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80後在一線打拼,可內心還是盼望衣錦還鄉?你怎麼看?

緣來似卉



武漢科達1899


我69年的,像我們這個年齡的人小時候吃過大鍋飯,吃不飽餓不死,經歷過農業學大寨,知道什麼是紅衛兵,我們這個年齡的人苦啊!6歲學會煮飯,7歲的時候就挑水了,插過秧.砍過材.種過地,挑過糞。2000年的時候還是一窮二白,為了養家背井離鄉來到了一線城市深圳,剛來的時候我月薪700老婆300還要供養著兩個兒子,就這樣幹了3年,看著靠打工已不滿足我的生活要求,就辭工出來收廢品,這行自由收入比在工廠打工掙的多。等到你手上有點錢的時候操心的事又來了,兒子大了必須要買房子,但這個時候的房價已不便宜了,深圳的買不起只能回老家買,交了首付還欠100萬的貸款,有家的地方沒有工作.有工作的地方沒有家,只能還要繼續打拼,現實社會像我這樣的人很多,在一線城市沒房的人,衣錦還鄉都是遲早的事。如果對比一下我們這一代的父母想想我們這個年齡的人真的很難,都52歲了還活著這麼累,每個月還為著吃飯.房貸.房租.兩人的社保而努力奮鬥著。[流淚]


深圳回收哥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過這種感覺,不管你在外面有家有房了,每次只要回到自己的家鄉都會有一種親切的感覺,每次我回老家一路上心情都會非常高興,也希望在外面多掙點錢可以回到老家生活,可是現實的生活不的不讓我們離家出行到外面的社會去拼搏,去闖蕩,爭取有一天可以衣錦還鄉


娟子的地攤生活


我就是七十年代末的,作為那個年代的一個非常平凡的人,我有話要說。我雖平凡但我有不平凡的人生,我們一直非常努力的生活,那時我們可以說一窮二白,童年時代幾乎是自然放養生活,父母一天到晚幹活也只能保證有口飯吃,不餓壞我們,我們從小就知道自力更生,不怨天不怨地,唯有勤奮努力。這一代人也為國家建設出了不少力,啃老族比較少。下海扛工潮興起。因為我們那個年代人受教育程度沒有現在高,沒有錢,父母只能把我們拉扯大,我們唯有努力加努力工作才能改變生活。我們吃的苦要比現在的孩子的多。我們當然盼望衣錦回鄉。社會需要對這個年代的人付出給予肯定。


神秘湘西燕姐


我79年的,初中畢業,高中沒去讀書,中專也沒去,接著就去學徒,在外面闖世界去了,我們那年代家裡都很一般,兄弟都幾個,能讀書出去的沒幾個,我們能吃苦,做事還是很靠譜的,我個人讀過不是文學書,平凡的世界,老人與海,紅與黑等很多書,影響很深。因為窮,又在農村,多數在外的,都想衣錦還鄉,都想開著豪華車,帶著外地的女人,在家鄉轉幾圈,誰不想呢?只是我學會了廣東人的務實,有的話就偶爾露下,沒有就低調,不去裝,人活著,不止為自己,社會還需要我們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情,能不顯擺,就不要去顯擺,低調謙虛些


WYZhi


非常高興收到被邀請回答問題的機會。

作為一個80後,看到這個問題感觸很深,在這個競爭很激烈的環境中,感覺壓力蠻大的,首先了解下這個詞語“衣錦還鄉”的意思:古時指做官以後,穿了錦繡的衣服,回到故鄉向親友誇耀。也說衣錦榮歸。現在常形容在外面有了出息和本事後榮歸故鄉,向親友誇耀。

近義詞: 葉落歸根,是說離開家鄉的人最終回到本鄉本土。

網絡圖片

到這裡不由自主的想起另外一個詞語:背井離鄉,【解釋】:背:離開;井:古制八家為井,引伸為鄉里,家宅。離開家鄉到外地。在舊社會,一遇到荒年,窮苦人便背井離鄉,到各處去討飯。在當下,這群小夥子背井離鄉地出外打拼去了。

在外打拼很多年,每次回來很少停下腳步感受家鄉的美和溫暖。這些年去了不少城市,不知不覺中也走遍了大半個中國,從起初的興奮,到如今的思念,最後才發覺還是家鄉最令人神往和牽掛,最有安全感。離家那麼遠,可還是想它。世界很大,總有牽掛。身不由己,打拼在外的我們總是報喜不報憂。

人心中總會有很多對生活的嚮往,自己到底需要什麼樣子的生活方式,很多時候自己也不是很清楚,有些時候也很簡單,通過自己的努力付出,多一些回報,買房子,買車子,給孩子好的教育,讓父母過上好日子,寧可自己揹負更多的東西,總用一些勵志的話語來鼓勵自己,其實真的很累,充實的累,快樂的累。

如果感覺不快樂,釋放自己的壓力,遵從自己內心的吶喊,只要付出,無論在外還是在自己的家鄉都會有發展,在那裡呆久了都會有牽掛。


菩提花pth


北京科技大學教師 vlog領域創作者

背景離鄉的80後懷揣夢想,來到城市工作,他們現在是家裡的頂樑柱,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工作壓力比較大,再加上農村老家風光秀麗,想衣錦還鄉回鄉是人之常情。但是我還是建議這些80後的年輕人,堅持在城市奮鬥,等到60歲再考慮衣錦還鄉。世界發展潮流就是城市化,越來越多的人講在城裡生活到終了,城市生活方便,特別是就醫等等。

80後衣錦還鄉

打工好還是創業好

創業和打工的區別

80後的出路

打工還是創業

衣錦還鄉裝窮回家


創業者杜生


實際上在外面打拼都是很隱忍的,就想有朝一日能夠風風光光的在老家衣錦還鄉,這個其實是因為80後的一幫人很多還是生在農村老家長在農村老家,親戚朋友同學鄰居都是一大幫,在他們面前證明自己表現自己,體現自己的價值和尊嚴。估計90後特別是00後就不會在有這種想法了,因為00後基本上都是跟父母一起做了二代移民沒有老家的概念了,所以這一代人說是無根飄浮,價值觀完全不一樣,他們的追求也不一樣,他們沒有衣錦還鄉的概念,他們就沒有更直接的慾望沒有70/80後的隱忍和吃苦耐勞


敬畏之心隨時有


一線城市機會多,工資相對高,接觸的面也廣,所以很多80後在一線城市工作賺錢打拼。工資高,相對應的房價高,物價高,生活成本高。一個人在一個城市的歸屬感,莫過於在這個打拼的一線城市擁有自己的房子自己的小家。當房價低的時候,80後剛入職場沒有積蓄,當積蓄夠付首付的時候,蹭蹭上漲的房價讓遠遠超過了接受程度。好山好水好寂寞,從小的親友人脈都在自己從小長大的家鄉。所以很多在一線奮鬥的80後,又想回到家鄉。


小熊貓睿媽


80後是社會建設的生力軍,上有老下有幼,壓力山大。

80年代初改革開放的第一炮在深圳打響,從此中國進入改革開放的時代,千千萬萬的農民工背井離鄉踏上了酸味苦辣的打工之路,為生計為城市建設而忙碌著,城市的繁華是你們的辛勞,農民工辛苦了,為你點贊!

在一線打拼的農民工,有的撈到了金,有的還在維持基本生活上拼累,一份微簿收入沉甸甸,一把辛酸淚是時下大多農民工的寫照。

根,是農民工的歸宿,衣錦還鄉是每個人當初的夢想,是拼搏的動力。

沿海經濟發達城市雖然工資高,如沒有其他門路,單靠打工那一萬幾千工資對於80後的大多人,一家人靠他的話,扣除生活開支所剩無幾了。

對於收入高的農民工來說,當下是否留在城市繼續發展是困擾他們的問題,這點要根據自身量制,如:人脈廣,有一定創業基礎和實力的人可繼續留下打拼,大城市的發展機遇和需求大,總比三四線城市廣闊多了。如下有很多在發達城市有實業的人士正在引流資金,傾趨其他一般城市置業,助力地方經濟發展,未免是一個好戰略。

當然,對於經濟實力一般的人,諸如深圳這樣的大城市,消費太高,門面租金高不可攀,一年到頭錢是賺到了,但除去開支所剩無幾,不妨回鄉創業試試,因為現在國家出臺振興鄉村計劃,加快城鄉建設,縮小差距,重點投入資金,也對回鄉創業人員大力扶持,近幾年來好多廣東打工的農民工紛紛回鄉辦廠,生意做得風生水起。

衣錦還鄉,是上一代也是這一代農民工的夢想,80後正值人生創業美好昭華,前方城市向你招手,背後家鄉也在期盼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