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是什麼病?

風雨同舟92014


其實心肌缺血基本上是和冠心病這類疾病劃等號的一類疾病,當然還有一些其他的情況。而心肌缺血一般發生在心臟的冠脈供血和心肌需血之間發生矛盾的時候,當冠脈的血液供應不能滿足心肌代謝的需要的時候,就可以引起心肌缺血的症狀發作。比如說心絞痛的發作,嚴重者如果心肌缺血持續,則可以出現急性心肌梗死的發生。

當冠狀動脈管腔存在顯著的固定狹窄,一般是>50-75%,這時候很可能患者心臟在安靜時候尚可以代償,而當運動、情緒激動、心跳加速等情況出現的時候,就會出現心肌缺血的發作。這種心肌缺血被稱之為“需氧增加性心肌缺血”。這是穩定性心絞痛發生的病理基礎。

當然,還有另外一些情況,比如說冠脈粥樣斑塊變得不穩定,或者冠脈發生嚴重痙攣,這時候心臟供養減少,隨之清除代謝產物也會發生障礙,這被稱之為“供氧減少性心肌缺血”,而這是引起急性心梗或者不穩定性心絞痛發生的最基礎的病理機制。

以上就是張大夫對於“心肌缺血”的解釋,希望能夠幫到手機前面的你。


張之瀛大夫


心肌缺血,簡單理解就是心臟的血管狹窄了,引起的供血不足,可能導致一系列症狀。



其次還有炎症(風溼性、梅毒性、川崎病和血管閉塞性脈管炎等)、痙攣、栓塞、結締組織疾病、創傷和先天性畸形等多種。但我們常常說的心肌缺血就是冠心病,所以,我們今天還是主要說說冠心病導致的心肌缺血。

心肌缺血是什麼?

簡單說就是心臟動脈血管,因為長期的血管垃圾導致血管狹窄,引起供血不足,這就叫心肌缺血。心肌缺血是指心臟的血液灌注減少,導致心臟的供氧減少,心肌能量代謝不正常,不能支持心臟正常工作的一種病理狀態。心臟活動所需要的能量幾乎完全靠有氧代謝提供,所以即便在安靜的時候,心肌的血氧攝取率也很高(約為70%),正常情況下,機體可通過自身調節,促使血液供需相對恆定,保證心臟正常工作。

當某種原因導致心肌血液供需失衡,比如說血管狹窄,就構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心肌缺血。而冠心病是引起心肌缺血最主要、最常見的病因。隨著我們生活方式的改變,目前心肌缺血在我國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我們目前冠心病已達1300萬,已成為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和多發病,一些20~30歲的年輕人也出現心肌缺血的表現。

心肌缺血是怎麼發生的?

我們先說說這些血管垃圾是怎麼產生的,這些垃圾我們叫動脈粥樣硬化,這些垃圾形成和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肥胖、久坐不運動、吸菸酗酒、高鹽高糖高油飲食、壓力大熬夜、遺傳基因都會加重血管垃圾,加重動脈粥樣硬化。

這些血管垃圾逐漸的堆積在血管內壁,就像我們家用的水管,時間久了也會狹窄,不控制就會堵塞,當狹窄到一定程度就會引起心肌缺血,當堵塞了就會發生心肌梗死。

其實心血管狹窄50%以上才叫冠心病,當大於70%的時候,在某種刺激下才會發生心肌缺血,比如在寒冷、激動、運動、暴躁等等情況下,心臟需要的氧分會增加,這時候心臟就會加速工作,那麼狹窄的血管這時候不能滿足心臟需要的氧分和血液,就會引起心肌缺血,就會導致一系列的症狀。

心肌缺血的症狀?

心血管狹窄並不一定發生心肌缺血,只有在一些刺激下或非常嚴重的狹窄的情況下才會發生心肌缺血。大部分心肌缺血都是在運動、勞累、疲勞、熬夜、寒冷、情緒激動後發生,典型的心肌缺血會表現為心前區疼痛,胸痛,上腹疼痛,牙疼,頭痛,胸悶憋氣,心悸,咽部緊縮感等等。每次持續3-15分鐘,含服硝酸甘油可於2分鐘緩解,緩解後和正常人一樣。當這些血管垃圾持續加重,可能發生垃圾撐破血管,也就是斑塊破裂,這時候就會形成血栓,就會堵塞血管,就會發生急性心肌梗死,血管供應的心肌就會壞死,這時候就是持續性心肌缺血,上述心肌缺血正常持續不緩解,這時候就可能出現猝死。

心肌缺血怎麼辦?

一旦出在心肌缺血的症狀,一定及時就診,因為這是心臟的報警,心臟提醒主人馬上就會出現心肌梗死,趕緊治療。到醫院經過正規診斷後,如果診斷明確,那麼會建議口服他汀加阿司匹林,因為他汀能降低血脂,減少產生血管垃圾,並且可以預防斑塊破裂形成血栓,阿司匹林能夠抗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當然同時還必須嚴格控制三高。當然對於非常嚴重的心肌缺血還得支架或搭橋。

除了藥物治療,健康生活是必不可少的,我們上面提到過產生血管垃圾的主要原因是我們的生活方式不健康,所以心肌缺血要養成健康生活方式。

對於持續不緩解的心肌缺血,一定第一時間撥打120,到醫院確診心肌梗死後,第一時間簽字配合醫生治療,不要再給任何人打電話,這時候打電話都是浪費時間,浪費生命。心血管閉塞40分鐘後壞死麵積約為缺血總面積的30%,閉塞3小時約為50%,閉塞6小時約為70%,閉塞24小時約為80%。

時間就是心肌,時間就是生命,只有分秒必爭才能救命!

【受維權勇士保護,侵權必究!如有心血管問題請私信!】


心血管王醫生


心肌缺血其實不難理解,簡單來說:“就是心臟正常工作所需的能量沒有得到滿足,而我們身體內部的能量就在血液中,心臟得不到足夠的能量,自然無法正常工作,進而出現一系列臨床症狀。”

隨著我國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心肌缺血已經是我國醫療內科當中多發問題,患病人群越來越多,早已不侷限在中老年群體當中,其低齡化趨勢逐漸明顯,臨床上有很多20-30歲的年輕患者也越來越多了。

人體血管運輸的血液其實很多,可以滿足絕大多數超負荷的情況,但隨著血管狹窄的加劇,這個輸送的血液會慢慢變少,我們都知道“冬眠”這種行為,動物長期不動減少能量的消耗,任何生命都是如此,運動的越劇烈消耗的能量就越多,當我們處於安靜不動的時候,消耗的能量非常少,哪怕血管狹窄嚴重依然可能沒有異常,因為血液的供應能滿足身體的消耗,但隨著我們身體開始活動,能量的消耗開始變多,狹窄的血管無法供應,就會出現心肌缺血,身體出現異常症狀,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心絞痛、心梗實在劇烈的運動或突變的情緒下誘發,因為心肌缺血嚴重。

心肌缺血的病因:

能夠導致心臟出現缺血或者缺氧的原因還是挺多的,當患者出現血壓突然降低、劇烈運動、狹窄程度增加都有可能導致心臟供血不足,引發心肌缺血,臨床上最為常見的誘因是“冠心病”引發的冠狀動脈硬化,形成斑塊血栓,導致冠狀動脈血管狹窄,影響血液流動,使血液供應量減少。

心肌缺血的身體反應:

1、 體力變差,稍有勞動就會出現“心慌心悸”、“胸悶氣短”。

2、 睡覺時,如果患者枕頭比較低的話,就能感到憋氣、呼吸不順。

3、勞動過後能夠感到胸痛、胸悶、心悸、氣短、胃部不適、噁心、牙疼。

4、情緒波動後,也可能出現以上症狀。


羅民教授


你好,所謂的心肌缺血,就是指的患者的心臟裡面的血液灌注量下降,最後使得患者的心臟供血供氧減少,從而患者的心臟機能無法正常的維持,心臟不能夠處於正常工作狀態。在現實中,冠心病是常見的引發心肌缺血的原因。

心肌缺血其實是很常見的一種表現,而能夠誘發這種表現的原因非常的多,比如患者的冠狀動脈狹窄,或者是存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都能夠導致該現象。缺血之後進一步會引發缺氧,然而心臟供氧不足以及血液供應不足,又是最終引發冠心病的最主要的原因。

當出現心肌缺血之後,可以有很多症狀表現。比如當發作的時候,患者的非心前區可感覺疼痛,這種疼痛可以連累到身體很多部位。常見的是患者的背部疼痛、頸部以及左前臂疼痛、胸口感覺疼痛、牙床或者喉嚨感覺疼痛,也可以是整個下肢感覺到疼痛。而且這種疼痛的感覺一般會在身體太過勞累的時候,或者是情緒過於激動的時候出現。疼痛往往是陣發性的,偶爾有部分患者在出現疼痛的時候服用硝酸甘油不能夠起到緩解作用,此時應當重點考慮心肌梗塞。

另外,身體極度疲乏,是心肌缺血的另外一種症狀反應。由此現象的患者平時會莫名其妙的就感覺到身體疲乏勞累,總是覺得精力不足,有的時候甚至連活動身體都覺得沒有力氣。在這裡提醒一下白領朋友,若是平時莫名其妙的感覺到自己身體無力,而且最近一段時間工作強度很大,總是坐在辦公室高強度上班,應該考慮是不是有心肌缺血的問題,最好還是到醫院做檢查。

目前心肌缺血的治療一個是藥物治療,藥物治療是基礎,但如果說藥物治療的效果不是很理想的話,那就要考慮進行介入治療。介入治療簡單的說,就是需要球囊擴張,需要放支架。如果支架效果也不理想的話,那就需要進行冠脈搭橋,冠脈搭橋是一個比較大的手術,需要開胸,病人也需要心臟停跳、體外麻醉、體外循環,所以說這是最後的選擇。


王藥師心血管講堂


  對於心肌缺血,我們大多數人,可能只是聽說,對其瞭解並不充分!今天我們就來系統的瞭解一下心肌缺血是什麼病。簡單來講,心肌缺血就是心臟的血液灌注減少,導致心臟的供氧減少,心肌能量代謝不正常,不能支持心臟正常工作了。心肌缺血應該就是一種病理狀態,並不是疾病本身,因此當確定是存在心肌缺血時,必須查找清楚其原發病。

  心肌缺血時,身體一般是會出現胸悶、心悸、氣短,出現與運動有關的咽喉痛及燒灼感、緊縮感,牙痛等;飽餐、寒冷、飲酒後出現胸痛、胸悶者,夜晚睡眠枕頭低時,感到胸悶憋氣,需要高枕臥位才會感覺到舒服;熟睡、或白天平臥時突然胸痛、心悸、呼吸困難,需立即坐起或站立才能緩解的症狀。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導致的冠脈狹窄或閉塞是引起心肌缺血最主要、最常見的病因,進而導致心肌缺血缺氧;其次還有炎症(風溼性、梅毒性、川崎病和血管閉塞性脈管炎等)、痙攣、栓塞、結締組織疾病、創傷和先天性畸形等多種。容易引起心肌缺血的危險因素主要有高脂血症、高血壓病、糖尿病、吸菸、肥胖、體力活動少、高齡等。積極有效地控制危險因素,對避免心肌缺血的產生或加重尤為重要。尤其是對於中老年人,更是忽視不得。

  心肌缺血現在已經嚴重危害中老年人的健康,並且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呈現年輕化的趨勢,一些20-30歲的年輕人也出現心肌缺血的表現。


關注“家庭醫生在線”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家庭醫生在線


心肌缺血是什麼病?

眾所周知,心臟無時無刻不在跳動,而心臟是由無數心肌組成的、充滿血液的實質性臟器;心臟的收縮和舒張歸根到底是無數心肌細胞的收縮和舒張的整體表現,心肌細胞的運動必須要有足夠的氧、能量和營養物質的供應,而上述物質的供應來源於冠狀動脈(冠脈)。

正常情況下,冠脈發自主動脈,通常由左、右冠脈組成,左、右冠脈走行於心臟表面,發出若干分支從心外膜向心內膜下垂直走行於心肌內,向走行區域的心肌細胞供血。

什麼是心肌缺血呢?心肌缺血是指心肌細胞的血液供血缺乏,那麼什麼情況會造成心肌缺血呢?

(一)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簡稱冠心病。冠心病時由於冠脈粥樣硬化引起冠脈狹窄,繼而在某些誘因可引起相應區域的心肌缺血,常見於中老年人,多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高危因素。

(二)心肌橋。冠脈走行於心肌內,心臟收縮時冠脈受擠壓,也可引起心肌缺血。

(三)心肌肥厚。生理性心肌肥厚(運動員尤其是健美運動員和大力士)、病理性心肌肥厚(如高血壓性心臟病、先心病包括主動脈瓣上狹窄、肥厚性心肌病)由於心肌過於肥厚,也會引起冠脈遠端供血區域的供血不足,從而引起心肌缺血。

(四)川崎病。川崎病會導致兒童患者冠脈瘤樣擴張、血栓形成甚至閉塞,也會引起心肌缺血。

(五)冠狀動脈異常起源於肺動脈。該病是一種少見的先心病,冠脈起源於肺動脈,肺動脈血是靜脈血,氧和營養物質缺乏,因此冠狀動脈異常起源於肺動脈時,相應的供血區域也會發生心肌缺血。

綜上所述,心肌缺血是一類廣譜疾病,既包括冠心病,也包括先心病、免疫疾病和其它疾病。


高波濤



心肌缺血,大家對這個詞並不陌生。也就是說我們的心臟在運作過程當中,供氧不足導致的一種缺血的狀態。那身體會有什麼樣的特點或者是症狀呢?這個比較明顯的特點就是運動之後感覺上不來氣,或者是健身之後全身疼痛,再一個就是受涼以後或者是吃飽之後感覺胸口疼痛,也就是雖然吃的不多,但是有一種吃撐了的感覺。就是睡覺的時候感覺特別的胸悶上不來氣兒。還有就是精神緊張的時候感覺肩膀等各個部位都很疼痛。


一般情況下三高人群及肥胖的人,還有家裡面有心臟病史的人。還有就是心情容易波動的人,另外就是40歲以上的人,這樣的一個人群容易患心肌缺血病。所以平時一定要多注意。

一般情況下心肌缺血會導致冠心病。有冠心病比較嚴重的人,尤其是晚飯之後,一點都不能動,一動胸口就疼。這個時候最好是躺下休息。但是並不是說心肌缺血就一定是冠心病,除此之外,其他的一些高血壓導致的心臟病等等也有可能是心肌缺血導致的。所以說對於一些三高人群及肥胖的人群來說無論是嚴冬還是酷夏,這兩個季節對於他們來說都會導致血壓忽高忽低。所以說心肌缺血在日常的生活當中,一定要注意觀察自己身體的變化。情緒及心態非常關鍵,要讓自己的心態平和,這樣的話,血壓才能夠趨於慢慢的平穩。


文史大世界


心肌缺血並不特是某一種疾病,而指的是心肌供血不足的一種狀況。大多數人的心肌缺血是沒有任何症狀的,普通人群中約5%左右的人,冠心病患者中約70%的人,不穩定心絞痛患者約90%的人,都有心肌缺血狀況的發生。

即使是這5%左右的“普通人”中,大多數也都是冠心病發病的危險人群,如罹患了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和肥胖症的人。可見冠心病是發生心肌缺血的主要原因,而冠心病的發生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有著直接的關係。


我們人類好像特別容易罹患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我們的古人,在生活環境和飲食習慣上與我們現代人差異很大,但冠心病的發病率也非常高。這就說明冠心病的發生有著非常強大的遺傳性,凡是家族裡面有冠心病患者的人,都要特別注意防範這種疾病了。

冠心病還是一種與年齡增長密切相關的心臟病。凡是45歲以上的男性和絕經後的女性,都是冠心病和心肌缺血的高發人群。這些高發人群,最好每年接受一下頸動脈B超的檢查,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狀況,可以間接反映其他部位動脈硬化和狹窄的程度。

高血壓、高血脂和糖尿病患者,也是冠心病的高發人群;吸菸、喝酒、高熱量飲食以及缺乏體育運動的人,都是冠心病的易發人群;身體肥胖的人比體重正常的人更容易發生冠心病和心肌缺血。

對於容易罹患冠心病的人群來說,除了定期體檢、早發現、早治療之外,控制好自己的體重、血脂、血壓和血糖指標,清淡飲食、低熱量飲食和積極參加體育鍛煉,都是必不可少的預防措施。


藥療君


心肌缺血是指心臟的血液灌注減少導致心臟的供氧減少,心肌能量代謝不正常,不能支持心臟正常工作的一種病理狀態,當某種原因導致心肌的血液供需失衡,這就是我們平時說的真正意義上的心肌缺血。心肌缺血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冠狀動脈的狹窄、阻塞,這種疾病我們平時稱呼為冠心病,冠心病分為慢性冠脈疾病和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徵,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徵是一種很危險的疾病類型,包括不穩定型心絞痛、心肌梗死和猝死幾種類型。"


小威超甜


心肌缺血是指心臟的血液灌注減少,導致心臟的供氧減少,心肌能量代謝不正常,不能支持心臟正常工作的一種病理狀態。冠心病是引起心肌缺血最主要、最常見的病因。

心肌缺血日常保健

1、控制熱量,保持理想體重。

2、控制脂肪攝入的質和量。許多研究證明,長期食用大量脂肪是引起動脈硬化的主要因素。而且還證明脂肪的質對血脂的影響更大,飽和脂肪酸能升高血膽膽固醇,多不飽和脂肪酸則能降低血膽膽固醇。一般認為膳食中多不飽和脂肪酸、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之比以1:1:1為宜。膳食膽固醇含量對體內脂質代謝產生一定影響,應適當加以控制。

3、控制食糖攝入。碳水化合物是機體熱能的主要來源,碳水化合物攝入過多,可造成熱量入超,在體內同樣可轉化生成脂肪,引起肥胖,並使血脂升高。經研究證明,在碳水化合物中升高血脂的作用,果糖高於蔗糖,蔗糖高於澱粉。因為,要嚴格控制碳水化合物攝入的總量,尤其是控制食糖攝入量,一般不超過總熱量的10%為宜。

4、適當增加膳食纖維攝入。膳食纖維能吸附膽固醇,阻止膽固醇被人體吸收,並能促進膽酸從糞便中排出,減少膽固醇的體內生成,故能降低血膽固醇。故在防治心肌缺血的膳食中,應有充足的膳食纖維。

5、提供豐富的維生素。維生素c能促進膽固醇生成膽酸,從而又降低膽固醇作用;還能改善冠狀循環,保護血管壁。

6、保證必需的無機鹽及微量元素供給。碘能抑制膽固醇被腸道吸收,降低膽固醇在血管壁上的沉著,故能減緩或阻止動脈粥樣硬化的發展,常食海帶、紫菜等含碘豐富的海產品,可降低冠心病發病率。膳食中鈣、鎂、鉀、鈉、銅、鉻等也同心肌缺血發病有關

7、少量多餐,切記暴飲暴食,晚餐也不宜吃的過飽,否則易誘發急性心肌梗塞。

8、禁飲烈性酒。酒精能使心率加快,能加重心肌缺氧。故應禁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