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夢為馬-一個浪漫主義者的創作崛起


讀書其實是一件既簡單又複雜的事情。

簡單是因為它只需要讀者循著作者的腳步,就可以走進書中的世界;“風格和結構是一本書的精華”。

怎樣完美地去解構書的框架,如何去清晰地認知書中呈現的意識,怎麼準確識別所用其風格。這些都是我們要面對的複雜之事。

在我們搞清楚這些問題的同時其實也在為他人解惑。所謂“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那麼書對於我們來說不僅僅是師的身份,更是傳遞引領的角色,讓眾多讀者成為其師。

讀書能使人安靜,使人沉澱,使人在車水馬龍中忘卻一切,彷彿與世界隔絕。而文學的魅力常常讓人抓狂。與書共舞常常是那些愛慕者的渴望,是那些傾聽者的奢求。有人厭煩讀書,或者是讀不進去書。他們好似峽谷,亦如山川。殊不知文學確是那可以縫補峽谷山川的一針一線。

家裡的藏書很多,到現在為止三個大書櫃都裝不下了,而且到處都有書,臥室、餐廳,甚至是廁所裡也有。小時候也愛看書,上了初高中,家裡為提高語文成績就訂閱《讀者》、《作文》等雜誌。

那時候沒事就看看,而後寫作文時常去引用書中段落乃至通篇,現在想來當時的這般操作就是“輸入-吸收-輸出”的過程。那時基本上作文分數很高,有時還會被老師評為成範文。

這些寫作其實都是被動式的,沒有作業要求或是考試的需要,我是不會主動去寫。但到了高二下半學期,我就和同學開始寫小說了。


寫小說的衝動源於對武俠漫畫《風雲》的狂熱,對江湖武林筆觸的追尋。大家都知道日本漫畫的獨具風格,而當時我們要做出與之風格相異、有中國特色的漫畫。


於是我們開始構思,先寫小說,再畫漫畫。小說框架構思出來後,當時主要由同學執筆,我來進行修改與調整。

大家知道高三的學習任務很重,壓力又大,我們的小說沒有全部寫完。只是在小說主線基本寫完後,就讓一個畫畫很好的同學畫了畫人物所佩戴的武器,而後我們的創作之路戛然而止了。

此事已過去很多年了,當時的手稿和原圖我還依然保留著,可心中對創作已經沒有任何興趣了。

直至看到轟動日本的中國漫畫《鏢人》出世,才想起我們原來的小說和漫畫與之在內容、風格上都是很相似的。

以夢為馬-一個浪漫主義者的創作崛起

此時心中又重新熱血沸騰起來,這就是我們當時所要創作的東西,只可惜當時沒有時間和契機去完成創作,真正創作出來也可能沒有人家厲害啊。


大學時期和畢業工作後,自己沒有怎麼寫東西,當時特別喜好藝術,看小說、看電影、聽音樂、看畫展。那時辦過學校報紙,參加過詩社,但都沒有長時間地去投入到寫作中去。


以夢為馬-一個浪漫主義者的創作崛起


現在工作多年之後,繼續投入到激情的寫作當中去。之後,報名參加讀書寫作訓練營。更加覺得閱讀與寫作的重要性,而在這期間自己開始自己創作小說,初步完成框架和結構。下面是小說節選。

那少年此時正關押在囹圄中,這裡並無地獄般的陰森。

透過窗欄射進一抹殘陽,把這裡的全貌倒映在它周圍的水面上。

這牢籠呈六面形,上方是碩大無比的太湖石,整體用木欄拼接而成,每一面都有一枚堅硬的青銅鎖。

牢籠周圍是環形的水面,水中游蕩著幾條近三尺的大鯉魚;環形的水面外,有完整上升狀的石階梯,通往六個方向,與牢籠的六面相對應。

此時,有一人在這石階梯上,他正在遠遠地望著那位少年。不久,他便匆匆離去。少年想,這人是誰,為何來此!少年萬萬沒有想到,日後此人竟是他們的宿敵。

小說的歷史時代在春秋戰國,題材的類型不是武俠,也不是穿越,是通過眾多人物的經歷來展現時代的變遷和歷史的更迭。

以夢為馬-一個浪漫主義者的創作崛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