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即將消失的,你記憶中的老物件是什麼?

新大風歌


1、側刀

以前農村家家喂牛,需要大量的乾草,由於草比較長,牛吃起來浪費的多,就用鍘刀把草鍘成四指左右,能夠節省草料。

2、獨輪車

以前農村常用來運東西,小時候趕集時常坐著幾個小孩,大人們推著,承載著一代人的快樂。

3、扇車

說到扇車,對於在農村搞種植的農民朋友應該很瞭解,在以前沒有現代化的機械,要想讓稻穀分離,最好的方法就是用扇車,隨著農村農業的發展,扇車也功成身退了,現在這種老物件很難看到了。

4、風箱

生火做飯可全靠它了,風箱一響火又大又旺,而且還非常節省燃料,是居家做飯的好幫手。

5、頂針

以前家家戶戶都應該有的吧,幹針線活時戴上它不會扎到手,如果現在拿出來大家不會認為是介指吧。

6、扁擔

家家戶戶挑東西使用的工具,有了它能挑更多更重的東西,現在都是機械化代替了,也就越來越少見了。

7、杆稱

計重做買賣就靠它了,它還是很公平的,一直到2000手初還能看到它的身影,現在都被電子稱代替了。

8、煤油燈

照明學習就靠它了,亮度可調大調小,老一代的大學生也是用它換來的。

9、黑白電視機

七十年代有個黑白電視機可是很值的慶幸的,不是有錢就能買到的,誰家有一臺一定能成為全村的焦點。

10、鑽孔器

要給木料鑽孔就是它了,真佩服人民的智慧,鑽起孔來還很快很有儀式感。

11、火鏈

鑽木取火都知道吧,這個原理就有點像,兩片一刮會產生大量火星,火星引燃幹楛的樹葉生火,也挺方便的。

12、爆米花機

80年代的不陌生,在那些物資匱乏的年代有爆米花吃吃算是很好的零食了。

13、葫蘆瓢

過去不像現在都是自來水,家家戶戶都是挑水,葫蘆瓢就是用來裝水的,比現在的塑料瓢好用多了。

14、剃頭推子

眼熟吧,現在都讓電動的代替了,以前的髮型也沒有現在這麼複雜,人人剪短了就行。

15、電池手電筒

裝2號乾電池的手電筒,裡面還有電燈泡,現在就算有電筒都不一定能買到2號電池了吧。

你還記得哪些快要消失的老物件呢。


欣兒的妙妙屋


1、媽媽的嫁妝――擺鐘、二八自行車、縫紉機

聽媽媽說。擺鐘是外公幫她選的嫁妝,不知道是看習慣的原因,我總覺得我們家的擺鐘更時尚😁,從小就聽著擺鐘的搖擺聲還有打鈴聲長大,所以這種聲音已經對我來說跟走路就會有聲音一樣,但是如果是有親戚來家裡做客然後過夜的,總是會說我們家的擺鐘吵得晚上沒睡好,而我因為習慣了原因,並不覺得。

二八自行車就不用說了,很多人家都有,最幸福的日子就是,我坐在前樑上,媽媽坐在後座上,爸爸帶著我們,不過坐在前面的小夥伴應該也有和我一樣被夾過手的吧😄

縫紉機,媽媽學過裁縫,那時候人們總是買幾尺布來我家找媽媽縫衣服縫褲子,我小時候的很多衣服都是媽媽給我私人訂製的,去學校經常有老師問我哪裡買的,印象最深的是媽媽給我縫的紅色小西服套裝,當時流行喇叭褲,紅色喇叭褲褲腿下面兩邊縫製了一個黑色蝴蝶結,然後西服的外翻領子邊緣縫有白條,那是我最喜歡的衣服,還有小花貓條絨褲,不過被我玩耍刮破了,為此當然少不了批評。

2、奶奶的物件――織布機、梭子、紡線車,風箱

織布機是我印象中奶奶經常用的,坐在上面一做就是一中午,梭子是和織布機配套的工具,冬天沒事,坐在炕上就開始紡線,風箱是被風葫蘆代替的做飯燒火要用的工具。

3、爺爺和爸爸的物件――耙、耬、犁

鞭子、架子車、牛槽

我們家以前養一頭牛,爺爺總是半夜起來給它喂草,我放暑假也會去地裡給牛割草,它吃飯的“碗”就是牛槽

而用牛耕種的工具就是耙、耬、犁

當然鞭子是偶爾會用到的

當然還有很多收音機,黑白電視,煤油燈,甕,石磨等等。

喜歡我的分享麻煩點贊或者評論,更多農村故事等你來關注!謝謝大家!








咕噥電商


想再強行插入一條簡答。

現在家裡還有,但已經沒用了的器具。

1、石磨

磨豆漿,磨玉米麵,磨穀子等等,忽然覺得它的功能真的很強大,小時候不上學的夜晚就是和奶奶或者媽媽推這個石磨,那時候是童心未眠覺得好玩。

懷念那一去不回的時光啊!


2、對窩

記得最好的用處是中秋時候用這個舂糯米粑粑。好像這樣風俗的地方不多,但我們這是流傳下很久很久的習俗了,只是到了現在這樣的習俗被很多原因而不能再傳承了。

記得那時候中秋的月亮好圓好亮,而且每年中秋家人都是團圓的,像天上的月亮一樣,一家人熱熱鬧鬧的蒸好多糯米飯,然後用對窩舂成軟軟的糯米粑粑,舂好後要在院子裡擺一張桌子,祭拜天上的月亮然後才可以吃。

現在想來那是多麼神聖的禮儀啊,祈禱上天的風調雨順,祈禱世道的平平安安,祈禱家人的團團圓圓。

後來慢慢長大,讀書和工作都離家越來越遠,中秋時候基本不會回家了,父母親也越來越老,中秋時候一般也就老人在家裡,沒有熱鬧,沒有氛圍。頂多就是一些買的一些月餅水果。


覺得它們重要是因為它們承載了太多記憶,承載了太多美好,以及承載了所有成長的歡笑和淚水。

願,它們永不失傳。


新農人李行


我是九零後,生活在東北,在我的記憶裡,真的是有很多值得回憶的,現在很是懷念,記得小時候從上身到腳,都是媽媽一針一線給做的衣服,鞋子,織的毛衣,做的棉褲,棉襖,棉鞋,手捂子,織的圍脖,這些都變成了回憶。

每年到冬天了父親都會給我做滑冰車,鞭噶(陀螺,現在廣場上抽的那個),河面一結冰了就是最快樂的時候,一幫小孩都在河面上玩耍,真的是熱鬧的很。深冬以後還會搭雪窩棚,掏雪洞,把裡面放上稻草,天天到飯點了都不知道回家,把家急得天天出來找,滿屯子找孩子,每天都捱罵,就是不長記性。

夏天每到下雨河裡漲水的就去摸魚,現在估計很少會有人去摸魚了,現在想想還是挺危險的,摸次魚,回家就要挨次打,但是那也不長記性。

風車子,做飯燒火用的,老媽一做飯最喜歡乾的活就是燒火搖風車,一添柴火就用力搖,弄得冒煙咕咚的,要麼燒燒火就打腔了,把眉毛頭髮燎沒了那都是常事,現在想想真覺得那時候傻乎乎的。

其實現在在農村消失的東西真的很多,更多的是以前的那份純樸,人情味。如今生活條件都變好了,大家都在為了生活而生活

想了解東北農村,可以觀看我發佈的視頻,每天更新


寒地黑土老柯


農村的老物件是非常多的,只要是農村長大的孩子,隨口都能說出個三件五件的,果緣是農村的孩子,記得小時候爺爺奶奶家和姥姥姥爺家都有一些老物件,如老式的衣櫃、老式的八仙桌、風匣(風箱)、石磨、老式木車、石碾等。



說起這些老物件,大家就都會聊起它的經濟價值,其實比經濟價值更可貴的,是它留給我們的一些念想。說到這,我記得小時候奶奶做飯,我和幾個弟弟掙著給奶奶拉風箱的場景,彷彿就在昨天,和弟弟們在爺爺奶奶面前打打鬧鬧,爺爺奶奶的嘮叨聲,一直在自己的耳邊迴盪,現在回想起來,雖然那時日子過得緊巴,吃的不好,但都是滿滿的幸福和快樂。



還有我家有一個石磨,它不光是用來磨玉米和豆子的,那個石磨就是我們的書桌,每天放學我們幾個就會齊聚在此,寫作業共同學習,有時也會偶爾調皮,你藏我的鉛筆我藏你的橡皮,打打鬧鬧,現在只能是回憶了,只有石磨還在,其他的早已物事人非,我每次回老家,都會在石磨上靜靜坐會兒,因為它有我們美好的兒時回憶。



其實最深刻的是爺爺家的衣櫃,衣櫃裡不僅放著衣服,爺爺還喜歡在裡面放些點心,我和弟弟經常會去偷爺爺的點心,爺爺就會不停的叨叨我們,我們就會和爺爺周旋,那種快樂無法用語言回答,現在也只能成為閒時的回憶了。



每當回憶起這些,我都會感到幸福和快樂,同時也讓我產生悲痛,因為爺爺奶奶已經不在了,我的小弟也離開了我們,只能在留下的物件上找回幸福的回憶,農村的老物件不僅具有經濟價值,更可貴的是它帶給我們美好的回憶。

果緣今天有點嘮叨,請大家多多原諒。


果農果緣


在農村即將消失的,我記憶中的老物件是腳踩縫紉機。那是七十年代的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插隊帶來的,這些知青大多是十七八歲的年輕人,被安排到農村插隊,不懂幹農活,又不適應農村的艱苦,來到人生地不熟的山村,生活和工作都跟艱難,甚至很可憐,那時候我家裡兄弟姐妹多,自家7兄弟姐妹就靠父母在生產隊幹活掙的公分維持生活,物質匱乏,生活艱難,分到的稻穀吃上頓沒有下頓,溫飽都沒能解決,好在父母為了養活我們,冒著被扣上資本主義尾巴挨批斗的風險私下種了很多紅薯,每天就靠紅薯度過了很多難關,知青們的駐地離我家很近,我父母是個老實善良的人,看到年紀輕輕知青離家背井來到山村,不懂得照顧自己,很可憐,就經常邀請他們到家裡來吃紅薯,慢慢的就跟我們家有了深厚的感情。那時候生活很艱苦,溫飽都難以解決,更不用說添衣物了,一件衣服基本上是大哥穿不了就層層傳遞給小弟穿,一件衣服傳下來起碼要穿七八年,反反覆覆的縫補著穿,七十年代末知青開始回城,他們為了感恩我父母對他們的照顧,就把這臺縫紉機送給我們家,於是這臺縫紉機就伴隨我們度過了八十年代那一段艱苦的歲月,直至九十年代才慢慢的退出舞臺,因為隨著生活的提高,再也很少有機會把衣服穿爛了,即使有衣服要縫補也可以到鎮上去給人家幫處理了。現在腳踩縫紉機基本在農村消失了,取代的是電動的智能縫紉機以及專業的裁縫店。



西狼


現在科技發展已經將很多農村古人遺留的智慧覆蓋退役了,只是這些老物件的偶爾出現還能翻開一些兒時的記憶。昨天去果園看見在土裡露了一截的石磨盤,小時候我就天天看見它在那靜靜的躺著,現在的它只是多了一層歲月的塵土覆蓋而已,凝視許久晃然發現自己奔四了。那些隱隱約約留在記憶裡的老物件,有爺爺捻麻繩的陀螺,爺爺趕的小紅馬拉的磨,耕地的槓頭(土語)爺爺夏天穿的草鞋,還有那補丁打補丁的衣服。收麥的季節,小紅馬拉的木車,攆麥子的石攆子,打麥皮的風車,還有我家河邊的水磨(磨面的)。晚上爺爺吸的旱菸槍,旱菸袋,忽明忽暗的煤油燈盞,媽媽燈下一針一針拉的棉鞋,棉褲,兒時的記憶尤新,兒時的老物件已經不復存在了,爺爺也走了好多年了。



漾水河畔看蘋果


作為一名90後農村小夥,如今的農村與小時候比起來簡直是天翻地覆的變化。孩提時代,記憶力的老物件那真是多不勝數。

可行隨著科技的發展,那些物件都被機械或者其他東西給替代了。

比如,磨豆子的石磨,那是的豆腐都是從石磨下碾壓的到的,現在各種豆漿機的出現,迅速取代了石磨。

比如,織布的紡布機。小時候,外婆家有一臺紡布機,那時候外婆或者母親織布的時候一大群小孩圍在旁邊看著,感覺很有趣,還經常那梭子完。之前看到一個視頻,好像打出的床單的顏色和種類是全國通用的吧,哈哈。

比如,腳踩手搖的縫紉機。那時的縫紉機簡直就是富貴人家的象徵,在當時陪嫁有一臺縫紉機的話,就跟現在一臺車差不多了吧。

還有很多很多,比如煤油燈,記得過年的時候,會整夜的在灶王爺前面點上一盞,求他保佑。比如犁地的工具,前面老牛拉著,後面農民一邊扶著調整位置,一邊甩著鞭子催促著老牛。比如,打稻子的打穀機,小時候,都是父母站在前面一捆一捆的打,我們小孩則是到周圍抱著稻子給他們,或者偷閒捉青蛙,捉小蟲,扔泥巴。

這麼多年過去,當時候的老物件都快消失不見了,或許新物件能過產生更大的作用,但那些老物件卻是為農村帶來了最基礎的生活和美好回憶。


安樂的貓


農村逐漸消失的老物件,在我印象中有以下幾個,算是印象比較深的。

獨輪小推車,在八九十年代的中國農村,獨輪小推車可以說家家戶戶都有的重要運輸工具,在收割稻穀的時候,就靠它來回的運輸了,小時候和姐姐一左一右的坐著,當時還是特別開心的一件事了。

小搖籃,在農村,小時候都是用這種搖籃讓小嬰兒睡覺,媽媽在旁邊哄著,輕輕搖晃著,小寶寶就能很快入睡啦

熱水瓶和擺鐘,這種鐵殼的小時候在奶奶家就時常看到,還有這個大擺鍾,一到時間點就咚咚咚的響不停,現在想想都是兒時美好的回憶。

算盤是很久沒看到過了,小時候在農村,去供銷社買東西,看到店裡的老爺爺手指靈活的上下撥動算珠,感覺好厲害,想著以後也要這樣運用自如,沒想到長大了都不普及了。

見過這些甚至使用過這些東西的你,說明你也不再年輕啦。






農村小蕙


農村即將消失的老物件有,老式的縫紉機,二八式的自行車,老式的掛鐘,老師收音機,黑白電視機。錄音機等等。

老式的縫紉機,在我小的時候,真的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個大物件。那我們衣服破了,我只說是想做一件新衣裳的時候。縫紉機就去而最大的用處。

二八是自行車在小時候可以說是重要的交通工具。那是自行車是一般家庭都消費不起的。只有偶爾的幾家條件非常的好才能買上100多元的二八式的自行車。當時騎自行車的感覺是非常的好。在當時感覺也是非常高大上的一件事。也是家裡的一個大件。

老式的掛鐘讓我非常記憶憂心。每當聽到叮噹叮噹的聲音,就會響起老式的掛鐘。在當時也是非常意見大的物價。也是結婚時必要的一個大件。我在牆上既實用又美觀。沒到整點時聽到他叮噹叮噹的聲音。彷彿感覺時間都是在用美妙的聲音唱歌。

很早以前的黑白電視機,在當時也是風靡一時的,那當時買得起電視機的人家,幾乎可以算是村子裡的首富吧,因為河南電視一個村的大概也就兩三臺。所以說在當時能買得起黑白電視的人家就是一個非常富裕的人家。所以在當時能買得起黑白電視機,收音機的人家。那麼都是村裡非常有條件的人家,看到電視裡出現的人物時的情況感覺非常的好。所以才當時能看到黑白電視也是一種非常高的享受。

綜上所述,以上幾件是我記憶當中最清晰的老物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