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經濟帶寬理論分析:去信任經濟的魔力象限及 ETH 價值捕獲能力

今日推薦 | 用經濟帶寬理論分析:去信任經濟的魔力象限及 ETH 價值捕獲能力

免責聲明:本文旨在傳遞更多市場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火星財經官方立場。

撰文:Ryan Sean Adams,Mythos Capital 創始人;Lucas Campbell,Fitzner 區塊鏈研究員

「經濟帶寬」理論是一種新的分析加密貨幣價值捕獲能力的「胖協議」理論。此前,開放金融電子雜誌「Bankless」曾多次撰文講述該理論,並提出「ETH 具有價值數萬億美元的經濟帶寬」的論斷。Bankless 繼續闡述利用經濟帶寬理論判斷加密貨幣所具有價值潛力的方法。

在該文中,Ryan Sean Adams 和 Lucas Campbell 以「信任」為維度,對不同資產進行分類,並在此基礎上提出經濟帶寬的四種類型。在這個分析基礎上,作者提出了「ETH 作為經濟帶寬是不可取代的」這個結論。

這種新的「胖協議」理論靠譜嗎?只能留給讀者去評判。

經濟帶寬(Economic bandwidth)是開放式、去中心化金融應用的燃料。在以太坊 2.0 中,經濟帶寬也會幫助以太坊穩住其全球結算層的位置。某個網絡的經濟帶寬越寬,其金融應用的能力會越強大,該網絡的安全性大體來說也越高。

若要促成一箇中心化的、無需許可的金融經濟,以太坊需要價值數萬億美元的經濟帶寬。但這如何實現呢?

沒錯,經濟帶寬來自於該網絡上各種資產的總體價值。但我們需要分門別類的細節,因為並非每種經濟帶寬都是天生一樣的。

去信任的經濟帶寬

當前以太坊的原生貨幣是 Ether(ETH),作為主要的儲備資產,ETH 為以太坊上的貨幣協議和金融應用提供經濟帶寬。

重要的是,ETH 提供了最有價值的一種帶寬——去信任經濟的帶寬。ETH 是去信任的價值,為以太坊去信任的貨幣協議提供著經濟帶寬。

為了構建一個去信任的經濟體,我們需要去信任的價值。想象一下,如果穩定幣 USDC 是以太坊上最主要的儲備資產,那麼,以太坊整個系統將受制於 Coinbase 、Silvergate 和美聯儲的任性隨意,不再是去中心化,和今天的金融系統沒有區別。

只有完全去中心化的、原生的加密資產,且在鏈上結算、無中心化權威支持的貨幣,比如 BTC和 ETH,才有可能誕生去信任的價值。

某個網絡上去信任的資產的流通價值總和,就是該網絡的去信任經濟帶寬。以太坊的去信任經濟帶寬的總和,以美元計價,就是該網絡的去信任資產的流通市值,也即 ETH 的市值。

而以太坊上的各種代幣也能成為去信任經濟帶寬的一個來源嗎?

作為經濟帶寬的代幣化資產

儘管以太坊上的代幣化資產提供了經濟帶寬,但它不一定是去信任的經濟帶寬。

舉個例子:

Synthetix 是構建在以太坊上的一種合成資產發行協議,其價值累積資產被稱為 SNX。儘管 Synthetix 推出了基於 ETH 的抵押品,此舉將極大地提升 Synths 的經濟帶寬,但今天,其合成產品幾乎完全依賴於 SNX 提供的經濟帶寬。

那麼,其它 DeFi 協議能把 SNX 用作經濟帶寬嗎?可以,但它們必須得信任 Synthetix。

儘管 SNX 已經證明自己可以扮演 Synthetix 生態經濟帶寬的一種形式,但在更寬廣的去信任經濟裡,它卻缺乏最重要的一個特徵:它不是去信任的。儘管 SNX 在鏈上結算,但 Synthetix 團隊有足夠的控制權可以搗鼓 SNX 的發行(關於 SNX 的發行變更,參見 https://blog.synthetix.io/synthetix-monetary-policy-changes/)。

SNX 具備去信任的結算,因為它是在以太坊上結算,但它不具備去信任的發行,因為其供應量可以被一個有自身利益的第三方所操控。SNX 和 ETH 在去信任方面並不完全相同。

似乎存在一個信任光譜,可以沿著發行和結算兩個維度而變化。我們何不把這個二維圖用於給各種資產進行分類呢?

信任的四大象限

今日推荐 | 用经济带宽理论分析:去信任经济的魔力象限及 ETH 价值捕获能力

通過去信任發行和去信任結算兩個維度,讓我們定義一下各個資產的信任級別。

  • 去信任發行 指該資產的發行不依賴某個有自身利益的第三方,也不會被其操控。
  • 去信任結算 指該資產的交易的最終性不依賴於某個有自身利益的第三方,也不會被其操控。

一個資產,如果既是去信任發行,又是去信任結算,那它就是一個去中心化系統的經濟帶寬的最佳形態。零信任資產是佔據右上象限的那些資產。

  • 零信任資產 (T0)——去信任發行+去信任結算

讓我們再看看其它幾個象限:

  • 持票人信任資產 (T1):被信任的發行+去信任的結算
  • 司法信任資產 (T2):去信任的發行+被信任的結算
  • 國家信任資產 (T3):被信任的發行+被信任的結算

ETH、BTC 和黃金,是現有的最為去信任的三種經濟帶寬。不幸的是,由於黃金的去信任特徵僅限於其實物形式,所以在一個數字化的原生經濟體中,它是一種不太有用的經濟帶寬。

下面我們把各種資產置入四個象限:

今日推荐 | 用经济带宽理论分析:去信任经济的魔力象限及 ETH 价值捕获能力

我們逐一分析一下。先從零信任資產開始:

  • BTC:當在比特幣網絡上結算時,是一種零信任的資產;
  • ETH:與 BTC 類似,其發行和結算的去信任程度略低於 BTC;
  • DAI:由 ETH 支持,但預言機和治理使其去信任的程度低於 ETH;
  • DAI (未來):如果 DAI 中加入被信任的資產作為抵押物,DAI 的位置將向左移動。

持票人信任資產和支配權有關:

  • 法幣現金:支配權換手就是結算,但其發行需要信任美國政府

司法信任資產,常常是包裹在司法保證裡的中性發行資產 :

  • 代幣化黃金:黃金的發行不會被操縱——但如果 PAXG 背後作為保證金的黃金不翼而飛,那你就只能訴諸司法系統了(鏈聞注:PAXG 是由 Paxos 信託公司推出的錨定黃金的資產支持型代幣,持有人可隨時通過以太坊錢包地址,查看其持有金條的序列號、毛重、純度和純度重量等信息);
  • wBTC:一種比特幣票券,由某法人實體託管,由法律系統結算。

國家信任資產,幾乎涵蓋了傳統金融系統的一切其他資產:

  • 股票 : 其增發由股東投票決定,按公司法結算
  • USDC:並非真正在以太坊上結算,其美元是在銀行系統裡結算的
  • 國庫券、金融衍生品、債券、大額存單:所有這些都是國家信任資產

你也可以挪動這些資產在各象限的位置,但重要的是明白這個模型的工作原理。靠左側和底部象限的東西需要槍桿子和政府來維繫。而右上角的資產則不需要。

金磚為什麼是零信任資產?黃金的發行量受制於物理條件。要增加陸地黃金的供應量,成本極高(不考慮海底和行星開採技術的飛躍)。黃金的結算也是去信任的——當一塊實物黃金從一個人的手中轉到另一人手中,最終性(finality)就完成了。支配權就是最終性。

今日推荐 | 用经济带宽理论分析:去信任经济的魔力象限及 ETH 价值捕获能力

ETH 和 BTC 是當前僅有的市值達數十億美元且佔據零信任象限的兩個數字資產。DAI、tBTC只是因為 ETH 和 BTC 才成為可能。所以,加密貨幣其實是很了不起的東西。

但比特幣也有其他問題。

BTC 在比特幣網絡中的結算是去信任的,但如果它存在 Coinbase 交易所裡,那麼其結算就得依賴於第三方了。BTC 也就從零信任資產變成了司法信任資產。

受到其網絡的功能限制,比特幣更多被用作一個點對點的價值轉移網絡,而不是一個可編程貨幣的網絡。比特幣的大部分貨幣操作都需要一個被信任的銀行。

這就是 ETH 如此重要的原因。以太坊的表達力意味著我們可以在零信任象限創造一整套貨幣系統。

這就是 ETH 無可替代的原因。

今日推荐 | 用经济带宽理论分析:去信任经济的魔力象限及 ETH 价值捕获能力

你聽說過 Gartner 的魔力象限嗎?右上角也是加密貨幣的魔力象限,鏈聞注:Gartner 魔力象限,指 Gartner 公司對某市場內的廠商進行分析的四個象限,依次分別為領導者、挑戰者、遠見者和利基玩家。

以太坊的經濟帶寬的分類

我們先來看一些數字。今天,可獲得的零信任 (T0) 經濟帶寬與以太坊上其它形態帶寬的對比如下:

今日推荐 | 用经济带宽理论分析:去信任经济的魔力象限及 ETH 价值捕获能力

不出所料,ETH 是迄今為止 T0 經濟帶寬的最大供應者——為以太坊生態提供了超過 246 億美元的帶寬。其它形式的去信任經濟帶寬包括 DAI 和 REP。

T1 經濟帶寬總計有 54 億美元可用帶寬,包括大多數代幣項目,比如 LINK、 SNX、 BAT 等等。這些流動資產具備去信任的結算,但發行要靠信任。所謂靠信任的發行,是因為這些項目的團隊對其協議有足夠的控制權可以改變發行量。

或者說,這些 T1 代幣未來完全有可能變成去信任的經濟帶寬,只要它們能將其生態系統內單一實體和個人的權力最小化。其實,比特幣一度也是在 T1 象限的。

T2 和 T3 經濟帶寬的供應量分別略高於 10 億美元和 32 億美元。回想一下,T2 資產具有去信任的發行,但結算要靠信任——例如 wBTC 和代幣化的黃金。

T3 資產包括 USDC、 TUSD 和 USDT——由法幣支持的穩定幣,其結算和發行都要靠信任,所以很大程度上它們需要依賴傳統金融系統才能成功。T3 經濟帶寬中,UDST 貢獻最多。在其對外報告的 43 億美元流通總量中,有超過 27 億美元是發行在以太坊上的代幣(其他代幣發行在 omni、EOS 等鏈上)。

DeFi 消耗的經濟帶寬

今日推荐 | 用经济带宽理论分析:去信任经济的魔力象限及 ETH 价值捕获能力

我們也可以算一下 DeFi 協議消耗的經濟帶寬。今天,可用的 T0 經濟帶寬中有超過 3.27%是由以太坊的 DeFi 消耗的。這也是以太坊上最去中心化的 DeFi 行為。

當然,像 Compound、 Uniswap 和 Maker 這樣的 DeFi 協議,其用途並不限於去信任的經濟帶寬。比如 Compound 上就有多個免許可的借貸市場,包括一大批基於以太坊的資產,比如 USDC。

儘管 USDC 在 DeFi 裡的使用率相對較高,但 DeFi 對 T3 帶寬的消耗卻佔比較低,因為 DeFi 不使用 Tether——在我們的數據集中,USDT 是 T3 帶寬的最大供應者。

總之,我們發現,以太坊的貨幣協議消耗的不只是去信任的經濟帶寬。有流動性的、非去信任的資產,也完全有可能為更廣闊的生態充當經濟帶寬。

緊盯目標

儘管各種 DeFi 協議能夠利用其他信任形態的經濟帶寬來改善金融產品,但需要記住,我們的關注重點仍然是開放式金融的核心目標:信任的最小化。

去信任的經濟帶寬是一個開放型經濟體的信任最小化的助力。如果和免許可的貨幣協議綁在一起,兩者將成為貨幣和金融格局不可阻擋的力量。

如果我們的目標不僅僅停留在重組當前的陳舊金融體系,那麼我們需要的就是去信任的經濟帶寬。若希望在這場金融革命中衝鋒,這是需要銘記的最重要事情。

結語

這篇文章旨在為經濟帶寬提出一種分類方法。以信任為軸來分析各種資產,我們可以構建一個框架,便於理解去信任資產對去中心化金融的重要性。

去信任經濟帶寬包括兩個核心要素:去信任的發行和去信任的結算。位於零信任象限的 ETH 等資產同時具備這兩個特性,它們構成了信任最小化的加密貨幣系統的基礎——它們不能被其他象限內的資產所取代。

當然,任何代幣化資產都可以利用免許可、可編程和開放性等以太坊金融系統的特點,獲益於以太坊的鏈上結算。代幣化對加密業界、對整個世界都是好事。但我們需要銘記,只有零信任帶寬才能為去中心化和以太坊的安全作出貢獻。

一個去信任的經濟體需要數萬億美元的去信任經濟帶寬。ETH 是無可替代的經濟帶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