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發展之痛:超大班額,苦了誰?


中小學發展之痛:超大班額,苦了誰?

近年來,在內地一些城市,包括不少交通、地理條件優越的鄉鎮,一個凸顯的問題不容忽視,那就是無論是中學還是小學,班額過大現象令人堪憂,超級大班比比皆是。家長抱怨學校讓八九十名學生擠在一個教室裡,學生很難學;教師責怪學校招收這麼多學生,教學難以開展;校長們也是有苦難言,城市人口爆增,學校配套設施跟不上,為解決學生“入學難”的問題,學校只得實行大班制。

隨著內地中小城市建設步伐進一步加快,招商引資與個體私營經濟迅猛發展,進城務工的農民移居城區,造成居住人口劇增,人口結構極不合理,加大了教育負擔,給教育發展帶來巨大壓力。與此同時,承襲“一費制”的出臺,對農民工子女進城讀書免收借讀費等一系列優惠政策的實行,大量的農村孩子湧入重點學校讀書。學校滿足不了學生的需求,為了解決學生求學的難題,只有採取擴大班額的辦法來挖掘“潛力”,大班制便順勢出現了。

中小學發展之痛:超大班額,苦了誰?

一、校長叫苦:資源不夠,壓力過大,安全隱患多

班額過大,引發了眾多的不利因素,首當其衝的就是安全隱患大。由於人數過多,管理難度大,特別是在做課間操上、下樓梯等環節上存在著巨大的安全隱患。全國各地報道學生因擁擠踩斷過道、擠跨欄杆、踩死踏傷學生等重大惡性事件時有發生。超級大班的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學生安全問題,亟待引起全社會的重視。

依據教育部規定,小學最大班額46人,中學最大班額50人,教室的建築面積也是按每生不少於1.2平方米設計的。而事實上眾多學校班額嚴重超出此標準,全國多數城市的熱點學校班額遠遠高於這個“警戒線”。城鎮中小學教師編制普遍短缺。按規定小學師生比為1:16,初中師生比為1:14,高中師生比1:12。按照這個比例計算,相當一部分中小學缺編嚴重,教師均在超負荷工作。

《河南日報》2005年9月曾經報道:新學期開學,在安徽阜陽市文峰小學四年級六班,107名學生“擠擠”一堂,正在上課,有的課桌上竟然擠了三個小孩。 “超級大班”大班現象,其實並非安徽阜陽一地,不少地方和學校都有類似情況存在。這是經濟快速發展、城市人口劇增帶來的普遍現象。但有一個更為直接且還未引起人們足夠重視的原因,就是這幾年有些地方在學校佈局調整過程中,撤併學校所致。如有的地方在沒有很好調研測算學生數的基礎上,也大幅度地調整了學校佈局,其主要目的是為了節約地方財政支出。因此,能撤就撤,能並則並,也不管一個班能容納多少學生,把教室塞得水洩不通,從而導致了一大批“超級”大班的出現。

這些人員高度飽和的學校,一到下課,往往會堵住門口,學生吵吵鬧鬧。班額過大往往是學校教室少,場地窄。由於學生人均佔有面積過少,這些學校課間操只好採取輪流制的辦法。這種狀況對學生身心健康的影響不言而喻。

不止是城市,不少農村初中學校,幾乎校校都在喊擠,隨機走訪的結果出乎筆者的預料,沒有想到,農村初中高峰形勢如此嚴峻。

學校不斷擴班,造成校舍緊張,教育資源嚴重短缺。為了滿足就學需求,在班額達到極限的情況下,迫使大多數學校擴班,由於原校舍本來就緊張,擴班只能佔用閱覽室、實驗室、微機室、語音室、團隊活動室,造成學校應開設的實驗課、微機課、語音課不能按教學計劃規定的課時進行。

而和一些重點學校人滿為患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附近的一些規模較小,辦學條件稍差的學校則出現了生源匱乏,招生萎縮的現象。由於當前大多數學生家長從糼兒園、小學便開始擇校,導致了跨校區讀書成為了造成學校生源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一位市直實驗小學的校長深有感觸地對筆者表示:“現在確實是一些學樣不飽,一些學校吃不了。都是擇校惹的禍。”

該校長大道苦水:幾年前新建校舍的教室都符合國家標準,招生人數也是按規定招的,可時間不長,來自各方面的條子、關係等就頂不住了,再加上這幾年實行一費制,學校收入很小,上級部門撥款有限,學校也希望能依靠收取這些學生的借讀費增加一點收入。

而該市實驗中學的校長分析道,品牌學校教育質量比較好,辦學理念比較新,屬於家長擇校的熱點學校,儘管學校千方百計地擴大辦學規模,但擴張終究有限,班級容量很難下壓。

該市教育局有關人士說,如今家長對教育的要求與期望值越來越高,而優質教育資源相對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一些中小學校出現班額大的狀況,這同時也是城市化進程加快出現的新問題。這位人士介紹,義務教育階段,學區內有多少人,對口學校就應該接收多少人。這就導致一部分學校無法控制招生人數,超級大班也就在所難免。

中小學發展之痛:超大班額,苦了誰?

二、教師叫苦:學生太多,課業沉重,上課辛苦

教育界人士指出,班額過大必然嚴重製約教育質量的提高和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影響教育改革發展。開展素質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進而大面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在全國性“小班化”授課的素質教育大趨勢下,各城鎮學校班額過大,室內擁擠,任課教師的精力大多用於組織教學,無暇顧及啟迪學生思維,新型的教學理念無法貫徹實施;教師在批改學生作業上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無力研究教材、瞭解學生思想及對知識掌握的準確程度,不能有的放矢,直接影響到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依據教育關照度理論,如果教師對學生進行均等教育的話,每個學生將得到教師何種程度的關心與照顧。關照度指數越大,表明教師對每個學生的關心與照顧越多,每個學生髮展可能會越好,提高教育關照度有助於教育機會的真正均等。班額過大,教師與每個學生之間的平均交往就少,即教育關照度降低,也不利於教師對課堂控制,另一方面也影響教師對學生的態度,影響教學氣氛。

同時,班額過大會直接影響學生參與度。如老師在課堂上提出一個思考題,要求學生當堂回答,60名學生的班級與30個人的班級比,學生參與度會減少一半。一個80多學生的班,即使老師提出一個問題,叫學生回答,學生也會心不在焉,“這麼多學生,還會問到我嗎?”不動腦筋的大有人在。事實上,無論是朗讀課文或回答問題,小班級的學生參與度與大班級比會高得多,學生注意力也集中些。

本市一實小的張姓老師說,班額過大給教學帶來了很多麻煩。課程改革要求分組教學,但是教室太小,學生又多,根本無法開展,一些教學需要的遊戲演示活動也無法進行。班裡的學生太多,老師根本沒有精力顧及全部孩子。有時候,學生踴躍回答問題時,由於班額過大、人數過多,老師沒有辦法提問到每個孩子。孩子如果舉手後沒有得到發言的機會,積極性就受到打擊,以後就很少舉手了。

班額的增多給教師帶來繁重的工作量。據調查,一名教師批改90多本作業就得花上三個多小時,這相當於一天工作量的近2/5。而且,教師不僅擔任一個班的教學任務和批改一個班級的作業。學生超員,不僅苦了學生,也苦了教師,,由於班額大,每天判作業像搬山一樣,搬掉一座又一座。

面對著如此沉重的工作負擔,為了保證常規教學工作開展下去,教師們無奈之下也只能發動學生分解勞動任務。據一位熱點學校教師透露,作業如果批不過來,就讓學生們互相批,一個學生分批十幾本。這樣做既減輕教師的負擔,騰出更多的時間備課,又能鍛鍊學生。這位教師說,雖然批改作業應該是老師的責任,但這也是迫不得已的對策。

一位教師向筆者訴苦說:“老師的教學負擔和心理壓力都很大,大到升學成績,小到孩子們的日常安全,可以說,每一天都緊繃著神經。再看到教室裡黑壓壓的學生,聞著不太新鮮的空氣,個別學生還不注意聽講,調皮搗蛋,弄得我們特煩躁,總想發脾氣。”

中小學發展之痛:超大班額,苦了誰?

三、學生:座位擁擠,影響學習,不利健康

筆者曾走進市區一家熱點初中學校。透過玻璃窗,筆者看到初三教室裡密密麻麻的學生正在做練習。60餘平方米的教室裡坐滿了85名學生。課桌擺成3排,旁邊兩排分別是4個孩子擠坐3張課桌,中間一排的4張課桌前則圍坐了5個孩子。由於教室十分擁擠,最後一排的孩子幾乎貼著牆壁。隨著下課鈴聲響起,學生們起身走出來,與打開的門一起湧出的是一股酸酸的汗味。一位學生調侃地說:“現在還好呢,等天熱了,教室裡六七十人的味道匯聚在一起,那才叫五味俱全呢。”

張婷是我市某熱點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原本身體很好,冬天也很少感冒,可是自從三年級後,班裡只要有感冒發燒的,他就會被傳染上。

張婷的母親說:“一次孩子有病,我提早到教室去接他,一開門,一股汙濁氣撲面而來。關門關窗的,六七十個孩子擠在一間教室裡,空氣流通不暢,能不交叉感染嗎。”她說自己當年為讓本不在轄區內的孩子進入這所小學,花費了不少心思,錢也沒少破費。當時該班就有89人,後來每年都有學生插班進來,現已超過了90人。孩子回家常常抱怨課桌太擠了,而且更令人擔心的是成績下降,學習興趣也降低了。她說自己觀察過,不能說老師沒盡力,而是學生實在太多了,老師顧不過來。孩子有時幾天也輪不上一次回答問題的機會。”

班額臃腫的弊端顯而易見:室內人均佔有體積降低,二氧化碳濃度增加;學生人數增加,上課回答問題的幾率降低;課桌間的距離拉近,學生間私下交流的機會增多,考試卷面的分數隨之減少。資料顯示,教室裡多一個孩子就會使教室內人均佔有體積相對下降,有的甚至低於國家人均3.4~3.7立方米的空氣體積辦學標準,導致室內二氧化碳濃度的增加(國家標準是低於0.1%)、有害氣體增加、細菌總數增加、氧氣含量降低,這不僅不利於孩子身體新陳代謝和呼吸系統的發育,還會導致孩子頭暈、頭疼、記憶力下降、學習效率降低等現象。

據教育心理學觀察研究結果表明,班級額度的過大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在一個班級中,如果學生的課桌椅都放在一起,相互之間靠得很近,沒有明顯的界線,便於學生之間的相互交往與交談;學生彼此視野中的運動、衣服顏色、髮型、聲響等會增加其注意的幾率,學生的注意力不集中現象以及相互之間說話行為都會增多。心理學教師則認為,班額大,教室擁擠不堪,會增加學生的學習焦慮與環境厭倦情緒,孩子會有明顯的壓抑感;人數多競爭必然會更加激烈,孩子“成功”的可能性相對減少,這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當然,筆者在此並不是想一味地抱怨超級大班的種種弊端,更重要的是想在提示這一嚴峻現象的同時,呼籲教育主管部門引起重視,採取切實有力的解決方案,探尋解決的方法。為熱點學校該“瘦身”“消腫”。

中小學發展之痛:超大班額,苦了誰?

教育質量好的學校想多招生,就要修建新的校舍,招聘新的教師。同時,不能置師生身心健康於不顧,無限地擴大一個班級的容量。另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門要根據學齡人口的變化,及時增加和更新教育設施,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的服務範圍。對原有的薄弱學校加強扶持力度,淡化熱點中小學校的壓力,採取一些必要的手段,如調配優秀教師去薄弱學校任教、拉平各校教師福利待遇等,努力實現教育均衡化。

學校班額過大並非是個別現象,全國各地的大中小城市也都普遍存在。這是經濟快速發展、城市人口劇增帶來的通病。筆者所在地的市、縣政府近幾年在城市規劃建設中已經考慮到了,正在逐年加大對教育的投入。但縮小班額並非一年兩年能辦到的事,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對教育的投入,擴大公辦學校的規模,另一方面,要鼓勵各種社會力量以及個人自願捐資助學,招商引資,辦好民辦學校。同時,一些學生家長應摒棄應試教育觀念,不要去擁擠城內學校,畢竟小班有比大班多得多的好處。

我們欣喜地看到,一些城市的教育局與市直各義務教育學校校長簽訂了《市區學校班額管理工作責任書》,向班額過大“開刀”。《責任書》規定:今年暑假前,任何人不得再以任何理由接收轉入學生,市直義務教育學校確保在校生班額不超過60人,自秋季起,各中小學招生班額堅決控制在50人以內,並逐年有所降低。

超級大班何時休矣?牽動人心,卻又任重道遠,讓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