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搬運機器人、穿戴式體溫監測儀…“防疫神器”究竟“神”在哪兒?

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面對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國內眾多科技公司迅速研發了一批高科技裝備,打造了一批“防疫神器”,投入到防疫一線的戰鬥中,這些“防疫神器”到底“神”在哪兒呢?

在上海同濟醫院發熱門診的隔離留觀病房裡,一臺智能搬運機器人成為了這裡的新成員,運送藥品和輸液器具都靠它。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觀察到,護士在平板電腦上輸入指令後,這臺搬運機器人就會接到指令,來到護士站,醫護人員只要刷一下卡,它的箱門就會打開,護士把藥品放進箱子後,機器人就會自動把藥品送到指定的病房門口。

智能搬运机器人、穿戴式体温监测仪…“防疫神器”究竟“神”在哪儿?

機器人行走的路上,一旦遇到人或者障礙物,它還會自動避讓。到達病房門口之後,這臺機器人會通過語音系統呼叫裡面的醫護人員,醫護人員刷卡取出藥品後,機器人就會回到原位等待新的任務。假如電量不足或者空閒沒有工作的時候,機器人還能自動回到充電位置進行充電。

智能搬运机器人、穿戴式体温监测仪…“防疫神器”究竟“神”在哪儿?

這臺智能機器人是艾信智慧醫療科技發展(蘇州)有限公司研發的第四代智能搬運機器人,主要搭載了激光雷達、3D視覺傳感器、指紋識別技術、語音識別技術和人臉識別技術等,可以實現自主路徑規劃和自主導航。

目前,這款機器人主要在醫院的半汙染區裡面工作,協助醫護人員做一些配送工作,只要有電梯,哪兒都能去。它們不僅能運貨,內部還有紫外線消毒裝置,可以自主啟動消毒功能,能代替2-3個人的人工。

智能搬运机器人、穿戴式体温监测仪…“防疫神器”究竟“神”在哪儿?

艾信公司的另一款醫療廢物搬運機器人,專門運垃圾,可以把病房的生活垃圾、醫療垃圾,以及隔離區使用過的口罩、防護服等,直接送到垃圾處理點,並且它的運行全程是信息化管理,可追溯可查。

智能搬运机器人、穿戴式体温监测仪…“防疫神器”究竟“神”在哪儿?

在這場科技防疫戰中,不僅是人工智能機器人在大顯身手,小小的體溫計,也被賦予了強大的科技智慧。索思(蘇州)醫療科技公司出品的創可貼形狀的一次性穿戴式連續體溫監測儀,不需要充電,只要貼在腋下,就可以連續96個小時監測體溫,測量溫度的誤差在0.1攝氏度,通過藍牙或者4G傳輸,人們在手機上就可以實時看到體溫數據。

智能搬运机器人、穿戴式体温监测仪…“防疫神器”究竟“神”在哪儿?
智能搬运机器人、穿戴式体温监测仪…“防疫神器”究竟“神”在哪儿?

在他們研發的社區版本中,增加了被監測者的用戶信息,包括所在社區的名稱、樓棟號、聯繫方式等等,不用工作人員上門測體溫,就能對居家隔離觀察的居民進行體溫監測,避免了交叉感染的風險。一旦被監測人的體溫達到預警溫度,就會發一條郵件或短信給被監測人。

智能搬运机器人、穿戴式体温监测仪…“防疫神器”究竟“神”在哪儿?

隨著返工、返崗人流高峰的來臨,社區防控的壓力也在不斷增大,為了增強社區的防控力量,提高防控效率,一些企業正在想辦法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幫助社區進行疫情防控。

江蘇省蘇州市白洋灣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生沈臘梅來到一戶居民家中做上門體檢,進門之後,她從揹包中拿出一臺類似平板電腦的設備,這臺設備集成了體溫、血壓、血氧、血糖等70多項檢測功能,檢查完後,刷一下身份證,這位居民的各項身體指標就自動錄入了系統。

智能搬运机器人、穿戴式体温监测仪…“防疫神器”究竟“神”在哪儿?

白洋灣街道有10萬居民,其中外來人口有6萬,疫情期間,社區防控工作量大,這臺設備幫助沈臘梅減輕了不小的負擔,它叫全科醫生工作站,由江蘇蓋睿健康科技公司研發,此前專門配備給社區家庭醫生使用。

智能搬运机器人、穿戴式体温监测仪…“防疫神器”究竟“神”在哪儿?

疫情發生後,企業專門給設備增加了疫情篩查模塊。目前,蘇州很多社區衛生院都在使用它進行預檢分診,所有采集的數據將在後臺形成可視化的圖表和趨勢分析,社區衛生機構可以通過這些數據來監測居家隔離人員的健康狀況。目前,他們已經將分佈在全國28個省份的5萬多臺全科醫生工作站改造成了疫情篩查的利器。

智能搬运机器人、穿戴式体温监测仪…“防疫神器”究竟“神”在哪儿?

如果說全科醫生工作站是社區醫生移動診療的“貼身助手”,那麼“疫情防控機器人”電話則是社區防控管理者的“通訊員”。這部電話不但可以和接聽者提問互動,而且還能記錄通話信息,並將記錄的信息進行整理歸類,大大減輕了社區工作人員信息排查的負擔。

智能搬运机器人、穿戴式体温监测仪…“防疫神器”究竟“神”在哪儿?

蘇州工業園區的東韻社區,常住人口近萬人,轄區內外來租住人員有七千多人,健康排查工作量巨大。如果全部人工電話登記,現有的十個工作人員要十多天,而疫情防控機器人每天的呼叫量可以達到上萬個,只需兩個多小時就能完成整個社區的核查工作。同時,它還能夠對重點人員進行特殊標註,提示工作人員進一步上門進行跟蹤追訪。

上述這款疫情防控機器人是由蘇州思必馳信息科技公司研發的。據公司介紹,目前他們已經在全國28個省、121個城市、700多個社區打了510萬通疫情排查電話,並完成從排查到通知再到信息的採集。

半小時觀察:當前疫情防控形勢向好,但仍不能鬆懈,要不斷鞏固拓展,這時候更需要科學防治、精準施策。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關工作時強調,“人類同疾病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學技術,人類戰勝大災大疫離不開科學發展和技術創新。”當前,疫情防控正處在最吃勁的關鍵階段,只有進一步將人工智能、大數據這樣的新科技運用其中,我們才能掌握與病毒較量的主動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