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開封到底是幾朝古都?

玉樹臨風雨無阻


開封是著名的八朝古都,這個名字源自春秋時期,鄭莊公在現開封城南朱仙鎮古城村,取“啟拓封疆”之意建立的啟封城。

後來到了西漢時期,為了避漢景帝劉啟的名諱,啟封改名開封,這就是開封名稱的由來。

啟封故園

這座4000多年的古城,早在夏朝就是一個國家的都城,戰國時的魏國、五代時期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以及北宋和金,這七個王朝也曾先後建國於開封。

李白在《俠客行》寫道:“閒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千秋二壯士,煊赫大梁城。”,戰國時期魏國國都大梁城也就是開封。

北宋時的東京城(模型)

詩中所提到的信陵君魏無忌,開封大相國寺就曾是他的宅邸,這位“竊符救趙”的魏公子還是名滿天下的遊俠領袖,平民皇帝劉邦都以他為榜樣,立志創下一番功業。

據說後來奪得天下的劉邦再次路過大梁城時,特意去信陵君墳前拜祭,還特賞了幾戶民家,請他們代為照管他的墳冢。

《楚漢傳奇》劉邦劇照

從大漢天子到大唐詩仙,不難看出古人心中的開封不只是一座古都名城,還是男兒的夢想地,更是俠客們的精神故鄉。

開封府,圖by大陸


中國自駕地理


開封被認定為八朝古都




【回放】10月17日至19日,中國古都學會2013年(開封)年會在我市召開。與會專家學者圍繞“開封的歷史地位與當代復興”這一主題展開討論,並一致通過《中國古都學會2013年(開封)年會宣言》(以下簡稱《宣言》),正式認定開封為八朝古都。

《宣言》指出:根據古文獻記載和文化遺存,早在4000多年前,開封就是人文始祖帶領部族生存活動的主要地區,是早期華夏文明重要的發祥地,為中華民族的早期文明作出了重要貢獻。

據史料記載,公元前21世紀夏朝建立後,至第七位夏王杼時,將國都設在位居中原腹地的老丘(開封)。夏定都於老丘歷時200餘年,這對推動中原地區的開發和夏王朝的興盛,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戰國時期的魏都大梁,是開封建都史上的第二個都城。自隋唐以後,五代時期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都把這裡作為都城。北宋以東京開封為國都,歷經九帝168年,這不僅使開封成為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使開封成為當時世界上人口最多、經濟文化最發達、城市功能最完備的國際大都市。金朝統治下的開封,先為陪都,繼為國都,依然保持了北方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地位。

《宣言》認為,上述史實表明,歷史上的開封,從成為第一個世襲制王朝——夏的都城開始,到戰國時期的魏,再到五代時期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及其以後的北宋和金,都是引領一國的都邑,是名副其實的“八朝古都”和“中華名城”。它的重要歷史地位應該得到充分的肯定。

【評析】專家指出,作為第一個世襲制王朝的重要都城,夏都老丘存在的意義和影響是巨大的。在當今我國的八大古都中,只有開封早在夏朝就曾經有過如此輝煌的建都歷史。僅從這一點來講,開封確實搶佔了古都文明的先機。開封從七朝古都升為八朝古都,充實了開封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的內涵,有助於提高開封在八大古都中的名次排位和國內外知名度。同時也使開封的旅遊產品、旅遊資源開發的內容更為廣泛。






螃蟹9252



中學歷史課文中有關開封的地理位置,建都等已經學過,還是可以記得一些。

開封,簡稱:汴、古稱:老丘、東京、梁京、梁園等,是中國多個重要的王朝的首都。

"七朝古都"是現今河南省開封市,建成的歷史已有2700多年,自公元前364年至公元1233年,所以開封素有"七朝古都"之稱。

開封先後有我國時期的魏,五代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北宋和金《後期》七個王朝在此建都,北宋為鼎盛時期。

現在的開封城中外遊客365天不間斷,商業繁華地段數不勝數,旅遊資源相當豐富。是人們嚮往的地方。


笑看人生53441283946


開封迄今已有4100餘年的建城史,對於幾朝古都這個身份,眾說紛紜,習慣稱為七朝古都,也被譽為八朝古都,同樣有人也說是十一朝古都。

先有夏朝(有學者認為沒有足夠的史料,僅依靠片面的不能夠證明確實有過開封確實是夏朝當時的首都老丘),戰國時的魏國,五代時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以及宋朝和金國相繼在此定都。

開封,史稱大梁、陳留、東京、汴京、汴梁等,簡稱汴,河南省地級市。開封是國務院公佈的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國六大古都之一。


夏王朝共傳十七王。其間,雖10次遷都,以開封老丘為國都的時間卻長達216年

戰國魏惠王六年,魏國君主魏惠王遷都於大梁;

五代時期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先後定都於開封, 稱之為“東都”或“東京”;

趙匡胤後發動“陳橋兵變”,以“宋”為國號,建立宋朝,定都東京開封府。

靖康二年(1127年),金國滅北宋後,改東京稱為“汴京”。

餘秋雨的《五城記》中說:它背靠一條黃河,腳踏一個宋代,像一位已不顯赫的貴族,眉眼間仍然器宇非凡。


胖臺臺臺


開封

河南省地級市

開封,簡稱“汴”,古稱老丘、汴州、汴梁,是河南省下轄的地級市,國務院批覆確定的文化旅遊城市、中原城市群核心區的中心城市之一。截至2018年,全市下轄5個區、4個縣,總面積6266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129.93平方千米,常住人口456.49萬人,城鎮人口223萬人,城鎮化率48.9%。

開封地處河南省東部、中原腹地、黃河之濱,西與省會鄭州毗鄰,東與商丘相連,南接許昌和周口,北隔黃河與新鄉相望,是河南省新興副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核心發展區城市、鄭州大都市區核心城市、鄭州航空港區主體城市、鄭汴一體化發展的重要一翼。開封自貿區也是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三大片區之一。

開封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具有“文物遺存豐富、城市格局悠久、古城風貌濃郁、北方水城獨特”四大特色,迄今已有4100餘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先後有夏朝,戰國時期的魏國,五代時期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宋朝,金朝等朝代相繼在此定都,素有八朝古都之稱,孕育了上承漢唐、下啟明清、影響深遠的“宋文化”。]開封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城市中軸線從未變動的都城,城摞城遺址在世界考古史和都城史上少有。宋朝都城東京城是當時世界第一大城市,是清明上河圖的創作地。

開封還是戲曲之鄉,中國第一大地方劇種豫劇發源於此,擁有國家5A、4A級旅遊景區8家,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處。中國開封清明文化節、中國開封菊花文化節吸引著眾多海內外遊客。






小明娛樂說


首先介紹一下開封,簡稱汴,古稱“老丘”、“東京”、“梁京”、“梁園”等。是中國多個重要王朝的首都。開封是十一朝古都分別是:夏、魏、後梁、後晉、後漢、後周、遼、北宋、齊、金、韓宋十一朝古都。

1、夏朝自帝杼始自元遷都至此,稱“老丘”,今開封陳留鎮北。是夏朝歷時最長的都城,帝杼、帝芬、帝芒時夏朝國力達到鼎盛。至帝胤甲時因河患遷都西河(安陽)。

3、戰國時期,魏國建都於此,稱“大梁”,今開封。冶鐵業發達,十分繁榮。後歷經黃河水患和戰亂,幾乎淪為廢墟,極度衰敗。

4、西漢時,開封一度做為封建的梁國的都城,別稱梁園。

5、五代十國時期國家四分五裂,開封地理條件非常適宜農業經濟發展,作為一統天下的基礎,先後成為後梁、後晉、後漢及後周的國都。

6、947年,契丹滅後晉後,遼太宗在開封稱帝,改契丹為遼,想長期都汴,因河北地區漢民的反抗激烈,都汴數月後不得已放棄開封,北還故都。

7、北周大將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代後周稱帝,建立宋朝(北宋),仍以開封為首都,稱為“東京”,終於完成對中國漢民族本部的統一。北宋時期,開封城市結構突破了唐代長安“坊市”城市格局的束縛,再次走向繁榮,發展成為當時世界上人口最多最繁華的城市之一。詩云:除卻梁圓總是村.意思即除了開封,其它地方都是鄉村.

8、靖康之難後,北宋滅亡,開封先被大齊定為都城,後又被金朝定為都城。元末,小明王龍鳳政權曾以此為都。

9、明朝初年,被明太祖定為兩京之一的北京,因開封地區民生凋敝,洪武十年罷除北京。


victor869


開封是河南省的一個地級市,當地特有的歷史文化,是一座城摞城的城市

開封已有4100餘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先後有夏朝,魏國,後梁,後晉,後漢,後周,遼朝和北宋先後在開封建都,素有八朝古都之稱,就是這八個朝代






K哥旅行


開封究竟是幾朝古都,眾說不一。目前被認定為魏、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北宋、金七朝。這在西郊金明廣場東南角上所立的七座雕龍石柱可以得到證明。得出這樣結論的來源,有人說是“六朝古都”的發展或折中,明(清)學者顧炎武《歷代宅京記》記載開封曾為五代時梁、晉、漢、週四朝及北宋和金兩朝之國都;而清周城所撰《宋東京考》卻記述有魏、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北宋六朝,而沒有金,我國當代知名專家譚其驤為《中國七大古都》一書所作的序言中則將戰國時代魏及五代時的梁、晉、漢、周、北宋和金七朝建都開封的經過、時間和形成作了整體的論述,從這以後開封七朝古都似成定論,得到大家的認可。


按照“七朝古都”所列諸朝的標準在開封建都的實際不止這七朝,上世紀80年代末,開封地方史志專家孔憲易先生就曾在市政協會議上對開封七朝古都提出質疑,要求重新認定為“八朝”。近幾年來,我市學者劉順安先生、趙國棟先生、王宴春先生也紛紛提出自己的論證、論據,要求政府部門組織專家對開封“七朝古都”的說法給以修訂。

  開封究竟是幾朝古都?有人統計說是15次。說15次是因為不但各朝時間有長有短,還有的朝代兩次定都開封,所以只能稱15次,而不能說15朝。且有的國制不夠健全,有的系傀儡政權,不為人民所承認,故劉順安、趙國棟先生認為以“十朝古都”最為相宜,結論如何,目前尚不可知。


10月19日結束的中國古都學會2013年(開封)年會上,中國古都學會發表宣言,夏朝第七位夏王杼,將國都設在老丘(今開封),歷時200餘年,加上原有歷史公認的七朝,開封建都朝代應為8個。並認為開封應位居"八大古都"之首,堪稱"華夏第一古都"。事實上,開封處於黃泛區,加之地下水位高,淤沙層穩定性差、易塌方,致使考古發掘工作極難開展。僅依靠從文獻中提取的片段資料來無從證明"開封曾是夏朝都城",甚至"七朝古都"之名都屬"移花接木"。

2012年,開封市就號召"召開研討會,撰寫研討文章,確立'八朝古都'之名"。2012年3月6日,河南省委統戰部網站《根在中原》刊載來自開封市委統戰部名為《品讀開封之四從夏都老丘看開封的古都地位》的文章,文章指出,"圍繞夏都老丘,應該抓緊開展的工作是:充分認識古都老丘研究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組織研究力量深挖資源;要大力宣傳老丘在我國曆史上的地位,將對老丘的宣傳和對開封的宣傳統一起來……要通過召開一定規模的研討會,撰寫研討文章,確立老丘的地位,在海內外造成影響。"要為開封成為名副其實的"八朝古都"造勢。
無論從考古還是文獻資料方面,夏朝的真實存在性都無法確認。按照考古學的標準,在有力的文物出土之前(如證明商朝存在的甲骨文),學術上不承認夏朝的存在,夏朝的存在僅現於後人的記錄或者杜撰。迄今為止,在考古學上還沒有找到夏朝存在的文字依據(最早的文字記載出於西周初期)。如果將沒有文字考古實物的夏朝當作是歷史上存在過的,從考古學的角度來看,這是不嚴謹的。在文獻資料方面,目前主要是依據兩部史書,一是號稱西周初期的《尚書》,裡面提到了歷史上"有夏"或"夏"。經考證,《尚書》中提到夏朝的那幾篇文章其實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人偽造的,而郭沫若認為《尚書》是晉人所偽。司馬遷的《史記》雖記載了夏朝大禹治水、少康失國、夏桀亡國等幾件大事。但《史記》也提及商的第一個王是其母親踩到一隻大鳥的腳印而受孕以及有關黃帝、堯、舜、禹等超自然行為,這樣的記載無法視為信史。


"老丘即開封"的證據鏈不靠譜,僅靠無法證實的、片段的文獻無法證明

開封被史學界公認為是"有古難覓"之地,古都研究者往往只通過文獻資料證明歷史的存在。據開封市古都研究成果,老丘的具體地理位置,《竹書紀年》引《春秋地名考》記載:"老丘,古地名,在今河南陳留城北。"《大清一統志》記載:"老丘在開封府陳留縣北20公里,有老丘城。"清人顧棟高在《春秋大事表》中記載:"今開封陳留縣東北22.5公里,有老丘城。"《中國歷史地名辭典》解釋說:"老丘邑在今河南省開封市東北,相傳夏帝所都。"

更甚至用已故中國科學院院士譚其驤主編《中國歷史地圖冊》中的夏代地圖(見下圖)作為證據,舉證在今之開封附近,"老丘"二字清晰可見,並以"都城"規格標註,認為其位置就在開封附近。該地圖集根據《詩經· 商頌》、《左傳》、《古本竹書紀年(輯本)》、《世本(輯本)》、《史記·夏本紀》以及有關夏代考古資料編繪。且不說,後三本亦或亡佚,亦或根本不可考證,單獨選取這些在時間維度上非連續的、不靠譜的、片段性的文獻資料,根本無法形成完整的證據鏈來證明老丘與開封同地。



從考古方面也無法證明"夏朝國都老丘"在開封境內

另據專家對開封建都史的研究成果,1993年秋,開封市文物工作隊在號稱"老丘"所在地的國都裡村附近開展了廣泛的考古調查工作,未能發現老丘遺址的蹤跡。1998年春,在位於國都裡村北僅1.5公里劉京寨的北部,探明一處較大型的古文化遺址,部分探孔在距地表12米到13米的深度,出土有明顯具有夏、商時期文化特徵的殘碎陶片。

但是從開封市文物工作隊據勘探結果繪製的地層剖面示意圖所知,其中魏大梁城深深地埋在地下12-14米處, 唐汴州城距地表10-12米,北宋東京城則淹埋在地下8-10米深處,金代汴京城深約6米,明代周王府深約5米,清代開封城深約3米。由此可見,魏大梁城即在地下12-14米,即便夏朝真的存在,比魏早幾千年的夏朝肯定會處於更深處。目前,考古界沒有找到能判定為夏朝的任何器物,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許宏,也表示無法從考古方面證實夏朝存在及開封確為夏朝首都"老丘"。


事實上,開封"七朝古都"之名也只是在"六朝古都"的不同版本上"移花接木"而來開封"七朝古都"的說法是"六朝古都"的不同版本上的"移花接木"。開封"六朝古都"之說,最早可追朔到明清之際的學者顧炎武之《歷代宅京記》。該書為我國第一部輯錄古代都城歷史資料的專書,在論述開封時,記載有五代梁、晉、漢、周、北宋和金六朝建都於開封的史事,而並沒有魏都大梁之載;另一部有關開封史事的地方史書,清人周城所撰的《宋東京考》則記述有魏都大梁,五代後梁都東都,後晉、後漢、後周、北宋都東京,卻找不到"金都南京"的記載。

鑑於"六朝古都"的兩種說法,編印於上世紀50年代的《開封市歷史沿革及名勝古蹟述略》一書在記述開封為魏、五代梁晉漢周和北宋"六朝古都"之後,又不忘補充到"公元1161年 (應為1214年)金曾將國都遷都於此"。知名的歷史地理學界專家譚其驤院士為《中國七大古都》一書所作序中,在闡釋我國七大古都之一的開封建都時, 提到"戰國時代魏及五代時的梁、晉、漢、周、北宋和金七朝建都開封"。 從此,開封"七朝古都"一說似成正統的權威的定論,成為成為"古都學"學界共識,並得以流傳。



將開封晉升為"八朝古都"更多是為爭奪"八大古都"的頭把交椅之所以會在城市本身的歷史上無限追根溯源,更多的是想證明自身歷史的顯赫,甚至是將自身古都的地位提高一個檔次。開封市文物公園局黨委書記、局長劉順安就曾在《開封"七朝古都"芻議——兼論開封為"十朝"古都》一文中指出,如算上開封明初的"北京"陪都身份,及金人攻破東京後先後建立的"大齊","大楚"、元朝末年韓宋和劉福通等偽政權的話,開封可謂是"十朝都會"。

中國古都學會2013年(開封)年會將開封升格為"八朝古都",甚至再無考古考證的情況下,將開封建城的時間從長期所說的2700多年,改為4100多年。開封古都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郭書學更是聲稱,開封至少應成為名副其實的"八朝古都",在全國應位居"八大古都"之首,堪稱"華夏第一古都"。


老王說網事


開封是7朝古都戰國時候的魏國,後梁,,後漢,後周,後晉,北宋,金國的等朝代建都與此開封為我國的七大古都之一,國務院公佈的全國24座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小氣鬼小氣鬼


說是幾朝古都,什麼才能算朝代呢?當然只有夏、商、西周、東周……元、明、清這些《二十四史》《清史稿》正史政權,才能稱得上“朝代”。



正如洛陽的十三朝古都不含戰國韓國、河南、玄漢、鄭(王世充)、武周、燕(安祿山)等政權,南京的六朝古都不含孫吳(曹魏是三國時期唯一正史朝代),北京五朝古都不算戰國魏國。開封只能算夏、後梁、後唐、後晉、後周、北宋、金,不能算戰國魏,是七朝古都。

至於西安近年來自稱十三朝,但是包括了新、前秦、前趙、後趙四個偽政權,以及末代皇帝被短暫劫持至長安的東漢、西晉也被算在內,水分不言而喻。沒辦法,誰讓所謂的非官方的中國古都學會在西安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