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印象,我眼中的长武

民间传言,清代一知县在长赴任,知县请一玄学大师观其风水。大师留诗:“有山土盖顶,有水不载舟。人无三代富,作官不到头。”基于表述客观,事实应验,流传甚广。

长武,一个很受伤的地方。昔时受制于生产力,靠天吃饭,21世纪始,变化巨大,财力丰厚,百姓安居,人民皮实,忠于政府,说东不西。但仍不乏劣病,久治不能痊愈,似心中之刺。既然是刺,一定要拔,否则要命。

咸阳印象,我眼中的长武

长武人穿衣实在、严谨,是图整齐。男人着西装,脚蹬休闲运动鞋子,要么全身运动装,又穿了皮鞋;毛衣塞在勒了皮带的下腰,冬天切身穿了背心、衬衣,再加毛衣,毛衣之上加薄外套,外套之外才是棉衣,衣领颇多,脖子不长嘴,不能言语,极痛且苦。中年妇女讲究线条美,又紧凑又棱角分明,似乎透气很是丢人,像极了城市之外的郊区农民。穿衣者,首先舒服,然后大气大方,最后才是潮流装扮。

咸阳印象,我眼中的长武


民主革命成功,官服早为历史,到了当今,开会、工作着西服,又盛行起来。中央都不要求,小小地方,为何死灰复燃?

锅盔、烧鸡、白酒乃传统乡土名吃,改革开放至今,诚信丢失,学会做假,偷工减料,到了夭折的边缘。

普通人家,若有大事,一些人像打了鸡血,非要讲排场,过大事,孙儿满月、搬家、置房、买车、孩子上学、老人过寿、亡灵三年,一事接一事,大操大办,若是科级以上干部,交往广些,每月工资不够随礼,我不知道他们如何养家糊口。

过事之血条汤,原为特色名吃,失却了先前的味道,不用大油用乏油,血条不煮用水泡。馒头用上了发酵粉、苏打,懒的不用缄,馍往汤中一泡,找不见馍块。就这几个大食堂遇事还要预约。

若有新生意,一家赚钱,大家眼红,一轰而上,非拼个鱼死网破、头破血流,你方唱罢我登场,永不罢休。满街的食堂,大厅光堂,后厨脏乱差,泔水倒进街道下水口,冬天冻着彩色的冰,夏天奇臭无比。

咸阳印象,我眼中的长武


街道的蹦蹦车,成了大爷,横冲直撞,老子天下第一,六十岁以上的司机比比皆是,若有肇事,一句话:“我没钱!”。小小县城,竟也堵车。六路口、昭中、中心校门口小商小贩把持路面,似自己家门口,没任何公德。正街人行道,随意摆摊设点,白修了盲人道。

只要是官,不知见不得人,还是羞于与百姓同乐,很少运动,不善待自己,亦不善待别人。暑期回乡学生多,运动场少,县城各校唯恐天下大乱,影响了管理,大门守卫的极严。违背上级要求,我行我素,怪事做绝。

家庭经济越差,孩子愈不下功夫读书。越穷越有理,反正有政府。

高中学生晚自习后家长用车接送,分不清是溺爱还是疼爱。上学放学教师还要在门口迎送,不知孩子大也不知孩子小。

长武暖气微波炉,下岗工人没人管。暖气若室外温度高则暖,温度低则冷;在编人员有保障,农民有土地有补贴,下岗工人成了没娘的孩子。

……

不是恨长武,而是爱长武,比大家更爱。

(WGQ)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