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後你上班還習慣嗎?

迷茫的工作人員


慢慢就會習慣的。

疫情期間,在家生物鐘嚴重紊亂,基本上都是凌晨一兩點睡,上午十一二點起床,家裡人心疼之前上班那麼累再加上從來沒有在家這麼長時間,也就放縱不管,所以在家主要任務就是吃喝睡樂。上班了,突然發現,早上需要訂好幾個鬧鐘才能爬起來,腫著大眼泡子無精打采,關鍵是腦袋也不靈光了,一個月沒上班反應竟然遲鈍了,和老闆溝通竟然有障礙了。一天迷迷糊糊。現在就是儘量早睡早起,起來吃口早飯,讓自己精神點,把老闆交代的任務,做個規劃表,一步一步回到工作正軌。


彩虹色的夜貓子


我們公司2月14日就開始復工生產了。

疫情當下,公司已經復工近一個月時間了,在此期間,企業一邊抓復工生產,一邊抓防控工作,一邊與未到崗人員保持聯繫,掌握其動態,動員他們創造一切條件儘快早日回公司上班。

受疫情影響,今年春節假期過得有點長。每年都是習慣了春節過後就奔赴工作崗位上班,而今年卻突然因疫情阻止了按時上班的腳步,成天待在家裡,還真的有些不習慣了。

如今我們已經上班,可是與往日上班比較,倒有一些異樣——沒有了那種成天為發貨而趕貨的忙碌生產場面,沒有了每天晚上燈火通明加班加點的景象,取消了一週兩次的周工作例會和生產計劃會議,如今每天上下班出入公司時都要排隊測量體溫,人人成天都戴著個口罩,車間和辦公樓每天三次安排專人噴灑消毒水,到處充滿著消毒水味道。

我是在公司復工的第二天就上班的。公司復工後剛開始幾天來公司上班人員總共只有幾十個人,不到總人數的十分之一。公司正式通知員工復工上班時間後,每天各部門到崗的人員陸續在增加,截至到今天過去了近一個月了,可是還有近一百來人還未到崗。

復工後上班期間,公司由於上下游供應商和客戶都是在緩慢的恢復階段,加上公司人員未到齊,全國上下都尚在疫情防控階段,所以雖然已經復工,可是復工卻不復產,工作效率和產出都非常低的狀態。

雖然每天都在按時上下班,重複著往日的工作循環,習慣了以前的忙忙碌碌的緊張而壓力的工作環境,如今一下子鬆懈了下來,我總感覺還真的有所不習慣呢。

這樣的狀態到何時才能恢復正常?

#我是收穫人生後半場,專注職場和管理話題,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共同學習進步。#



收穫人生後半場


疫情結束之後,你還有必要回公司上班嗎?

疫情之下,無數國人開啟了「在家辦公」模式。社畜們不用再像沙丁魚一樣擠上地鐵,甚至實現了「躺著把錢賺了」的夢想,但不少人已經開始懷念回公司上班的日子。

雖然在家辦公省下了通勤時間,換來的並不是更多的摸魚時間。很快人們發現在家辦公不過是從一群人的 996 ,變成了一個人的 007。

同樣有意外發現的還有老闆們,經過兩週的遠程辦公後,他們發現很多會沒必要開,很多班不必要加,「再不復工,公司就要發現沒有我們也能正常運轉了。」也不完全是一句玩笑。

在家辦公讓很多職場人士崩潰,也讓很多公司管理層發現發現遠程辦公也不影響項目推進,還有很多傳統行業瞬間轉型成了「互聯網企業」。

在家辦公看起來只是疫情中的權宜之計,然而在國外,遠程辦公已經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潮流。

在美國超過八成的公司引入了遠程辦公制度,超過 3000 萬人在遠程辦公,佔總工作人口的 16% 至 19%,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增加。

疫情之後,還有必要會公司上班嗎?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工業革命之前,人們其實就是在家辦公

直到疫情到來之前,很多人對於遠程辦公其實還是很陌生。無論是逼仄的格子間,還是 Google 式的開放式辦公室,在辦公室裡度過大半輩子彷彿才是社畜們的共同宿命。

然而一開始辦公室並不是今天的樣子,在工業革命之前,很多農民、商人都是在家工作。辦公室(office)的說法也還不流行,更沒有「白領」這個稱謂,只有在賬房中工作的辦事員。

▲ 圖片來自:Wikipedia

在 19 世紀,很多公司只有幾個人,所謂的辦公室也就是家庭式的小作坊,辦公員和老闆的距離十分「親密」,用著名辦公室空間史學家哈里·佈雷弗曼的話來講,那時的辦事員是「助理經理,是隨從,是密友,是管理實習生,還是潛在的女婿人選」。

意大利佛羅倫薩的烏非茲美術館(The Uffizi Gallery), 1581 年建成後曾作為美第奇家族的賬房,還曾別用於政府辦公,因此被認為是歷史上最早的辦公大樓之一。

可現代意義的辦公室在工業革命到來之後才真正興起,市場經濟的繁榮滋生了大量的文書工作,辦事員的數量迅速增長,原來的家庭式辦公室無法滿足需求,才誕生了類似辦公室的場所。

辦公室的興起與當時日新月異的技術革新是分不開的。鋼鐵框架讓


骨頭煽情


個人觀點:必須心甘情願的習慣。

1、首先作為一個成年人,上班是生活的大部分,不可能因為休息一段時間,上班就不習慣,各種情緒都來了。你要知道,比你牛比你優秀的人,都沒有放鬆,就你自己天天在這嬌情,為什麼總是我吃虧,為什麼我工資低,領導不重視我,自身問題多就不要怪社會無情。

2、沒上班的時候要有很強的危機感,成年人最寶貴的就是時間,你每天就在家吃吃喝喝睡睡,稍微看了1個小時的書,你就覺得自己好努力了?那你註定是個成不了事的人,危機感沒有,不趁著疫情提升自己,等著被社會淘汰吧。

3、疫情後上班,你不習慣別人也不習慣嗎?應該有很多人強烈想早點上班吧,房貸車貸信用卡,孩子,父母你都要養活的。一個成年人還在嚷嚷我要精緻窮,我只求心安理得,你還是個合格的父親,合格的兒女嗎?一個鼎盛的家族不是單靠一代人就能打拼起來的,你這一代不努力,說什麼兒孫自有兒孫福,只能說你無能,你兒女運氣不好,什麼都只能靠自己了。一個人的潛意識不改變,也別指望他能變得多優秀了。


愛楊冪1314


疫情期間我們都沒有放假,一直在堅持上班堅守上班。現在都是上班.習慣





譚建義


我想我還是很習慣的,關鍵是在家裡被悶得時間太長了,許久沒有感覺到工作是如此重要,不僅僅是收入問題,人還是需要集體生活的,需要交流,需要精神上的補充,無論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這是人的正常需要吧,不過有的人可能習慣的時間需要長一點,有的很快就能適應,因人而異吧,我可能是屬於前者,其實在家裡待時間長了,那種期盼上班的心情,除了荷包在叫喚,生理上也是一種需要。


幣部落


疫情,讓世界彷彿按下了暫停鍵。讓國人在鼠年都過上了豬一樣的生活。以前我們總是說:等我有錢了,啥事也不幹!吃吃睡睡就好!疫情,錢沒賺到,夢想卻實現了。

一個星期,一個月……終於,我們坐不住了。懷念有班上的日子啊!上班,工作是幸福的。

疫情,也讓我們有機會反思。健康,生命,事業,家庭。唯願我們永遠不要忘記曾經的思考。

還有企業轉型,百分之六十轉向線上或者開展線上新領域。我們只想說,事業也好,企業也罷,要做復業,不要做副業。


大觀點茶館葉盞萌


實話說,剛上班的時候,白天還是比較乏力的,但是適應兩天就好了。

必竟,誰都是從學生時代過來的🙃

不就是被迫休了個寒假嗎?沒啥大不了的,就是口罩天天戴著,相比之前,省了不少化妝時間!省了不少口紅錢💄!

哈哈,當然,這個時候,顏值主要是靠好看眼睛支撐了🤓,不對,還有髮型,作為短髮的我,髮型已經快成草了🤨🧔🧒,不嘮了,找我的“託尼”剪髮去了👶。


朵拉Vlog


疫情存在確實讓人為難, 第一做企業的老闆們, 停止生產了,這對他們來說就是一個虧損, 誰都想像往年一樣正常復工, 第二個就是我們作為打工者的一個壓力 各種各樣的貸款信用卡等等這些你難道沒有壓力嗎 目前單位越來越多開始復工了這也是打工者的一個好消息 復工的目的就是賺錢 既然可以復工賺錢了 還有什麼習不習慣的呢, 想想那些貸款信用卡需要還款的時候就不會說習不習慣工作。


奶酪穌


還是一樣的上班,就是上班必須戴口罩,上下班都要全身消毒,就這些變化,其他都是疫情前以前,沒什麼不習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