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聚焦西安戰“疫”出擊

《經濟日報》聚焦西安戰“疫”出擊

3月12日,《經濟日報》分別以題為《中歐班列(西安)去程突破萬車》《“雲簽約”286億元 西安生物醫藥產業發力》兩篇報道聚焦西安。

報道關注了疫情防控期間,西安主動出擊,中歐班列(西安)去程班列發送車數突破1萬車;舉行生物醫藥產業集群系列項目網絡簽約儀式,助力建設一流生物醫藥產業高地。

一起來看報道原文——

《中歐班列(西安)去程突破萬車》

《經濟日報》聚焦西安戰“疫”出擊

X8025次列車正在駛出西安新築車站

11日,滿載服裝、電子配件、電器等50車貨品的X8025次列車駛出西安新築車站,開往德國曼海姆,標誌著今年中歐班列(西安)去程班列發送車數突破1萬車。截至當日,陝西今年已累計開行中歐班列去程班列230列,回程班列170列,同比增長104.1%。


疫情防控期間,西安局集團公司發揮新築物流基地碼頭作用,開闢綠色通道,快速查驗、快速裝車,充分利用新築物流基地優勢,為返程班列貨物提供充足存放場所。今年以來,中歐班列(西安)運送貨物37.2萬噸,是去年同期的1.5倍。


“雲簽約”286億元 西安生物醫藥產業發力

西安市日前舉行生物醫藥產業集群系列項目網絡簽約儀式,總投資額達286億元的30多個“雲簽約”項目,全部集中在化學藥、中成藥、生物藥、醫療器械等領域。據悉,這是西安市剛剛發佈《西安市生物醫藥產業集群發展行動方案(2020年—2022年)》之後的首次產業戰“疫”出擊。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在此次簽約的項目中,中成藥、化學藥、生物藥類項目共7個,醫療器械類項目5個,充分展現了西安的科技研發優勢。其中,西安新通藥物研究有限公司擬投資3億元建設肝靶向系列創新藥物研發及產業化基地,目前有5款創新藥在不同研發階段,其中3款創新藥預計在2021年至2024年批准上市,項目達產後預計年銷售額達60億元。宇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擬投資1億元建設製備中心,生產製備CART細胞,用於治療難治複發性白血病和淋巴瘤;陝西鉅子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將投資13.6億元,建設醫用修復敷料及高端醫療器械產業化項目、特稀有次生代謝產物及益生菌生產基地項目、電子商務創業孵化基地三大項目,項目達產後預計年產值18億元。


此外,還有山海丹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生產基地、西安中藥分子解析飲片古法炮炙展示研究生產中心項目、天宇製藥微創硬化治療產品研發及生產基地項目等一批自主創新型醫藥及器械類項目落戶西安高新區。


這些掌握核心技術、未來前景看好的項目達產後,將大大提升本地產業競爭力,助推西安衝擊一流生物醫藥產業高地的創新目標。


《經濟日報》聚焦西安戰“疫”出擊

在當天簽約的金融領域項目中,4個基金類項目引人注目。其中,由西安高新金控牽頭,擬與陝西金控旗下新時代資本與陝藥集團旗下陝西醫藥產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合作發起設立20億元規模母基金,投向生物醫藥領域相關產業基金;弘暉資本與高新區合作設立生物醫藥產業基金,在產業引導與併購、產業服務集團搭建等方面推進合作;中國企業報集團與高新區合設30億元規模產業基金,將吸引國內外頂級生物製藥項目落戶;東盛集團與高新區合作設立25億元規模的中醫藥產業基金,主要投向國醫館、養殖基地、中醫藥原材料供應鏈等產業領域。


此外,陝西銀保監局還與西安高新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圍繞信貸投放支持、銀企信息共享、重點產業發展、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等展開合作。陝藥集團擬投資60億元建設陝西生物醫藥園,吸引、培育孵化期企業、快速成長期的創新企業和獨角獸企業。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簽約項目中還包括加速成長系列項目9個,涵蓋醫療器械、醫療服務等方面,有望快速投用或轉化,實現醫療惠民。其中,秦藥匯康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24小時智慧售藥自助終端項目,可在寫字樓、居民社區、公交和地鐵場站等場景應用,計劃2年內為西安和高新區投入設備1000臺。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西安市明確將生物醫藥產業作為“先進製造業”六大支柱產業之一,將以化學藥、中成藥、生物藥、醫療器械產業為基礎,以3D打印、光學設備、再生醫學、基因測序、多肽與蛋白等高精尖技術為引領,形成500億元規模的產業集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