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花重金把差生放在重點中學尖子班,這樣做孩子是否能夠考出優異成績?為什麼?

楊莎莉


以我的親身經歷來告訴你差生進入重點中學,會發生哪些結果。

我中考考上的是省重點高中裡的重點班,每年的高考理科狀元幾乎都是出自我們學校。我們班上有兩個家裡是省裡領導的孩子,被塞了進來,入學後第一週的摸底考試,他們排名最後兩名;在接下來的高中三年裡,他倆幾乎穩坐我們年紀最後兩名,高考其中一個人三本線都沒上,轉到一個普通高中復讀,另一個走體育特長生路線。在我們學校其他非重點班裡,也有靠關係被硬塞進來的學生,最後無一例外都勉勉強強上了個大學吧。

重點中學之所以是重點中學,必然滿足兩個條件:1、學校環境和師資力量以及教學經驗遠遠超過其他學校;2、小比例選拔優質生源,無論在哪個省市,重點中學的入學選拔都是很殘酷的吧。

那麼,重點中學的學生和老師之間的正常互動是怎樣的呢?

由於生源基礎好,就是說這些考上重點中學的學生無論在知識結構,還是知識掌握,毫無疑問都是佼佼者,那麼老師在課堂中鞏固基礎知識所花費的時間會更少,會有更多的時間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同樣,由於學生接受知識和掌握知識的效率提高,他們也會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關注課本以外的內容。

所以,重點中學的老師和學生始終處於教學相長的良性狀態中,學生們從學習中獲取更高級別的優越感,這種心理狀態講更加有助於他們的學習。

我們都知道,無論在哪個國家,教育階段就是一個不斷篩選人才的階段,競爭激烈,重點中學裡的競爭就更加白熱化。我們這裡所謂的“差生”就是沒有自食其力考上重點中學的學生,那麼憑著外界力量的相助,把他們硬塞進重點中學會怎樣呢?

首先,他們的自尊心會被一點點消磨掉,變得自卑和敏感。對於學生來說,成績好壞顯然在目前是衡量他們的優秀程度的第一要素,靠關係進入重點中學這件事,就已經讓他有個“低人一等”的認知,由於始終處於班級的下位圈,他們在日常的學習中相對吃力,心理上的弱勢加上成績上的弱勢,勢必影響孩子的自信心,如果一個人很少能在主流的社會環境中感受自身的優越感,對於他未來對自己的社會定位將是一個致命的打擊。

其次,重點中學一個班級的學生不會太少,老師精力有限,做不到給整個班級取長補短,常規做法是揚長避短,力保班級上位圈、穩定中位圈、看好下位圈,所有任課老師的精力至少80%以上會放在成績處於上位圈和中位圈的學生中,那麼差生本身基礎不好,後期還得不到強有力的教學支持,被淘汰的概率是一步步穩定加大的。

我大四的時候是在一個重點高中實習,我們的實習期是三個月,完全可以看出那些靠著家庭關係硬擠進重點中學的孩子,他們的精神壓力非常大,狀態和其他學生相比,非常不好。

所以呢,我的觀點是“寧做雞頭,不做鳳尾”,差生進入重點中學,雖然擺在他們面前的是優質的教育資源和優秀的老師,可是往往會無福消受,最後還影響孩子的心理狀態,入不敷出。

——哀家貓太后,一年級小豆包的娘,歡迎一起探討如何教育熊孩子。


貓太后


對於這個問題,我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家有一侄子,在普通高中普通班讀高一,年前學校分班,父母出錢走後門讓孩子去了重點班。孩子開始還鬥志昂揚,上了一週要求轉回普通班。班主任的建議是不轉回,慢慢適應就好了,先冷落一段孩子。可是經不住孩子的鬧情緒,兩週後兄嫂還是把孩子轉回普通班。

期間,我也參與了勸說孩子留在重點班的隊伍,和孩子談過心。孩子不願呆在重點班的原因有二,一是跟不上學習的進度,二是同學之間的相處。他說去重點班,老師講課很少,主要靠自學,學不會跟不上。同學之間關係他相處不好,都是學霸,可能轉去一個普通班的孩子別人懶得理,他自己也自卑感覺沒人一起玩兒。然後他又轉回了普通班,當初轉回的時候說好好學,能在普通班裡排到不錯的名次,可是期末依然成績不理想。

其實要不要轉到重點班,這要分不同情況不同對待。成績不錯的,可以去重點班,畢竟重點班的學習氛圍和學生素質相對好一些,但是還是得有強大的心理素質,可想而知,轉到重點班肯定不會是學習靠前的,得承受一段低谷的時期。所以針對成績不錯又想學的承受能力強的,我建議可以轉入重點班。畢竟重點班排名較後的在普通班也能算個好苗子。

對於學習較差的,還是不要轉了,重點班的孩子大多天之驕子,學習習慣和學業水平都是比較好的,老師也肯定會照顧多數程度的孩子來教學,所以去了也是聽不懂。

以上是我的建議!


娃兒在高中


作為一名老師,我告訴你,不會。如果一個老師告訴你說,我把你孩子放到重點班,你看對他多好,這些都是騙人的話。



我剛教書的時候,在一個尖子班的補習班裡,有一個孩子基礎比較差,但是家長潛意識裡就是認為尖子班的老師就是最好的,硬是要把自己的孩子安排到尖子班裡。

最後的結果是,這個孩子的成績沒有提高,反倒基礎都是越來越差。

把差生放到重點中學尖子班,孩子很難很難考出優異成績,原因有幾個點:

上課內容吸收不了

尖子班的孩子,整體對知識點的理解吸收能力都是比較強的,就是基礎知識點和一些概念性的知識點只要稍微題一下就能過了,重點是要去突破難題,壓軸題。

如果把一個成績差的孩子放到裡面去,他對基礎知識點的吸收本來就比其他孩子要慢,基礎還沒有掌握好,就去聽難題,聽的那是雲裡霧裡,根本不知道老師在講什麼。

而且基礎沒有掌握牢固,就會導致後面學習越來越吃力,成績就很大可能會越來越差。

打擊孩子自信心

上面有說了,孩子進入尖子班是明顯跟不上學習節奏的,孩子自己都能感覺得到。看著班上的孩子,老師稍微講一下,馬上就明白,做題做的有很快,孩子自己會懷疑自己的。

很容易打擊到自信心。

我剛剛說的那個孩子,在尖子班老師講七年級三角形動點壓軸題,班上的孩子聽完一題就能很快做變式題,唯獨自己根本不知道從哪裡下筆,小測也是隻有自己是全空著的,可以明顯的感覺到孩子學數學的自信心沒有以前那麼好了。他會覺得自己就是學不會的,這個對學習有很大影響。

家長花重金把孩子安排到尖子班,其實初衷就是要考優異成績。不妨我們先試著去分析孩子現在的學習情況,存在的問題,一點點去改進,成績慢慢提上了,等到能進入尖子班學習再去是比較好的。


遇見林深


家長們做過最絢麗的夢就是:自己學習差的孩子,能考班級第一進入名牌大學。這個夢,使很多孩子活在水深火熱裡。

知識可以用重金砸出來,但優異的成績絕對不是花重金就能解決的。

我至今記得我那隻讀完初中就輟學的朋友,說過一句話:沒想到初中三年,咱倆距離越來越遠

初中三年,入學時她英語成績優異,成績比我好。但那時候我決定,我用三年時間努力,肯定不會比你差。

整整三年,尤其是初三的時候,我寫的題比她多,讀的課外書也比她多,不會的題問的也比她多。

終於,某一天她來找我說:"彷彿你突然變強了。"

可是,她不知道的是,為了學習好,我努力了三年。大大小小的知識點,我都過了不知道多少遍。

看起來是短時間的變化,其實是長時間的積累。我說這個只想證明一件事兒:大多數學生的學習成績都是靠時間的積累換來的。他們為了進火箭班,付出的努力絕對不是花錢能砸出來的。

是時間,積累的時間經驗和努力。

所以,就這一點,你拿錢在尖子生班砸,你以為能逆風翻盤?不,很多情況下,孩子可能跟上課都困難,因為差生之所以差,也是積累來的。



抱這個希望,不如踏踏實實,讓孩子先摘掉差生這個名字

基礎差,成績不好沒關係,咱認清自己的位置,慢慢走出差生的陰影,這比什麼都重要。

因為學習不好對孩子自信有影響,再攤上這麼個重視孩子成績的父母。

孩子一直會很難受,因為父母都想用重金砸成績了。可見是走投無路,開始想別的招數了。

退一步講,學習,孩子自己的意願為主,他自己不願意學。牛不喝水強按頭,他會很難受的。



基礎知識佔比80%,但孩子學習差肯定是基礎題正答率要小於50%的

最後從科學上講一下,孩子成績差肯定是基礎題不好,也就說基礎知識把握不行。

那像這種情況下,她更適合的是什麼?是合適在普通班兒,然後紮實打基礎。因為尖子班的教學模式是講題內容多,講課速度快。

基礎差的孩子,別說是跟上課了,有的時候連課都聽不懂。

所以,父母要做的是:踏實下來,先給孩子補基礎。


饕餮思文


強扭的瓜不甜,硬拔的筍不尖。這種家長是有,這種學生也有。我用幾個事例來闡述這種情況的N種結果

一是硬拔但真是成長起來。我曾經看過深圳中學一個學生的演講,他從六百多名竄到前一百名的故事。他屬於特招生,高一時成績很一般,但他通過努力一步步用深圳中學強大的師資平臺成為優等生。名校的平臺很重要,但努力爭氣不放棄的追求也很重要。

二是有基礎,通過名校平臺優化自已。,我家小孩就是這一類。孩子通過招生考試考進深圳一所有名民辦初中,但成績屬於中下。但通過一年的學習,慢慢地能接近前一百名。雖然孩子不是特優秀,但他會利用名校師資平臺提升自我。

三是反面例子。我朋友的妹妹利用學區房取得東莞中學東城校區學位。但好景不長,慢慢發現她出現報復性厭學。她的成績太差,基礎又不好導致她在同學和老師面前過分自卑。數學考個十幾分,讓她的任課老師幾乎崩潰。她自己基本看不到翻身的希望,各種負面情緒在她身上惡性循環,她幾近絕望,很想轉到差一點學校去,因為名校成為她的噩夢。

選什麼樣的學校,一定要根據自已的小孩實際情況來定,沒有統-的結果,你說呢?


用戶53997826287


把成績較差的學生是非常不利於他們的成長及學習的,甚至會給他們的心靈造成很大傷害!

你好,我是一名北大博士,當過8年高中生家教,對中學生心理比較瞭解。拿我最近輔導的兩名同學來講,很多東西還沒開始給他們講,就擺出一副拒絕的姿態,問他們為什麼?他說,不相信自己能夠學好!

後來瞭解到這兩名同學也是被家長塞到重點班的,因為重點班的學習氣氛緊張,強度大,他們常常跟不上。老師也不可能單獨為了他們兩個放慢整個進程,久而久之,就對自身產生了懷疑!認為自己什麼都學不會!

一旦他們這個觀念產生,認為自己不聰明,是花錢進來的,可想而知,以後的路他們該多艱難!其實我對於重點班和普通班,更習慣稱之為快班和慢班。

快班是針對與基礎較好的同學,整體上節奏比較快,學習強度大,更有利於提高的高考競爭力!想一下,如果把學習好的同學放到慢班當中,基礎點很快掌握,久而久之沒有了挑戰性,難免產生自滿心理!

慢班是針對於基礎較薄弱的同學,老師講課速度放緩,更有利於他們對知識的理解,也會大大增大他們學習的信心,提升學習動力!

要想真正的幫到孩子,就要考慮到實際情況,而不是盲目的跟風,不上重點班就與重點大學無緣之類的。如果孩子本身能力達不到,上了重點班又能怎麼樣呢?

誰有能說在慢班的同學就沒有考上好大學的呢?其實慢班和快班是流動的,倘若後期慢班的同學基礎鞏固了,學習能力也提升了,完全可以進入快班的。相對的已經進入快班的同學如果不能適應快節奏的講課模式,也會被調到慢班的。

關鍵是要考慮到孩子的實際情況!當然也不乏進入快班之後奮起的同學,那些真的是極少數,而且基礎本身都不錯!

以上是我的解答,希望能夠幫助到你!我是北大博士教數學,喜歡我就關注我吧!如果學習上有什麼問題,也可以隨時向我諮詢!


北大博士教數學


女兒的數學很差很差, 在學校裡學不會,在家裡教她的時候,我一般會把小兩歲的兒子也叫來一起聽。一年級的時候,有三捆木棍,每捆十個,另有六個散的。一共多少個?兒子很清晰的知道,每捆十個,三捆三十,加六個,一共三十六。女兒愣是不明白,非得一個一個去數。又給她疊了幾堆硬幣,還是得一個一個去數。一個同樣的問題,對某些孩子來說易如反掌,對另一些孩子來講,難如登天。在教學方法上差別也是天差地遠。同時教女兒和兒子,五分鐘後,我叫兒子先去玩,然後跟女兒嘮叨一個小時。因為對兒子而言,這些嘮叨毫無意義。如果在學校,優班和差班分開後,教優班是特輕鬆的,一節課五至十分鐘講解後,學生都明白了,剩下的時間可以弄點難題,或者學點別的,或者乾脆玩著過。如果在差班,老師可能用一整節課的時間來講解。那麼如果將一個差生硬塞到優班又怎麼樣?十分鐘的講課,人家明白了,而他還沒弄懂,老師又不會對他單獨輔導,結果就是他完全不知道別人在幹什麼。佈置作業,優班不需要一大堆簡單的題目,而是給幾道複雜的。差生需要很多簡單的題目反覆練習。考試後,老師讓學生把沒做對的題目抄一遍,優生很簡單地把一兩道題抄了就完成作業,差生要抄百分之七八十,累死,整天埋怨作業太多。


大自然中的一隻螞蟻


家長這樣的做法很可怕!不是成就孩子,而是在毀掉孩子!

前幾年我身邊發生了一個類似的事情:

一個父親憑藉自己的關係把初中畢業的兒子送進了北京某重點中學(是不是重點班不太清楚),但是兒子在初中成績很一般,中考成績是達不到這所中學的錄取分數的。

父親的初衷就是把兒子送進一個好學校,會受到好的影響,有好的師資和學習氛圍,兒子的成績指定可以好起來。

初衷很好,不過只是單相思。

開學沒多久的測試,兒子成績基本上在班裡倒數,幾次下來,兒子壓力越來越大,夫妻二人攢足了勁兒鼓勵兒子好好努力,第二個學期開學,兒子就沒怎麼著去學校了,後來聽說兒子輟學了,去醫院檢查說是得了抑鬱症。再後來就不知怎麼著了。

成績沒有得以提高,反而把兒子逼成了抑鬱症,得不償失!

還遇到一個例子:

小升初,父親憑藉自己良好的人脈關係和堅實的物質基礎,把成績並不拔尖的女兒送進了一所重點初中,但女兒一直以為是自己憑實力進去的。

在初中前兩年孩子的成績也還好,保持在班裡中上等水平,不過在學校裡也算中等水平。不過後來因為特殊的原因,孩子得知自己來到這所初中不是憑自己的實力,而是靠爸爸的關係進來的,和父母大吵一架,在心裡產生了一種巨大的壓力,初三的成績就開始下滑,初升高也是勉強考上了一所普通高中。

如題主所問:

家長花重金把差生放在重點中學尖子班,這樣的孩子最後能考出好成績的不能說沒有,但是至今還沒有聽說過(也是是我孤陋寡聞),更沒有見過。不過到聽說過一些極個別性格極端犯事的孩子有這樣的經歷。

早在春秋戰國時,觸龍就曾說過“父母之愛子女,當為之計長遠”!幾千年過去了,可見家長還是沒有學會為自己計長遠!花重金把成績不好的孩子送進重點學校尖子班的家長可是真的為孩子計長遠了嗎?我看是眼前都沒有考慮到的!

就如家長希望孩子能做長跑運動員,可是孩子擅長的是相撲,不過家長不管孩子的擅長硬是按照自己的願望把孩送進田徑長跑訓練場,還花高價走關係,到底是成就孩子為孩子的以後著想呢?還是為了家長自己的心願呢?能不能出好成績還用他人給出明確答案嗎?

教育孩子,當對了路子,對了孩子的個性和所好。就如我國的歷史學家吳宓1916年留學美國,本想入哥倫比亞大學學新聞學,當時校長周詒春根據平時對吳宓的觀察,認為“宓無交際及活動之才能,不諳習實際事務與社會人情,決不宜於為報館訪員。統觀宓之才性,最適合於文學。故派定宓學習‘文學’······”這才有了後人熟知的吳宓。

家長愛子不惜財是好,可是愛子也不能隨家長自己的私心,當依據孩子的實際情況而選擇適合的方向。


快樂庭院



我是一名工作20多年的語文老師,當了多年的班主任,也教過許多孩子。我想說,適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在我身邊有許許多多類似的例子,最後孩子苦,家長錢花了,效果也並不明顯。

我覺的幾個例子還不是最差的孩子。

學生A:理科成績比較好,但是語文和英語不算很好。這個孩子是我兒子的一個同學自幼就擅長理科。讀高中時, 他們家裡有花了高價去了一所比較好的中學。但是進去之後孩子每次考試成績都是一千名之後。 孩子幾次跟我兒子談到他沒有學習興趣,都有些想放棄上學的念頭了。後來在老師和家長的鼓勵下,堅持讀完了高中,高考時,比較可以,勉強上了重本線。

學生B:是我教過的一個學生,他爸爸媽媽也是花了高價去了綿陽的一所比較好的中學。這是中學孩子的素質很不錯,但是有一個問題就是孩子是走讀生。他爸爸媽媽就在那所學校附近租了一所房子,專門帶他讀書。 條件很不錯,但是孩子卻並不珍惜。在上學期間,孩子迷上了手機,老師不敢管,家長管不了。 最後的結果是高考第一年考的是專科,家長讓他復讀,第二年依然是專科。

在我兒子上高中時,他本來有機會調到最好的班級。 但是我放棄了,我希望孩子能夠在相對輕鬆的環境下學習。 開心,自信。結果證明我的選擇沒有錯,孩子在一個二類班級表現的很不錯,考試經常是在班上前幾名,老師比較重視,孩子的自信心得到了充分的發掘。考試時在全年級也經常是前一兩百名(他們級是兩千學生),我覺得很不錯了。後來高考時,以高出重本線近80分的成績考取了一所211學校。

孩子能不能在一個好的環境中受到感染,很多時候還要她自身的努力。如果上進心很足的孩子在一個優秀的氛圍內可以有很大進步。 但是如果孩子的抗壓能力比較差,就還是不要讓他去進與他相差甚遠的班級了。進那樣的班級,無疑是坐飛機,孩子根本跟不上,還會讓孩子失去信心。

我是語文教育楊柳依依,關注語文教育,關注孩子的成長!


語文教育楊柳依依


差生在重點班裡逆襲並不少見,但是並不是每個差生都可以逆襲。能不能考出優異成績取決於孩子自己願不願意努力,努力到什麼程度,學習上是否得方法。

高三的時候我在重點班,我們班也有幾個學生是家裡花錢託關係進去的。有三個學生到了我們班之後學習非常努力,有不懂的問題就請教老師或者同學,和學習好的學生完全打成了一片,可以說是充分利用了重點班的資源,有優秀的學生和優秀的老師。按照他們幾個之前的成績,最多就是大專,但是他們幾個考的都還不錯,一個是省內二本,一個是普通一本,另一個考上了一所211大學。這個考上211大學的學生,聽說後來考上了上海交大的研究生,可以說進重點班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

但是另外幾個,三個還是四個學生,他們在重點班感覺並沒有什麼進步,學習依然懶散,最終也沒考上什麼好學校,都是大專。

把孩子送進重點班,能不能考出優異的成績還是取決於他自己,家長如果有精力的話,可以多在學習上引導一下孩子。不管是初中還是高中,有很多學生的學習一直處於被動的狀態,完全沒有主動性。

你們願意花重金讓孩子進重點班,相信你們肯定是非常希望孩子能取得優異的成績,那就在孩子身上再多投入一點時間和精力,多多引導孩子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