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山西洪桐大槐樹移民歷程 移民的後代在哪裡 有哪些特徵

你知道中國有這麼一個地方嗎,別的地方,你去做客,別人都會說,歡迎來我家,而只有這個地方的人,會說歡迎回家,這個地方就是山西洪洞縣大槐樹。

詳解山西洪桐大槐樹移民歷程 移民的後代在哪裡 有哪些特徵

01大槐樹的傳聞

在中國很多地方都流傳著山西洪洞大槐樹的傳聞。正所謂落葉歸根,對於很多中國人來說尋根繞不開這個地方。甚至民間流傳著小腳趾甲是兩半的都是那次移民祖先的後代。今天我們就聊聊那次大移民。

02大槐樹移民的起因

元末明初,因為中原大地受到了天災人禍的摧殘,尤其是北方滿目瘡痍,河南、河北兩省的總人口才400萬,山西省的人口略多也才440萬,山東人口300萬,陝西人口更不足300萬,甘肅、寧夏、青海東部總人口連300萬都沒有,遼東地區人口更是人煙稀少。淮河以北、長城以南、遼東地區,全部總人口也就2000多萬。而淮河以南中國南方卻集中了近7000萬人口。

詳解山西洪桐大槐樹移民歷程 移民的後代在哪裡 有哪些特徵


明初各地官吏紛紛嚮明政府告具各地荒涼情形,中原地區處處是“人力不至,久致荒蕪。

所以洪武五年朱元璋在山西洪洞縣大槐樹設立移民局,開始了為期50多年的大移民,從淮南、江浙、兩湖、四川等地,向中國北方各省移民近2000萬。後世的歷史學家誤以為,是把山西人向全國遷移,當時山西本身才400多萬人口,並沒有那麼多的人口可以向外省遷移,明朝這次大移民的人口,絕大部分來自淮河以南地區。

詳解山西洪桐大槐樹移民歷程 移民的後代在哪裡 有哪些特徵


03移民的過程

關於移民的次數,歷來眾說紛紜,後經歷史學者反覆的考證,洪武、永樂兩朝共有17次。從洪武六年(1373年)到永樂十五年(1417年),近半個世紀,50年的時間裡,大規模的移民次數達到了17次,遷徙之地遍佈18個省,多達498個縣(市)。根據《明實錄》、《洪洞縣誌》記載,移民的姓氏總共達到了882個之多。當初直接遷入地是河南、山東、河北、北京、安徽、江蘇、湖北、陝西、甘肅、寧夏、山西等省市。

詳解山西洪桐大槐樹移民歷程 移民的後代在哪裡 有哪些特徵


這些地方的移民後裔,又輾轉遷到雲南、四川、貴州、新疆、東北、港臺等地。改革開放以後的出國留學、探親、定居,大槐樹的後人已經是遍佈神州大地、世界各國。

當然,我們的先祖們當時並不願意遷徙,尤其是明政府的措施不是舉家遷徙,而是四口之家留一人,六口留二人,八口留三人,因此一家人被拆得七零八落。

不僅如此,如果他們是同姓同宗者,在往外遷徙的時候,還不能遷入同一地。雖說朝廷對於這些遷徙的人獎賞豐厚,但是依然難以彌補他們背景離鄉所造成的身心摧殘。

詳解山西洪桐大槐樹移民歷程 移民的後代在哪裡 有哪些特徵


不過如果從我們整個民族的角度出發,50年的移民措施,使得北方地區的經濟得到了發展,土地也得到了開墾,同時鞏固了我們民族對於北方土地的統治。

詳解山西洪桐大槐樹移民歷程 移民的後代在哪裡 有哪些特徵

04大槐樹移民對我們文化的影響

此次移民對於我們民族的文化也有很深刻的影響,尤其是被遷入省份,小編在查找資料中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現在人口排名前10的人口大省中,當年被遷入省份佔了6個。前五名中佔了三個,比如山東、河南、江蘇等地。我猜想可能是因為被遷移以後,人生地不熟,所有生孩子就成站穩腳跟的方式有關。

此次人口遷徙也在民間流傳中出現了很多有趣的傳聞,比如很多人的小腳趾是兩瓣的,傳說是因為當時官兵為了防止遷徙的人逃跑,而把它們的小腳趾都砍成兩半做標記。

詳解山西洪桐大槐樹移民歷程 移民的後代在哪裡 有哪些特徵


還有北方人喜歡管上廁所叫解手,行走途中,被押解人員需要方便,只能向押解士兵告急,士兵便說:“行,我給你解開手。”各路押解大隊都是這樣,時間長了,便有了“解手”一詞,而且現在老一輩北方人都喜歡揹著手走路,傳說也是那時候的人都是被背手綁著,經過很長時間,習慣了。所有流傳了下來。

當然科學的說這些傳聞可能都不太真實,但是即使這樣,它也不影響著我們繼續傳說這些故事,因為相對於求真偽。我們更像是把它當作一種精神寄託。用來懷念我的共同的祖先。大槐樹的傳聞無時無刻不在提醒我們地域黑是多麼的無聊。


詳解山西洪桐大槐樹移民歷程 移民的後代在哪裡 有哪些特徵

每當社會動盪時期,中國人口就會出現大遷徙,包括大槐樹,闖關東,走西口。所以哪有什麼東北人/河南人、南方人、北方人,有的只是中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