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老人說正月不理髮?“死舅舅”純屬子虛烏有,真相你想不到

為何老人說正月不理髮?“死舅舅”純屬子虛烏有,真相你想不到

眾所周知,民間流行正月不理髮的習俗,特別是一些老人,對這樣的禁忌非常看重,所以一般臘月裡理髮店的生意就特別好,因為有句俗語說“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舅”,所以很多人就算不信這個,也為了圖個吉利,哪怕頭髮長到肆無忌憚的程度,也堅決不理髮,非等到“二月二,龍抬頭”的那一天。

為何老人說正月不理髮?“死舅舅”純屬子虛烏有,真相你想不到

那麼,正月不理髮的習俗到底源自哪裡?真的有“死舅舅”這麼嚴重嗎?其實,這完全是無稽之談。

事情還要從明末清初那道著名的剃髮令說起,1644年(順治元年)清軍入關不久,攝政王多爾袞就頒佈了著名的剃髮令,要求所過州縣地方“削髮投順”,也就是把頭頂周圍的頭髮剃掉,像滿族人一樣留個辮子。如果不聽話,就要“玉石不分, 盡行屠戮。”

為何老人說正月不理髮?“死舅舅”純屬子虛烏有,真相你想不到

剃髮令一出,當時就遭到了強烈抵制,因為漢文化裡深受儒家影響,強調“身體髮膚,受之父母”,頭髮豈能輕易剃掉?何況,還要留一條在時人眼中那麼難看的辮子!

何況,還要留一條那麼難看的辮子!

為何老人說正月不理髮?“死舅舅”純屬子虛烏有,真相你想不到

迫於洶湧的民情,多爾袞無奈,很快取消了這個剃髮令。

但是到了第二年,隨著清軍一路勢如破竹,多爾袞就再次頒佈剃髮令,這一次嚴厲得多,不剃髮留辮子的“殺無赦”。

這,也就是民間流傳的“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

這一剃髮令當時也遭遇了激烈反抗,很多地方爆發了轟轟烈烈的反清運動,最典型的就是在浙江嘉定,老百姓先後三次組織起來據城反抗,被清吳淞總兵李成棟三次率軍破城,每次破城後都大肆屠殺,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嘉定三屠”,清軍的殘暴令人髮指。

為何老人說正月不理髮?“死舅舅”純屬子虛烏有,真相你想不到

可見,清初頒佈的這個剃髮令,令漢人至今都極其反感,而正月不理髮的這個習俗固定下來,就成了漢人對那段痛苦歷史的紀念,以及對遇難者的緬懷。

但是,這又和“舅舅”有什麼關係呢?其實沒什麼關係,純屬誤會。民國時期劉國斌的《四續掖縣誌》解釋得很清楚:

“民間以剃髮之故思及舊君,故曰‘思舊’。相沿既久,遂誤作‘死舅’。”

也就是說,正月不理髮,是人們為了“思舊”,即思念傳統的生活方式。但“思舊”在流傳過程中,以訛傳訛,莫名其妙地成了“死舅”。

為何老人說正月不理髮?“死舅舅”純屬子虛烏有,真相你想不到

還有一種說法是,“正月不剃頭”,跟民國初年頒佈的“剪辮令”有關。

1912年1月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成立,3月5日頒佈了一道“剪辮令”,限國人20天內把辮子剪掉,具體的做法是:剪掉辮子,把頭頂周圍的頭髮留起來,但不像古人那樣蓄髮,基本跟現代的髮型差不多了。這天農曆是正月十七,剪辮行動正好延續到整個正月結束。

相比於清廷的“剃髮令”,民國的“剪辮令”成為這一習俗來源的可能性更大。

當然,這一習俗發展到現代,並非絕對的禁忌了。如果家裡老人不在意的話,年輕朋友們正月理個髮也沒什麼大不了的,未必非等到“龍抬頭”。但是,那一段並不久遠的歷史,還是值得我們銘記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