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什麼病,反而是好事?

取個名字吧本寶寶


有時生病不是什麼壞事,反而是好事。為什麼這麼說呢?舉個簡單的例子,以發燒為例。

很多人一遇到發燒就著急,立馬進醫院輸液打針,覺得是很嚴重的事情,恨不能下一秒就能把溫度降下來。

其實發燒說明你體內的正氣與邪氣正在打仗,同時你的正氣比較旺盛,所以才會把溫度升上去,等溫度慢慢落下來,就說明你的正氣打了勝仗,那麼以後你的正氣就會比以前更強些。如果長期高燒不退,說明你的正氣偏弱,戰勝不了邪氣,這時就需要外力幫忙,可以用物理降溫或者藥物降溫的方式來幫助正氣打贏這場仗。當然不可服用過量藥物或長期服用退燒藥。

如果一個人三五年或者從來沒有發燒過,說明身體虛弱,正氣不足,這種人可能平時覺得挺健康,可一旦發病出現大病的概率很高。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身體挺健康的人說沒就沒了的那種類型,而每年發燒一兩次的人,給人感覺是病鴨子,反而很少會有大毛病。這就是問題所在。

所以說,有時生病不一定是壞事,樂觀些淡定些,生活就明朗些開心些。


大象愛養生


對於現在社會來說,得病住院,有喜有憂,感冒發燒小病什麼的就不比喻了,身邊有個朋友去年得了乳腺癌,從得知患病,到檢查住院加手術下來花費12萬左右,對於任何家庭也是一筆不小的花銷(土豪除外),但患病者康復以後報銷了商業保險,理賠了26萬多,出去旅個遊,回來還買了一個7萬多的車(什麼車就不提了),這類畢竟是少數,其實健健康康比什麼多好,身體是奮鬥本錢,別年輕時辛辛苦苦奮鬥來的好日子,到老了無福消受,趁著還年輕,好好保養自己的身體


四月的天


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話題,一般來說人都不願意生病,但是《老子》提出來一個“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聖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這句話有很多註釋,其實這句話的真意就是生一種不病的病,以後才會不病。當然這段話還有很多意思,我就不多解釋,我就談談這個“病病”,“病病”一詞不是《老子》一個人提出來的,其實《莊子》也提出過,不過人們沒有把《莊子》的病病和《老子》的病病聯繫起來想而已,其實《首楞嚴經》也提到過這樣的概念,《首楞嚴經》曰:狂性自歇,歇即菩提。《周易參同契》也說“聖人被褐懷玉,外為狂夫”。假若要生病,就生這一種以後再不病的病,你願意生嗎?


隨緣194413242


得了富貴病,反而是好事。富貴者是社會金子塔塔尖上的極少數人。得一次富貴病,若能盡情享受富人、貴人各種各樣的福氣,那不枉到人間瀟灑走了一回。


其樂在衷


得了腎病,娶媳婦你是別想了。得了肺病,香菸跟你無緣了。得了肝病,酒都不想理你。得了心病,推銷墓地的就該找你了。以上挑選一樣吧


莫MF非


看了好多回答的都沒有回答出來主題提出的問題。我的觀點是真正得病的是沒有好受的。這個問題我考慮是從哲學觀點提出來的問題。我的回答是:思想病。遇事經常總結經驗的病往往是好事。


徒步重生


古代中醫有副對聯,橫批是人間無疾無痛,上聯是,但願世間人無病。下聯是,何妨架上藥生塵。


用戶名人生二春


得了想思病,是好事,繁衍後代有保證。


太陽傘160861939


答,得了有小孩的病,反而吃的好,休息的好,我覺的這是好事。[玫瑰][哈欠]


兩隻紫燕


的確有這樣的病,得了反而是好事。一種原發性高血壓一一因自律神經功能紊亂產生的一種高血壓病(並非所有原發性高血壓),實質上是一種強壯病(低血壓是虛弱病)、養身病(有這種病就不會得更險惡的病的統稱)。這種高血壓一般還伴有竇性心動過速(或過快)。治療要降心律(減慢心率有利於長壽);要用擴張血管(心血管、腦血管、腎血管……)的藥降血壓(有利於各臟器的供血、健康)。血壓不高或低血壓就不能擴張血管,不是這種高血壓,用擴張血管的藥降壓效果不好。所以,得了自律神經性高血壓病反而是好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