車或電動三輪車將玉米種子和化肥拉到地頭,然後談好價格後直接機械播種好玉米!

那天,我們家是上午10點左右收割完小麥,然後用農用三輪車拉到附近公路上卸載晾曬,快到11點才又回到麥地,這時玉米播種機正在附近農田作業,沒等多久就到我們家地頭,因為這塊農田為2畝,大概也就10多分鐘搞定了玉米播種工作,由於玉米播種師傅是我們村裡人,一般結算都是到年底才清賬,因此,最後播完基本上就算搞定一塊農田夏收和夏播工作!而其餘兩塊麥田,分別是去年6月7日下午收穫然後播種玉米,6月11日上午用親戚家小麥收割機完成收穫,下午5點左右才播種完玉米!



所以說,現在夏收農忙就跟鬧著玩似的,如果自家農田地塊不多,往往當天就可以完成夏收小麥和夏播玉米工作,沒必要拖拖拉拉或需要間隔時間!另外,夏收小麥那會兒容易變天,因而雨水會比較多,一般麥田不是特別乾旱的墒情即可“隨收隨播”。這樣玉米播種後可以先忙完小麥晾曬和收儲工作,然後待一週後如果期間沒有出現有效降雨過程,或者玉米出苗情況不樂觀時,就需要及時澆灌一遍水,以保證玉米出苗率!

記得我們家是去年忙完夏收工作後,先上了幾天班,然後在6月19日才澆灌了一塊出苗不樂觀的農田,其餘兩塊農田墒情不錯,直到6月26日才澆灌了一遍水!由於玉米是高溫耐旱糧食作物,去年只在玉米苗期澆灌了一遍水,直到10月初秋收玉米前再也沒有澆水!



不過,由於去年春天不僅遭遇了倒春寒影響,夏秋季節還遭遇了高溫乾旱天氣,使得去年夏天特別炎熱,為此,我們這邊村裡去年安裝空調的農戶特別多,例如我們衚衕的鄰居,只要在家留守農村的都安裝上了!即便如此,我們這邊卻很少有人給玉米澆灌二遍水,因為往年也是一遍水,畢竟夏秋季節多雨,玉米有耐旱,最終大意,玉米產量相比往年減產明顯,我們家一畝地玉米粒產量才1000多斤!(以上僅為個人見解!)


龍百曉生


小麥收割完,玉米隔幾天種較好?

俗話說“春爭日夏爭時”,這句話很明顯的意思就是種莊稼,適時的早點好。是根據作物的生長期而言,早點種能保證它的生長期在適宜溫度時間內成熟豐產。但什麼事也得講究實際,不能鑽牛角認死理,要恰當適時,過分或極端就不一定是好事了。


比如說這個早種,夏玉米怎麼早法,一般都是和小麥接茬或套播咬茬種植,套播也就是在小麥收割前10天左右,過早則不好,一是小麥影響遮蓋玉米苗弱小不能好好生長,二是麥子已熟,籽粒秸稈都乾硬了,一些害蟲就會侵擾玉米幼苗,且因麥子即將收割,不便噴藥了,加上麥子的遮擋,對玉米苗噴藥治蟲效果不佳。再就是,小麥收割時,由於玉米套播過早,已長到20多公分高了,收割小麥時,麥茬留的過高,對玉米生活不利,麥茶過低必然傷及玉米苗,雖不礙大事,起碼浪費了玉米苗本身的養分。


春玉米過早種植也不好,由於溫度低,種子發芽遲緩,出來的小苗發黃發紅生長緩慢。所以,早晚要適時。小麥收割後,抓緊播種,不可推遲,把玉米種下後,再說曬麥子,麥子一般熟透了曬不曬不著緊或不用曬,過去,都曬的非常幹,便於貯存。這幾年我們這一般不曬了,除非收割的不很熟的需要曬,多數在收割機收下來,用拖拉機等運輸車輛直接拉到收購站點出售,麥子不進家了。

就是說麥子收完,就趕緊播種玉米,(一般在6月10~15號左右播種),夏玉米的生長期一般在110天以上,早種一天能保證生長期更充分成熟,因為下茬緊接著又需播種小麥。否則,過晚播種,在霜前即小麥播種時,玉米易不夠成熟而影響產量和品質。若推遲玉米收穫,又影響了小麥按時播種。


幸福一家人140113721


時間已經進入到了五月上旬,再有十幾天我們這裡的小麥就要收割了。雖然隨著農業機械化的快速發展,莊稼收穫是越來越方便了,但是小麥的收割時間基本沒有出現多大的變化,每年的六一前後就是我們這裡的收麥時間。小麥小夥子老家豫北農村的,我們這裡主要種植的莊稼就是冬小麥和夏玉米。小麥收割過後種植的就是夏玉米,對於玉米播種的最佳時間,我來說下我的看法。


在我們這裡以前都是玉米小麥套茬種植,也就是小麥沒有收穫前,小滿過後我們已經把夏玉米種在小麥的麥茬裡面,因為農村有句俗話說得好“春爭日,夏爭時”,夏日氣溫較高,墒情揮發較快,錯過了墒情玉米產量就容易受到影響。所以麥熟有“三強”,搶收,強墒於播種,夏玉米種植宜早不宜晚。

麥前套種雖然比較麻煩,但是產量確實要比麥後播種的玉米產量要高一些。因為玉米是高肥高水喜光作物,對光照,雨水以及肥力的需求較大,我們這裡四季分明,屬於暖溫帶大陸性氣候,適合玉米生長的時間也就那幾個月,夏玉米生長週期也比較短只有一百多天,播種晚了玉米的產量就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不過隨著這幾年農民農民收入的增長,加上玉米價格的下跌,很多人已經選擇了麥後播種,因為忙完了農活還要抓緊出去打工。再說麥前套種比較麻煩,因為小麥沒有收割,播種只能靠人工半機械化操作,費時費力的多打那點糧食,還趕不上工錢的。所以現在很多都是麥收過後,播種機就在地頭等著,帶著肥料和種子就一塊給播種了。播種過後安排及時灌溉以後也就完事了。

綜上所述,夏玉米播種是宜早不宜遲,按道理講是越早越好,但是也要考慮天氣和土地墒情的變化合理安排生產,如果遇到雨水天氣,肯定會有所延後,只要保證在6月上旬種植進去,產量都不會受到多大的影響。當然我國幅員遼闊,每個地方的氣候環境不同,各地的播種日期可能會有一定的差距。(以上為個人觀點,僅供大家參考!)


賣柚子的小夥子


收割完小麥播種的玉米,我們都稱其為夏玉米。因不經過整地和耕地,直接在麥茬地上播種玉米,稱之為為貼茬播種。夏玉米因生長期短,搶時搶墒播種是實現高產的關鍵。

一,玉米對溫度的要求

溫度對玉米的生長髮育影響很大,溫度越高,出苗越快,幼苗生長速度快,到抽雄所需時間也越短。玉米花期日平均溫度25–27℃,加上適宜的空氣溼度,玉米的授粉才良好。高於32–35℃時,嚴重影響授粉,造成禿頂缺粒,從而導致減產。

玉米籽粒形成期和灌漿期間的最適溫度為22–24℃,在此範圍內溫度越高,幹物質積累越快,產量越高。

如果播種過晚,當籽粒形成期溫度低於16℃時,玉米的光合作用會降低,對於澱粉的合成,積累造成影響,成熟前遭受秋霜將會造成嚴重減產。

二,適時播種

小麥收穫完後,要因地制宜選擇合理的搶種方法,特別是在光熱資源不足的地方,由於夏玉米生長期短,應儘早播種,有效延長夏玉米的生長時間。

二是要選擇中早熟品種,早熟品種全生育期為70–100天,要求積溫2000–2200℃,中熟品種全生育期100–120天,要求積溫2200–2500℃。

三是有條件的地方,可在播後澆矇頭水,矇頭水要保證澆好澆足。

三,晚播

在有的地方,因水澆條件的問題,天氣乾旱的原因,會等雨播種。我們這裡一般是在6月10–20日播種夏玉米,但有一年我們這裡因天氣乾旱的原因,大約是在6月底7月初播種的玉米,對產量影響不是很大。有一家是砍伐了蒼方早生桃樹後播種的玉米,大約是7月的下旬,禿尖缺粒嚴重,產量大受影響。



總而言之,夏播玉米如果適墒的話還是早播為好,墒情不適晚播5–10天也可以,只要不耽誤冬小麥的適播期就好了。

各地情況不一樣,我僅以本地為例說明,有不足之處,請留言探討。


努力就好


俗話說,“緊急的莊稼,消停的買賣”。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緊急的莊稼”一般是指夏播作物需要搶種;“消停的買賣”一般是指做生意需要淡定,急不得。

夏播作物對於北方地區而言一般有玉米、穀子、豆類等。這些作物都是“急性子”,需要早播的,所以,小麥收割完之後就得立即種植,而不是隔幾天再種。


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上面已經說了,按照古人的經驗,夏播作物是“緊急”的,慢不得。所以,在收完小麥的時候,就應該立即播種玉米。

其實,“搶種”玉米是道理的,其理由是:

玉米分早熟型和晚熟型,早熟型的全生育期最短的也需要七八十天;而晚熟型的玉米生育期需要一百二十天以上。對於北方地區而言,小麥收割的時間大約在6月10號左右。按照經驗,小麥的大面積收割期間為10天左右,也就是說到6月20號小麥收割完畢。如果從6月20號開始播種玉米,按照玉米的平均生育期90天計算,玉米收穫也已經到了9月20號。收穫完玉米後還要耕地,為小麥播種做準備。這些都需要時間。



玉米屬於“吸熱性”比較強的糧食作物,喜陽光充足,溫度高溼的天氣。尤其在成熟的時候,更需要有足夠的溫度。而到了9月份之後,已到了秋初,溫度會下降很快,如果玉米遲播,到了這個時候就無法成熟,而9月份的溫度更不利於玉米的成熟,於是,玉米成熟的速度會非常緩慢,會影響秋耕和小麥的播種。所以說,玉米能早播就早播,就是晚播品種,也適合早播。


另外,有句農諺是這樣說的:種地沒巧,早播為好。由此可見,任何作物都是適合在合適的季節裡早播的。

綜上所述,玉米應該在小麥收割以後立即播種的,不應該再拖幾天再播種。當然,如果播種的條件不充分(譬如干旱),那只有再等幾天再播種了。


老胡說三農


小麥收割完,沒有玉米隔幾天種最好的說法!是老天讓你隔幾天你就隔幾天!



我們那裡到現在基本上還是靠天吃飯的,大田澆水灌溉的還是沒有普及。

小麥收割完後的麥茬地,大部分是種植黃豆、玉米、紅薯三種農作物最多。

小麥收割完以後,立即清理麥茬地裡的麥稈麥秸及雜草,種植黃豆和玉米的不需要犁地,栽種紅薯的要立即犁地翻好壟溝,這樣,就等著老天下一場透雨了!


雨過以後,趁著溼乎乎的泥土,就可以栽種麥茬紅薯了,麥茬紅薯是用春紅薯長出來的藤條剪下來栽種的。

等土地晾的不陷腳的時候,就可以種黃豆和玉米了。

具體的小麥收割完要隔幾天種玉米最好?我們是看老天的安排!你自己看吧,我只能說是越來越好!


鄉村新景


玉米俗稱“包穀”,是我國種植比較廣泛的農作物之一,也是糧、飼兼用的重要農作物。玉米植株高大並且耐旱,適應性很強。作為我國主要的飼料來源,近些年來玉米的價格低迷,使廣大農民朋友的種植熱情不高,但是該種還是要種的,只有想辦法提高產量來彌補價格上的劣勢。我國很多地方都採用一年兩熟,小麥玉米輪流播種的種植方式。那麼小麥收割完,玉米隔幾天種最好呢?我認為在溫度適合、不缺墒情的條件下,要馬上播種,越早越好,下面我們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我們這裡農村有句俗語叫“麥收玉米趁早播,晩種一天差得多”。一年兩熟的種植方式在時間上安排得非常的緊湊,從六月上旬播種到十月初收穫,留給玉米的生長週期只有120天左右,再晚就會影響到下茬農作物的播種。

所以早種一天就能讓玉米多發育一天,可以讓玉米儘快的生根發芽,形成壯苗。增強抵抗力和抗倒伏能力,穗粒更加飽滿,從而增加玉米的產量。避免到玉米生長後期,由於氣溫過低導致發育不良和緩慢,或者為了種植下茬莊稼而提前收穫玉米的問題。

玉米最早是從南美洲引進的,那裡生長環境溫度高,也就從根本上造成了它是一種喜溫的作物。所以玉米從播種到收貨都要需要較高的溫度和有效積溫,只有滿足了成長所需的溫度條件,才能健壯發育,產量高。

結合我國的溫度條件,在玉米生長後期氣溫會比較低,經過實驗證明雖然不同的播種時間,不同的生長天數,但是玉米一生所需的有效積溫是相對穩定的。所以播種晚的話會使玉米後期所需溫度條件達不到,會使籽粒秕小,產量低。

另外冬小麥最後一遍澆水一般都是在麥收前半個月左右,這個時候儘快的播種還能趁墒種下去,再晚幾天的話可能就錯過了墒情,還得重新澆水。現在播種玉米都是普遍採用免耕麥茬直接播種的方式,玉米播種機比較大,剛澆完水之後機器不能進地,因為地面比較溼軟,有陷進去的風險。玉米種子泡在泥裡面也容易燜苗,等到可以進地播種還得等上三四天,所以造成了時間上的浪費。不如早早的把玉米播種完畢,安心的去忙別的農活。所以為了搶墒情,玉米還是早點播種為宜。

由此可見,溫度是決定玉米生長週期長短和產量的關鍵性因素。小麥收割完播種玉米的時候應該適時早播和搶種,延長其生長週期,避開後期氣溫低或者秋霜凍害帶來的影響。從而保證灌漿良好,籽粒飽滿,取得高產。

播種玉米注意事項:

1,選種要合適。根據當地的實際種植條件,結合土質、氣候等因素選用優質、耐旱、耐密、適應性強、抗倒伏且經過多年種植穩定性好的品種。

2,種子播種前要有藥劑包衣,並且提前晾曬2-3天,能提高種子的出苗率,還能起到預防病蟲害等作用。

3,科學合理施肥。免耕播種機一般都有施肥功能,可以在播種的同時施用長效緩釋肥,保證肥力的持久性。玉米植株比較高,後期追肥很困難,選用緩釋肥就省去了後期追肥的過程。

4,種植密度、株距、深度合理。種植玉米深度在3cm—4cm比較合適。播種量每畝控制在5斤到7斤左右,株距20cm。

5,及時發現漏苗、缺苗現象,並補栽。

播種時天氣比較炎熱,要及時補充水分和肥料,注意防治病蟲害。種莊稼看著簡單,其實裡面包含著很多的技術,是廣大辛勤的農民朋友們用汗水總結下來的經驗。人勤地不懶,農民朋友種地不易,只要講方法多付出,一定會有一個好的收穫。

大家有好的方法和建議可以關注我,在評論區交流補充一下,歡迎大家點贊轉發,謝謝!


樂在山野


小麥收割,玉米播種,搶墒搶種,分秒必爭!


俗話說,緊得的莊稼,消停的買賣。小麥成熟,儘快收割,而下茬作物__玉米,也要及時播種。我們這,前面大型收割機收穫小麥,後面小型玉米播種機下田:鬆土,施肥,播種,一氣呵成。


實踐證明:及時播種的玉米,苗茁壯,長勢強,玉米千粒重增加,產量會提高百分之十。

一,早播玉米,躲過了玉米螟高發期。傳統玉米播種,常常在小麥收割一星期以後,這時田間害蟲適時爆發,玉米害蟲啃噬幼苗,傷害極大,而調快了播期,玉米多長了一星期,熱苗子莊稼,一天一個樣,待害蟲卵化成蟲,玉米葉已大已硬,不在適它們口味了。

二,苗期及時除草,噴藥殺菌打蟲,剔苗補種,確保苗全苗壯,為後期高產打下了基礎。



三,玉米早播,增加了光照,養分集蓄充分,玉米生長期延長,幹物質集累就多,玉米粒固重,產量就增加。

所以,小麥收割後,只要天時,地利,人和,馬上播種玉米,時不我待,豐收在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