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劉備統一了三國,劉備會把天下交給天子嗎?

哼哼哈嘿l


劉備肯定不會把天下交給天子。兩個原因,一個來自於自身;一個來源於外在。

自身原因:

作為一個長期處在權利中心的人,不到萬不得已的情況是不會將權利輕易交出去的,哪怕是自己的親兒子。何況是隔了不知道多少層的皇侄呢?

交出了權利意味著自己不再是萬人敬仰,原來可享受的種種特權,全部不復存在。所以所有掌權者都會牢牢把控住自己手中的權利。

如果一定要做權利交接,大部分也是萬不得已或者規則使然。

所以很少有主動讓位的皇帝,都是老爸駕崩兒子才能上崗。碰到個身體好的皇帝老爸,就算手握太子之外,還得照顧好自己的身體,最起碼要活過自己的老爸。

現在也一樣,很多老幹部退了休之後,也會常常刷刷存在感,打打官腔,美其名曰這麼多年都習慣了,實際只是不願意接受現在的“身份”。

等到像一個普通的退休老人,再也看不到他身上光環的時候,說明他已經釋然,接受了新的“身份”,開始自己的新生活。

當皇帝是很辛苦的事情,從早到晚都得忙於政事,沒有節假日,可是他們卻樂此不疲,這就是權利的魅力。

所以讓劉備把打下來的江山拱手讓人,那是逆人性的做法,所以不可能,最多讓一步,挾天子以令諸侯,讓自己的兒子做皇帝。

新皇帝的劇本往往都一樣。


外在原因:

跟著劉備打江山的文武大臣,“第一志願”或者說是“口號”是匡扶漢室,“第二志願”或者說是“實際上”是建功立業,青史留名。

好不容易勸劉備稱帝,霸業成了,目的達到了,“口號”和“實際上”的初衷同樣沒有變,還是匡扶漢室,至於漢室是誰,實際上沒那麼重要了,皇叔就是漢室,皇叔就是正統。

如果劉備禪位,那跟他打江山的功臣,又從“中央大臣”變成了“藩臣”,自己的第二志願越來越模糊,涉及到這麼多人的利益,就算劉備想讓位,下面的人也是不會幹的。

趙匡胤的黃袍加身就是這麼來的吧,大家都是一條繩上的螞蚱,都願意踏踏實實跟你幹,不能最後你怕受連累,名聲受損就想下船,那其他人怎麼辦?

所以你幹也得幹,不幹也得幹。你要不造上面的反,下面就要造你的反,再樹立一個“正統天子形象”一點也不難。

總結:最重要的 是,劉備已經稱帝了,稱帝是沒有反悔空間的,如果他真的要把帝位讓出去,他是萬萬不可能稱帝的。


賽V半仙


我們不妨設身處地的去想一下,假如我們是一個公司的職員,這個公司面臨破產倒閉的危機,而公司的董事長卻早早的撒手什麼都不管了。

這個時候有三個最得力的員工扭轉了公司的局面,最終有一個董事長的親戚控制了大局將公司扶上了正軌,而且這名親戚已經是實際上公司的掌舵者了。

那麼這個時候試問一下,如果你是這個公司原來董事長的那個親戚,你還會把這個董事長再迎接回來,讓他管理公司嗎?


說到這裡,接下來即便我不多說,想必諸位也應該明白了,我們做什麼事情都應該將心比心的,漢獻帝守不住他的江山,那麼也怨不得別人。

因為宦官擅權、朝廷黑暗,東漢的滅亡是已經註定了的。

在這個時候劉備、曹操與孫權三分天下,不論將來是誰統一了三國,漢獻帝終究是要面臨著退位、被廢或者被殺的結局的。

中國的古代本來就是一個成王敗寇的英雄時代,漢獻帝雖然貴為天子之軀,但實際上是一個無比失敗的人,他的一生都沒有大的作為,只是作為一個身份尊貴卻毫無實權的傀儡而已。要不是他因為他皇帝的身份,可能他早已死在這亂世之中了。

而劉備作為一名徹頭徹尾的屌絲,靠賣草鞋為生,後來在亂世中不斷的左右逢源,最終打下了蜀漢的一片基業。


在這個時候如果他有機會統一三國的話,那麼一個吃過大苦的人是絕對不會把自己辛辛苦苦創下的基業拱手送給他人的,即使這個人按輩分來說是自己的遠親。

在天下共主的九五之尊的寶座面前,所謂親戚從來都不是一個很大的羈絆,權力的誘惑是無與倫比的。

所以漢獻帝在曹操那裡還算是好的,因為最終曹丕登基也沒有將他殺掉,而是讓他安度了晚年。

但是如果在劉備那邊可就不一定了,劉備雖然表面仁慈,但可能早就笑裡藏刀地將漢獻帝給幹掉了,實在是很不划算。

綜上所述,劉備如果統一天下的話,也是絕對不會把江山拱手讓給漢獻帝的。自己的勞動成果憑什麼要沒有任何理由的送給他人呢?這在我們現在都說不通的事情,在古代就更說不通了。

我是萌之帆,熱愛文化的小青年。


萌之帆


加入劉備統一了三國,那他一定權傾天下,漢天子一定會想禪位,就像漢獻帝禪位給曹丕一樣,不過禪位給劉備,畢竟還是劉家人,還有劉氏血脈,也不算改朝換代,阻力會很小。但是他一定會反對,提出這個把天下交還給天子並在表面上也這麼做,尊漢天子為正統,自己輔佐。但是漢天子一定不願意,一定會強烈要求禪位,因為,天下都被劉備打下來了,就算劉備真心輔佐於他,那劉備手下的驕兵悍將呢,說不定哪天就會把自己來個暴斃,所以,漢天子一定會再三禪位,劉備再三推讓,然後群臣三次勸進,最後,皆大歡喜。

劉備


世界難題之起名字


可以肯定的說,劉備是不會把天下交給天子的。

劉備在三國時期算得上是個梟雄,大半輩子都在為著自己的功業拼搏,他是三國時期眾諸侯中少有的以“匡扶漢室”為己任的梟雄,早期的劉備大約和曹操是一樣的,也是真心扶漢,但隨著自己勢力越來越大,劉備的想法也和曹操的想法一樣,慢慢發生了變化。諸葛亮出山佐劉後,劉備的心思就專一放到了自己的事業,一路拼搏,先後佔據了荊州部分地區、益州、漢中,劉備的實力也達到了鼎峰。在劉備的眾臣子勸進下,劉備進位當了漢中王,而這個漢中王是劉備自封的,並不是獻帝冊封的,實際上是有違禮制的。從這裡看,劉備已開始只顧自己的事業了。

曹操死後,曹丕登基為帝,當時漢獻帝去世的消息傳到了蜀地(實為誤傳),劉備集團的臣子們開始積極勸進劉備登基稱帝,比如蜀地的武陽出現了“黃龍”的祥瑞,這樣的祥瑞很大程度是人偽造的,而當時武陽在犍為境內,李嚴是當時的犍為地方長官,而後李嚴受劉備重用,和這個祥瑞也有很大的關係,而這也從側面反應出劉備內心深處是想做皇帝的。

其實按照道理來說,劉備集團在接到漢獻帝過世的消息後(誤傳),應該要做的兩件事:第一,立一位同漢獻帝血緣更近的東漢皇室繼承大統,而不是劉備這位血緣甚遠的“皇叔”;第二,攻打曹魏為漢獻帝報仇,但最後的結果是劉備這兩件事沒辦任何一件,而是自己稱帝,然後攻打東吳。因而說,劉備確實是想匡扶漢室,但是是他自己的漢室。所以說,即便是劉備統一了三國,劉備也不會把天下交給獻帝的。


混沌聊史


劉備會把天下交給天子嗎?不會。我靠實力奪得天下,憑啥拱手讓人。我戎馬一生,南征北戰死了那麼多弟兄連老婆也搭進去了,就是為了給人做嫁衣,把天下交給一個徒有虛名的漢朝皇帝嗎?我奮鬥了一輩子,你就坐在高堂上,天才唾手可得。世間竟有如此美差,豈不樂哉?當皇帝既然這麼爽,我劉備也來噹噹,反正也姓劉。管它嫡出庶出,400年前都是老劉家的人。我劉備再忠心再想光復漢室,皇帝也得我自己來幹啦!論輩分你漢獻帝還得叫我叔,叔叔又不是爸爸,我劉備打下的江山怎麼滴也得傳給親兒子啊!再說了飛鳥盡走狗烹,萬一我把江山給了你天子,你被身邊大臣一煽風點火怕我功高震主誅我三族,然後給我安個亂臣賊子的罪名我劉備豈不是報國不成反被後世恥笑!不給,堅決不給,打死也不給!天下是能隨便給人的嗎天下即是我劉備的身家性命,天下給你了我劉備還能活?笑話。說我劉備得了天下,再贈予天子莫不是傻。何為天子?有實力,就是天下的主子;沒有實力,就是天下的傻子!我劉備既然得了天下,理當做天子。



外獨不存


歷史不能假設,但可以猜想。今天的猜想就是如果劉備真的統一了天下,興復漢室,還於舊都,他會怎麼對待漢獻帝劉協呢?會讓位嗎?

第一種就是劉備不會讓位於劉協。

第一、劉備小時候就有帝王的夢想。三國志記載,劉備小時候與母親,靠編草鞋席子為生,有一天他看到了一顆五張高猶如車蓋的桑樹,劉備:“吾必當乘此羽葆蓋車。也就是說,他很小就有當帝王的夢想。

第二、劉備並不是無主見的主公,反而胸懷韜略。比如,劉備曾將殺掉車騎將軍(非常高的職位)車胄,叛變曹操。還有,劉璋本來是請劉備來對抗張魯,結果反而被劉備奪去了益州。此外,劉備還曾舉全國之兵以為關羽報仇為藉口,伺機滅亡東吳。這些都暴露了劉備的野心勃勃。

第三、劉備把江山最終交給了自己的子孫。而不是最有可能興復漢室的人。網友說,劉備的乾兒子叫劉封,親兒子叫劉禪,有“封禪”的意味。雖然劉備在臨死前說,諸葛亮可自為成都之主,但是並沒有讓諸葛亮成為成都之主的實際行動。如果劉備真的毫無私心,以復興漢室為己任,一定會言出必行。

第二種看法,劉備有可能讓位漢獻帝,至少會厚待他。

第一、劉備仁義之名是得到廣泛認同的。比如劉備自己曾經三讓徐州,陶謙、劉表、劉璋等人也對劉備或多或少有讓位的想法。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並且有正史記載的“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可見劉備的道德品質很高。他完全有可能在統一天下後,把江山交給漢獻帝劉協。

第二、劉備一生的目標就是興復漢室。劉備的一生可謂十分坎坷,多次寄人籬下,屢敗屢戰,當曹操和孫權崛起的時候,劉備還還在顛沛流離當中。從衣帶詔到漢中之戰,劉備都把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當做最大的敵人。無論哪個角度,劉協才是大漢江山最正統的代言人,所以讓位給劉協才能讓世人信服。

第三、劉備不會讓位,但是會厚待劉協。其實劉備是可能讓位的,但是他手下的猛將和謀士未必願意,這一點諸葛亮已經明說了。但是,以劉備的仁義,比如封劉協個王啥的,還是極有可能的。





音悅銀行


劉邦和曹操曾經有個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對話,曹操當時說,天下英雄唯使君和曹耳。俗話說惺惺相惜,其實他們兩個人就是一類人。一個人的兩面,一個是大忠似奸,一個是大奸似忠。曹操是真性情,敢作敢為也敢說。寧願我付天下人,不叫天下人付我。事實上他統一北方是,屯田獎勵耕織,使軍閥割據混亂的北方得到統一。人民的生活得到了安定。

劉備表面仁義道德,假託皇室宗親,實則無可考據。而且六易其主,實則呂布一路。所侵奪之地都是皇室宗親自家兄弟的封地。實則假仁假義,只是善於偽裝。會收買人心而已。

由上可知,假如劉備統一三國,天下肯定不會交給天子。只會是竊取天下,做的順理成章隱晦一點罷了,會搞一些禪讓的把戲,然後故作推辭三讓其位,惺惺作態罷了。


盛如鋼


即使劉備有此心,也實不可能。

第一,手下那麼多功臣勳舊,都指望劉備論功行賞以求富貴,而皇帝對他們而言則是個陌生人,怎麼可能對他們有感情,並且給他們公平行賞?怎麼可能信任他們?他們即使一時獲得爵位,能否長久?劉備真的這麼做,首先得罪所有功臣集團,失去所有人支持。

第二,皇帝會不會讓自己手下有一個“功高蓋主”的“臣子”,天天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況且自己在群臣中毫無威信,何以治理?所以博弈的結果就是劉備與帝王必然不能共存,即使劉備死,舊臣也不可能把得到的利益拱手相讓,坐看皇帝挨個新人換舊人。所以即使劉備糊塗,一時把天下交給皇帝,最可能出現的結局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劉備是第二個曹操;殺皇帝,劉備篡位自立;劉備死,群臣反,皇帝死,國亂;除非此帝王如康熙般少年大成,城府極深,謀略過人,一步步從傀儡登上帝王大位。

歷史不容假設,但,歷史的劇情都是循環放映,一切歷史不過人和人的博弈,同樣的模型,總會出現相似或相同的結局。


無霜刃


非常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如有不對的地方請大家多多指導。

劉備同志是在公元221年在成都當的皇帝,國號是“漢”,而漢獻帝劉協是在234年才去世的,所以劉備稱帝的時候漢獻帝還是在世的,只不過被曹丕封為了山陽郡公。所以即使劉備統一了三國也絕對不會把皇位傳給劉協同志的。

劉備到底是個怎麼樣的人呢,可以從曹操和劉備的著名對話中感受的到,在煮酒論英雄的時候曹操說了天下英雄唯使君和曹爾。劉備由於出身的侷限性,雖然他自己說是什麼中山靖王之後但估計是掛名而已。所以在前期時候基本是寄人籬下的活著,他曾經投靠過大將軍何進手下毌丘毅、投在袁紹門下、投奔過公孫瓚、最後投奔荊州劉表,後來在龐統的計策下打敗劉璋取得漢中進而稱帝。

劉備一直以漢室後裔自稱,但是我認為他只不過是打著旗號撈取政治資本而已,相比較曹操更加直接,他就是挾天子以令諸侯,或者和朱元璋對待小明王一樣製造個意外事故。

我們大部分人知道和了解劉備,都是從羅貫中的三國演義而得知,但是這本書是本小說。後來大家研究發現羅貫中是站在蜀漢的角度寫的這本書,所以把劉備寫的近乎完美。他仁厚、他仗義、他忠君、他愛才,他會為趙雲扔孩子、會為老百姓而哭泣、會為關羽報仇,他是一個宅心仁厚的主公。

其實我們認為劉備就是一個梟雄,本質上和曹操沒有什麼區別。他的目的就是建功立業奪取天下、他想的也是皇位萬代傳。試想他歷盡千辛萬苦才奪取的事業怎麼會拱手讓給劉協。

 

 





書一本話一堆


個人觀點,我覺得他不會。劉備作為一代梟雄,既然已經統一了三國。又怎麼會輕易讓出來。曹操曾經評價說;天下英雄唯使軍與操耳。可見曹操對他的評價還是很高的。劉備出生平寒,他能一步一步走到三國鼎力的局面很大一部分是要歸功於關於,張飛的幫助和諸葛亮的計謀。他在公元221年曹丕篡漢之後於成都稱帝。可見他還是有野心的。當他的權利到手後很難有人可以放棄這麼大的誘惑。

綜上所述,我覺得劉備把天下交給天子是不可能的,也有些天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