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春滿園野菜杯”散文大賽|


第二屆“春滿園野菜杯”散文大賽||張幸元《溼地溼地》


溼地,溼地


風雨滄桑,砥礪前行。伴隨著鏗鏘有力地步伐,共和國走過了輝煌壯麗的七十年。我們一路追尋,見證著,經歷著,分享著。生活的朵朵浪花融入浩渺的海洋,卻又在匯聚更大的湧動推向磅礴的遠方。靜下來,擷幾朵晶瑩的花蕾,迎上去,奉獻給我和我的祖國。


生活之:溼地·溼地

小時候,聽老先生講古,便記住了一首詩:“稻引千畦葦岸通,行來襟袖滿荷風。曲梁城下香如海,初日樓邊水近東,擬放扁舟塵影外,便安一榻露光中,帷堂患氣全消處,清興鷗魚得暫同。”長大後讀書才知道,這是清直隸總督方觀承對我家鄉的吟詠,好撩人的。美妙和諧、水天一色的古城廣府呀!

老先生姓黃,學問可大了,是個盲人。沒記得他有兒女和家室,印象中白天他總是蜷曲在北街口路北沿街的臺階上,旁邊放著他那寬邊平底荊條大擓籃,裡面什麼東西都有,瓜子花生鹹鴨蛋,火柴香菸洋糖瓜,全著吶。他不用下地掙工分,靠小買賣過生活。我們這些鑽在大人堆聽講古、聊天的小孩們常常有些疑惑,眼睛看不著,怎麼手裡的錢是幾毛就能拿不錯?

“鹹拉生(花生),大雞蛋——”。天黑下來,黃瞎子要串街吆喝了。姥姥黑燈瞎火地不知從哪摸索出五分錢塞給我,去吧!歡快的我跑出去,給了錢,黃瞎子抽出裁好了的少半張荷葉,包好一勺花生米,遞給我:“小子,給拿著。”望著他蹣跚走去,昏黃的小玻璃油燈在那擓籃提上規律的跳動,一閃一閃地,他看得見嗎?長大後知道那是給別人看的。

兒時的古城恍如一幅幅水墨畫,如風如霧,如詩如幻。恬然的溼地,翩翔的鷗鳥,鱗波盪漾的護城河,蟬鳴蛙噪的蘆葦蕩。那頑童戲水的陶醉,那高牆冰封的壯觀。互為交錯,互為輝映,編織出亦泣亦夢的往年。其實,那就是歷史,那就是我們童年並不富有卻很真切的感受。

孩子們是不睡午覺的。上學前,總要到河塘裡撲騰一會兒,或者拽個蓮蓬,或是採個菱角。時間足的話,會到蒲草蘆葦叢生的沼澤裡,趟著腳腕深的河水去尋找貼著水面的野鳥巢,運氣好會掏得鴣虰(水鳥)蛋,比雞蛋略小些。你可別小看,在那物資極其匱乏的年代裡,這可是不小的財富。

生於斯長於斯,自然和廣府的緣是分不開的。鼓盪襟袖的荷風,飄溢田畦的稻香濡沫了故人,經久的文化積澱沉浸了書香氣息。總能給內心一份久違的寧靜和安詳。

倚樓聽兒時風雨,茶間訴燕趙往事。商賈雲集的廣府古鎮,小橋流水、富甲一方;這裡,流淌著中原水鄉的繁華,演繹著古典中國的文雅。優美的環境生態正喚醒著千年古鎮的鮮活靈魂。

古城從歷史中走來,歷經歲月洗禮,滌盡鉛華,跨入嶄新的時代。我不禁凝神貯望,空靈夢幻般的故鄉呀:“青磚黛瓦水中城,后街前巷熙攘中。行人慾知廣府事,護城河水話秋風”。


第二屆“春滿園野菜杯”散文大賽||張幸元《溼地溼地》


生活之 :“我繼雷鋒寫日記”

在我的職業生涯中,有過一段為人師表的美好經歷。特別是在我的家鄉古城原紫山書院任教的那幾年,真是享受極了。要知道,那可是我從上小學一年級到初中畢業的學校,我要在這教書育人了。

這是一所了不起的學校。紫山書院舊址在永年廣府古城東關,四周蓮池環繞,是明朝巡按使蘇京任上修建。後改為漳川書院。明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遷城內閣裡街(我任教的學校),知府張羽修建。明崇禎九年(公元1636年),知縣張毓泰重修,更名皇(黃)華館。清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知縣朱世偉復改為書院。乾隆二十一 年(公元1756年),知縣孔廣棣重修,易名紫山書院。是當時全國為數不多的知名書院之一。

上世紀80年代初,我由縣第八中學調到社辦初中任教。雖然由高中變任初中,但心情很高興。一來回到家門口,二來這是我的母校呀。對它的感情誰人能知?

古老的校園,全新的傳承。在注重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年代,由我校師生髮起的“我繼雷鋒寫日記”創意活動,在全國一炮打響,驚動了團中央。包括團中央副書記、《中國青年》雜誌社副主編、團省委書記等一大批官員、記者接踵而至,從這所古老的校園,吹送出一股清新的春風,把“我繼雷鋒寫日記”紀實推介向全國。雷鋒的日記我們接著寫,英雄沒做完的好事我們接著做。學生青春純正的心靈種下正能量的種子,她生長在“軍烈屬”“五保戶”床前院落,開花在身邊“小夥伴”的周圍,影響著整個社會。美好品德規劃了孩子們的一生。那時候,國家推出了西部綠化計劃,我們學校學生自發蒐集、購買樹木種子和草籽寄往大西北、塞罕壩,《邯鄲日報》作了宣傳報道;河北省在全省舉辦“音樂之春”,我們師生利用課餘時間自己創作歌詞、自己譜曲編排節目,自創、自編、自演的《農家小院樂不完》以較高水平參加了“河北音樂之春”調演並獲獎。豐富的校園生活,多彩的課外活動,不僅有益於確立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更激發了積極向上的學習熱情。這一屆的畢業生!德育、智育雙豐收。升學率全縣第一。多年之後,當師生再敘,情形再現的時候,由衷感嘆:寶貴、難得的人生財富!


第二屆“春滿園野菜杯”散文大賽||張幸元《溼地溼地》


生活之: 走近5A

崗位上退下來後,出去走走的機會多了。抽孩子們的空兒,放個短暫的假,我和老伴也有了說走就走的旅行。

央視的航拍中國欄目,為我們提供了直觀瀏覽祖國大好河山的平臺,也為我們營造了內心的衝動。波瀾壯闊的山川原野,一望無際的碧水藍天。一定要親身走一走,親眼看一看,感受大自然無私饋贈,感受現代文明的陶冶。

實話講,在崗的幾十年,不管公款私費、無心有意也遊過大江南北不少名地勝景,再走一遍也無不可。於老伴來說意義就大有不同,她把最美好的時光獻給工作的同時,更多的奉獻給了家庭、老人和兒孫,而且是那樣的無私,那樣的淋漓。

做攻略,排行程,算時間,走向充滿期待的異地他鄉。

那一年,去上海玩,是坐飛機去的。從我們的小鎮到浦東落地,用時僅僅是早晨我們出家門等車到機場侯飛的工夫,一千兩百公里瞬間的事。透過雲層從舷窗俯瞰,讚美的話語沒說幾句,老伴便問:到了?

時代的文明加深了我們對祖國的愛戴。

下飛機乘磁懸浮列車。別小看,到龍陽站線路總長僅30公里。要知道,當時,這是中國軌道交通中最快的一條線路,行駛的速度達到每小時430公里,幾乎比高鐵快了近100公里;同時,也是世界上第一條投入商業化運營的磁浮示範線。它是屬於整個地球的偉大壯舉,也讓世界看到了中國速度。我們趕上了。

在浦東新區,我們徜徉在黃浦江畔,遙望隔江面對的外灘,感慨良多。短短三十年不到,陸家嘴已然成為包括匯豐銀行、花旗銀行、渣打銀行、星展銀行、東亞銀行等等在內的眾多跨國銀行的大中華區及東亞總部所在地,中國最具影響力的金融中心之一。我們相信,這也不過只是祖國日新月異的一個掠影。

上海的生煎包真是一絕。我和老伴一人排隊買生煎,一人等小餛飩出鍋。大約不到一個小時,我們終於吃上了。上海生煎包好吃,底酥、皮薄、肉香。肉汁裹著肉香、油香、蔥香、芝麻香噴薄而出,所以,不能不吃。如今,雖然全國各地都有上海生煎包,但是沒有那種口感。雖說花了一百塊錢,老伴還是心疼的說,一樣的,在我們家鄉五塊錢就飽了。能一樣嗎?那叫水煎包。

行程匆匆,感受滿滿。在返程的高鐵上,可坦下心來瀏覽沿途的風光逸景。不用說,我們的家鄉就是全國的5 A級旅遊景區呀!圖什麼呢?大老遠的,其實就是一個心情。

我的家在廣府古城。那是座已有2600年曆史的全國獨一無二的古城、水城、太極城。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國家5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作為國家命名的“太極拳之鄉”,1991年以來,先後舉辦了十三屆國際太極拳運動大會。去年秋天,永年區成功承辦了第十四屆中國·邯鄲國際太極拳運動大會暨第三屆邯鄲市旅發大會。作為故鄉人,我有幸為兩大盛會操刀撰寫廣府片區導遊詞。緣於對故鄉歷史滄桑、華麗鉅變的情懷,按奈不住思緒,兩萬多字的導遊詞一氣呵成。惋惜的是導演嫌字數太多,只好忍痛砍掉一半。

好在,“古韻邯鄲,太極永年。”當導遊員甜美的聲音響起的時候,我釋然了。古城的魅力簇擁著八方來客,跨過厚重的城門,穿越深邃的門洞,走進城內的華章。彷彿,身後隱約傳來遙遠而稚嫩的童謠:“城門樓,三丈高,騎白馬,跨洋刀……”

第二屆“春滿園野菜杯”散文大賽||張幸元《溼地溼地》

作者簡介:張幸元,男,60歲,中共黨員,大專學歷,邯鄲市永年廣府人。曾歷任教育、文化幹事,縣委宣傳部新聞幹事,縣委辦公室科長、縣委信息中心主任等職。早年的文學作品多散見於全國的報刊雜誌。其中創作的《傘下夫妻》曾榮獲全國微型文學一等獎,收入甘肅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散文集《夏日的夢》。同時,《河北日報》、《邯鄲日報》等予以刊發。創作的小說、詩歌、散文、報告文學、歌曲、兒歌等多獲殊榮,新聞報道更是多次榮獲全國、省、市的“好新聞獎”。近年,重續文緣,多有力作問世。創作的《秋歌,古城見證著》、《秋歌,再次為你唱響》分別榮獲中國農民豐收節創作一等獎和優秀獎,並分別榮獲中國第四、五屆中華情詩歌散文聯賽金獎。其他著作一併豐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