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大夫科普:一文教你讀懂骨關節炎

人的關節早期變化在20—30歲就已開始,40—50歲症狀出現時再注意為時已晚。隨著骨骼健康知識需求逐漸增加,在日常在生活中,偶爾聽身邊的家人朋友說自己關節疼痛,那麼您就要注意了,這個有可能是

骨關節病,而骨關節炎是骨科的一種常見病

骨關節病

人體的哪些部位容易發生骨關節病?每個部位的症狀表現有什麼不同?

膝關節、髖關節、手關節、踝關節容易發生骨關節病,每個部位的症狀表現如下圖:

骨科大夫科普:一文教你讀懂骨關節炎

骨科大夫科普:一文教你讀懂骨關節炎

骨關節炎長久以來是一個被忽視的疾病,被認為是衰老的正常表現,沒有得到患者的足夠重視,那麼,如何判斷骨關節炎?我們需要做哪些檢查

典型症狀是早期關節輕微疼痛,僵硬不適感,有時伴有關節腫脹;逐漸出現坐位起身和邁步初期疼痛,行走數百米後症狀逐漸緩解.

如果步行距離過久或者上下樓時又出現疼痛;疾病晚期會出現關節變形(X型腿和O型腿改變),下蹲起身困難;若遇劇烈活動或受寒可出現急性炎症表現。


相關檢查

CT或者核磁共振檢查

才能發現關節軟骨及軟骨下骨質的異常磨損改變。

X線平片

早期並無明顯異常,約數年後方逐漸出現關節間隙狹窄

此時表明關節軟骨已開始磨損變薄。

病變後期

關節間隙有顯著狹窄,關節面骨質硬化,最後關節邊緣變尖,骨質增生,有骨贅形成負重處軟骨下可有骨性囊腔形成。

骨科大夫科普:一文教你讀懂骨關節炎

現代人在日常中普遍缺乏運動鍛鍊,突然高強度過度運動導致加重關節負擔。過量走路或上下坡、爬山,還會加重髕骨關節的壓力,髕骨軟骨在長時間摩擦之後容易出現問題;

持續過量的運動,使原有的輕微損傷加重,會引起關節疼痛,嚴重的可能會引起關節炎。加上飲食結構的改變,年輕患者痛風越來越多;

此外,長期伏案工作久坐久站、長期吹空調,年輕人不注意關節保暖也是導致關節炎日趨年輕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骨科大夫科普:一文教你讀懂骨關節炎

保護好我們的關節,生活裡我們需要注意什麼?

1、適當補鈣

積極治療骨質疏鬆,內分泌異常等疾病 攝入足夠的鈣劑,可以減少骨質增生的形成,減少關節軟骨的磨損。

2.保持正確工作生活姿勢,

避免長期面對電腦,避免頸椎腰椎和膝關節長期保持一個姿勢工作,適當的活動,特別是關節的正確運動。避免長時間站立、步行,尤其負重站立和步行,從而加重膝關節損傷。

3. 減輕體重

從而減輕膝關節承重負擔。體重超標加重了機體負重關節的負荷,使得關節軟骨過度受損,勞累,引起骨刺。對於體重超標的人,適當的減輕體重可以預防脊柱和關節的骨質增生。

4、注意保暖。不要美麗“凍人”,在寒冷的天氣穿短裙,把膝蓋暴露在外,或穿的很薄顯瘦等等,因為受寒會引發和加重病情。

5、 選擇合適的運動方式

提倡有益的活動:不負重或少負重條件下鍛鍊,適當的散步,慢跑,騎自行車,游泳,通俗說即為坐位、平臥位、俯臥位鍛鍊膝關節,加上低於體重1/2力量的器械鍛鍊為少負重鍛鍊。既鍛鍊了膝關節,通過加強肌肉,肌腱和韌帶的支持作用而有助於保護關節,又避免了膝關節承重鍛鍊帶來的損傷

骨科大夫科普:一文教你讀懂骨關節炎

避免的問題

過多爬山、爬樓梯,打太極拳等鍛鍊方式。

上山或爬樓梯時膝關節負重,又膝關節的彎曲度增加,髕骨與股骨之間的壓力也相應增加,而下山時除了自身體重以外膝關節還要負擔下衝的力量,這樣的衝擊會加大對膝關節的損傷。

爬山及爬樓給膝關節造成的負擔比走平路要嚴重好幾十倍。

打太極拳時,身體重心較低,且動作要緩慢進行,會使膝關節負重過大,引起膝關節疼痛,加速關節軟骨的磨損,太極拳的技術特點是膝關節始終處於半蹲位的靜力性支撐

如果長時間過量單一鍛鍊,髕骨關節面就會受到經常的磨擦、擠壓、衝撞和捻挫等,這些都會加速髕骨軟骨的退變,引起關節疼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