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的記錄者

“逆行”的記錄者

  2月17日,葫蘆島傳媒集團葫蘆島日報、葫蘆島晚報、葫蘆島廣播電視臺記者在102國道南票防疫檢查站對疫情防控人員進行採訪時的場景。

“逆行”的記錄者

  2月2日,蒙牛集團向葫蘆島紅十字會捐贈用於防控一線,這是廣播電視臺記者在對經銷商進行採訪時的場景。

  疫情發生以來,葫蘆島傳媒集團的新聞人衝鋒在前、逆向而行,積極投身第一線,運用自己手中的筆、鏡頭、話筒,推出了一系列來自抗擊疫情一線接地氣、有露珠的好新聞,讓新聞宣傳有力度、輿論引導有溫度,社會宣傳有效果,提振了全市人民抗擊疫情的信心,為我市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凝聚起磅礴力量。

  疫如令 召必回

  大年初一,葫蘆島日報社新聞採訪二部主任王華剛吃過午飯,一陣急促的手機鈴聲響起,手機上顯示的是再熟悉不過的總編室主任號碼,“你在哪,沒出門吧?”“沒有,打算明早回孃家。”“別走了,疫情比較嚴重,我市防控工作全面展開,你從現在起結束休假,馬上趕到市疫情聯防聯控指揮部採訪。”“好。”疫情就是命令,此時此刻王華腦海中閃現的,就是必須服從命令。

  由於職業的敏感性,王華一直關注著武漢疫情,但萬萬沒想到發展這麼快、離自己這麼近。放下電話,王華把筆本放進包裡,告訴家人有采訪任務必須返崗。她的丈夫雖然已習慣了她“隨叫隨到”工作性質,但這次卻再三叮囑注意防護、注意安全。

  戴好口罩,王華一邊走出家門一邊給遠在錦州義縣的老媽打去電話,告訴老人家這個春節先不回去了。說著這些話時,王華的心裡也不是滋味兒:老爸去逝多年,老媽多希望過年兒女都圍在身邊。按照計劃,正月初二她要和丈夫、女兒一起回孃家,陪老媽過完餘下的假期,初六回來,沒想到疫情把計劃打亂了。說明原因,老媽非常理解和支持,這讓王華心情敞亮好多,來不及多想便開車奔向採訪地點。然而,她自己也沒想到,從初一上崗開始,沒有禮拜天,沒有休息日地一直忙到了現在。

  疫情發生以來,王華每天跟著疫情防控指揮部的工作人員進社區、醫院、企業,回來後寫稿、送審,晚上再傳到平臺上。有時為了及時趕稿件,甚至都來不及吃中午飯或者晚飯,更談不上照顧和陪伴家人,反而讓家人更擔心了。看到王華每天多次出去採訪,家人總是關切地詢問要哪兒。王華怕他們惦記,就經常說去開會。家人至今也不知道她去過醫院等地採訪。

  2月9日凌晨5點半,我市第三批醫護人員出征武漢。由於時間太早,王華自己把採訪任務扛了下來。為了提前趕到現場,王華設置了鬧鐘,可晚上還是沒睡好,4點多就爬了起來趕到市政府廣場等著,不一會兒腳就凍僵了。出征儀式上,醫療隊員代表的發言讓王華記憶深刻:穿上白衣,我就是一名戰士,時刻聽從國家召喚。此次支援武漢,是踐行自己的誓言,是履行自己的職責,一定全力以赴、不辱使命。王華說:“雖然無法像醫護人員一樣到抗疫一線治病救人,但我們可以立足崗位,做好自己本職工作。我相信只要大家齊努力,一定能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在王華眼裡,記者本來就是時代風雲的記錄者,尤其在大“疫”面前,更應該逆流而上,衝鋒陷陣,這既是一種責任,也是一份擔當。

  勇擔當 重實幹

  大年三十的當天,葫蘆島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採訪部副主任劉水還沒從市“葫蘆島好人”、“兩會”報道、“新春走基層”的忙碌中抽身,就趕往北站採訪。下午在家人的催促聲中,總算回到家裡吃了一頓團圓飯,沒想到初一上午,他就接到了抗擊疫情宣傳報道的任務。

  來不及找人,劉水拎著攝像機衝了上去。“自己先頂上,在這個關鍵時刻,我能做到的就是用最快的速度,把最真實的信息傳遞給觀眾,把市委、市政府各項決策部署和各地各部門有力措施傳播到千家萬戶。”

  疫情防控進入白熱化,新聞人的報道需及時跟上。去市中心醫院採訪,年輕記者心裡有點擔心,劉水戴上口罩說,“走,我帶你們去!”到了醫院隔離區,劉水作為一名老記者的專業範兒立馬顯現,尋光線、找角度、抓細節,他已經忘記了身在何處,一拍就是1個多小時。

  “誰都知道,離病毒近一步,危險就增加一分,說不害怕那是假的,剛拍的時候我手心裡也出汗。但要用鏡頭記錄好醫護人員的故事,記者就要和他們一樣,選擇‘逆行’。”劉水說,記者也是普通人,特別是年輕記者,面對疫情,心生恐懼都是正常的。

  採訪部記者都在一線採訪,屬於易感人群,為了防止群體感染,劉水提出把18組記者分為AB兩隊,一隊9組,AB兩隊隔天輪流上班,兩隊人員相互不見面、不接觸,做到從內部隔離,保證了採訪隊伍的安全和戰鬥力。

  “原來15分鐘的新聞,疫情發生後,新聞的播出時長達到25或是30分鐘,再加上其他方面的內容運維,工作量是平時的2倍多。雖然這一段時間超負荷的工作很累,但是能讓廣大市民通過我們的節目瞭解到疫情前線的最新消息,瞭解到專家觀點,學習到防護知識,看到醫護人員、黨員先鋒、基層工作者的感人事蹟,我們感覺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劉水說,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新聞工作者就像戰士一樣,要衝在最前面,發出最強音,及時準確報道疫情信息,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凝聚最廣泛的社會共識。

  踐初心 擔使命

  “疫情來了,怕嗎?怕。可就是因為怕才更要嚴防死守,堅決不讓疫情攻破喂牛場村。”張鐵輝是葫蘆島日報社駐連山區沙河營鄉喂牛場村第一書記,大年初三,他便匆匆結束了春節假期,和家人交代了幾句後,就匆忙趕往喂牛場村開展疫情防控工作。

  身為一名黨員、一名第一書記,張鐵輝明白自己身上的擔子有多重。回村以後,他與村“兩委”幹部迅速行動成立村級領導小組,村支書為組長,其他村幹部和黨員為成員,實施輪流值班制度,負責全村防控工作;每天循環廣播上級關於新冠肺炎疫情要求以及疫情發展情況;組織調查返鄉人員,如實做好登記;在村裡各自然屯主要人口聚集點和交通要道,粘貼宣傳單,警示全村百姓提高認識。

  “每一位村民進出村,都要登記檢查,一點兒都不能馬虎,這關係到咱全村人的健康!”隨著疫情的變化,上級黨委下達更嚴峻的指示,村莊實行封閉式管理,極大增加了為數不多的村幹部的工作量,村裡2條出入口均要有人24小時值班值守,並按要求做好登記。身為第一書記的張鐵輝以身作則,每天戴著口罩堅守在一線,對不符合入村標準的人員進行勸退,同時協同村支書和村幹部走街串巷,入戶宣傳疫情相關知識,加強對返鄉人員摸排,嚴格對本村的公共場所進行清潔、消毒和通風;做好群眾思想引導,多渠道向廣大村民宣傳疫情防護知識,引導群眾不要走親訪友,不參加聚會活動,最大程度降低疫情擴散風險。

  用最壞的打算,做最足的準備,才能取得最好的結果。張鐵輝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同村同心、眾志成城,為堅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用實際行動向黨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舍小家 顧大家

  “媽,對不起,我今天要上班,不能在家照顧您,您好好養病好好休息。爸,我媽就交給您照顧了啊。”大年初二,王磊正在和父母一起吃飯,突然接到採訪任務,他一邊撂下飯碗一邊叮囑父母,隨後就匆忙趕往單位。

  王磊的母親年前因病剛做的手術,身體正在康復中,王磊正想趁著年假照顧一下母親,再陪陪父親。“作為兒子,我的內心很愧疚,不能照顧生病的母親。但疫情就是命令。”王磊說,“作為葫蘆島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的一名積極向黨組織靠攏的青年記者,我知道在這樣的採訪當中,會存在一些危險性的,但越是這樣,越要堅守自己的崗位,不怕困難衝在前面。而且參加過對越自衛反擊戰的老爸還特別囑咐我,別惦記家裡,一定要打好這場仗,打贏這場仗。”

  隨著疫情發展,王磊和同事不斷深入醫院、村鎮、商場、企業、收費站等地,用鏡頭捕捉醫務人員、黨員幹部、社區工作人員、志願者等全市上下全力以赴、抗擊疫情的感人瞬間,及時全面地向公眾報道疫情一線消息,鼓舞全社會樹立戰勝疫情的強大信心。

  作為一名80後,王磊說,2003年的非典全國都在保護80、90後,如今,我們參加了這場戰役。“我也想像醫護人員那樣去一線治病救人,但是作為新聞人,我有自己的職責,我希望讓老百姓心裡有力量,眼前有希望,這場抗疫之戰很快就會過去的。”王磊堅定地說。

  平凡中見真情,大事前看擔當。濱城新聞人始終在路上,他們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他們追尋事實、真相,傳遞消息、力量,他們帶著家人的理解,以身涉險、步伐堅定,用行動書寫對這份職業的忠誠與擔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